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李广难封冯唐易老:揭李广冯唐不被重用的原因

李广难封冯唐易老:揭李广冯唐不被重用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065 更新时间:2024/1/20 17:21:18

冯唐李广性格中的显着特点即为憨直而不善逢迎,这一点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非常透彻。而正因为如此,文帝、景帝、武帝三代帝王,在对待冯唐、李广的态度上,逐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有雅量,能听得进逆耳之言的汉文帝比较欣赏冯唐、李广。

网络配图

《史记》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一次汉文帝与冯唐等人闲聊,因为匈奴入侵而大伤脑筋的汉文帝感慨地说,若能得到廉颇、李牧,自己就不必发愁了,“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此时,冯唐竞当众毫不客气地批评道:“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这话当然令汉文帝极为不悦,“上怒,起入禁中”。由此小事即可看出,冯唐的耿直、不善逢迎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程度。不过,汉文帝毕竟有雅量,不但没有处罚冯唐,反而又找冯唐谈心: “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他还耐心地让冯唐道出说这番话的缘由。

于是,冯唐先道歉说“鄙人不知避讳”,之后才说出了缘故,原来之前被罢免的云中太守魏尚本是能抗击匈奴的将才,只因报功时多报了6个首级,竟遭撤职。冯唐认为对于边防重将,要放手任用,赏罚分明。魏尚带兵得法,匈奴不敢侵犯。如今仅仅因为一点小过错便重罚,即便得到名将,又如何能用好呢?于是,汉文帝“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由此,他对冯唐也开始重用。

对于李广,尽管他为人憨直, “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属于只知低头拉车、不懂抬头看路的实在人,但汉文帝同样十分欣赏他。李广经常率部与匈奴力战,也常随汉文帝射猎,汉文帝对李广的勇力过人深为叹赏,曾亲口对李广说: “惜乎!子不遇时,如令当高皇帝时,万户侯岂足道哉!。”以汉文帝识人用人的眼光,李广的军事才干应该是十分出众的,即使不是帅才,也绝对是一个出色的将才。

网络配图

然而到了汉景帝当政的时候,冯唐的境遇却发生了变化。当时,汉景帝命冯唐去担任楚国的丞相,但不久就被罢了官,具体原因史料中没有记载。以汉景帝用人欠雅量来看,估计说话直来直去、不善逢迎的冯唐不会得到他的喜欢,被罢官也是必然。而李广虽未被罢官,但也因憨直、不懂政治而遭到了汉景帝的猜忌。七国之乱时,李广随周亚夫平叛,立下大功,并以夺得敌军军旗而威名大震。当时,梁王以将军印赐之,李广竟憨头憨脑地接受了,正是这件事犯了汉景帝的大忌。身为朝廷的大将,怎能受藩王的官印?因此战后论功行赏,有29人因平叛有功被封侯,而立下大功的李广却未加赏赐。李将军为自己的憨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封侯的绝佳机会,也为今后的仕途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

汉武帝上台后,求贤若渴,向全国征求贤才,但这个时候,冯唐已经老了, “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馀,不能复为官。”这对冯唐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而汉武帝对李广的态度,是非常复杂的。应该说既有看重李广的一面, “以为广名将也”,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用;同时,也存在压制李广的一面。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卫青霍去病等大举北伐,但却暗中告诫卫青,“李广数奇 (命运乖舛),毋令当单子”。这种两面的态度,源于汉武帝用人的两面性,既渴求、重用人才,又不爱惜人才。

汉武帝在任用统兵大员方面,重用外戚是其既定政策。他优先考虑的,是卫青、霍去病、李广利等圈里人,其次才轮到别的将军。只不过类似卫青、霍去病这样的才干卓越的外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卫、霍死后,外戚李广利掌兵权,接连兵败,最后还投降了匈奴,这不能不说是汉武帝巨大的用人失败。李广既不是外戚,又不会逢迎取巧,行事也颇多令人诟病之处。他曾在打猎时被小吏阻拦,竟因此怀恨在心,后寻机将小吏杀害;也曾诱骗八百羌人投降后,将其全部杀害,加上战绩不能服众,自然无法被汉武帝青睐,遂成为战场上的蓝领角色,出苦力干脏活却不受重用,最终丧失了立功封侯的机会。

网络配图

史书记载中,李广取得重大胜利的记载确实少之又少,而迷路失期或惨败的战例倒颇多,因此有人认为李广徒有名将虚名。但我们也要看到,李广一生中从军四十余年,跨文、景、武帝三个朝代,经历战阵七十余场,守边的跨度从渤海湾到甘肃的天水,历任边境八个郡的军事长官。没有过硬的军事才干和实实在在的军功,不会逢迎的李广是不会令三代帝王都委以守边重任的,也不可能令匈奴望风躲避,并称之为“飞将军”。因此,李广虽然有种种缺陷,算不上帅才,却也绝对是出色的将才。

由此可见,李广难封只是因为自己的实力不够罢了。很有可能他的许多功绩确是吹嘘出来的。至于冯唐,只能说他是一个悲剧,一个不逢时的悲剧。只能徒叹一声:廉颇老矣!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为什么飞将军李广那么厉害,到死也没封候?他这几个毛病注定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广

    李广是西汉初期的著名猛将,因为武艺超群被誉为“飞将军”,汉景帝曾夸赞他如果李广生在汉朝开国时代,以他的勇猛和本事必定能立功为万户侯。但不幸的是,李广虽然一辈子都在打仗,却没有被封侯,唐朝诗人王维叹息:李广无功缘数奇。大才子王勃也惋惜的说:冯唐已老,李广难封。既然古人都赞叹李广这么厉害,为啥他还是没封

  • 王昌龄《出塞》中的龙城将军,究竟是李广还是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昌龄,李广,卫青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飞将,指的却非世人所想的李广。高中教学中,好多老师将其解释为飞将军李广,然而,历史真相并非如此。不然王勃的诗句里也不会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话。相信熟识历史的人已经猜到了,这里所讲的

  • 司马迁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李广,完全凸显了他的君子风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李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是汉朝时的一句俗言,意思是说,其实桃树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么多人走过来当然是为桃花美艳所吸引。桃花这种不言不语的“闷骚性格”非常符合儒家“君子敏于行而讷于也”的精神,也就是闷声干大事,桃李自然也就具有了一股君子之风。司马迁在《史记》里就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汉名将李广为什么一辈子都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汉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给大家讲一下西汉的将军,他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在汉武帝在位期间,他们就经常对匈奴开战。都说乱世出英雄,不打仗那些将领就没有办法立功,所以说打仗是他们唯一表现的机会。当时李广是一位很出色的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李广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军功卓著,却一直

  • 李广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他为什么会如此难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李广

    还不知道:李广难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古代的诸多战神中,李广是备受赞誉的一位。但凡怀有家国情怀的人,都对李广力抗匈奴的豪举赞不绝口。他出身名门,先祖是秦末大将李信。他天生神力,有两个宽大的臂膀,且凭借着两个臂膀上的力气,他射出了一支支令匈奴胆战心惊

  • 李广戎马一生对士兵极好封不了侯,霍去病为何能一战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李广,霍去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广难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国有个成语叫“李广难封”,讲的是汉代著名“飞将军”李广戎马一生、战功累累、勇武过人,却终生没有封侯爵,比喻人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和李广形成鲜明对比的人,是另一个汉代名将霍去病,他17岁那年就领军深入漠北,击杀匈奴,

  • 霍去病每次出征都可以凯旋而归 李广出征为何多次迷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去病,李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和李广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汉朝对匈奴的战争,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对草原民族进行深入打击,李广之前还是以防守为主,突然的思路转变,对于李广这样打了一辈子防守战的将领来说,肯定是不适应的,一军之将如果战术思维跟不上战略转向,轻则是浪费资

  • 李广为何难封 只能说李广的实力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李广

    对李广难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初唐四杰”的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以一篇《滕王阁序》闻名天下,而其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成为经典,时常被后人用来感叹自己“人生易老,有志难伸”的苦闷。而“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则是出自于汉朝名将李广的亲生经历。同是汉武帝

  • 李广明明很体恤下属,为何手下人才凋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广,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前中期经"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成功击溃匈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绝世猛将,也在这段时间叱诧风云。不同于司马迁对李广赞不绝口,喜欢历史的朋友都觉得:李广此人生平并无任何大战胜绩。到老也没封王拜侯,这点他肯定是比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