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道子掌权后,他的所作所为却让世人大大地失望了。孝武帝虽身为一国之君,却不亲理国政。他和道子一起,终日畅饮欢歌。道子便有机可乘了。他广树党羽,宠信奸臣,以致政刑紊乱。重用王国宝赵牙、茹千秋等奸佞小人,动用巨资,营造园林,横行霸道。他还特别宠信佛教,亲近僧尼,用度极为奢侈,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孝武帝几次想要废黜道子,都被皇太妃制止了。道子一生都受着这个女人的爱护,从不讲什么皇家礼仪。他要求什么都可以办到,只因为他有这么一个爱他如命的母亲。母爱是没错的,但如果以母亲的名义干政,那可是会误了国家的。
武帝后期,道子更肆无忌惮了。皇上也奈何不了他,他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他把政务都交给了那些小吏,和尚、尼姑、奶妈争着引进自己的亲朋党属,接受贿赂,做着各种不法勾当。东晋从上到下,更是混乱不堪了。
道子自己则常作通宵之饮,经常酩酊大醉,蓬头散发,眼睛都睁不开了,什么政事都不管了,任由下面的小人为所欲为。
有一次,桓温的儿子桓玄来拜见司马道子。正赶上道子喝得大醉。当时宾客满座,他勉强睁开眼睛,对着众人说:“桓温晚年要当贼,你们说怎么办?”吓得桓玄跪在地上汗流浃背,不敢起来。长史谢乘赶紧替他打圆场,说:“过去宣武公罢黜昏庸,选拔圣贤,功劳超过伊、霍,道路上的议论,应该加以区分。”道子点头道:“我知道,我知道。”随后就端起酒杯,给桓玄敬酒。桓玄这才站了起来,但从此,桓玄对司马道子恨之人骨。
隆安元年(397),安帝即位,因年幼,由司马道子辅政,操纵实权。皇帝颁诏,内外政事,都得请示司马道子。
安帝成年后,司马道子还政,然实权仍操于亲信王国宝之手。兖州刺中恭举兵讨伐王国宝。司马道子吓坏了,赶紧派人收捕王国宝和他的弟弟王绪一并处斩,用来向王恭谢罪,王恭便撤军了。第二年,司马道子16岁的儿子司马充元显平定叛乱,斩杀王恭。从此,司马道子就再没有什么可怕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