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武则天首开武举科考,都比试些什么呢?

武则天首开武举科考,都比试些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810 更新时间:2023/12/5 1:29:37

我国自从隋朝时期开始出现科举制度,唐承隋制,并把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起来。但是,刚开始的科举制度只是文举,也就是只有秀才书生们进行文科考试,并无武士们进行比武的武举考试。

唐代武则天时,这位女皇帝为了选拔册封武将,培养自己的势力,首开武举。其后,武举便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项制度为历朝历代所延续了下来。

只不过武举时断时续 ,且不同的朝代侧重点也不同,但考试的形式基本相似,也会参加乡试、院试、殿试,最终产生武状元。

武科考试的内容主要包括:骑马、射箭、马枪、负重等技术。

射箭这一科目上,要求非常高,射出的箭要远要准,并且还规定在马背上能射中一百米以外的物品。

负重这一科目上,必须要能举起规定重量的物品,并把这个物品安稳地放到指定的位置上。

此外,参加武科考试的考生身高要在六尺以上,并且对外貌也作了要求,即“躯干雄伟,可以为将帅者”。这些规定自然是有针对性地为了选拔优秀的军事人才而设立的。

唐代开创的武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那位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将军郭子仪便是武科出身,他参加武科,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从九品下),步入仕途,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的军事生涯。

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宋朝后,定下了“以文立国”的国策,武科除了考武力外,还要“副之策略”,这样一来,并不是只有蛮横之力的壮汉就可以中举,还要有一定的军事谋略才行。

宋仁宗时期,由于北有契丹辽朝,西有党项西夏王朝的虎视眈眈,宋仁宗对武举也颇为重视,他甚至亲自对参加武举的考生进行考核,首先他会考核武举人的骑术,然后是射术,只有这两个科目通过以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科目的比试。

宋代武举总体上是以武艺为主,以兵法、布局策略的文化考试为辅。

元代时的科举制度兴废不常,也就没有武举制度。

到了明代,武举考试又有了明显的变化,武举以考察谋略的笔试为主,而以武艺为辅了。并且也是先进行谋略考试,如果不及格,就直接淘汰,武艺再高也没有表现的机会了。

清朝时期,由于满族以武力夺取天下,因而统治者尚武,不仅要求他们的皇子皇孙们经常练习骑术、射箭,还把武举的武艺考试放在了前面,首先考骑射、力气、武艺等,合格者再参加笔试。

历史上的武举一共进行了大约500次左右。宋神宗时,开始设立武状元,历史上有案可察的武状元有282名。

总体而言,相比文举,武举其实一直是受到歧视的,一是因为历朝的武举制度时而设置,时而废弃,取士人数远远少于文举;二是因为武人即使考中武举后,也只是授予出身,并不是像文举那样高中后直接授予官职。

因此,在历史中,那些武举人的地位也远远低于文举人,以至于一些武举人考中后还要再进行文举考试,以期顺利进入仕途。

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即中文状元又中武状元的人是唐代的郑冠,他于唐穆宗长庆三年(823年)中文科状元,又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在“军谋弘远,堪任将帅”(唐代考试科目之一)登顶武状元。

标签: 武则天唐朝

更多文章

  • 关羽被杀后,刘备为何要继续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19年,关羽北上进攻曹魏,围攻襄樊两城,虽然曹操当时及时派出于禁督七路大军前来解救樊城之围,但由于于禁的大军被山洪淹没,关羽趁机率军袭杀,造成于禁在阵前投降,三万大军被关羽俘虏。只不过眼看着蜀汉靠着此战攻破襄樊,就此有机会深入北

  • 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刘备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不可重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胜利结束后,刘备进位汉中王,但蜀汉却在这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关羽孤军北伐,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结果东吴夺了荆州,并将关羽擒获,将其杀害。这边刚收到关羽身亡消息没多久的刘备,心痛不已

  • 顺治帝在弥留之际,为何让汉臣王熙写遗诏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熙,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顺治帝的文章。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年仅7岁的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北京,成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是为清世祖。顺治帝在位18年,他在满汉融合、接受汉文化方面还是颇有作为的。与此同时,关于顺治帝的各种传闻也不绝于耳。例如,他和

  • 谭继洵是如何看待谭嗣同变法的?他为何会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谭继洵,清朝

    每当一提起谭继洵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请自嗣同始”这是清朝“百日维新”变法中谭嗣同的临终遗言。表现出了以谭嗣同为首维新派舍身成仁的斗志,更是我们华夏文明复兴的决心。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

  • 后世人称赵构是一个“好皇帝” 赵构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赵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构好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 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衍,战国

    对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公孙衍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毕竟大家更为熟悉的是“张仪、苏秦”这对CP,事实上,首倡合纵,促成首次“五国合纵伐秦”的“犀首”公孙衍,才是张仪的真正对手。公孙衍本为魏人,却于早年入秦参军,一路凭借军

  • 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说他决定了三国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三国

    一、“张良来了”公元212年,尚书令荀彧,知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了。他取出了自己的私人密函和一些机密来往书信,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于是,世间再也没人能搞清楚,他到底出过多少“奇策密谋”,从此只留下了一个,模糊却又震撼人心的身影。(《三国志》:(荀彧)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虽然历史冰冷如铁

  • 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刘备女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84年黄巾起义发生后,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击面前,东汉政府慌得一塌糊涂。为保住摇摇欲坠的统治,他们在抽调武装力量进行镇压的同时,还采纳了太常刘焉“改刺史为州牧”的建议,企图用加强地方长官权力的办法来加强镇压力量。于是,“刺史”这个

  • 吕布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吕布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投降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想当初丁建阳拜我为主簿,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虽然丁建阳待我不薄,又认我为义子,但是总

  • 代善如此骁勇善战 最后继承皇位的人为何是别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努尔哈赤,儿子

    你真的了解努尔哈赤儿子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在历史上,努尔哈赤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物,作为建州女真部的世袭酋长,在其父祖死后,努尔哈赤继承职权,还得到明朝辽东总兵扶持。努尔哈赤仅仅从十三副盔甲起兵。经过30多年的战争,先后吞灭了部落哈达部、乌拉部、辉发部等,多次击败了海西女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