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光弼真的是史思明的天敌吗?一物降一物

李光弼真的是史思明的天敌吗?一物降一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93 更新时间:2024/1/2 12:38:10

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光弼真的是史思明的天敌吗,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公元759年,史思明杀掉安庆绪,成为伪燕第三位皇帝,开始了安史之乱的下半部分。安禄山很强悍,独领三镇节度使,也是叛乱的发起者,但他身后的史思明才是叛军的核心力量,也是李唐朝廷最难缠的对手。

宇宙万物,相生相克,不论再强的力量,再强的枭雄,总会有克制他的那一方。虽说史思明统兵很有一套,而且狡诈多端,但唯独畏惧一人。史思明跟安禄山有几分相似之处,满朝文武安禄山都不放在眼中,只害怕李林甫,而史思明唯独忌惮李光弼。

史料记载“又代子仪为朔方节度使。未几,为天下兵马副元帅。”

乾元二年,由于郭子仪战事不利,唐肃宗将朔方节度使的头衔给了李光弼,自此唐帝国的顶梁柱就变成了李光弼,他的成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安危。原本唐肃宗李亨是想给李光弼加个天下兵马元帅的头衔,但李光弼拒绝了,对于功高震主这一点,李光弼是清楚的。

正是因为李光弼有着清醒的政治头脑,才令其步步高升,也让史思明认识到一个概念——天敌!

一、李光弼:敌军来袭不用交战,他们投降你接收就可以

史思明成为伪燕皇帝后,他重整人马,准备再次西进,攻向关中。李光弼原本在洛阳镇守,但滑汴节度使许叔冀战败,洛阳城内粮食短缺,且无险可守,所以洛阳必须放弃。

有人劝李光弼退守潼关,就可以长期坚守,潼关是长安的东大门,一旦潼关失守,长安就会陷入危机。为何封常清哥舒翰被杀,就是因为他们退得太快,退军五百里,直接退到了潼关。

作为掌控大权的军队主帅,同样在风口浪尖,一着棋走错,就可能落得个身败名裂,俗话说站得越高摔得越惨,李光弼吸取了哥舒翰的经验教训,没有退回潼关,而是选择了河阳。河阳城北边依托泽州、潞州,既可以保护自己不受朝廷责难,还能像臂膀一样保护京畿的安全。

李光弼退居河阳坚守不出,史思明攻到河阳城下,一时也没有办法,想要取胜,史思明必须千方百计让唐军出城,叛军野战见长,而唐军在这方面略占下风。很快,史思明想出一计,就是要断河阳的粮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哪怕再危险,李光弼也必须守住粮道。

这次,李光弼亲自率兵,赶到了野水渡,只是李光弼没有久留,晚上就走了,只留下部将雍颢和千余名唐军。

李光弼是史思明的老对手,不知多少个日日夜夜,史思明都盼着李光弼早点死,这次机会来了,李光弼派出猛将李日越,要求其来抓获李光弼。

史思明生性残忍,对手下也是毫无人道,他对李日越下达死命令:“必获李君,不然无归!”也就是说,如果李日越没有抓住李光弼,回来也是个死。李光弼清楚有人会来杀他,对此他并不在意,只是对留守部将雍颢说:“你就在这等着敌人,不用交战,他们投降了你带回来就行了!

雍颢是一脸蒙圈,为啥还未交战敌人就会投降?但军令如山,雍颢也只得按照这“无厘头”的命令继续等待。不久,李日越就率五百骑兵到来,在他确认李光弼不在军中,就真的投降了。

原来李日越深知史思明的脾气,如果任务完不成,回去必定死路一条,还不如直接投降了事,除了生死,投降什么的也都是小事。当然了,李光弼对李日越也予以重用,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二、李光弼:快去,找五百匹母马来

一计不成,史思明当然不会罢休,于是他再生一计。此时叛军实力强盛,长于野战,马匹的素质也高于唐军,为了挑衅唐军,史思明命人挑选出千余匹好马,每天在河南岸刷洗饮遛。

李光弼望见了那千余匹良驹,心里也有了主意。所谓兵不厌诈,对付这些马自然也有相应的方法。李光弼命人挑出五百匹刚生完幼崽的母马,在叛军放马的同时,这些母马也被放到了河水北岸。

刚生完马驹的母马,思念幼崽,就在那里嘶鸣不止,而偏偏对面的是一千匹公马。这些公马见到如此多大母马,而且还在不停叫嚷,以为是在引诱它们,于是这些马一拥而上,扑向了母马的怀抱,至此,李光弼不费吹灰之力,收入一千匹好马。

可想而知,史思明得到消息后的样子。史思明几乎绝望了,李光弼见招拆招,好比一打太极的高手,既然诱敌不出,史思明也只能选择强攻了。

三、李光弼:南城你只需要守两天,李抱玉:这任务坑爹啊!

史料记载“初,光弼谓李抱玉曰:将军能为我守南城二日乎?抱玉曰:过期何若?曰:弃之。抱玉许诺。”

河阳城内守军只有两万人,面对叛军,唐军在数量上没有优势。是时,镇守南城的是将领李抱玉,李光弼要求李抱玉坚守两天,如果过期,就可以撤退,李抱玉果断答应了。

李抱玉以为,以城池防守,时间长了可能不一定能守住,但两天时间他还是能够做到的。只是刚刚开战,李抱玉就改变了想法。多日之内,叛军被李光弼戏耍得团团转,自然积累的相当多的怨气,一旦开战这些怨气全部撒到了南城这里,叛军的攻势相当凶猛,一时间唐军难以招架。

这回李抱玉哭的心都有了,原来这两天也已经是极限了,领导就是领导,总是能提前预料到一切。坚守城池是必须的,但按照叛军这样的进攻态势,唐军必败。

在李光弼手下服役,这些将领们也变得狡猾狡猾的。战况正然激烈,李抱玉派出使者,对史思明道:“我们的粮草不够,我们打算明天投降!”史思明很高兴,就真的撤军了。

谁料想,第二天南城没有丝毫变化,也没有任何投降的痕迹。李抱玉利用这段时间,将城墙的破口补好,挖好壕沟,继续抵御叛军进攻。史思明气得鼻子都歪了,这位称得上枭雄的人物屡次被耍,面子、里子都丢了个干净。

最终,在李光弼神奇的用兵策略下,唐军取得了胜利,史思明败了个稀里哗啦,也正是因为李光弼的存在,阻挡住了叛军西进的脚步,保护了潼关和长安的安全。

标签: 李光弼唐朝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安禄山的名气比史思明的大?史思明不也是主要人物吗?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史思明,唐朝

    你真的了解史思明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想起安史之乱,人们最先想起的就是安禄山,至于另外一个主角史思明,人们提起的次数并不多。安禄山与史思明同样在755年起兵叛乱,两人也都在叛乱中自称皇帝,最后都是因为儿子谋权篡位所杀。甚至对比战绩,史思明打仗方面要更甚安禄山一筹。那为什么安

  • 杜甫《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过宋员外之问旧庄,杜甫

    古诗《过宋员外之问旧庄》年代:唐作者: 杜甫宋公旧池馆,零落首阳阿。枉道祗从入,吟诗许更过?淹留问耆老,寂寞向山河。更识将军树,悲风日暮多。作品赏析【注解】:原注:员外季弟执金吾见知于代,故有下句。《唐书》:来之问,字延清,景龙中迁考功员外郎。公故居在偃师,故过之间旧庄。【朱注】本集:开元二十九年,

  • 仙宗十友之一的宋之问,在历史上人品真的很差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宋之问的故事,欢迎关注哦。初唐诗歌大咖宋之问的口碑历来很差,这是因为他做人太不讲究,基本上是谁有权有势就依附谁,哪怕是张易之、张昌宗这样的奸臣也无所谓,不爱惜自己的羽毛。这一点,是没什么争议的,但是笔者想说的是,加在他身上的有些劣迹,其实也有莫须有的嫌

  • 为什么说宋之问是唐朝最无耻的诗人?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你们知道宋之问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唐朝时期,国力强大,文化强盛,盛况空前,无论经济、文化均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因此,内政安稳、对外开放,思想也是空前的开放,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诗篇、名流千古的诗人,在初高中语文课本上居于首要地位,是孩子们最头疼之处。武则天,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称帝后,

  • 才气卓然的诗人宋之问,为何被称为文中败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朝,宋之问

    唐朝诗人宋之问在后世名气不大,但在其生活的初唐时期却是盛名远播的大诗人,与沈佺期合称“沈宋”。他虽然才气卓然,但人品极其低下,是典型的文人中的败类。宋之问是山西汾阳人,家里兄弟三个,他是老大。哥仨分别继承了父亲宋令文的三样绝活:二弟宋之悌勇力过人,三弟宋之逊精于书法,宋之问则继承了父亲的文采,写得一

  • 一生都在努力讨好武则天的宋之问,后来下场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唐朝有个叫宋令文的人,史书记载他:“富文辞,且工书,有力绝人,世称三绝。”宋令文有三个儿子,他便将“三绝”倾囊相授给儿子们,每人继承一样。其中宋之问专攻文词、宋之悌骁勇过人、宋之逊精于草隶。而今天要说的,就是老大宋之问。宋之问继承

  • 那位努力讨好武则天的诗人宋之问,骆宾王曾帮他改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宋之问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以前的时候,有个特别有名的诗人叫宋之问,他曾经考上官了,当过员外郎,但是却因为很多的事情和意外很多次遭到了排挤,失去官职。后来有一次他又被贬了,在换地方的时候路过了途中经过江南那个地方,就到了当地很出名的一个寺庙去逛了逛。有一天

  • 骆宾王的结局是什么?宋之问在哪里巧遇骆宾王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骆宾王,宋之问

    公元684年,武则天正式摄政,杀了不少李唐王朝的人,其中包括她自己的儿子。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徐敬业等人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骆宾王投到其部下,并为其写了有名的声讨武则天的檄文《代李敬业讨武氏檄》,历数武则天的多项罪状。后来讨武一方兵败,徐敬业和骆宾王不知去向

  • 宋之问:大唐人品最差的诗人,揭秘他与武则天的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宋之问,唐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宋之问的故事。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这两句诗,可以把每一个游子弄得泪水盈盈。可惜,宋之问算得上是大唐第一品行不端正诗人。宋之问长得挺拔英俊,偏偏又文采绚烂。有个词语叫赋诗夺袍,就出自宋之问。宋之问与一帮文人在武则天面前写应

  • 唐代宋之问之渡汉江赏析,该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感情?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唐代,渡汉江

    渡汉江,唐代宋之问,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渡汉江》诗意在写思乡情切,真实地刻画了诗人久别还乡,即将到家时的激动而又复杂的心情。语极浅近,意颇深邃;描摹心理,熨贴入微;不矫揉造作,自然至美。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