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伯颜和脱脱是什么关系?伯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伯颜和脱脱是什么关系?伯颜最后的结局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282 更新时间:2023/12/12 10:13:25

脱脱是元末权臣伯颜的侄子,一日,他为元顺帝表决心:“臣一定竭力设法,解主之愁,报主之恩。”

脱脱回来后,把此事禀明老师吴直方,吴直方道。“这事关系重大,杜稷安危都在此一举,一定要如此这般....”脱脱点头称是。

不久,城中侍卫增多,伯颜似有着觉,就召见脱脱,脱脱不敢不去,伯颜见面后大声斥责他:“现在宫廷内外,故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士兵”。脱脱努力镇静下来说道:“天子身处宫廷,理应小心心防御,况且目前盗贼猖獗,难保不混进城中,所以格外增加戒备。”。伯颜又呵斥道:“那你为何不事先告之我。”脱脱连忙叩头谢罪,才使伯颜平息怒气。脱脱料想事情非短时间可以解决,忙通知世杰班,让他从长计议。果然伯颜存有戒心,于次日上朝时,竟然带着侍卫在门外候着,等退了朝后,又上一奏疏,请顺帝出猎柳林。

知道伯颜心怀叵测,脱脱劝顺帝不要前往,顺帝便佯装身体不适拖延不去。不久,伯颜又催顺帝出猎,无奈,顺帝只得让太子代替出行。伯颜便陪着太子出了都城,想借机挟太子拥兵自立,废掉顺帝。

待伯颜和太子出城后,脱脱便与阿鲁等密谋,把京城中所有大门的钥匙拿到手,然后更换所有的亲信把守城门,不得让伯颜进城。一面派都指挥月可察儿率领三十余铁骑悄悄到达柳林,伺机保护太子还朝。又召翰林院中范汇等人入宫草拟伯颜罪状,贬至河南行省左丞相。又命平章政事只儿瓦歹前去柳林,自己也身着戎装,亲自巡城,严阵以待。

伯颜和太子在柳林狩猎,只等着机会一到,

便告示天下另立国主。可没有想到月可察儿按照脱脱事先的安排,在一天夜里把太子悄悄带回城中。伯颜还蒙在鼓里,待第二天醒来,太子早已不见,伯颜不禁大惊,正急得顿足捶胸时,只儿瓦歹却带来了皇帝贬他于河南的诏书,伯颜哪里受得了,仗着自己曾经的气势,竟自带着人马返回都城。

待伯颜回到都城门下时天已放亮,只见脱脱手拿佩剑,站在城门之上,伯颜不禁火起,大声叫道:“快开城门!我既有罪,被皇上罢黜,也须陛下亲自通告,为何不令我进城?”脱脱答道:“圣旨难违,皇上有旨,罢黜丞相一人,其他诸官等皆宽恕无罪,你们可各自回到本营。”

伯颜伤心地说道:“你可是我的侄儿脱脱吗?你小的时候,我视你为亲生儿子,可你今日却这样待我!”脱脱道:“为了国家社稷,只能遵着大义而无法顾及私情了,况且伯父此行,也是为了保全我宗族后代,不至于如太平家,祸灭九族,这也是万幸啊!”伯颜无言,只好任其发落,竟然在贬官南行的途中悻悻而死。

标签: 伯颜脱脱

更多文章

  • 一代名臣萧拜住竟被佞臣杀害,最终结局让人不禁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萧拜住

    萧拜住家族世代为官,虽然他从小就锦衣玉食,什么都不缺。但他不像过去那些富二代,桀骜不驯。在他身上,总是充满了温文尔雅的学者气质。萧拜住的事业之路之所以顺利,这都得益于他的才华和品德。元仁宗1317年六月,大臣萧拜住联络御史中丞杨朵儿只,又联络了内外监察御史40多人,上章弹劾,列举铁木迭儿种种劣迹,说

  • 脱脱更化,脱脱为元朝大义灭亲,最终却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脱脱更化,元顺帝

    铲除伯颜后,21岁的元顺帝开始亲政。1340年三月,元顺帝任命脱脱为中书右丞相,进行改革,废除伯颜旧政,重振祖宗大业,史称“更化”。1341年,元顺帝恢复了中断6年的科举取士制度,大兴国子监,选名儒雅士传授儒学,并派人到曲的祭祀孔庙。1343年,他又下诏编修辽、金、宋三史,这成了元顺帝新政中“文治”

  • 萧拜住简介,虽为富二代但一生为元朝忠肝义胆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萧拜住,元仁宗

    萧拜住的祖先本是契丹人,入金朝届成为金大臣,改姓为萧。他的曾祖丑奴曾助蒙灭金,祖父青山平宋有功;授为湖广提刑按察使,父亲哈喇帖木儿曾典领宿卫。萧拜住出生于这么显赫的世家,但他身上却没有官宦子弟的骄横和纳给子弟的懦弱。他身材魁梧,仪表堂堂,年轻时就跟元成宗北征,袭授澶州知州,后入朝为礼部郎中。萧拜住德

  • 元朝成遵介绍,为元朝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成遵

    成遵出生于一般人家,但他很聪明,有过目成诵的本领,一天能记数千余言。可是,在他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本来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成遵只好一边耕田,一边苦读。大概20岁的时候,他的文章就已经远近闻名了。元朝一直到仁宗的时候,才恢复科举制,但考试既难又复杂,没有几个人能考中,成遵相信自己的才学,他说:“四

  • 李善长性格怎么样?被封高官本性却暴露出来?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李善长

    李善长是明朝开国第一元勋,在封功时封为大国。同时封公的,只有徐达、常遇春之子常茂、李文忠、邓愈、冯胜和李善长六人。李善长位居第一,最为显耀。当时,大将徐达军功最高,被封为右丞相,屈居李善长之下。李善长在当时大权独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李善长功不可灭,可是他身上也有不少缺点。《明史李善长传》说他

  • 方孝孺的节气,方孝孺是愚忠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方孝孺

    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而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所以什么事都会请教他。而方孝孺对建文帝赤胆忠心,全力扶持。建文帝害怕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就采用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工朱棣为首的诸王的反对。后来,燕王朱棣干脆发动战争,以武力夺取权力。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列征讨燕王的诏书

  • 方孝孺和宋濂什么关系?因为一篇文章受得明太祖赏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方孝孺,宋濂,明太祖

    像任何一个以武力夺取政权的帝王一样,燕王朱棣从走上帝位那天起,便对过去的政敌进行了毫不留情的屠戮,其手段之残酷、暴烈,触目惊心。一向庄严、肃穆的皇宫霎时变成了弥漫着血腥气的屠场。首先遭难的就是这个有点迂腐的学者方孝孺。理由很简单,不把建文帝身边的文武大臣清除,他就没法安心做他的皇帝。方孝孺,字希直,

  • 开国文臣之首宋濂,最后却被朱元璋秘密处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濂,朱元璋

    宋濂是刘基的老朋友,比刘基年长一岁。他和刘基也算是同乡,原籍金华,移居浦江。他自幼家境贫寒,但很好学,史书说他“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这个评价不为过。宋濂博学,在元朝就很有名,元末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在龙门山闲居着书。大概在刘基出山的时候,宋濂也投

  • 万安是谁?为什么说他改变了“阁老”的意思?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万安

    成化后期,京城流传着一句俗语叫“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就是说,这时候当政的大臣们如同纸糊的木偶,光占着位置,啥事都做不了。阁老是明代对大学士的尊称。一般来说,入阁的大臣有三位。在成化五年之前,内阁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那时的内阁大学士是商辂、李贤、彭时。这三位都是当时受人尊敬的贤臣,大明帝国在他

  • 宦官王振是怎么一步步掌权的?掌权后纷纷认他为“干爹”?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振

    王振自阉入宫,本来就是想接近国家权力的最高峰,他不惜低声下气,好不容易当上了司礼太监,在一个时期内,他真有点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很快,张太后对他的严厉管制,使他不得不收敛自己,当然,他改变了策略,把精力转移到了讨好皇室和大臣上面。正统初年,张太后曾带着小皇帝到北京功德寺后宫拜访,还在那里住了三天。王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