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网上说勤政的雍正只睡3小时,乾隆只睡4个小时?身体受得了吗?

网上说勤政的雍正只睡3小时,乾隆只睡4个小时?身体受得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815 更新时间:2024/2/27 21:33:25

雍正每天睡三四个小时,倒有些可信度,乾隆每天睡三四个小时,不是吹就是编。

雍正,爱新觉罗胤,康乾盛世最容易被忽略的那个男人。

没有雍正,所谓的康熙盛世必然以笑话收场,胤继位时,国库亏空,吏治腐败;没有雍正,所谓的乾隆盛世必然烟消云散,雍正死时,给乾隆留下了六千万两白银的国库,足以支撑乾隆挥霍,并且雍正还为其捋顺了吏治,留下了一整套制度流程。

雍正勤政,据史书记载,在他执政的十三年里,一共处置题本十九万余件,平均每天要处理60余起事件,奏折批语多达一千多万字,平均每天三千多字,相当于四篇高考作

雍正不巡幸,不游猎,日理政事,一年当中,雍正只给自己放三天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4个小时。

高强度的工作,快速消耗掉了雍正的生命。康熙在位61年,死的时候69岁;乾隆在位60年(另外还有四年幕后主政),死的时候89岁;雍正在位13年,死时58岁。

虽然说雍正勤政,每天睡几个小时的觉也是史籍记载,但这并不代表雍正13年里天天睡几个小时。皇帝起居注一般只记载皇帝入寝和起床时间,并不记载午休、小息时间。正如我们说自己晚上睡了多长时间,这并不包括白天的休息时间,平时午休睡上十几分钟,一天的精神就会很好。

当然,午休代替不了夜睡,因此,雍正虽然贵为天子,天下补品任其享用,仍然避免不了短命的命运。

至于乾隆,虽然号称十全老人,但他完全是躺在雍正为其留下的丰厚家底上,坐享雍正改革成果。如果说乾隆也那么勤政的话,那么耗资无数的六下江南怎么解释?

雍正给乾隆留下了六千万两白银,那么乾隆死时国库有多少白银呢?八百万两。当嘉庆接手的时候,面对空虚国库,嘉庆只有靠抄和的家过日子。

抛开历史不谈,那么有没有人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呢?现实当中也是存在这样的人的,不过这并不是正常状态,而是睡眠困难,或者神经方面的疾病。每天睡眠很少的人,一般精神状态和身体状态都不太好。其中的痛苦是我们想象不到的。

在这里我们不妨去分析一下当时这两位皇帝所处的环境来解答是否正确。

雍正帝,本名爱新觉罗-胤,为大清帝国康熙皇帝第四子,康熙61年,康熙皇帝暴毙身亡,留下遗诏传为于四子雍亲胤,是为雍正帝。

当时雍正即位的时候,大清的局势已经相当不妙。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前期确实勤政爱民,且在收复失地上面也确实有着不小的功绩。但是因为是少数民族入关做主江山,为了避免前面元朝入关造成的后果,所以康熙后期在治理江山的时候一贯采取宽仁之道,这样既能保全自己的名声,又能让那些汉族官员感恩戴德,继续为大清效力。

但是随之而来的后果也相当严重。自古以来,就没有哪个朝代没有贪官的,更况在当时这种宽厚的制度之下,更是助长了他们的贪腐之风。而贪污所带来的后果就是国家财政收入被克扣,很多地方有利于民的政令实施不下去,大批官员中饱私囊,欺上瞒下,对百姓横征暴敛,造成很多地方的百姓因为生活不下去而变成了流民,甚至于有些人不满官府的统治而选择造反。

在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有能力的继承人来直面这些问题从而解决这些问题。而在康熙的众多皇子当中,只有老四胤最为符合这一特点,所以,在康熙驾崩之后,胤顺利登基称帝,改元雍正。

虽说继承了皇位,但是雍正心里也挺苦的,没办法,咱接的是个烂摊子,得好好管才行。

加上雍正本来就是个雷厉风行的性格,几乎是一上位就针对当时的情况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来补救,在这里我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第一,古时候国家收税,因为每个地方情况不一样,有的地方以铜钱入税,有的以白银,有的干脆就是粮食,这种情况如果照单全收,入国库的时候根本就不好计算,怎么办?以州府为单位,设置官银。意思就是各地政府在完成税收任务之后,自行先处置税款,换成等价的白银,然后统一制造成1两,5两,10两等计量单位不同的元宝样式,再在背后刻制大清某某府督造官银的字眼,方便辨认,最后再押送至国库入库。这样一来就解决了计算的麻烦。

但是由于当时熔炼金属技术不成熟,通常百两左右的白银通过熔炼制造之后刻字以后都会少那么一些重量,或者还剩下一些散碎银子又不足以制造官银的白银,在那时候俗称,火耗。这火耗的确有,但是当时官府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虚增火耗,更有甚者百两入炉,出炉之时不过五六成,极其恐怖!

而雍正在了解了这方面的情况之后,采取了两个办法。第一,严格控制火耗比例,下发各地州府,超过此比例者,立马追究其责任。同时在官银后面增设工匠姓名,如果入库的时候缺斤少两,上到州府主官,下到工匠,全部都跑不掉。

第二,设置火耗归公制度,意思就是那些不足以或者不够重量再去制造官银的银两,也要按实际情况上交国库,不能少。这样一来,官府贪污火耗银的情况立马就被遏制,增加了国库收入。

第二个例子,增设考核制度,设置养廉银。从字面意义上看,这个考核制度不难理解,就是当地一任主官上任开始算,3到5年考核一次,通过就留任或者另调他用,没有通过,贬官或者直接罢免,严重的可能还会有牢狱之灾。但恐怖的就是,雍正的考核制度里面,多了一点特别之处,就是如果你为官一任,如果不能造福百姓,或者说是做出一点政绩出来,哪怕你两袖清风,不贪污腐败,你也只有罢免一条路可走,因为雍正需要的是能臣,不是那种贪官或者是混吃等死之辈。这样的政策在官场之上就掀起了腥风血雨,各地官员唯恐自己考核通不过,不管在其治下各种大小事件统统亲自过问,不敢出丝毫差错,而带来的好处也很明显,治下一片清明,大大减少冤假错案,不存在欺压百姓,如此利民之事,百姓也安居乐业,自然也不会脑袋发热去造反了。

而这个养廉银就更有意思了,那时候雍正颁布规定,下到七品地方县令,上到朝廷一品大员,若是在其任期通过考核且没有贪污之事,允许在其退休的时候发放一笔高额的养廉银作为奖励,相当于平时俸禄的20倍以上,通俗点说就是你干的不错,要退休了,给你一比丰厚的退休费,安心养老去吧。这样一个举措一出,各地官员在如此高压之下自然也不会去想着如何去贪污钱财让自己好过一点,反正只要自己通过考核,退休了有朝廷发放退休金,干嘛要去作死贪污呢?

由此看来,雍正在位期间,不仅扫除了康熙晚年带来的各种隐患,同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又做到了有利于民,国库收入也日渐高涨,可以称其英明了。

但是我们再说回来,雍正即位的时候是44岁,在位仅13年,这13年里,朝廷做了这么多事情,换成以往任何一个皇帝,恐怕也是焦头烂额吧?雍正其实也不例外,但是时间就这么多,不可能因为你是皇帝你特殊,你比别人多一倍的时间。所以雍正只能是尽量去压缩自己的休息时间去处理政务,每天周而复始。根据当时大清内务府记载,雍正在位期间一年只休息两日,即旦日,也就是大年初一那一天和自己的生日。其余时间从不休息一直处理政务,经常因为忙到后半夜鸡叫还没休息,累了直接睡在御书房的次数也多不胜数。

所以网传雍正在位期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是真的,因为这么多事情都得他亲自处理才能扭转当时的局势。但是身体受得了吗?我分析出了两个原因来证实这个观点。

第一,雍正的前任是康熙皇帝,因为得过天花未死而选择其继任皇位,那时候才8岁,而后在位61年,直至69岁才因突发病而身亡。

根据这组数据来分析,古时候的医疗条件很差,一个人正常生活能活到60岁已经算是高寿了,不然也不会有,人到七十古来稀这样的说法。而且康熙得过天花,当时天花这个病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解决,只能等死,但是康熙硬生生地熬了过来,所以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是不是因为基因的原因,康熙身体天生的抵抗力就强,能接受这样的高强度的工作?

那么作为儿子的雍正来说,自然也就遗传了身体好这一优点,再加上身为皇帝,不管是衣食住行来说,放在当时肯定也是用的最好的东西,所以比一般人活的久也不稀奇,但是雍正44岁登基,在位仅13年,58岁就驾崩了。在位时间比他爹少,死的也早,什么原因呢?很大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他常年不眠不休地处理政事,经常熬夜导致。别说那时候了,就算放到现在,一个正常人熬夜13年也顶不住。所以雍正皇帝的身体是受不了当时那种高强度的工作的。

说完雍正我们接下来说说乾隆。

乾隆皇帝,本名爱新觉罗,弘历。雍正帝第四子,宝亲王。即位时年仅25岁,正值青春年少,在位60年,后退位于嘉庆皇帝,于嘉庆4年寿终正寝,享年89岁。

在这组数据看来,康熙这一脉身体好是没错的,乾隆作为康熙的孙子,雍正的儿子,能活到89岁,也不算太稀奇。

但是不同于雍正,乾隆在位期间虽说也是勤勤恳恳,但是当时局面已经好转了太多,自然也不需要他日以继夜的辛苦操劳,再加上他老人家活到了快90,我们可以由此推测,乾隆皇帝每天只睡4个小时是不可能的。自然也就不存在身体受不受得了这一说了,人家都活到了89,放眼现在都算高寿了!

标签: 历史人物

更多文章

  • 寓言故事大全 葡萄是酸的 作者是谁 还有哪些代表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人物

    《狐狸吃葡萄》出自《伊索寓言》,作者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代表作:掉在井里的狐狸和公山羊徒劳的寒鸦老猎狗蚂蚁与屎壳郎山鹰与狐狸两只口袋农夫与蛇叼着肉的狗牛和蛙说谎的放羊娃设想一下皇上咔哧咬了一口大而脆的水果,对面的妃子含情脉脉盯着,然后皇上鼓着腮帮子咔咔咔的嚼着,这情景,演员怎么入戏

  • 为什么古代皇帝很重视用朱砂养生?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历史人物

    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朱砂真的有一定治疗作用。朱砂可以定惊,对于心悸、失眠等病症效果良好。而且抗菌又镇定催眠。九五之尊,公务繁忙,在诸事压身的时候,服食一点朱砂安神定惊,当然是很对症的。及至现在,也有不少年轻父母给孩子准备一味成药叫“猴枣散”,让夜哭惊啼的孩子睡的安稳一些,效果非常好,主要的原料也是朱砂

  • 古代失眠是只能等死了么?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人物

    中医治疗失眠是比较有效的,但是要根据身体和症状分析引起失眠的病因,治疗的方式也不同,针灸,艾灸,用药,都是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失眠在古代称之为不寐,古人发明了很多应对失眠的方法,导致现在的人们还在学习古代的人,古代有导引,有汤剂,有针灸,有香囊,有泡脚包,还有推拿,方式多种多样。题主问的问题真是幼稚

  • 民间传说刘伯温斩了龙脉给明朝续命,是真的吗?为什么有这种传说?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人物

    刘伯温能掐会算,精通阴阳八卦,可这位比他不差。这个人精通风水。为了使自己家后代繁荣昌盛,他不惜跋山涉水,去寻找风水宝地。一日,他在榆中县兴隆山发现此地群山起伏,有风有水,龙脉隐隐。啊!这正是自己久久苦苦寻找的地方啊!他赶紧拿出罗盘,一番操作下,定出龙穴之地。他悄悄埋下了一枚铜钱作为标记,然后就下山回

  • 当了皇帝的刘邦,和七个异姓诸侯王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人物

    项羽自刎乌江,刘邦当了皇帝,天下似乎是太平了!但是,对于刘邦来说,天下还不够太平,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汉,还面临着的是内忧外患的乱局。当然了内忧是很严重的,刘邦急于解决的也是内忧的问题。攘外必先安内就是这个道理!我们都知道,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就是有七个重要的合伙人。这七个人分别是:楚王韩信、梁王彭

  • 关于“古代君王为了确立诚信,然路人搬木头赏黄金”有什么成语或者典故吗...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人物

    商鞅立木建信商鞅立木建信是战国时期发生在秦国的一个事件。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众人皆不信。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十金。商鞅想以此建立政策权威并取信于民,也称鞅徙木立信。商鞅变法的条令已准备就绪,还

  • 从皇帝到悬壶济世的名医,你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说的是他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人物

    没错!说得就是堂堂的东汉帝国亡国之君刘协!刘协8岁被权臣兼枭雄董卓拥立为大汉帝国的皇帝。据说董卓之所以废掉汉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就因为刘协的奶奶姓董。要俺说,改立刘协为新君,无疑能增加董卓的权威。皇帝都能换,还有比这个显示权力的事吗?足足坐了31年皇帝宝座的刘协,奈何却始终是个“木头戏里的

  • 最是无情帝王家,历史有哪些父子相残例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人物

    “荣耀历史”用心为你解答。无情最是帝王家,父子相残的例子并不少见,我以政变最为频繁的唐朝为例,展现皇权面前无亲情的残酷事实。1、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功绩斐然,堪称千古一帝,然而他的冷血残酷也成了甩不掉的黑历史。为了皇位,他悍然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亲自射杀了一母同胞的哥哥李建成,一母同胞的弟弟李元吉也被杀

  •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的君王既有韬略又有兵法,可是还是被蒙古骑兵从古打到满清,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人物

    谢邀中国古代帝王是包含了鲜卑、契丹、蒙古、满洲的各民族帝王的。将其与汉人中央王朝割裂开来并不合适。因为中国古代文明是多民族共同创造的。此外,汉人政权的帝王也未必都有文韬武略。游牧民族南下统治中原的时代对国家的贡献也不可磨灭。至于为什么相对文明程度更高、实为更强大的汉人政权会被打败,牧渔君总结共有四大

  • 雄狮为什么当上狮王之后就不狩猎?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人物

    雄狮成为狮王之后,不参与捕猎的行为,是由族群利益最大化决定的。在了解狮王为什么不捕食猎物,但仍能优先享用猎物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狮群的结构。狮群的结构所有的狮群都有自己的领地,而且领地非常明显,在这个领地内,一般只生活着一个狮群。这群狮群多数情况下由1只雄狮带领几只雌狮和幼狮一起生活,偶尔也有两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