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是个大才子,尤其是书画,年纪轻轻艺术成就就名闻朝野。而且他还喜欢搜罗古玩奇巧。
一年,他派亲信宦官童贯到杭州为他搜刮书画。蔡京就和童贯结识了。两人臭味相投,结为挚友。那蔡京决非等闲之辈。为了投徽宗之所好,蔡京刻意加工了屏障、扇带,托童贯进呈,当然也没少给童贯贿赂。童贯回京就上表给徽宗,说蔡京是个人才,应该重用他。于是,在崇宁元年(1102)
,蔡京被提拔为右仆射。徽宗因为和蔡京有着共同的爱好,就格外赏识他。一次,徽宗说:“神宗创法立制,先帝继志述事,中遇两变,国是未定,朕欲上述父兄遗志,卿将何以教朕?”蔡京忙起座顿首道:“敢不尽死。”结果第二年,徽宗就让蔡京当上了左仆射。
蔡京当上了宰相,童贯的好处当然少不得,连官位也节节上升。时人把蔡京叫做“公相”,童贯叫“媪相”。徽宗与蔡京,蔡京与童贯,童贯与徽宗,结成了牢不可破的“友谊”,再加上他们手下的各色奸佞,国家在他们手上,也就没有安宁的日子了。
宋徽宗有一幅传世的人物画代表作,名《听琴图》,弹琴者是徽宗的自画像,听琴者就是他的宰相——在后世声名狼藉的蔡京。这幅具有宿命般象征意义的杰作,透露出一种休戚与共的意味,更能看出这真是一对名实相符的亡国君臣。
臣子对君王的影响力也是不可低估的。有一次,
当上皇帝不久的宋徽宗拿出一些玉制的盘碗杯盏来,小心买翼地问大家:“我打算在国宴上用这些东西,又怕别人觉得太奢华,只好把它们藏到府库,你们认为是不是有些奢侈?”蔡京赶忙说:“陛下,臣以前出使江国,看到其国君臣所用玉盘、玉盏都是当年石敬糖奉上的,辽人竟把它们拿出来向臣炫耀。现在看到陛下用这些东西,臣很高兴。再者,玉器可以延年益寿,但用无妨。”
蔡京鼓励道:“凡事合乎礼法,人言就不足畏了。再者,天下是皇帝的天下,陛下就是拿天下所有东西来享用,又有何不可?区区玉器,何足道哉!”
徽宗听到这些,一下子十分高兴,便也不再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