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给孩子起名时可以和长辈同音同字吗?为什么?

给孩子起名时可以和长辈同音同字吗?为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8 更新时间:2024/1/23 2:22:06

谢邀!

孩子起名字为什么不能跟长辈重字或者重音,到底有什么讲究?原因是什么?

说实话,我不是这方面的专家,对这块也没有研究,理我说不出来,我只能说说我的实际经历来谈谈孩子取名字的事情吧。

1.孩子名字一定要在出生前就想好。

孩子出生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我在孩子出生的那段时间在医院没事就给孩子想名字,现在孩子一出生,医院就要给办出生证,所以孩子名字一定要提前想好,出生证办了再改名字就很麻烦了。

我孩子当时就是出生证办了之后又去医院改名字,很麻烦。还得不停跟人说好话。

2.孩子名字尽量不要跟家里人,特别是长辈有重字或者重音。

我的孩子就是刚生下来没有注意,名字跟家里长辈名字有重音,后来特意去改了下。

至于说为什么不能重字或者重音,具体原因我不清楚,我只能说这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讲究,特别是老人忌讳这个,说是对重名的长辈不好。我们作为小辈,好容易给孩子取个名字,因为这个原因要从新改,难免心里会不痛快,可这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尊老的表现吗?

好了,个人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有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我。谢谢!

那你试试,会有多麻烦!

古代皇帝有哪些名称避讳的例子?

这个案例非常的多,因为什么东西,只要皇帝用了,基本上其他人就都别想了,名字也是一样。我举几个例子给大家看看:

1.明代王爷的名字,之前有一个问题问,为什么明代的王室和元素周期表那么像?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老朱家的孩子,名字必须得按照金木水火土的偏旁来取。但是好取的字都得紧着皇家,所以就没办法,只能自己拿偏旁和部首凑字了。

2.宋太宗:他原名叫赵匡义,直到他老哥当皇帝的时候被改名为赵光义,然后他自己当皇帝了,就又改名叫赵炅。他老弟也差不多,原来叫赵匡美,后来叫赵光美,最后叫赵廷美

3.元宵和汤圆:糯米皮包点儿芝麻馅,有的叫元宵,有的叫汤圆,名称不同做法不一。但是袁世凯称帝的时候,却一律改为了汤圆。因为他担心老袁家消了。不过最后,也没如他所愿。

4.时宪书:每年的历法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影响国家行政到生产劳动。但是由于乾隆的大名叫弘历,为了避讳,就只能把历法改名为时宪书了。

避讳“登峰造极”,非洪秀全莫属!

首先,需要避开洪秀全、洪秀全的父亲和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首义诸王的名字。

其次,连代表尊贵和权力的字也要回避。如君、王、臣、后、主、督……

还有,贵族、官员居住地也不得说出口。如京、都、宫、阙、殿、府......

甚至,因为洪秀全尊基督为“先师”,所以用“司”代替“先师”;《圣经》中称耶稣为“人子”,因此“子”字被禁用;耶稣是洪秀全的哥哥,于是,“哥”字便也从人口中消失。

最后,就是迷信避讳。比如“死”用“老”代替,“败”用”胜”代替,“无锡”用“抚锡”代替。哪怕“减少”这种无关宏旨的词也要用“斡旋”代替。

大概,正牌皇帝知道后,也得甘拜下风!

明朝姓高的如何避明仁宗朱高炽的名讳?

提问者想多了,明朝姓高的人不需要避明仁宗朱高炽帝讳中的“高”字!不仅姓不要避,连名字中出现“高”字也不用避。草根出身的明太祖朱元璋在这方面还是相当大气的,《大明律》明文规定:名字中与帝讳同音不同字的不需要避帝讳,只使用了一个字的也不需要避帝讳,除非您叫“X高炽”或者“高炽X”之类,否则不需要改名。当然,明朝的国姓朱也是不需要避讳的,如果您原本就姓朱,您继续姓朱。但如果您原本不姓朱,是不能随便改为朱姓的,除非像郑成功改朱成功那般、由皇帝“赐国姓”。

▲南明的“国姓爷”朱(郑)成功画像

虽然朱元璋比较大气,但他的后世子孙们为了强调自己的与众不同,还是要求他人避帝讳的。但也并不是所有字都避,通常只避帝讳的最后一个字。大概是从成化年间才开始的,之前并没有这样的规定。自成化始,凡遇到帝讳中的最后一个字必须缺笔、也就是少写一两划或者用其他字代替。当然,您愿意省略掉也没有问题,仅此而已。可以说,明朝避帝讳的要求是历朝历代中最低的。

▲清和恭亲王弘昼缺笔避帝讳弘字少一点

同时,为了他人将来避帝讳方便,明朝的部分皇帝在给儿子取名时往往会选择一些生僻字,比如明孝宗朱樘的“樘”字、明穆宗朱载的“”字。但这并不绝对,比如明宪宗朱见深自己的“深”字、明神宗朱翊钧的“钧”字、明光宗朱常洛的“洛”字等等,就都是比较常用的字。在这方面没有明文规定,全看皇帝的“心情”了。

▲明穆宗朱载画像

顺带说一说明朝宗室的取名规则,这也是相当奇葩的。在民间,兄弟(包括堂兄弟)取名通常都使用同一个字辈,或者索性不使用字辈。但明太祖朱元璋却独树一帜,给二十几个儿子每家都定了一套字辈,各不相同。比如懿文太子朱标家的“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明成祖朱棣家的“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这也是为什么建文帝朱允和明仁宗朱高炽明明是叔伯兄弟,字辈却一个是“允字辈”、一个是“高字辈”的原因所在。

▲建文帝朱允与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那么,如何区分辈分呢?看名字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平辈名字中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是一样的,比如朱允的“”字和朱高炽的“炽”字,都是“火”旁!再比如朱允的儿子叫朱文奎、朱文圭,朱高炽的儿子叫朱瞻基、朱瞻墉、朱瞻等等,都是“土”旁。

▲“游戏规则”制定者明太祖朱元璋画像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规定,后世子孙父子之间必须遵循“五行相生”的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木生火”、所以朱棣的儿子叫朱高炽,“火生土”、所以朱高炽的儿子叫朱瞻基……从而保证了后世子孙每一代名字中第三个字的偏旁部首都是相同的!

▲五行相生相克图解

明朝不同于清朝,不会像清朝皇帝一样因为某个字犯了忌讳而大兴文字狱,株连无辜,滥杀一通。

但明朝也是需要避讳的,那么在“洪熙”(朱高炽庙号)一朝需要避讳“高”吗?

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制定的取名规则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宗室的管理,为了老朱家的千秋万世。亲自为子孙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则和方法,他为24个儿子的后代世系各拟定了20个字,每个字为一世。

如长房太子朱标的后裔世系派字为: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

再如四房燕王朱棣的后裔世系派字为:高瞻祁见,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所以朱家子孙双名中的前一个字为朱元璋所取,而后一个字也要按照五行:“火、土、金、水、木”为顺序的规则。如长房朱允的“”和四房朱高炽的“炽”,这两位朱家第三代名字中最后一字均为火旁。而朱元璋制定这样的规则并非没有缘故。

我们可以先看看朱元璋的儿子们都叫什么名字:太子朱“标”、秦王朱“”、晋王朱“”、燕王朱“棣”,这些名字在我看来是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的,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这些字都是“木”旁。

五行相生相克

古人信奉“五行相生论”,五行中木能生火,因此朱家第二代都带一个“木”旁,第三代都带一个“火”旁。而火能生土,于是朱高炽的儿子叫做朱瞻“基”,第三字正好带土。所以说朱元璋制定的规则也是充满哲学的。

虽然说朱元璋制定的规则便于了宗室管理,但给宗室也带来了一些小麻烦。由于朱元璋的后代都要按照规则取名,且名字也不能重复,而且朱元璋的子孙数量庞大,至万历三十二年竟多达8万余人,所以如何取名就成了他们的麻烦,带五行偏旁的字就那么多,别人用过自己便不能用了,所以像朱公锡、朱慎镭、朱同铬、朱同铌、朱镧、朱效钛、朱弥镉、朱钒等少见的字都跑了出来,因为很多都是朱元璋子孙自创的。但这样也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几乎没有老百姓会用到这些字,因此也就不用避讳了。

朱家子孙

那朱高炽的“高”是否需要避讳?答案是不用。

即使真要避讳,避的也是“炽”字,绝不会是高。

就如万历年间的内阁大臣叶向高,是不会有人要求他将高字改掉的。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古代太监不允许识字,为什么又能宣读圣旨?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宦官不得干政!宦官不得识字!宦官无权宣读圣旨!我们在电视剧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情节,皇帝大喊一声:“拟旨!”然后身边的大臣或宦官就拿出一张空白圣旨,皇上一边说大臣或宦官一边写圣旨,写好后递给皇帝看一眼,觉得没问题直接盖印就直接给太监去宣读。何等的儿戏!其实这些都是没文化的导演和编剧意淫瞎编的!所以

  • 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人物

    乾隆皇帝,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第六位皇帝,1711年9月25日出生,1799年2月7日逝世,享年88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有说法称,南越武帝赵佗活了100多岁,比乾隆尝试。不过,他在南越自称为皇帝,严格意义上不算是中国正统朝代的皇帝,所以没有将他列入)。乾隆在1736年登基,1796年退

  • 中国的哪些历史故事让你心酸?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人物

    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晚年岁月,读来让人心酸。毛泽东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与建设,他的晚年却是在孤独寂寞中度过的。他的女儿李敏回忆说:“爸爸晚年的生活是孤苦的。爸爸的内心是孤独、寂寞的;爸爸的内心也是很矛盾、很复杂的;爸爸像所有的普普通通的老人一样,易怀旧、易忆往事;同样是喜欢有自己的儿女亲人在他

  • 历史上有哪些刻骨铭心的爱情呢?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人物

    大爱1986年3月,邓稼先的生命进入倒计时阶段。中央军委的领导表示说:"(邓稼先)一辈子这么辛苦,做了这么多工作,不能让他就这么走了。"于是相关负责人赶紧通知解放军报》和人民日报》的记者,去访邓稼先。在邓稼先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中央决定对邓稼先解密。1986年6月25日,《解放军报》刊登两弹元勋邓稼

  • 如果魏征是朱元璋的臣子,朱元璋会听从他的直言上谏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人物

    如果魏征在朱元璋的时代,直言上谏的话朱元璋会听,但是会不会按照魏征所言去做就不一定了,或许刺痛了朱皇帝的软肋,杀了他也不一定。魏征魏征魏征作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对唐朝的贡献是很大的,李世民继位之初,封魏征为左丞相,对魏征是信任异常,魏征也不服圣望,前后直言上谏二百多件事,李世民都一一采纳。《旧唐

  • 历史上有哪些爱情故事?你又最喜欢哪个?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人物

    卓文君和司马相如谢谢邀请:一、人生若只如出见,清纳兰容若与其早亡妻子卢氏的爱情。二、《桃花扇》,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三、《霸王姬》的故事。以上可称为中国历史上三大凄养的爱情故事,不一一做解,网友基本都了解。说到专情,也许这只是现代社会或普通老百姓的事,现代我们国家实行的就是一夫一妻制,不专情后

  • 历朝都讲“仁德",为什么古代有的君王死后要活人陪葬,这是仁德吗?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要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清楚三点,统治者讲仁德的目的;历史上的“阳儒阴法”;封建私产的概念。《论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孔子也是把民众看作愚昧无知的人。统治者讲的仁德是为了让民众服从的这一根本目的从未动摇,即便是以勤政闻名的清雍正帝,也是为了更好地维护满清的统治。历史上的实际上是“阳儒阴

  • 在中国历史上,哪些皇帝在感情上是顶级“渣男”?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大家说了很多皇帝,我说一下道光皇帝宁吧,道光皇帝刻薄寡恩,说是渣男也不为过。乾隆皇帝晚年,第一次看到10岁的宁之时,爷爷爱孙子,特别高兴。而他的父亲嘉庆皇帝刚一登基,就给15岁的他婚配了嫡福晋,娶了满洲镶黄旗布彦达赉之女钮祜禄氏。在嘉庆眼里,儿子宁是比较乖巧,中规中矩的,但是没想到宁生下的长子,不仅

  • 在《雍正王朝》中,张廷玉为什么要劝皇帝杀了年羹尧?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人物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死可谓是惊天动地,给我们的感觉就是雍正帝“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虽然剧中刻意描述雍正帝纠结的样子,但并无法改变这个现实。在年羹尧之死的问题上,有好几个人起到了助攻的作用,比如孙嘉诚、比如李绂、比如李卫。但真正迫使雍正帝下达处死年羹尧命令的,却是张廷玉!那么一向谨小慎微的

  • 古代有哪些帝王只爱美人不爱江山?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人物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我想只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就是李隆基了。李隆基当政以来创造了中国第一个盛世开元盛世,但是从改了国号开始,李隆基似乎就没有开元年那么的英明神武了。或许是他老了,或许是他没有以前的锐气了,又或许是他决定自己的功劳已经够多了,决定可以享受了。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