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能掐会算,精通阴阳八卦,可这位比他不差。
这个人精通风水。为了使自己家后代繁荣昌盛,他不惜跋山涉水,去寻找风水宝地。
一日,他在榆中县兴隆山发现此地群山起伏,有风有水,龙脉隐隐。啊!这正是自己久久苦苦寻找的地方啊!
他赶紧拿出罗盘,一番操作下,定出龙穴之地。他悄悄埋下了一枚铜钱作为标记,然后就下山回家了。
他知道自己的寿命将尽,就对自己的儿子说,我死之后,要把我埋在兴隆山的风水宝地里,这样以后咱家就能出皇帝。只是得有两个条件:一不能给我穿寿衣,要赤身裸体下葬;二是要守灵一百天。我儿一定要牢记,千万千万要按照我说的去做呀!
不久以后,他果然死了。儿子忍着悲痛按照父亲的吩咐准备后事。
他的儿媳觉得自己的公公赤身裸体下葬,实在不妥。就偷偷地给公公穿了一条裤头。
守灵需百日。儿子认认真真的做了。眼看就要到百日了,99天了,却发生了变故。
守灵99这天,晴天霹雳,然后是乌云密布,下起了大雨。雨越下越大,引发了洪水,把坟都冲毁了。
无奈,水去之后,他的儿子只好重新下葬他。
棺木已毁,儿子重新买来棺材,打算把死去的父亲装进新棺材。谁知,打开棺木一看,自己的父亲浑身长满了龙鳞,只剩下一小部分还没有长全,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
话说朱元璋这天正在与群臣议事,忽然间阴云密布,黑暗异常。于是他让人请来军师刘伯温,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刘伯温掐指一算,大惊失色:吾皇万岁,有一个叫蒲阴阳的人图谋不轨,他埋葬的地方出了龙脉,如不处理,恐对大明江山不利。
朱元璋一听,这还了得。赶紧命令刘伯温去斩断龙脉。
刘伯温接旨,加急赶往榆中县。他到了那里发现龙脉已经形成。于是他让人斩断了龙山,破了山势,使龙脉断了,续了大明的江山。
那么,古代的龙脉说有道理吗?
所谓的龙脉其实是风水。风水的形成,有风有水,风水互生。这是我国的一门玄学。风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至于龙脉说,您明白了吧?就是故事,一个美丽的故事。
有这个传说,在我们甘肃老家就有斩龙的遗址,更别说中原地区了,好好的山脊被人从中间挖断,人为挖掘的形状特别明显,只要稍微有点观察力的人就会察觉这块地方特别突兀。
在民间信仰中玉皇大帝被认为是主宰一切的最高神明,你知道玉皇爷的故事有哪些?
谢邀
玉皇大帝,居于太微玉清宫,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号,据《玉帝圣号同异考》说:“玉帝圣号,崇自牿劫前,中古复尊上,重称赞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见闻,所皈重,随其彰著,敬上诸神之号,以定称谓。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汉武帝上太微垣星主号也,二梵天玉帝,汉宣帝上天市垣帝主号也,三焰华少微玉帝,汉哀帝上先天定位号也;四紫微玉帝,汉光帝上后乾号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号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诸天,永不毁沦。”宄其信仰,缘于古代宗教,古时即有支配日、月、风、雨等自然变化和人间祸福、生死、寿天吉凶等人生命运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说法。西周以后又称“皇天”、“昊天”、“天帝”等。南朝时陶弘景《真灵位业图》中已有“玉皇道君”、“高上玉帝”的称呼,排列在玉清三元宫右第十一和第十九的位置。隋唐时,“玉皇”信仰普遍盛行,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梦仙》诗中就有“仰谒玉皇帝,稽首前至诚”的诗句。诗人元稹《以州宅夸乐天》一诗中亦有“我是玉皇香案史”之句。大约在唐宋之际成书的重要道经《高上玉皇本行集经》详细叙述了玉皇的出身和来历:很久以前,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净德和王后宝月光老年无子,于是令道士举行祈祷,后梦太上道君抱一婴儿赐与王后,梦醒后而有孕。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生于王宫。太子长大后继承位,不久舍国去普明香严山中修道,功成超度。经过三千劫始证金仙。又超过亿劫,始证玉帝。宋真宗大中祥符(10081017年)八年(1105年),尊玉皇上帝圣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天帝”。宋徽宗政和(11111118年)六年(1116年),又尊玉皇尊号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
道教认为玉皇为众神之王,在道教神阶中修为境界不是最高,但是神权最大。道经中称其居住昊天金阀弥罗天宫,妙相庄严,法身无上,统御诸天,综领万圣,主宰宇宙,开化万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万物,济度群生,权衡三界,统御万灵,而无量度人,为天界至尊之神,万天帝王。简而言之,道教认为:玉皇总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间),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饿鬼)的一切阴阳祸福。
玉帝源于上古的天帝崇拜。殷商时期,人们称最高神为帝,或天帝、上帝,这是一位支配天上、地下、文武众仙的大帝。周朝及后世统治者利用天帝崇拜,鼓吹“君权神授”,极力宣称自己是天帝的儿子,故称“天子”。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至唐宋以后才逐渐定型,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戴:远古之时,有个“光严妙乐国”,国王为“净德王”,王后称“宝月光”,老而无嗣;一夜梦见太上老君抱一婴儿入王后怀中,王后恭敬礼接,醒后就觉的有孕。怀孕足足十二个月,乃于丙午年正月初九诞下太子。太子自幼聪慧,长大则辅助国王,勤政爱民,行善救贫。国王驾崩,太子禅位大臣,遁入深山修道。功成经历八百劫,牺牲己身以超度众生,终于修成真道,飞升九天之上,得万方诸神拥戴。于是统御三界,是为“玉皇大帝”。
农历正月初九为玉帝诞辰(天公生)。正月为一年之初,四季之首,木气之始,一切生命因而萌发;九为数字之极尊,代表“极大、极多、极高”的意义,所以一年中第一个初九(上九)为玉帝圣诞,正与他至高无上的地位相呼应。明代王逵《蠡海集》中说:“神明降诞,以义起者也。玉帝生于正月初九日者,阳数始于一,而极于九,原始要终也。”意思是说,神明降诞的日子都有一定的特殊含义。
玉皇大帝的祭祀起源于上古的天地崇祀,和古人敬天畏地的思想有密切的关系,古人认为“天”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也是万物生长化育的本源,所以不可不敬天畏命,顺天行道。因此想像自然界中有一位最高的神明在支配万物。于是“天”命令君王来人间执政治民,君王必须顺应天意,这样才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否则君王违反了天道,天就会降下各种灾害惩罚。君王敬畏“天”,庶民百官自然而然的也敬畏“天”,君王既然是奉“天”之命治理人世,所以君王不得不崇拜“天”,定期“祭天”,不但是君王必行的职责,也是国家的大典。早自商周时代,历朝君王每年例必举行盛大的“郊祀”,是敬天思想的最高表征,但只有帝王才有资格祭祀,直到封建时代结束,民间才开始祭祀“天公”。
据史藉所戴,唐、隋、晋、魏、汉,乃至秦,诸代皆有帝王祀天之大典,但当时所祀的“天”,乃纯粹是指大自然的“天”,即“苍天”、“昊天”。可是“天”是无形的、渺茫的,又怎么去祭祀呢?如此渐渐地就把“天”具体神化,称之“玉皇大帝”。因玉皇大帝是由人想像而来的神,所以原无神像,到宋真宗时,才为他塑像,视其自家祖先,封其为玉皇。玉皇大帝的塑像或画像,一般是身穿九章法服,头戴十二行珠冠冕旒,有的手持玉笏,旁侍金童玉女,完全是秦汉帝王的打扮。及至道教兴起以后,把“天”加以“人神化”,当成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形“神”来拜,塑造“天公”“老天爷”这个形象来。于是,民间所崇拜的“天公”与古代帝王所祀自然的“天”,就逐渐分离开了。
玉皇大帝的诞生祭祀,远较一般诸神更为隆重及庄严,因为百姓都深信天公是至高无上,最具权威的神,无“相”足以显示,因此不敢随意雕塑他的神像,而以“天公炉”及“天公座”来象征。一般庙宇都有一座天公炉安置于庙前,祭拜时要先向外朝天膜拜,这是烧香的起码礼仪。
由于玉皇大帝在信众心目中,是众神之最,所以拜天公的仪式也比一般神明来得隆重。前一天晚上,全家都必需斋戒沐浴、设立祭坛,供奉丰盛祭品,然后依序上香,行三拜九叩礼。且祭祀当日,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倾倒便桶,以免天公看到了触犯大不敬之罪。在团体祭典的场合一定要杀猪宰羊,并且是整只敬供,是祭典时最隆重的献礼。
而玉皇大帝的身份极尊贵,凡间小事,根本无暇理会。所以求财求嗣求名求利者,玉帝未必有暇去赐予。
供奉玉帝,应要一班文武百官、天神天将拱护,不可单独以玉帝像供奉,否则成为孤君,不能显出玉帝的威严及尊崇。
每年的腊月廿五,玉皇要亲自阵圣下界,亲自巡视察看各方情况。依据众生道俗的菩恶良莠来赏善罚恶。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台湾闽南俗称“天公生”。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在这一天都要隆重庆贺,玉皇在其诞辰日的下午回鸾返回天宫。是时道教宫观内均要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庆贺科仪,诵经礼拜。家家户户于此日都要望空叩拜,举行最隆重的祭仪。
在封建社会时代,唯天子才有资格祭拜玉帝,一般民众不能随便祭拜。一直到封建时结束,这种禁忌才得以破除。然而,一般民间仍认为玉皇大帝是如此崇高伟大,并不敢擅自为其雕塑神像,而以“天公炉”或“神牌位”来代替。信徒拜祭玉皇大帝时,就对着“天公炉”焚香膜拜。
拜天公的祭典,自初九的凌晨开始,一直到天亮为止。在这一天前夕,全家人必须斋戒沐浴,以庄严敬畏的心情举行祭拜,家家户户都要在正厅前面,放置八仙桌,搭起祭坛,供桌上备神灯、五果(柑、桔、苹果、香蕉、甘蔗)、六斋(金针、木耳、香菇、菜心、豌豆、豆腐等),并面线塔,另设清茶三怀,还有甜剧、社龟,到了时辰,全家整肃衣冠,按尊卑挨次上香,行三跪九叩礼拜,然后烧天公金。
除了祭祀仪式之外,民间在这一天当中也有一些禁忌要遵守,例如,不得曝晒女人的衣裤、不得倾倒便桶等,以免玉皇大帝看到了触犯了大不敬之罪。而祭品中五牲之一的鸡,不能用母鸡,最好是用阉鸡或公鸡,猪羊也亦然。
《酉阳杂俎》上有一则故事非常有趣,按其记载,玉皇大帝的故里是渔阳,按照现在的说法,应该是天津人了。
玉皇大帝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从小就放荡不羁,曾经有一次捕到了一只白雀,张坚非常喜欢这只小鸟,就当做宠物养了起来。当时就梦到刘天帝大怒,要杀了他,但是每次刘天帝准备杀张坚的时候,白雀就给张坚通风报信,张坚就准备各种方法躲避了刘天帝的追杀。可见这只白雀也不是凡鸟,竟然能够知道天帝的计划。
为了维护天帝的尊严,刘天帝于是就下凡,准备亲自动手试一试张坚的能耐。张坚这个人也懂得先礼后兵,盛宴招待刘天帝,趁着刘天帝喝得高兴,放松警惕之时,张坚抢了刘天帝的白龙车驾就飞上天了,刘天帝的法术追不上豪华车驾。张坚到了天宫之后,夺了天帝大位,成了新一任玉皇大帝。一朝天子一朝臣,张坚改换百官,并且把天庭的北门给堵上了,所以后世只有南天门,而且赏赐给白雀高官厚禄。
刘天帝因为上不了天,失去了帝位,所以就在天下五岳也就是最接近天的地方徘徊,因为愤怒给五岳带来了不少灾害。张坚害怕刘天帝闹得太厉害,就赶紧封刘天帝为泰山太守,而天庭的泰山太守也就是俗世所说的泰山大帝了,主掌人世间的生死之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生归西长安,死归东泰山”。
天翁姓张名坚,字刺渴,渔阳人。少不羁,尝罗得一白雀,爱而养之,梦天刘翁责怒,每欲杀之,白雀辄以报坚,坚设诸方待之,终莫能害。天翁遂下观之,坚盛设宾主,乃窃乘天翁车骑白龙,振策登天,天翁追之不及。坚既到天宫,易百官,杜塞北门,封白雀为上卿。刘翁失治,徘徊五岳,作灾。坚患之,以刘翁为太山太守,主生死之籍。
玉皇传说还真不太知道,只知道他好象姓张,传统曲艺里关于他女儿们传说到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