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古代医学家“圣童”药王孙思邈竟活了142岁!

古代医学家“圣童”药王孙思邈竟活了142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96 更新时间:2023/12/6 19:10:27

孙思邈(约541~682年),我国古代著名医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关于他的生年,另一说为隋文帝开皇元年(581)。但据史籍记载,他少年好读,天资聪明,曾被洛州总管独孤信誉为“圣童”。独孤信死于北周初年,因而孙思邈当是西魏大统年间出生;史籍又说,北周宣帝时(579),他见国事多端,便隐居太白山中;还说,静帝时,杨坚掌朝政,曾召他任国子博士,他无意仕途功名,便称病不出;再者,唐太宗贞观初年,诏令编修梁、陈、齐、周、隋五代史书,魏征等人曾去访问孙思邈,请他讲述史实。这些记载都说明孙思邈并非生于开皇元年。而是出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前后。卒年之记载是确切的。孙思邈活了142岁,是我国历史上罕见之长寿者。

网络配图

孙思邈一生不慕名利,坚持研究医药学,一心一意在民间治病,这是他在事业上成功的主要原因之一。唐太宗李世民即帝位以后,曾将他召至长安,要授他爵位,但他固辞不受,仍回到乡间为民医病。唐高宗显庆四年(659),他又被接到京城,拜谏议大夫。这次他虽留住在长安,但仍不愿当官。上元元年(674),他年高有病,恳请返回故里。高宗特赐他良马等作为慰劳。

孙思邈幼年嗜学如渴,知识广博,只是后来身患疾病,经常请医生治疗,花费了很多家财,于是,他便立志从医。他隐居于太白山中,一方面下功夫钻研医学著作,一方面亲自采集草药,研究药物学。他认真研读《内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书,同时广泛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热心为人治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临床经验。他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经验中提炼出新的医药学研究成果,以毕生精力撰成了医学著作《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他在书中记录了八百多种药物和五千三百多条药方,记下了民间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集当时和前代医药学之大成,为我国中医药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孙思邈的医术比较全面。他不仅精于内科,而且擅长妇科、儿科、外科、五官科。是他首先主张治疗妇女儿童疾病要单独设科,并在他的著作中首先论述妇、儿医学,声明是“崇本之义”。在他的影响之下,后代医学工作者普遍重视研究妇、儿科疾病的治疗技术。此外,他对针灸术也颇有研究,著有《明堂针灸图》,以针灸术作为药物的辅助疗法。他认为“良医之道,必先诊脉处方,次即针灸,内外相扶,病必当愈。”积极主张对疾病实行综合治疗。

网络配图

孙思邈全心全意为人治病,很重视研究常见病和多发病。如山区人民由于食物中缺碘,易患甲状腺肿大病(俗称粗脖子),他就长期观察和探索病因和治疗办法。他认为这种病是由于山中的水质不洁净引起的,所以就用海藻等海生植物和动物的甲状腺来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他对脚气病作了详细的研究,首先提出用谷白皮煮粥常服可以预防。他所选择的治疗脚气病的药物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效果很好。他在长期的实践中,还总结出治疗痢疾、绦虫、夜盲等病症的特效药方。他在太白山中居住时,亲自采集药材,研究药物性能。他认为适时采药极为重要,早则药势未成,晚则药势已竭。他凭自己的经验,确定出233种药物的适当采集时节。

孙思邈非常重视预防疾病,讲求预防为先的观点。他提出“存不忘亡,安不忘危”,强调“每日必须调气、补泻、按摩、导引为佳,勿以康健便为常然。”他提倡讲求个人卫生,重视运动保健,提出了食疗、药疗、养生、养性、保健相结合的防病治病主张。

孙思邈具有高尚的医德,一切以治病救人为先。他关心人民的疾病痛苦,处处为患者着想,对前来求医的人,不分高贵低贱、贫富老幼,亲近疏远,皆平等相待。他出外治病,不分昼夜,不避寒暑,不顾饥渴和疲劳,全力以赴。临床时,精神集中,认真负责,不草率从事,不考虑个人得失,不嫌脏臭污秽,专心救护。特别是他提倡医生治病时,不能借机索要财物,应该无欲无求。他这种高尚的医德,实为后世之楷模,千余年来,一直受我国人民和医学工作者所称颂,被尊称为“药王”。因为他早期曾经在今陕西耀县城东的北五台山隐居,后世人为纪念他,便改称此山为“药王山”,并在此处修建了药王祠,迄今尚存药王大殿,殿前有碑亭和碑石多通,其中一通金大定二十三年(1183)始刻,元宪宗五年(1255)另刻的碑石,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对孙思邈的颂词:“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另有明隆庆六年(1572)刻的《千金宝要》和《海上方》,载有重要药方近千位。在孙思邈医学著作陈列室中,保存有各种版本的《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等著作。

网络配图

孙思邈一生勤奋好学,知识广博,深通庄、老学说,知佛家经典,阅历非常丰富,唐初著名文学家孟诜、卢照邻等人对他皆以师尊之礼相待。他在研究医学的过程中,把硫磺、硝石、木炭混合制成粉,用来发火炼丹,这是我国现存文献中最早的关于火药的配方。他在所著《丹经内伏硫黄法》一文中,记述了伏火硫黄法的制作方法。

标签: 孙思邈

更多文章

  • 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医药学家孙思邈究竟活了多少岁

    孙思邈,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医学家。他的著作《千金要方》是我国医学史上的重大突破,产生了很大的深远影响,被誉为是“古代临床医学的百科全书”。不过人们提起孙思邈的时候,更让人感兴趣的是,孙思邈这个人到底活了多少岁。孙思邈像根据史料记载,孙思邈出生于公元581年,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享年1

  • 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流传的著作都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医药学家孙思邈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者,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而孙思邈的著作也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孙思邈著作大概有八十几种,不过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孙思邈图片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主要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等等,其他的冠名孙思邈的著作还有四十多种,但是到底是不是孙

  • 孙思邈到底活了多少岁?史书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史书

    孙思邈到底活了多少岁,争议比较多。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纪晓岚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论及孙思邈年寿,认为孙思邈生于隋文帝开皇元年辛丑(581年),卒于唐高宗永淳元年壬午(682年),享年101岁。贾得道《中国医学史略》认为,两唐书孙传所谓孙氏在周宣帝时因王室多

  • 五石散是什么?为何神医孙思邈去世前嘱咐徒弟一定要毁了它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五石散,唐朝

    你知道五石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详细介绍。古代人大多寿命都比较短,而神医孙思邈绝对是一个例外。这个人活了141岁,这种寿命就算放在现代,也绝对是一个非常长寿的人了。孙思邈一生共经历了四个朝代,分别是西魏,北周、隋和唐,他是一位神医,擅长使用中药材,同时还留下了很多珍贵的文献!提

  • 卢照邻和孙思邈是什么关系?卢照邻是孙思邈的徒弟吗?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卢照邻,孙思邈

    “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自幼体弱多病,却有幸找到当时的名医孙思邈为其治病,并拜孙思邈为师,演绎了一段由医患而成师徒的传奇。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病拜名师卢照邻,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定兴县)人。卢照邻是一个神童,10岁时就以博学能文名满天下,年

  • 一个被世人热捧的药方,孙思邈为何批评了这个药房?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孙思邈,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孙思邈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医学家。他不但医术精湛,常常能妙手回春,轻松解除百姓的病痛之苦,被人尊称为“药王”“药圣”。而且医德高尚,不论“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都一视同仁,真正做到了“大医精诚”。他一生

  • 《千金方》:唐朝孙思邈所著,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千金方》,唐朝

    《千金要方》又称《备急千金要方》、《千金方》,是中国古代中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临床百科全书,共30卷,是综合性临床医著。唐朝孙思邈所著,约成书于永徽三年(652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孙思邈认为生命的价值贵于千金,而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殆,价值更

  • 《唐新本草》:唐朝孙思邈所著,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新本草》,唐朝

    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录,终于完成了《千金要方》。唐初,孙思邈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显庆二年(公元65

  • 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代

    孙思邈(药王,541年-682年,存在争议,详见正文“年龄争议”目录),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开皇元年(581年),孙思邈隐居陕西终南山中,他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并记

  • 孙思邈为什么能活到141岁?他为后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孙思邈,唐朝

    孙思邈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在古代,因为医疗条件比较落后,许多疾病都是绝症,只能看运去熬过去,所以古代的人寿命一般都很低。根据历史学家们的统计,汉朝的平均寿命为22岁。到了唐朝,人们的平均寿命也不过才27岁。由此可见当时的医疗水平何其底下。汉唐盛世,可以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