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李广将军悲情一生 并非只是因为战功!

揭秘李广将军悲情一生 并非只是因为战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57 更新时间:2024/1/24 15:41:04

千古英名在,何必意封侯。第一次了解飞将军是在王昌龄《出塞》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诗句中。怀着与生俱来的猎奇心理翻开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关于李将军的书。渐渐地各种英雄事迹串出了将军一生的脉络。陇西,一个日后诞生了隋唐王朝的“关陇集团”的发源地,飞将军就出生在这里。

网络配图

自文帝登基以来,帝国最危急的时刻到了。匈奴骑兵的前锋部队,甚至已突进到了汉朝行宫甘泉宫附近,距离首都长安,只有短短四十公里!朝野震动,风声鹤唳,民心惶惶!值此乱世之际,两个年仅十五六岁的娃娃兵李广李蔡兄弟入得了文帝的法眼,从此开始了将军“苦战竟不侯,富年颇惆怅”的一生。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束缚了将军的手脚,他却拿上林苑的小动物们练出了日后纵横疆场让敌人闻风伤胆的神箭。漫长的等待却没能换来一次爆发,李将军等死了文帝,现在又等死了景帝,终于迎来了雄心壮志的武帝。我们现在知道了,这是一个堪与亚历山大、拿破仑、凯撒相比肩的冒险者和野心家,他的终极目标,是要让当时他已知世界的所有蛮夷番邦统统都臣服在他的脚下,匍匐、战栗、顶礼膜拜。为后来的“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奠定了基础的一代雄主。

网络配图

终于,刘彻要对匈奴动手了!汉庭要出了这口忍了六十年的恶气。所以,李广与程不识名为卫尉,实则武帝的近身军事参谋,因为这个世界没有人比他们更了解匈奴。汉武帝的如此态度,对李广意味着一种信任,也意味着即将到来的重用,可叹李广从军二十余载,现在终于要熬出头了。现在只要等一个机会,武帝就会对匈奴宣战,这是迟早的,李广在静观其变。这一等又是六年,等来了“马邑之围”的三十万大军的塞外游行。还要等,终于等来了卫青霍去病时代的到来。李广郁闷哪,霍去病只是个十八岁的无名少年,而他老人家可是个年近花甲的叱诧宿将,最后的结果却是如此,这可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了。

最终,画面全部淡去,李广闭上眼睛,陷入黑暗。血,已为国家流光,泪,已为自己流干,终于,老将军随风而殁。

个人认为李广的失意,根源还在于其落后时势的军事战略思想,自马邑之谋后,汉朝和匈奴由边境冲突转为正式战争状态,战争形式也由小规模小范围遭遇战,转化为了大规模大纵深运动战。李广对此虽有所意识,但由于过分相信自己的骁勇与威名,而并没有及时适应这种新战略思想的变化去补齐自己的短板。只有战术意识,没有战略眼光,缺乏协同作战能力,这些直接导致了李广每次远征总在错误的时间出现在错误的地点,处处被动,屡陷重围,错而不改,一错再错。与之相对,年轻的卫青却在这方面比前辈李广显得更为老练持重,执行战略一丝不苟,可谓深得汉武之意。

网络配图

再一个,武帝的用人思想其实也有些问题。李广是个偏才,他的优势在于其临敌应变的作战风格,以及激励士气、震慑敌人的无形品牌作用。这些对防御匈奴来去如风的小规模入侵杀掠是非常有效的,不要小看它,这其实非常重要,对抗匈奴是场持久战,卫霍攻的再好没用,自己同时被打成烂筛子岂非得不偿失?汉武好大喜功,重攻不重守,以至帝国国力耗虚且得不到有力保障与补充,这绝对是个偏颇的决策,他应该把卫霍的攻与李广的守放在同样的战略高度,同样的去重视、重赏与重用。可惜武帝始终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让李广的无双才气始终也没能大放光芒,至死还在怪罪天命,真是一个悲剧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揭秘汉武帝刘彻为什么不重用“飞将军”李广?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李广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难封缘数奇”,卫青是不是天幸,另说,然而,李广终身未能封侯,的确很难找出更确切的原因:命数是个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装。李广的名声很大,一是因为他的射箭水平极高,如小李飞刀一般例不虚发,只要箭离弓必有敌人随弓弦之声倒地;曾经误把石头当作老虎把箭射进石头中,还留下唐代卢纶的《塞下曲》

  • 李氏一族两著名将领李广和李陵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广和李陵是什么关系

    在西汉时期,李氏一族曾出了好几名将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那一对爷孙,他们都是当世的名将,但是都得不到重用,至少皇帝都没有授予他们多少官爵。其年长的就是李广,他被后人称为飞将军。他的出身跟常人不一样,是将门出身,他这一家族世代传习射箭。在公元前166年,由于匈奴大军入侵,李广就凭借自己的家族身份从军,由

  • 飞将军李广是否只是一个不称职的失败将领?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广

    我对李广有一点偏好,因为书上说:“李广老,数奇。”这意思是说李广运气不好,命中注定不能封侯。李广一辈子没有封侯的机会,最后还自杀了。这位飞将军会骑马,善射箭。据说他夜里看到一只老虎,一箭射过去,第二天早上发现,原来是石头。力道之大居然足以穿石!汉朝的国都长安位于今天的西安,西边和北边共有六个郡。这些

  •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揭李广冯唐不被重用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李广

    冯唐、李广性格中的显着特点即为憨直而不善逢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非常透彻。而正因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对待冯唐、李广的态度上,逐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雅量,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的汉文帝比较欣赏冯唐、李广。网络配图《史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次汉文帝与冯唐等人闲聊,因为匈奴入侵而大

  • 为什么飞将军李广那么厉害,到死也没封候?他这几个毛病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

    李广是西汉初期的著名猛将,因为武艺超群被誉为“飞将军”,汉景帝曾夸赞他如果李广生在汉朝开国时代,以他的勇猛和本事必定能立功为万户侯。但不幸的是,李广虽然一辈子都在打仗,却没有被封侯,唐朝诗人王维叹息:李广无功缘数奇。大才子王勃也惋惜的说:冯唐已老,李广难封。既然古人都赞叹李广这么厉害,为啥他还是没封

  • 王昌龄《出塞》中的龙城将军,究竟是李广还是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昌龄,李广,卫青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飞将,指的却非世人所想的李广。高中教学中,好多老师将其解释为飞将军李广,然而,历史真相并非如此。不然王勃的诗句里也不会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话。相信熟识历史的人已经猜到了,这里所讲的

  • 司马迁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李广,完全凸显了他的君子风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李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是汉朝时的一句俗言,意思是说,其实桃树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么多人走过来当然是为桃花美艳所吸引。桃花这种不言不语的“闷骚性格”非常符合儒家“君子敏于行而讷于也”的精神,也就是闷声干大事,桃李自然也就具有了一股君子之风。司马迁在《史记》里就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汉名将李广为什么一辈子都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汉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给大家讲一下西汉的将军,他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在汉武帝在位期间,他们就经常对匈奴开战。都说乱世出英雄,不打仗那些将领就没有办法立功,所以说打仗是他们唯一表现的机会。当时李广是一位很出色的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李广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军功卓著,却一直

  • 李广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他为什么会如此难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李广

    还不知道:李广难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古代的诸多战神中,李广是备受赞誉的一位。但凡怀有家国情怀的人,都对李广力抗匈奴的豪举赞不绝口。他出身名门,先祖是秦末大将李信。他天生神力,有两个宽大的臂膀,且凭借着两个臂膀上的力气,他射出了一支支令匈奴胆战心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