拓跋,鲜卑族,史称道武帝。
原为代国国王拓跋什翼犍之孙,后国家为前秦所灭。公元386年,拓跋趁前秦内乱,重兴代国,当年四月又自称魏王,定都在今天的山西大同东北的平城。398年,拓跋将国号正式定为魏。
北魏的建立,一直到公元439年太武帝拓跋焘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长达百余年的十六国分割局面。
据有关期刊文章分析,北魏开国皇帝道武帝拓跋,晚年时期心理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情绪失控,焦躁不安,喜怒无常,多疑暴虐,有时大臣们在他年前,突然想起不好的事情,就会突然屠杀大臣,横尸殿前。
不仅如此,他甚至“嘿”药,迷上了一种叫做“寒食散”的药物,这种药物类似于后世的兴奋剂。拓跋服药之后,情绪异常激动,不吃不睡。
为了长生不老,他又疯狂地迷上占卜炼丹,等到丹药炼好,自己也不吃,先给死囚犯吃,用他们来做实验,很多死囚就提前“安乐死”了。即便如此,拓跋也没有放弃,他一如既往地求仙访道,寻觅长生丹药。
有分析说,拓跋出现这种精神异常与其生平有关,早年时的拓跋一直生活在刀光剑影和勾心斗角中,处处充满着危险,父亲在一次部落格斗中重伤去世,母亲又与爷爷拓跋什翼犍结婚,这种少数民族婚姻在其族群并不算什么,后来母亲贺氏又生下了三个男孩。到了376年,代国被前秦击败,拓跋和母亲贺氏又被流放至外地,童年的经历导致其性情暴躁。
在拓跋建国之后,他效仿汉制,在文化,治国等方面开始逐渐向中原靠拢,遭到一些贵族和大臣反对,他又开始抓住机会铲除异己,扫清了障碍。
到了后期,他几乎人性扭曲,在后宫开始杀掉他所猜忌的人,包括太子母亲,囚禁贺夫人,导致太子拓跋嗣失踪。后来被拓跋绍所杀,是年39岁。
北魏皇室血统是鲜卑族而鲜卑族所建立的第一个“类汉人”政权名为“代国”,鲜卑族在大乱斗中存留了下来,前秦、西燕、后燕相继灭亡,而拓拔在灭了后燕后占据了后燕的土地,正式入主中原。从此鲜卑族政权就从漠北移动到了中原。
一、北魏开国皇帝不是精神失常,而是“磕药”了
拓拔颁布《告天下诏》:“昔朕远祖,总御幽都,控制遐国,虽践王位,未定九州。逮于胶躬,处百代之季,天下分裂,诸华乏主。民俗虽殊,抚之在德,故躬身六军,扫平中土,凶逆荡除,遐迩率服。宜仍先号,以为魏焉。布告天下,咸知朕意。”所以,北魏的开国皇帝,就是,拓拔,这个问题是问,北魏的开国皇帝是不是精神失常?怎么才算精神失常?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吸毒产生幻觉称帝后期的拓跋圭,从西晋人那里学习了一种放飞自我的方法:“服用五石散。”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是魏晋的玄学家们研究出来的一种“药物”,所提到的“五石”分别是石钟乳、石硫磺、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食用五石散后,可以让人短时间产生幻觉,内心出现莫名的快感。
就和现在吸毒一样,不过当时的政府不管,很多文人雅士都服用五石散,五石散是一种有毒物质它对人的中枢神经有很大的刺激作用,是一种慢性毒品,长期服用对人体有很大的坏处。
拓拔在年少时就行走穿梭于战乱之中,建立帝业后服用五石散,发现头也不痛了,心也不慌了,湿疣,溃疡什么都好了,据说还有“壮阳”的功效,拓拔以为这是“神药”。
而拓拔没有发现,自己长期服用五石散自己的性格已经变得暴躁,时常会产生“每个人都想害死朕!”的想法。北魏鲜卑族人也开始学习汉人的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吃了五石散,大臣往下斩!服用五石散的拓拔专门挑选那些位高权重的开国元老来杀。拓拔杀大臣和服用五石散有很大的关系,不过拓拔的内心可能也想杀这些大臣吧,可是话又说回来了那个王朝建立之初不会杀两个开国立威呢?
二、拓拔之死拓拔在当年战败逃亡是,跑到自己舅舅贺兰部落,其实没啥坏就坏在拓拔看上自己的“亲小姨”这种事贺兰夫人(拓拔母亲)一定不允许啊。拓拔克制不了自己,就杀了自己的小姨夫将小姨娶进了门。没过多久就生下一子名为“拓跋绍”。而在拓拔服用五石散后,这一磕完药就去找小姨,找自己抢来的小姨可不是为了风花雪月,而是为了发泄!某日不知这费了很大劲抢来的小姨,怎么触怒了拓拔他竟然下令要处死她。吓的贺兰小姨立马叫来了儿子拓跋绍,拓跋绍趁着夜色将自己的父亲杀死在床榻之上。其实拓拔也只是吓一下贺兰小姨,只是将她囚禁,没想到儿子就这么果断。
评说:拓拔的性情大变与服用五石散有很大的关系,但他不是精神失常而是磕了药,少年的拓拔在五胡十六国中是一个带领鲜卑族走向中兴之路的君主。他霸气灭燕,摒弃种族见地,不管任何种族,只要在北魏就一律平等,这是一个很有见地的政策。拓拔一生最大的败笔就是“服食五石散”,他的一生就毁在了磕药上,这也算是一个悲催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