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人如何避讳字?

古人如何避讳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175 更新时间:2023/12/17 5:49:00

北京城内城有个城门叫广安门,在道光皇帝以前叫广宁门。因为道光名字是爱新觉罗宁,登基后为了避讳,改为广安门。

连城门都要避讳,给孩子起名字当然要避讳,每个人都要避讳。不光说的古人,现在的每个人也要避讳。

比如父亲叫于谦,儿孙们的名字就不能再出现“谦”字。

古代帝王门的名字那么难念难背,其实是为民服务,是为了避讳起来方便,哈哈!

除了要避讳皇帝、祖宗,起名字还有很多的规矩,比如有句民谚“男不带天,女不带仙”,意思是要尊重神仙和老天爷,显然李双江老师没听过这句谚语。

除了些还有忌用的字,发音的平仄等等,改天再详聊吧,我是来认证的,谢谢支持!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造就了优良传统、灿烂文明的源远流长,文化上无数文人墨客的诗词歌赋,礼仪上君臣、父子、师生传统礼仪值得歌颂。我们今天来探讨一下关于取的名字与君主、年号、长辈相同、形近或音近时,古人是怎样去避讳的。

我们知道名字避讳是一种非常严苛的传统,而至今已经不再继续发扬这样的封建礼仪,但先人对君、父、师无比尊重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名字避讳的规范大体是这样的,新生后辈予名不可与本朝任何一位君、后、王、妃、皇子、公主、年号、本家先祖、父、母、兄同字同音,如果平民的名字与之后的皇子公主同字同音,需要在读名、写名时换字使用。如康熙皇帝的名字是玄烨,康、熙、玄、烨四字在清朝是禁用字,包括同音、谐音的字都不能出现在文字、语言之中。遇到写文章组词造句时,需要用到这些文字不可避开时必须用其他记号来代替,可以画圈、可以空出不写。再比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之母叫贾敏,她在平时与人交谈中带有“敏”字的话语,都要将“敏”替换成别的读音,她选择的是读“米”,书信中用到“敏”字,则减少“敏”字的笔画,少一横或者少一点。

避讳字有以下几种情形:

第一是用同义字或义近字代替。

秦始皇名正,秦代避讳“正”,因此,用“端”代替“正”。比如,把“正月”改为“端月”。汉高祖名邦,汉代人便以“国”代替“邦”。古代叫邦家,汉代就叫国家,一直沿用到今天。东汉光武帝名秀,避讳“秀”字,于是把秀才改为茂才。

第二是用同音字或音近字代替。

司马迁的父亲名谈,司马迁作《史记》,在《赵世家》中就把张孟谈改成张孟同。清圣祖名玄烨,清代人便以“元”代替“玄”,以“煜”代替“烨”。

第三是字缺笔画。

唐太宗名李世民,唐代人就把“世”缺笔写作“F”。

第四是拆字。

一个汉字是由几个部件组成的,为了不犯君主的讳,便只取字的某一部分以避开原字。五代晋君主是石敬瑭,姓敬的人便改姓文。

第五是删字。

有的人是双名,如果其中一字犯了讳,便把它删去变为单名。如南朝齐开国叫萧道成,一个叫萧道渊的人便把名字里的“道”去掉,改为萧渊。

第六是用形似字代替。

五代后周君主名郭威,一个叫郭彦威的人就用“成”代替“威”,改名为郭彦成。

第七是改读。

孔子名丘,过去读书人把“丘”读成mou,实际上是用“某”的读音。

第八是增加偏旁,构成新字。

比如,为了避孔子的讳,凡是“丘”作地名或姓氏,一律改为“邱”,读qi,以与孔子名讳区别。

名字避讳名字避讳这一传统非常严格,假如有人不小心触犯君王名讳,轻者杖责拘押,重者引来杀身之祸。可见在古代君民之别,君主高高在上的地位,不可冒犯,主宰生杀大权。

名字避讳在当今社会早已被摒弃,是属于君主专制的封建传统,但尊老敬老的美德是值得我们传承和发扬的,百善孝为先,虽然不用在名字上、繁文缛节上斤斤计较、恪守宗规,但可以从实际行动落实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尊敬师长的美好品质。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美德的继承发扬者,时刻铭记我们祖先留下的优良传统和精神财富!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为理想而努力奋斗的名人事迹?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陈平忍辱苦读书》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陆羽弃佛从文》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

  • 明朝皇帝姓“朱”与“猪”谐音,那明朝人管猪肉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明代皇室对“猪”字和朱姓的谐音是不避讳的,猪就是猪。1,明朝的《御制大明会典》(注意是御制的,虽然不是皇帝亲自写,但是还是代表了皇帝的官方意见):“是日、内官于奉先殿陈设牲醴祝帛讫。每庙猪一、羊一、帛二、缸一篚。”看到没有,皇家奉先殿的陈设,也是直接写猪字,并不存在什么避讳之类的说法。再看庆成宴的菜

  • 网上说勤政的雍正只睡3小时,乾隆只睡4个小时?身体受得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人物

    雍正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倒有些可信度,乾隆每天睡三四个小时,不是吹就是编。雍正,爱新觉罗胤,康乾盛世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男人。没有雍正,所谓的康熙盛世必然以笑话收场,胤继位时,国库亏空,吏治腐败;没有雍正,所谓的乾隆盛世必然烟消云散,雍正死时,给乾隆留下了六千万两白银的国库,足以支撑乾隆挥霍,并且雍正还

  • 寓言故事大全 葡萄是酸的 作者是谁 还有哪些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狐狸吃葡萄》出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代表作: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徒劳的寒鸦老猎狗蚂蚁与屎壳郎山鹰与狐狸两只口袋农夫与蛇叼着肉的狗牛和蛙说谎的放羊娃设想一下皇上咔哧咬了一口大而脆的水果,对面的妃子含情脉脉盯着,然后皇上鼓着腮帮子咔咔咔的嚼着,这情景,演员怎么入戏

  • 为什么古代皇帝很重视用朱砂养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朱砂真的有一定治疗作用。朱砂可以定惊,对于心悸、失眠等病症效果良好。而且抗菌又镇定催眠。九五之尊,公务繁忙,在诸事压身的时候,服食一点朱砂安神定惊,当然是很对症的。及至现在,也有不少年轻父母给孩子准备一味成药叫“猴枣散”,让夜哭惊啼的孩子睡的安稳一些,效果非常好,主要的原料也是朱砂

  • 古代失眠是只能等死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医治疗失眠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要根据身体和症状分析引起失眠的病因,治疗的方式也不同,针灸,艾灸,用药,都是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失眠在古代称之为不寐,古人发明了很多应对失眠的方法,导致现在的人们还在学习古代的人,古代有导引,有汤剂,有针灸,有香囊,有泡脚包,还有推拿,方式多种多样。题主问的问题真是幼稚

  • 民间传说刘伯温斩了龙脉给明朝续命,是真的吗?为什么有这种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能掐会算,精通阴阳八卦,可这位比他不差。这个人精通风水。为了使自己家后代繁荣昌盛,他不惜跋山涉水,去寻找风水宝地。一日,他在榆中县兴隆山发现此地群山起伏,有风有水,龙脉隐隐。啊!这正是自己久久苦苦寻找的地方啊!他赶紧拿出罗盘,一番操作下,定出龙穴之地。他悄悄埋下了一枚铜钱作为标记,然后就下山回

  • 当了皇帝的刘邦,和七个异姓诸侯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当了皇帝,天下似乎是太平了!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天下还不够太平,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汉,还面临着的是内忧外患的乱局。当然了内忧是很严重的,刘邦急于解决的也是内忧的问题。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有七个重要的合伙人。这七个人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

  • 关于“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有什么成语或者典故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

  • 从皇帝到悬壶济世的名医,你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是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没错!说得就是堂堂的东汉帝国亡国之君刘协!刘协8岁被权臣兼枭雄董卓拥立为大汉帝国的皇帝。据说董卓之所以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因为刘协的奶奶姓董。要俺说,改立刘协为新君,无疑能增加董卓的权威。皇帝都能换,还有比这个显示权力的事吗?足足坐了31年皇帝宝座的刘协,奈何却始终是个“木头戏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