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德治天下,必须要有一个大环境,那就是大一统的王朝。但仁德治天下常常是统治者粉饰太平的幌子。从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可以看到。人类从有私有制以来就没有停止过争伐。武力是保障一个国家统治的基础。一个没有武力的国家,在别的国家(民族)眼中就是一块香喷喷的五化肉。外不能抵侮。在内,没有武力,就不能彰显自己的武功(不是小说中的那种),更不能压住那些有异心的反对势力。所以大多数君王以武力治天下是有道理的。所以说孔子的仁德,在阶级社会中,只能是被统治者利用。真的只是存在于上古传说中的葛天氏,无怀氏汉治下。
古代君主能力低但受人爱戴的例子
汉文帝、隋文帝、唐太宗都爱戴百姓。汉文帝执行高祖时期的与民休息政策,大力发展农桑和生产,使汉朝国力大大增长,尤其可贵的是,文帝时期税负非常之低。如果没有文景两朝的国力积累,汉武帝也不能积聚完胜匈奴的军力。隋文帝的开皇之治,可能没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出名,但它的成就远高于贞观之治。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吧,贞观之治最兴盛的时期的人口也不到开皇之治的三分之一,而且唐承隋制,相信贞观之治的很多政策措施也是借鉴开皇之治的。
中国历史上哪个帝王格斗能力最强?
历代皇帝,特别是开国皇帝,武勇过人,能亲自执锐挽强、摧坚陷阵不乏其人。
宋武帝刘裕以一敌千。南朝刘宋的开国皇帝刘裕,有过一人单挑千人的记录。刘裕早年参加北府军,镇压孙恩起义。有一次,他带领数十名士兵前去侦查,不想半道碰到敌军一支近几千人队伍。在交战中,刘裕部下全部战死,但刘裕却手拿长刀越战越勇,杀死多人,以一人之力居然压制了数千人。一直坚持到援兵到来,大败敌军。
宋太祖赵匡胤开创流派。不仅个人武力了得,还在中国武术史上有着一席之地。早年练兵时,所创的“太祖长拳三十二势”,被戚继光列为古今拳家之首;宋太祖棍法无双,在宋元明流传小说中都提到赵匡胤棒法精湛,明朝人有提到“赵太祖腾蛇棒”说法,现在流传太祖盘龙棍等棍法。特别是宋朝蔡京之子蔡绦提到宋太祖从一介武夫到黄袍加身,一直棍不离手,长期握持习练,以至纯铁的棍棒竟然硬生生被其握出手印。蔡绦入宫时还有幸见到这根铁棒。能够在铁棒上握出抓痕,可见功夫之深,战场能够使用铁棒,也可见臂力过人。
唐太宗李世民骑射无双。唐太宗李世民对自己骑射功夫颇为自负,在与窦建德作战时,对尉迟敬德说“吾执弓矢,公执槊相随,虽百万众若我何”,可见对自己射箭本领何等自信。在敌军追来,李世民与尉迟敬德两人殿后,每有敌兵追至,李世民”引弓射之,辄毙一人。追者惧而止,止而复来,如是再三,每来必有毙者,世民前后射杀数人,敬德杀十许人,追者不敢复逼。”据说李世民使用的一张弓和五支箭流落到了突厥境内。结果突厥人将李世民的弓箭当做神物供奉,可见即使精于骑射的突厥人都对李世民精湛的骑射技艺所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