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谭继洵是如何看待谭嗣同变法的?他为何会反对?

谭继洵是如何看待谭嗣同变法的?他为何会反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2206 更新时间:2024/1/20 0:11:04

每当一提起谭继洵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请自嗣同始”这是清朝“百日维新”变法中谭嗣同的临终遗言。表现出了以谭嗣同为首维新派舍身成仁的斗志,更是我们华夏文明复兴的决心。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1898年9月21日),一直呆在颐和园的慈禧突然返回紫禁城,发动了“戊戌政变”,事变中,先是光绪皇帝遭到幽禁,随即慈禧太后命人抓捕维新人士,其中以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为代表,史称“戌戊六君子”。这六君子中,以谭嗣同的名气最大,可他的下场也最惨,慈禧为了实现杀一儆百,决定用最残忍的方式将谭嗣同处死。

清朝处决死刑犯时,刽子使用的刀会有千差万别,罪行越大刀口越钝。在谭嗣同的师父胡致廷撰写的《谭嗣同就义目击记》中这样写道:“这不叫砍头,叫锯头,锯头比砍头的痛苦要添上几百倍的。而对这痛入骨髓的惨状,第五个受刑的谭先生,一直是若无其事的样子,砍了三十多刀才断气。”由此可见慈禧的怨恨。

谭嗣同生在官宦世家,其父谭继洵任湖广总督。

谭是怎么看待儿子谭嗣同的?

一,与谭嗣同政见不合。

谭继洵是湖南浏阳人,1860年考中进士,步入官场,历任户部员外郎、户部郎中、甘肃布政使、湖北巡抚等职。他在任职甘肃布政使时,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得到清朝重左宗棠的称赞“实心任事,勤慎有为”。谭继洵从小接受的就是正统的儒家教育,学习八股文,走的传统科举之路,他在官场上沉浮几十年,做的就是中庸之官,墨守成规的从政。

这与儿子谭嗣同大刀改革维新变法不同,父子的政治立场不一样,导致父子关系很僵。作为谭继洵怎么能不知道清朝末年政治上各种弊端,他没有能力去解决,也不想去解决这些问题,他就想安安稳稳熬到退休就行。

当谭嗣同在湖南等地倡导变法,计划在浏阳设立算学格致馆,推广新学时,谭继洵断然拒绝说道:“守老氏之宝,不欲为天下先。”

二,认为谭嗣同变法太草率了

在变法前夕,他与谭嗣同有过一次谈话,认为维新变法太草率行之,中国之变革应该顺势而为,不应逆势而动。以他在官场的经验,认为光绪帝太年轻,无从政经验,慈禧太后并没有完全放权于他,还有满清贵族并不支持光绪政见。谭嗣同认为自己的父亲胆小守旧之人,不可再同语。

谭嗣同与父亲谭继洵是两个时代的人,假如谭嗣同到父亲这年龄,也许会赞同父亲的观点。谭继洵与儿子谭嗣同政见不合,并不支持儿子的草率变法行动。他深知慈禧是一个狠毒之人,他明白变法失败等待他们的将会是什么。

当听说儿子谭嗣同开始维新变法失败时,谭继洵情绪低落,并没有立马开展营救自己儿子任何工作,而是想办法与儿子进行切割,害怕连累。因为他太了解清末的官场了。

看样谭继洵是反对谭嗣同变法的。

当谭嗣同被杀时,为何谭继洵见死不救?

一,儿子犯重罪无法营救。

谭嗣同所做犯之罪这在清朝属于谋逆大罪,这样的罪岂能凭着简简单单的关系能摆平的。慈禧太后连光绪帝都能幽禁,何况其他人。谭继洵此时考虑的不是怎么营救儿子,而是整个谭氏家族的命运,因为谋逆大罪是有连带的,有可能整个谭氏家族都受牵连。别说营救自己的儿子,为了自己家族命运的安稳,他连任何声音都不敢发出,只希望掌权者别殃及池鱼就算开恩了。

二,自己有权力有限。

湖广总督在今天看来是很大的官了,封疆大吏。其实有很多时候,这些只有官名罢了,关键要看官员掌握多少实权。从谭继洵行事风格来看,他并不一个权利欲望多大的人,他在湖广总督只任职两年,这当中都是当时的晚清重臣张之洞在把持政务,也就是谭继洵只挂了虚名,并没有实权。

没有实权的人,在官场说话很轻的。谭继洵的权力有限,对于开展营救工作可以说有心无力。连当时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锐,张之洞的得意门生,张之洞亲自去到慈禧那里求情,依然被慈禧毫不留情地问斩了。当时谭继洵自己当然明白自己在慈禧跟前说话什么份量,求情反而起更大的反作用。所以,谭继洵放弃为儿子谭嗣同求情工作。

当然,谭嗣同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当儿子唱着“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义无反顾地踏上刑场后,谭继洵为儿子写了一首挽联:“谣风遍万国九洲,无非是骂;昭雪在千秋百世,不得而知。”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的悲痛,企望儿子在百年之后昭雪平冤。

标签: 谭继洵清朝

更多文章

  • 后世人称赵构是一个“好皇帝” 赵构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赵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构好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 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衍,战国

    对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公孙衍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毕竟大家更为熟悉的是“张仪、苏秦”这对CP,事实上,首倡合纵,促成首次“五国合纵伐秦”的“犀首”公孙衍,才是张仪的真正对手。公孙衍本为魏人,却于早年入秦参军,一路凭借军

  • 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说他决定了三国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三国

    一、“张良来了”公元212年,尚书令荀彧,知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了。他取出了自己的私人密函和一些机密来往书信,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于是,世间再也没人能搞清楚,他到底出过多少“奇策密谋”,从此只留下了一个,模糊却又震撼人心的身影。(《三国志》:(荀彧)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虽然历史冰冷如铁

  • 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刘备女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84年黄巾起义发生后,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击面前,东汉政府慌得一塌糊涂。为保住摇摇欲坠的统治,他们在抽调武装力量进行镇压的同时,还采纳了太常刘焉“改刺史为州牧”的建议,企图用加强地方长官权力的办法来加强镇压力量。于是,“刺史”这个

  • 吕布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吕布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投降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想当初丁建阳拜我为主簿,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虽然丁建阳待我不薄,又认我为义子,但是总

  • 代善如此骁勇善战 最后继承皇位的人为何是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努尔哈赤,儿子

    你真的了解努尔哈赤儿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历史上,努尔哈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作为建州女真部的世袭酋长,在其父祖死后,努尔哈赤继承职权,还得到明朝辽东总兵扶持。努尔哈赤仅仅从十三副盔甲起兵。经过30多年的战争,先后吞灭了部落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等,多次击败了海西女真

  • 努尔哈赤为什么不传位给多尔衮 于情于理都不会传位给他的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努尔哈赤,多尔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努尔哈赤传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前几年的时候清宫剧非常盛行,在清宫剧的影响下,很多人都为多尔衮感到惋惜,认为努尔哈赤最喜欢多尔衮,曾有意将汗位传给他。但由于是突然死亡,努尔哈赤没有立下遗嘱,导致汗位被皇太极抢去。(努尔哈赤)但是说实话,在历史上努尔哈赤并没有特别

  • 宋英宗是怎么对待宋仁宗的妃子和女儿们的?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宋英宗,宋朝

    曹皇后嫁给宋仁宗,那就是嫁给了悲剧。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曹皇后好歹也是大家闺秀,爷爷是开国元勋曹彬,父亲也在朝为官。可是她嫁给宋仁宗以后,却各种受气。宋仁宗是个非常好色的皇帝,他后宫的妃嫔不计其数,其中独宠张贵妃。甚至打算为了张贵妃把曹皇后给废了。但是曹皇后温良淑婉,根本找

  • 身为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最后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嵇康,曹魏

    竹林七贤之一嵇康之死,大概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嵇康是曹家的女婿,他的夫人是曹操的曾孙女长乐亭主。第二,嵇康自命清高,不愿给司马家打工。第三,既不愿出仕,却又跑出来多管闲事。第四,钟会火上浇油,扬言嵇康乃“当代卧龙”。有这么四点原因,就足以让司马昭对嵇康下死手了。其实以上任何一点,都可以让司马昭灭了

  • 李渊的祖父李虎有着什么功绩?为何会让百姓谈“虎”色变?

    历史人物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虎,李渊

    仔细研究唐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虎”是一个很特殊的文字,如有涉及到这个“虎”字的事物,都会很巧妙地找其他别称来代替。追根究底,就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姓氏中带有“虎”字。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李渊的祖父李虎有着什么功绩?为何会让百姓谈“虎”色变?李虎,南北朝时期北魏至西魏的将领之一,与大将军独孤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