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安史之乱轶事:史思明曾因为一首诗擅杀大臣

安史之乱轶事:史思明曾因为一首诗擅杀大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793 更新时间:2023/12/29 14:16:36

史思明安禄山是同乡,两人关系很好。安禄山反唐,任命史思明为范阳节度使,统领十三郡八万人马,势力强劲。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与大臣严庄、宦官李猪儿谋杀后,史思明一度归降唐朝。但是他反复无常,唐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再次反唐。他假借为安庆绪解围的机会,杀了安庆绪,在范阳称帝,国号大燕,建元顺天。封儿子史朝义为怀王、周挚为宰相、李归仁为将军,改称范阳为燕京。

当了皇帝的史思明心情大好,一天,他在宫中宴会群臣的时候吃到新鲜樱桃,觉得味道特别好,便想着给驻守邺城的儿子史朝义寄一篮,让他也尝尝鲜,并作了首诗。诗是这样写的:

樱桃一篮子,半青一半黄;

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

怀王就是他儿子史朝义,周贽是当时的宰相。诗成,他让在场的大臣观摩,并让大家提意见。

史思明是突厥人,从小没上过学,也没有什么文化,全凭骁勇善战建立军功。一个大老粗居然要作诗,写得不堪入目还要在大臣面前显摆,或许是至高无上的权力让他自信心爆棚的缘故吧!

这可为难在场的大臣,该说什么好呢?半天没人敢吭声。可不吭声也不行啊,皇帝会说大臣不诚心。还是其中一人站出来提了个意见,他说:“您的圣作真的非常高妙,已经没啥缺点了。如果硬要找不足之处,那我觉得把‘一半与怀王,一半与周贽’二句位置调换一下,这样整首诗就更押韵了。”

这个问题是从作诗的角度提出来的,目的只是想过关。在科举出身的大臣们的眼里,这样中东西根本不能称诗。但史思明却大怒,差点把提意见的大臣拖出去斩首。他为啥如此生气?原来,他觉得把他儿子怀王的位置移到周贽后面,是对怀王的大不敬。他气愤地说:“我儿岂可居周贽之下?”

这到底是写诗还是排座次啊!对于史思明来说,押韵这个专业问题他根本理解不了,他也不需要知道。他关心的,是自己和儿子的地位。

从这件小事情可以看出史思明对儿子还是挺好的。但是此人反复无常,性格暴躁,动辄砍杀。连他儿子史朝义都没法忍受他。唐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史思明的叛军被唐军逼得节节败退。一天,他命令儿子史朝义修筑城墙以抗拒唐军。城墙修好,史思明亲自查看。他对史朝义的工作十分不满,大骂史朝义。史朝义急忙下跪求饶,暴躁的史思明指着跪在地上的儿子对在场的军士们说:“等我攻克陕州,斩却此贼!”史朝义因此惊惧。手下将士也对史思明非常不满。于是,史朝义与一些将士联合趁夜间杀死了史思明。

据冯梦龙在《古今谭概》里说,史思明见谋杀自己的竟然是自己的儿子,非常气愤,他对史朝义说:“尔杀我太早。禄山尚得至东都,而尔何亟也?”

标签: 安史之乱史思明安禄山

更多文章

  • 沈法兴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沈法兴,隋朝

    沈法兴出身吴兴沈氏,是隋末唐初割据势力,隋末梁国政权建立者。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大业十四年(618年),吴兴郡守沈法兴以替隋炀帝报仇为名起兵,迅速夺取江东十余郡,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但过了两年,沈法兴就被另一枭雄李子通打败,被迫投江自杀。为何沈法兴会迅速败亡呢一,出身

  • 沈法兴最后会沦为投江自杀的下场,是如何造成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沈法兴,隋朝

    沈法兴,湖州武康人。隋末地方官员,隋末民变时称王。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大业十四年(618年),吴兴郡守沈法兴以替隋炀帝报仇为名起兵,迅速夺取江东十余郡,成为割据一方的枭雄。但过了两年,沈法兴就被另一枭雄李子通打败,被迫投江自杀。为何沈法兴会迅速败亡呢一,出身名门沈法兴出身吴兴沈氏,为

  • 唐朝大诗人宋之问明明可以靠才华 却偏靠脸上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宋之问,唐高宗,宋令文

    唐高宗朝的东台详正学士宋令文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奇人,此人不但擅长文辞、精研书法,还有盖世神力。文辞、书法、神力三项,为他赢来了“三绝”的美名。史载,京都有头疯牛,见人就顶,横冲直撞,无人能制服。宋令文不信邪,赤手凶拳,大步上前,双手攥紧两只牛角,一使劲,竟然将牛的颈脖扭断!“三绝”中的神力一项已经是这

  • 宋之问:历史上一个为了仕途而不择手段的才子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宋之问,才子,唐朝

    “武后游洛阳南龙门,诏从臣赋诗,左史东方虬先成,后赐锦袍。之间俄顷献,后览之嗟赏,更夺袍以赐。”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个“夺锦才”的典故吧,而这个典故的主人公正是唐代的才子宋之问。或许有些人初听宋之问这个名字并不会记起他是谁,但是他的那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确实勾起了很多人绵绵的思乡之情,特别是漂

  • 太子李重俊谋反:混乱的唐中宗时代混乱的开始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重俊,谋反,唐中宗,

    唐中宗复位后不久,相王李旦向中宗请求尽快立下太子,以固邦定本,这时正逢中宗回驻长安之时。太平公主也向中宗表达了同样的看法。中宗于是未与韦氏、武三思等商量,就立了卫王重俊为太子。这重俊系后宫嫔妃所生,并非韦氏嫡出,韦氏知道后想要提出异议,但为时已晚,所以心里很不痛快。武三思和安乐公主李裹儿都对此也很不

  • 唐朝历史上唐中宗太子李重俊为什么要发动政变?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唐朝,李重俊,唐中宗,政变

    导读:公元706年7月李重俊被立为皇太子。707年7月,他联合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左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袆等人发动羽林及千骑兵300余人杀死权臣武三思、武崇训父子,接着又进攻皇宫追杀唐中宗、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等人。韦皇后、安乐公主及上官婉儿遂拥中宗逃到玄武门楼。李重俊在进攻玄武门楼时

  • 唐宫燕中李重俊怎么死的?唐中宗第三子李重俊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唐中宗,唐中宗儿子,李重俊,唐宫燕

    导读:李重俊(7世纪?-707年),中国唐朝唐中宗第三子。因反对韦皇后与安乐公主,707年以羽林军发动重俊之变,杀了权臣武三思、武崇训,后因士卒倒戈,被斩杀。唐睿宗即位后,追赠为节愍太子。电视剧《唐宫燕》李重俊介绍李重俊:男,约二十多岁,性惰刚果、行事无常唐中宗李显的太子,但因非韦后所生,受尽屈辱。

  • 杜审言是怎么害了自己的儿子的?还惊动了女皇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杜审言,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还惊动了女皇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杜甫的爷爷很狂傲,自己一再遭贬,结果害死儿子,惊动武则天。杜甫的二叔很任性,13岁手刃朝廷命官,仇人临终前竟对他赞不绝口。杜甫有首五言长诗,叫《赠蜀僧闾丘师兄》,其诗曰:大师

  • 初唐诗人张若虚在唐诗史上处于什么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至于民

  • 初唐诗人张若虚哪首诗奠定了他唐诗史上的地位?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初唐诗人张若虚

    先来看一下张若虚基本简介。张若虚,字和号都不祥,他主要的活动是在公元七世纪的中期到公元八世纪的前期,扬州人,初唐时期的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关于他的诗句并不多,目前仅存两首。下面来具体看看张若虚简介。张若虚张若虚的出生和死亡都不祥,他主要活动在公元七世纪中期到公元八世纪前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