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董卓迁都最恐怖的一幕 悬人头于辕二百里内

董卓迁都最恐怖的一幕 悬人头于辕二百里内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3926 更新时间:2024/3/13 6:41:22

本文由老君说史授权发布

《三国史》之一、中原逐鹿

1、十三路义兵(上)

尚书武威人周毖,城门校尉汝南人伍琼,劝董卓改革桓、灵弊政,擢用天下名士以收众望。董卓听从,命毖、琼与尚书郑泰、长史何顒等人革除时弊,淘汰秽恶,选拔人才。于是,征用隐士荀爽为平原国相,陈寔子陈纪为五官中郎将,韩融为大鸿胪,尚书韩馥为冀州牧,侍中刘岱为兖州刺史,陈留人孔胄(zhòu)为豫州刺史,东平人张邈为陈留太守,颖川人张咨为南阳太守。荀爽至半路,诏迁光禄勋,上任三日,复升司空,前后共九十三天。被征之人,都畏惧董卓残暴,不敢不来,独申屠蟠不到。

董卓性残而贪,既专政,国家甲兵、珍宝遂为己有,曾对宾客说:“我相,贵无上也!”侍御史扰龙宗,有事奏卓,因带剑而入,立被杀死。当时,洛阳贵戚,宅第相望,金帛财产,家家充积,卓放纵将士,入室抢劫,奸淫掳掠妇女。致使人心惶恐,朝不保夕。

网络配图

董卓对袁绍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悬赏缉拿。周毖、伍琼进言说:“废立大事,非常人所及。袁绍不达大体,恐惧出奔,并无他志。今若逼急,势必为变。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则山东非公之有矣。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绍喜于免罪,可无患矣。”卓以为然,乃拜绍为勃海太守,封乡侯;又以袁术为后将军,曹操为骁骑校尉。

袁术惧怕董卓,出奔南阳。曹操不愿与董卓为伍,不辞而别,改名换姓,抄小路东归。过中牟县,为亭长所疑,捉到县衙。时县府已得董卓追缉令,中牟县功曹心知是操,故不点名,以为天下方乱,不宜拘押天下豪杰,因令释放。操至陈留,散卖家财募兵,得五千人。

这时,豪杰多起兵讨董卓。袁绍在勃海,受冀州牧韩馥监视,无法起兵。东郡太守乔瑁,伪造三公文书,分发州郡,陈述董卓罪恶,谓“我等被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为国解难。”韩馥得书,与从事商量说:“今当助袁氏耶?助董氏耶?”从事刘子惠说:“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韩馥面有惭色,乃作书袁绍,数落董卓之恶,听其举兵。

汉献帝初平元年正月,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鸩杀弘农王刘辩。天下震动。

关东州郡十三路义兵齐起:渤海太守袁绍、河内太守王匡屯河内;豫州刺史孔胄屯颖川;后将军袁术屯鲁阳;骑都尉公孙瓒屯幽州;兖州刺史刘岱、陈留太守张邈、邈弟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骁骑校尉曹操等屯驻酸枣;冀州牧韩馥留邺,为属下输送军粮。众多至数万,少则数千,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自号车骑将军。鲍信独对曹操说:“夫略不世出,能拨乱反正者,君也。苟非其人,虽强必毙。君乃天之所乎!”

网络配图

董卓闻讯大怒,拟发大兵讨伐山东。尚书郑泰说:“政在德,不在人多。”卓不悦说:“如卿此言,兵无用耶?”郑泰说:“非谓其然也,以为山东不足加大兵耳。明公出自西州,少为将帅,闲习军事。袁本初公卿子弟,生处京师;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意为坐在堂上目不斜视);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诸辈皆无军旅之才,临锋决敌,非公之比也。况王爵不加,尊卑无序,若恃众怙力,将各自保以观成败,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也。且山东承平日欠,民不习战;关西顷遭羌寇,妇女皆能挟弓而斗。天下所畏者,无若并、凉之人与羌、胡之莽,而明公拥之以为爪牙,譬犹驱虎兕以赴犬羊,鼓烈风以扫枯叶,谁敢御之!无事征兵以惊天下,使患役之民相聚为非,弃德恃众,自亏威重也。”卓乃悦。

董卓以山东兵盛,欲迁都西京避难,公卿心不愿意,口不敢言。卓表举河南尹朱俊为太仆,以为己副。使者召拜,俊不肯受,因说:“国家西迁,必失天下之望,以成山东之衅,臣不知其可也。”使者说:“召君受拜而君拒之,不问迁事而君陈之,何也?”朱俊说:“副相国,非臣所能;迁都城,国之大计。辞不任而言大,臣之分也。”董卓因此不敢勉强。

卓于是大会公卿,讨论迁都。卓说:“高祖都关中,十有一世;光武宫洛阳,于今亦十一世矣。按《石包谶》,宜迁都长安,以应天人之意。”百官都默然。司徒杨彪说:“移都改制,天下大事,故盘庚迁毫,殷民胥怨。昔关中遭王莽残破,故光武更都洛邑,历年已久,百姓安乐。今无故捐宗庙,弃园陵,恐百姓惊动,必有糜沸之乱。《石包谶》乃妖邪之书,岂可信用!”卓说:“关中肥饶,故秦得并吞六国。且陇右木材自出,杜陵有武帝陶灶,并功营之,一朝而办。百姓何足与议?若论前诽,我以大兵驱之,可诣沧海!”彪说:“天下动之至易,安之甚难,惟明公虑焉!”卓作色说:“公欲沮国计邪!”太尉黄琬说:“此国之大事,杨公之言,非无可思。”卓不答。司空荀爽见卓意盛,恐害彪等,因解释说:“相国岂乐迁都耶。山东兵起,非一日可禁,故当迁之,此秦、汉之势也。”卓意稍解。会议不了了之。黄琬既退,又上书驳议迁都。二月初五,卓以灾异奏免黄琬、杨彪等人,以光禄勋赵谦为太尉,太仆王允为司徒。城门校尉伍琼、督军校尉周毖亦谏迁都。卓大怒说:“卓初入朝,二人劝用善士,故卓相从;而诸辈至官,举兵相图。此二人卖卓,卓何用相负!”初十,收伍琼、周毖斩之。杨彪、黄琬恐惧,向卓谢罪说:“小人恋旧,非欲沮国事也,愿勿以为罪。”卓亦悔杀琼、毖,乃复表彪、琬为光禄大夫。

网络配图

卓举荐京兆尹盖勋为议郎。当时,左将军皇甫嵩将兵三万屯于扶风,盖勋私下与嵩谋讨董卓。卓又征召嵩为城门校尉。嵩长史梁衍对嵩说:“董卓寇掠京师,废立随意,今征将军,大则为祸,小则受辱。可值朝廷迁都,天子西来之际,以将军之众迎接至尊,然后奉令讨逆,征调群帅,袁氏逼其东,将军迫其西,大计可成也。”嵩不从,遂就征。盖勋因势弱不能独立,只得到京师应征。勋既到京,卓以勋为越骑校尉。河南尹朱俊向卓陈述军事,卓轻蔑说:“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来污我刀!”盖勋说:“昔武丁之明,犹求规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乃致歉意。

于是,遣军东征。兵至阳城,遇民结社,遂屠民,掳其妇女,悬头于辕,一路歌呼凯旋,声称击贼大胜。卓命焚烧其头,以妇女为将士婢妾。又曾获山东义兵,以猪油涂布裹其身,然后以火点其足。布人在地上活卷,董卓看了哈哈大笑。

十七日,车驾西迁。董卓临走想捞一把,尽诛洛阳富豪,没收其财物,遂将洛阳数百万人全部赶往长安。步骑在后驱迫,马踏人踩,饥寒交迫,再加抢劫,死者不计其数,尸体积满道路。复放起一把火来,将宫殿、官府、民居全部烧毁。二百里内,房屋荡尽,鸡犬不留。又使吕布发掘各帝陵及公卿以下坟墓,尽收珍宝。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吕布杀董卓之谜:促成吕布杀董卓的女人并非貂婵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貂婵

    受影视剧和小说三国演义的影响,中国人都以为吕布杀董卓是为了自己心爱的女人貂婵,可是真正的历史上根本没有貂婵这号人,那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呢?其实多多少少还是跟女人有关的,只是这个女人是董卓的侍女——世间盛传的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貂婵,《后汉书》、《三国志》及《资治通鉴》等正史上却毫无记载。貂婵形象

  • 东汉末年的乱国枭雄董卓最忌惮的人是谁呢?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董卓

    在董卓执掌国政时间,最忌讳的人有两个,一个是左将军皇甫嵩,一个是京兆尹盖勋。当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之时,天下人群情激愤,不过,考虑到自身的利益,多数人选择了沉默。即便是袁绍、袁术等人起兵,也不过是在董卓执政的情况下无法生存,而起兵将获取更大的利益罢了。他们都是一些只有自身利益,而不顾及朝廷危亡,百姓

  • 吕布杀丁原难言之隐 董卓给他的诱惑无法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

    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被认为是其一生中最大的污点,历来评论者在这一点上紧抓住吕布的小辫子不放,认为吕布忘恩负义。吕布杀丁原固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吕布杀丁原投靠董卓有其一定的必然性。有人对吕布没有好感,认为他背叛两个义父是不忠,杀了两个干爹是不孝,总之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那么吕布为

  • 历史上最昏庸的皇帝刘宏 就连董卓都瞧不起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刘宏

    熟悉三国的人都知道十常侍。十常侍的父兄子弟在天下为非作歹,鱼肉乡里,祸害百姓,却无人敢管。这一切的缔造者就是大名鼎鼎的汉灵帝刘宏。网络配图刘宏登基之后,要说他干的好事,还真说不出来。他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愤恨的昏庸无能的皇帝。刘宏为人奇葩,对金钱有着谜一样的痴迷,如果能给他赚钱,那个人就是他的父母。这句

  • 揭秘:董卓手下的第一谋士李儒真的有很牛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在三国演义里,李儒是个足智多谋的人,他识人看人都是一流的。尽管董卓死后被人杀害,可是也不失为一个很有作为的谋士。不过历史上的李儒却没有那么有本事,不仅没有大的治国方略,就是政治思想路线也很有问题。网络配图据历史记载,李儒本来是当时有名的做学问的行家里手,当时称为博士。因为很有名气,汉少帝刘辩即位,被

  • 三国英雄临终遗言:其中董卓的遗言最坑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最温情:曹操遗言: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着铜雀台,善待之。馀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履组卖(做鞋卖钱)也。曹操同志好色,这是路人皆知的秘密,可未想到,人之将死,依然对裙下风光念念不忘。可就在一代奸雄絮絮叨叨的遗言里(确切点讲应该叫遗嘱,出自《遗令》),我们却读出了一种温暖的人文情

  • 三千奇兵定洛阳:董卓为何注定被豪杰群殴?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东汉宦后争权终结版双方一边是东汉末年臭名昭著的十常待,一边是汉灵帝的大舅子大将军何进。以张让为首的十常待把持朝政多年,树大根深,何大将军要搞倒十常待不是件容易的事,何进与时任司隶校尉的袁绍商量,只能借助于地方军事力量这样的秘密武器来搞定十常待了。何进不知道自己这一招基本相当于与敌人同归于尽,直接终结

  • 董卓并非汉末第一流武将,为何是他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呢?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五代十国时期,后晋大将安重荣有句名言,“天子宁有种耶?兵强马壮者为之尔。”几千年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这是一个颠破不灭的真理。具体到汉末乱世,“枪杆子里出政权”的逻辑再次上演,率先导演这一幕的是凉州人董卓。公元189年,汉朝政府发生宫廷政变,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城内。依靠着军事力量,他

  • 李广不如董卓!且看历史上出身心性如此相似的武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广,董卓

    董卓是拉开三国乱世大幕的第一人,所以他的历史形象从来都是负面为主,如《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他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自书契已来,殆未之有也。书契,指的是文字,引申为文明。这句话翻译下便是,董卓这个人是头顶长疮、脚底流脓,简直坏透了,称得上史上第一大魔王。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见。曹操在很长时间内也是一个奸

  • 同样是挟天子令诸侯,为何夺得天下的是曹操而非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董卓是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从政治角度看,他是一个百分百的权臣,皇帝也是他的傀儡。从军事角度看,他手中掌控着国家主要的武装力量,没有其他的武装势力可以和他抗衡。然而,有着这么好开局的董卓,最终却没有得到天下。与之相比,另一个挟天子的曹操,则顺顺利利地把担子传给了儿子,并成为新王朝的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