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什么飞将军李广那么厉害,到死也没封候?他这几个毛病注定

为什么飞将军李广那么厉害,到死也没封候?他这几个毛病注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458 更新时间:2023/12/13 4:59:35

李广是西汉初期的著名猛将,因为武艺超群被誉为“飞将军”,汉景帝曾夸赞他如果李广生在汉朝开国时代,以他的勇猛和本事必定能立功为万户侯。但不幸的是,李广虽然一辈子都在打仗,却没有被封侯,唐朝诗人王维叹息:李广无功缘数奇。大才子王勃也惋惜的说:冯唐已老,李广难封。

既然古人都赞叹李广这么厉害,为啥他还是没封侯呢?其实李广并不冤枉,没有封侯也是有原因的。

历史上但凡能够称得上名臣大将的人物,都是有不同于常人的心胸和气度。大家留心看一下历史记载都可以发现,李广被称为猛将、名将甚至飞将,但几乎没有大将的叫法,这和他个人的性格气质是有直接关系的。李广的心胸其实比较狭隘,待人处事比较偏激。曾经有一次,他和友人外出打猎,到晚上才回家,走到霸陵这个地方,被当地的县尉关了起来。因为当时国家实行宵禁制度,不准夜里外出。李广不服管理,声称我是李将军你不能关我。但霸陵县尉不予理睬。李广便记恨在心,后来他受命到边境作战,特意向上级请示把霸陵县尉带到军中,然后找借口以军法杀死了该县尉。

这件事是李广生平一个很大的污点,虽然事情不大,但反映了李广蔑视法度、蔑视小人物的不良习气,最突出的是展示出李广心胸过于狭窄,和小人物斤斤计较。故而司马迁把这件小事写进《史记·李将军列传》,代表了他对李广的一个基本评价,简单来说就是:太不应该了。

汉朝发生过许多类似的事情,比如说韩信受过胯下之辱,后来功成名就当了楚王,他也像李广一样找到当时羞辱他的人,但韩信胸襟大度,不仅没有杀人,反而任命人家当了官。名臣韩安国“死灰复燃”的故事也非常典型,曾经是大官的韩安国犯罪下狱,狱吏对他很不好经常羞辱他,韩安国说你就不怕我这堆灰再烧起来吗?狱吏说如果你能烧起来我就撒泡尿浇灭你。后来韩安国官复原职,对这件事一笑而过,同样也没有报复那名微不足道的狱吏。

两相对比,便可以看出李广与真正的名臣大将在境界上的差别,和小人物计较,甚至揪着陈年旧账不放,只能拉低自己的层次。李广后来自己分析不能封侯的原因,说过他曾经杀过俘虏兵。杀俘历代被视为不祥不义之举,它实际上体现的也是容人之心不够。胜利者的心态和境界不够高,有时也能影响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

当然如果只揪着李广的性格和品质,说他不够资格封侯,确实有失公允,毕竟评价一个武将是好是坏,主要还看他的作战成绩和个人本领。毫无疑问,李广的武艺在他所处的时代是出类拔萃的。李广射石没镞的典故被后世津津乐道,他靠自己的勇猛作战让匈奴人望而生畏,这都是不容抹杀的事实。

然而从打仗本身来讲,李广一个比较突出的缺陷是,带兵打仗不循章法。他带兵出战不喜欢排阵法,行军宿营时也不按章法扎营。打仗不列阵直接的影响是降低整个军队的协调性,无法发挥整体优势,而这恰恰是汉军所长、匈奴人所短,舍长而就短,徒然以硬碰硬地拼杀与匈奴人对攻,这是很不智慧的;宿营时不搞好防范措施,直接影响是容易遭到敌人袭击,容易被击溃。从李广具体作战经历来看,他虽然大量杀伤了匈奴,但由于部队组织控制比较松散,导致兵力消耗与斩杀匈奴人数量相当。而且李广本人作为一军主将,居然还被匈奴人生擒过,虽然李广后来成功逃脱,但也赤裸裸的显示出他带兵打仗其实是有重大缺陷的。对这样一个将军,当时的皇帝汉武帝还是看的比较准的,他准确的判断出,这个名声在外的飞将军其实是担当不了什么大任的。后来汉武帝发动大规模的对匈作战,任用了一大批具有战略天才的大将,比如汉武帝的小舅子卫青,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等。而具有多年作战经验的李广,却只能作为偏师的主将,执行一些比较配合性的战斗任务。也就是在李广人生中最后一次对匈作战中,他生平的所有毛病都集中爆发出来。

首先他是带着怨气去打仗的,因为当时李广已是暮年,却始终没有封侯,而当时和李广资历差不多甚至原来级别比李广还低的人都立功封侯,这让本来就心胸不够宽广的李广很是郁闷。所以他坚持上书要参战,想凭借此战立功,本身出发点就不太好。

其次,李广自认为是经验丰富的老将,不太看得起卫青这样靠亲戚关系上位的统帅。在分配战斗任务时,卫青与汉武帝有着共识,认为李广对匈作战几十年都没有取得大胜,这样的将领不能让他担当主要任务,何况他现在已不复当年之勇。但李广执意不从卫青的号令,几次三番要和卫青理论,要作为全军的前锋去和匈奴单于决战。这直接造成了汉军内部的不团结。

第三,最要命的是李广进军时居然迷了路,原因很简单,他丢了向导。这事导致李广耽误了与其他部队协同攻击匈奴的时间。迷路这种情况,发生在缺乏地标的蒙古大草原并不算什么稀罕事,很多出击匈奴的将领都犯过类似错误。但这事发生在李广身上就很难理解,为什么?因为李广这辈子几乎全在北部边境和匈奴作战,如果他是个有心人,那么出入匈奴的路径应当很熟悉。就算有点强人所难,哪怕是积累出来一批知道路的向导也是应该的,这能有效避免在草原上迷路。但是显然李广做的并不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并不合格。

第四,李广行事偏激的性格最终促使他走上绝路。这次攻击匈奴失败后,卫青按军法追究李广的过错,数次派长史质问李广迷路的具体原因,这让李广很气愤。其实本来不过是迷路误了期限,不见得会有多大罪过;而且长史来催问也没有别的意思,身为一军之帅的卫青要弄清楚事情经过,好给皇帝报告,你李广只需要给个说法就行。但李广固执地认为自己是卫青安排任务不当导致的,反正错不在我,都怪你们。而且我一个将军,你们这些文吏有什么资格来问我。面对卫青的使者连续催促,一贯看不起文吏的李广认为这是极大的耻辱,竟然一怒之下自杀身亡。一代名将,以这样激烈的方式,无谓地牺牲了生命去维护所谓的尊严,实在太过悲剧。

司马迁虽然盛赞李广天下无双,但实事求是地评价李广,不能只看其闪光点,他自身存在的缺陷同样致命,应该是暇大而掩瑜才比较准确。

标签: 李广

更多文章

  • 王昌龄《出塞》中的龙城将军,究竟是李广还是卫青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王昌龄,李广,卫青

    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名作《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龙城即指今天的天水,而飞将,指的却非世人所想的李广。高中教学中,好多老师将其解释为飞将军李广,然而,历史真相并非如此。不然王勃的诗句里也不会有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的话。相信熟识历史的人已经猜到了,这里所讲的

  • 司马迁用这一句话来形容李广,完全凸显了他的君子风范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汉朝,李广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大概是汉朝时的一句俗言,意思是说,其实桃树下“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这么多人走过来当然是为桃花美艳所吸引。桃花这种不言不语的“闷骚性格”非常符合儒家“君子敏于行而讷于也”的精神,也就是闷声干大事,桃李自然也就具有了一股君子之风。司马迁在《史记》里就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 西汉名将李广为什么一辈子都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李广,汉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李广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今天给大家讲一下西汉的将军,他也是一位非常厉害的人物,在汉武帝在位期间,他们就经常对匈奴开战。都说乱世出英雄,不打仗那些将领就没有办法立功,所以说打仗是他们唯一表现的机会。当时李广是一位很出色的

  •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汉朝,李广

    飞将军李广为什么历经三朝都未能封侯?“李广难封”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李广(?-前11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人称“飞将军”。王勃在《滕王阁序》中的一句“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历经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三朝,军功卓著,却一直

  • 李广究竟做了什么事情 他为什么会如此难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李广

    还不知道:李广难封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我国古代的诸多战神中,李广是备受赞誉的一位。但凡怀有家国情怀的人,都对李广力抗匈奴的豪举赞不绝口。他出身名门,先祖是秦末大将李信。他天生神力,有两个宽大的臂膀,且凭借着两个臂膀上的力气,他射出了一支支令匈奴胆战心惊

  • 李广戎马一生对士兵极好封不了侯,霍去病为何能一战封侯?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李广,霍去病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广难封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中国有个成语叫“李广难封”,讲的是汉代著名“飞将军”李广戎马一生、战功累累、勇武过人,却终生没有封侯爵,比喻人功高不爵,命运多舛。和李广形成鲜明对比的人,是另一个汉代名将霍去病,他17岁那年就领军深入漠北,击杀匈奴,

  • 霍去病每次出征都可以凯旋而归 李广出征为何多次迷路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霍去病,李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霍去病和李广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上汉朝对匈奴的战争,算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对草原民族进行深入打击,李广之前还是以防守为主,突然的思路转变,对于李广这样打了一辈子防守战的将领来说,肯定是不适应的,一军之将如果战术思维跟不上战略转向,轻则是浪费资

  • 李广为何难封 只能说李广的实力不好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朝,李广

    对李广难封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话说“初唐四杰”的王勃,当年在滕王阁以一篇《滕王阁序》闻名天下,而其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更是成为经典,时常被后人用来感叹自己“人生易老,有志难伸”的苦闷。而“李广难封”这个典故,则是出自于汉朝名将李广的亲生经历。同是汉武帝

  • 李广明明很体恤下属,为何手下人才凋敝?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广,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西汉前中期经"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成功击溃匈奴。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绝世猛将,也在这段时间叱诧风云。不同于司马迁对李广赞不绝口,喜欢历史的朋友都觉得:李广此人生平并无任何大战胜绩。到老也没封王拜侯,这点他肯定是比不

  • 历史上真正的“龙城飞将”是谁?是“飞将军”李广吗?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李广,汉朝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述李广的故事。在古代,“龙城飞将”是将军勇猛和智慧的代名词, 但关于“龙城飞将”到底是谁,却起了争执;很多人都认为“龙城飞将”应该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名将李广,因为李广的绰号就是“飞将军”,而且这个绰号还是匈奴人起的。但“龙城飞将”真的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