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不为人知的名将裴行俭:军神李靖的徒弟威震四夷

不为人知的名将裴行俭:军神李靖的徒弟威震四夷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99 更新时间:2023/12/17 17:34:30

大唐王朝统治者李氏出身关陇军事贵族集团,以武立国,加之平和开放的态度,所以武将的地位比宋、明时期高的多,因此这个时期将星璀璨,名将如云。但因为各种原因,许多人都埋没在故纸堆之中,其中有一位值得一提。他出身望族河东裴氏(中眷裴),是裴行俨(隋唐演义裴元庆的原型人物)的弟弟,李靖的徒孙,苏定方的徒弟,他的名字叫裴行俭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裴行俭字守约,619年出生,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裴行俭出生那年,父亲裴仁基与兄长裴行俨谋划杀死王世充,归降李唐,不料计划泄露,裴仁基父子遇害,裴行俭幸免于难。王世充被平定后,唐高祖李渊追封裴仁基为原州都督,谥为忠。

裴行俭幼年时以门荫补弘文生,深受房玄龄等名臣的赏识,贞观年间中举明经科,被封为左屯卫仓曹参军。当时裴行俭的上司、左屯卫大将军苏定方非常对其非常器重,“吾用兵,世无可教者,今子也贤。”于是将自己用兵奇术全部授予他(苏定方是名将李靖的门生)。

657年经过六次升迁后,裴元庆担任长安令。当时的唐高宗力排众议,废黜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裴行俭认为国家的忧患从此开始注定,私下里与长孙无忌等人议论此事,被人告发,被贬为出京,到西域担任西州都督府长史。事实证明裴行俭此次贬谪是因祸得福,一方面他避开了朝廷内激烈的政治斗争,另一方面他自己的军事才能得到施展之地。

665年裴行俭升任安西大都护之职,“西域诸国多慕义归降”,他的威名声震西域。不久后,裴行俭被征调回京,先后担任司文少卿、司列少常伯(吏部侍郎),负责官员的选拔工作长达十余年,“甚有能名”,他与李敬玄被人并成为“裴、李”。裴行俭所创造的“长名姓历榜,引铨注”为后世所沿用。

678年吐蕃名将论钦陵大破李敬玄率领的唐军,此后不断拉拢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李遮匐蚕食唐朝的势力范围西域地区,怂恿其进犯安西都护府,这严重威胁了唐朝的西部边防。为此裴行俭提议吐蕃刚获得大胜,士气正旺,不宜正面出击。应该以护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归国的名义,率军途径二国,“以便宜取之,可兵不血刃而禽也”。

679年裴行俭轻装简从率领少数人前往西域,历经沙漠、炎热等自然环境的挑战,抵达西州,得到了当地各族人们的欢迎。裴行俭利用自己的声望,在当地挑选“豪杰子弟数千人”,并扬言“今正炎蒸,热坂难冒,凉秋之后,方可渐行。” 阿史那匐延都支侦之后,放松了警惕。裴行俭又招集安西四镇的“诸蕃酋长豪杰”,以打猎的名义招集万余人。

裴行俭率军倍道而行,在离阿史那匐延都支所部十余里时,派阿史那匐延都支的亲人向他问候,“外示闲暇,似非讨袭”,麻痹阿史那匐延都支,此后还派人邀请阿史那匐延都支相。本来阿史那匐延都支与李遮匐约定秋后起兵,仓促间毫无主张,竟然率领500人前来,结果当场被擒,不久后被逼无奈的李遮匐也前来归顺。

裴行俭兵不血刃就摆平了西域的叛变,唐高宗非常高兴,“卿文武兼资,今故授卿二职”,特意下诏封他文武双职(礼部尚书、检校右卫大将军)。

不久后东突厥的东突厥阿史德温傅反叛,“单于管内二十四州并叛应之,众数十万。”唐朝的当地驻军被打败,唐朝的北部边疆出现严重危机。为此唐高宗封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直接率领18万人,加上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部总计30余万,均由裴行俭节度。裴行俭统帅30万人的军队出征,此“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作为一员名将,裴行俭深知劳师千里远征,粮道最为关键。于是伪作粮车三百乘,每车埋伏五个壮士,各持陌刀、劲弩,再用百余个老弱病残押送,同时安排精兵埋伏于险要之处。结果当敌军偷袭粮草时,负责押送的人四散奔逃,“贼驱车就泉水,解鞍牧马,方拟取粮,车中壮士齐发,伏兵亦至,杀获殆尽,余众奔溃”,从此唐军的粮道再也没被截过。

终于历经长途跋涉,裴行俭所部抵达单于都护府北部,安营扎寨,设置堑壕。傍晚时分各项防御工作刚刚完成,裴行俭突然下令大军转移。部将纷纷提出士兵鞍马劳顿,不可劳扰。裴行俭不予理睬,大军只好依然移营到别处。结果到了晚上,“风雨暴至,前设营所水深丈余”,将士们莫不叹服,向裴行俭询问他是怎么知道的,裴行俭却说:“自今第如我节制,毋问我所以知也。”(从今你们听我安排就是了,别问我怎么知道的)

此后裴行俭率军与叛军交战,屡战屡胜,叛军内部出现矛盾,伪可汗泥熟匐为其下所杀,以其首来降”,裴行俭率军胜利回师。但裴行俭前脚刚走,阿史那伏念又自称可汗,与阿史德温傅联合。于是第二年裴行俭再次率军北上,用反间计挑拨阿史那伏念与阿史德温傅,用阿史那伏念攻击阿史德温傅。

没过几天,烟尘涨天而至,负责侦查的斥候一脸惶惑。而裴行俭则召集三军,解释说“此是伏念执温傅来降,非他。”并派出一个使者前去迎接。不一会儿,果然是阿史那伏念率军捆着阿史德温傅诣前来请罪,于是尽平突厥余党。裴行俭再一次兵不血刃就获得了胜利。

唐高宗非常高兴,派属下前去犒劳军队,但侍中裴炎(出身于河东裴氏中的洗马裴)嫉妒裴行俭的功劳,怂恿其他将领程务挺、张虔勖上疏说阿史那伏念归降是因为受到北部的回纥的威胁,并非是裴行俭的功劳。于是裴行俭仅仅被封为闻喜县公。而归降的阿史那伏念连同阿史德温傅被一同处斩。

裴行俭得知后,感叹道:“浑、浚前事(西晋时王浑、王浚争夺平吴之功),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于是称病不出。而阿史那伏念的弟弟阿史那元珍拥众复叛,682年4月朝廷任命裴行俭为金牙道大总管率军讨伐突厥,大军还未出发,裴行俭突患疾病,4月28日病逝于京师延寿里的家中,时年64岁。唐高宗下诏追封其为幽州都督,谥曰献。

孙子兵法》中讲究“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裴行俭的用兵显然属于一流的名将,宋代设立武庙七十二将,裴行俭名列其中。此外他还通晓天文,懂得阴阳、算术,每次出征都能算出胜利之日,裴行俭死后,武则天命人前往他家,将裴行俭的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书,全部收入皇宫。

除此之外裴行俭还是书法大家,擅长草书、隶书,著有《草字杂言》一书,唐高宗也曾亲自向他求字裴行俭还善于识人,有人曾推荐杨炯、王勃、卢照邻、骆宾王(初唐四杰),他预言到“才名有之,爵禄盖寡。杨应至令长,余并鲜能令终。”后来果然如此。

稍微介绍一下裴行俭的家庭,他的原配妻子出身河南陆氏,是兵部侍郎陆爽的女儿,继室夫人库狄氏。裴行俭死时,他的长子早逝,长子裴贞隐早逝,次子裴延休、三子裴庆远、四子裴光庭全都年幼,为此唐高宗特人照顾。武则天称帝时,曾多次召见库狄氏夫人,并任命他为女官。四子裴光庭在开元年间曾担任吏部尚书、侍中等高官。

标签: 唐代名将裴行俭

更多文章

  • 曾国藩评唐代名相:清廉宰相却和李林甫一样坑爹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曾国藩,宰相,李林甫,

    卢怀慎是唐玄宗开元初期的宰相,他在职期间,不经营产业,衣服、器物上没有金玉做的豪华装饰,所得到的俸禄,毫不吝惜地给予需要帮助的亲戚、朋友,以至于老婆孩子经常缺吃少穿挨饿受冻,有一次卢怀慎生病,同事去看望他,见他铺的席子单薄而破旧,门上没有挂帘子,正好有风雨刮来,他只好举起席子遮挡;天晚了家人摆饭招

  • 乱国奸相李林甫:搞衰盛唐气运的排除异己的奸臣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林甫,唐朝,唐玄宗,

    有人认为李林甫是唐朝、甚至是整个古代中国社会由盛转衰的第一罪人。唐玄宗前期重用姚崇、宋、张九龄等良相,达到了"开元盛世"的顶峰,后期罢张九龄而任用李林甫,自此由治世转向乱世,终于酿成"安史之乱"的大祸,唐朝从此一蹶不振。李林甫无德无识,善于拉关系,靠钻营上位,靠权术保住相位长达十九年之久。他外表和善

  • 宰相李林甫如何帮李隆基娶到儿媳妇杨玉环?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李隆基,杨玉环,李林甫

    她生于公元719年,这一年她后来的丈夫李隆基已经做了7年的皇帝,任何一个人也没有想到她与玄宗李隆基会结成夫妻。杨玉环自小是个不招人“待见”的孩子,她的母亲生下她之后就死了,其父蜀州司户杨玄琰不久也抑郁身亡。一出生就连“克”双慈,杨家人觉得这个乳名玉环的小女孩有些命“硬”,因而谁也不想好好照顾她。多亏

  • 卢杞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奸相卢杞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卢杞,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奸相

    卢杞(?―约785),字子良,唐朝大臣。侍中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滑州灵昌(今河南安阳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

  • 卢杞简介 古代奸相卢杞一生都做了什么事?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卢杞,中国古代十大奸相,奸相

    卢杞(?―约785),字子良,唐朝大臣。侍中卢怀慎之孙,御史中丞卢奕之子,滑州灵昌(今河南安阳滑县西南)人。以荫历忠州、虢州刺史。建中初,入为御史中丞,升御史大夫。旬日之内升为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为人阴险狡诈,居相位期间,忌能妒贤,先后陷害杨炎、颜真卿,排斥宰相张镒等。又征收房屋“间架税”

  • 唐朝最玻璃心的宰相:卢杞报复每个得罪他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卢杞,唐朝,宰相,

    这世上有一些人,长了一颗特别容易受伤的心,跟他相处要特别注意,因为说不准你哪句话哪个动作,就把他给伤害了,这无心之语无心之举的后果,往往还特别严重。唐朝时候有个宰相叫卢杞,就是这样一个脆弱的人——尽管他长得和“脆弱”二字毫不沾边。这人天生貌丑,脸色像一张蓝纸,身材还很矮小。估计就是因为这点缺陷,让他

  • 唐朝名将李愬的父亲是谁 李愬的父亲李晟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愬,唐朝名将,名将

    唐朝名将李愬的父亲是谁 李愬的父亲李晟简介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为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

  • 唐末名将李愬:藩镇割据期间大唐最后的救火队员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愬,蔡州,吴元济,

    凉武公李愬(sù)(773年—821年),字符直。洮州临潭(今属甘肃)人。唐代中期名将,太尉、西平郡王李晟第八子,有谋略,善骑射。因家族背景任协律郎、卫尉少卿等职。 从小慈孝过人,李晟死后,与兄李宪坚持为父庐墓三年。历任太子右庶子,坊、晋二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太子詹事。元和十二年(816年),任左

  • 李愬夜袭蔡州之战:藩镇割据局面在中唐稍稍缓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愬,藩镇,李希烈,

    【“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李愬雪夜袭取蔡州,擒获吴元济之役,是一成功的奇袭战的典型战例。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闰八月,彰义军(淮西)节度使吴少阳卒。其子吴元济隐匿少阳死亡的消息,径自接掌军务,拥兵自立。淮西一镇仅有蔡(今河南汝南)、申(今河南信阳)、光(今河南潢川)区区三州之地,周围都是唐

  • 王玄策是谁?一人灭一国的传奇外交官王玄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王玄策,外交

    王玄策是谁?王玄策,初唐时期著名的外交家、军事家,历史上关于王玄策的记载不是很多,其中最著名的的就是王玄策一人灭一国的战绩,那么王玄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王玄策是中国唐朝时期的一代明将,王玄策出生日期不详细,只知道是唐朝时期汉族人,出生于河南洛阳,任职骁卫长史,曾推翻摩揭陀国新王,生擒阿罗那顺,曾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