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朱见深登基后,为何要提朱祁钰平反?是何用意

朱见深登基后,为何要提朱祁钰平反?是何用意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685 更新时间:2024/1/27 5:03:58

朱祁钰曾废朱见深子之位,为何朱见深登基后,还要为他平反?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

明宪宗朱见深(1447年12月9日—1487年9月9日),原名朱见深,后更名为朱见濡。明朝第八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长子,母孝肃皇后周氏。对于朱见深这位明朝皇帝,在位二十三年(1464至1487年),年号成化。

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后,其父朱祁镇被瓦剌掳去,叔父朱祁钰受命监国,朱见深被立为太子。到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将朱见深废为沂王,改立朱见济为太子。景泰八年(1457年),明英宗因夺门之变而复辟,朱见深再次被立为太子。因此,朱见深两次被册立为太子,这在明朝甚至整个古代历史上,应该都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了。

朱见深在位时期英明宽仁,在位初年恢复了朱祁钰的皇帝尊号,平反于谦的冤案,任用贤明的大臣商辂等治国,这促进了明朝国力的恢复。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朱祁钰曾经废除了他的太子之位,但是,朱见深却以德报怨,选择为这位叔父恢复皇帝的尊号。那么,问题来了,朱祁钰曾废朱见深太子之位,为何朱见深登基后,还要为他平反?换而言之,朱见深到底是怎么想的?

首先,对于朱见深这位皇帝,我们从其庙号宪宗便可见一斑,博文多能曰宪,中兴之主曰宪。在为政上,这位君主施行仁政,重用贤能,面对朱祁镇遗留下的政治危局,荆襄流民、四川蛮苗等地造反、建州女真崛起等都能够合理处置。足够大度,又有仁君之风,也成为他为叔叔平反的主观因素。换而言之,如果是其他斤斤计较的皇帝,显然不会为明代宗朱祁钰平反。因此,不得不说的是,朱祁钰碰到了朱见深这位宅心仁厚的皇帝,不然他名誉的恢复,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

当然,朱见深这么做,也是顾念亲情的体现。而就朱祁钰这位皇帝,同样没有对朱祁镇、朱见深父子赶尽杀绝。土木堡之变爆发后,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获。于是,孙太后先立明英宗之子朱见深为太子,后立朱祁钰为帝。在于谦等人的协助下,朱祁钰打赢了京师保卫战,击退了瓦剌大军。明英宗回归之后,虽为太上皇,却被软禁在南宫。

朱祁钰从内心来讲,显然并不希望明英宗回朝,为防备明英宗与旧臣联系,对他的一举一动,都严加防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朱祁钰也仅仅是囚禁了朱祁镇。在古代历史上,兄弟之间为了争夺皇帝之位,往往是不择手段,甚至你死我活。所以,对于朱祁钰来说,显然还是有一定底线的。

景泰三年(1452年),朱祁钰把侄子朱见深的皇太子废掉,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不想到了第二年,朱见济就夭折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朱祁钰废掉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但是,朱祁钰并没有对这位侄子赶尽杀绝。所以,在笔者看来,朱祁钰对朱祁镇、朱见深父子保留了底线,无疑是朱见深登基后为他恢复皇帝尊号的重要原因。

同时,自朱祁钰准备废掉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时,朱祁钰的皇后汪氏,却竭力反对。这位被史书评价“刚毅偏执,心怀仁德”的皇后,为了保朱见深的太子位,自己甚至也被朱祁钰一怒废黜。待到明宪宗登基后,明宪宗与其母周太后,也一直对汪氏关照有加。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正是这特殊的渊源,使得明宪宗看待这段“恩怨”,自然与父亲明英宗观点不同。

另一方面,朱见深为朱祁钰平反,也和明朝当时的局势存在直接的关系。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朱祁镇再一次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虽然朱祁镇想要励精图治,恢复明朝的国力。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他先是冤杀于谦等大臣,然后又爆发了“曹石叛乱”,这导致明朝的国力没有得到根本的恢复。

因此,明英宗朱祁镇最后扔给儿子明宪宗朱见深的,依然是一片残破的江山。朱见深登基的前几年,西南西北荆襄先后爆发叛乱,明英宗时期积累的各种矛盾一股脑爆发,急得朱见深在朝堂上多次叹气。在内忧外患的背景下,朱见深的当务之急是需要安抚人心。而说到安抚人心,莫过于为于谦和朱祁钰平反了。所以,根据《明史》等史料的记载,从朱见深登基起,他就第一时间忙活“平反”。明英宗驾崩不到八年,即天顺八年(1464)六月时,他就为明英宗年间遭“夺门功臣”诬陷贬官的御史耿九畴父子平反。

到了成化元年(1465)二月,挽救明王朝的大英雄于谦,也洗清了身后“谋反”的污名,得以恢复名誉。明宪宗成化初年,将于谦的儿子于冕赦免回来,他上疏申诉冤枉,得以恢复于谦的官职,赐祭,诰文里说:“当天下多难的时候,保卫社稷使其没有危险,独自坚持公道,被权臣奸臣共同嫉妒。先帝在时已经知道他的冤,而朕实在怜惜他的忠诚。”这诰文在明朝各地传颂。

对此,在笔者看来,既然朱见深给于谦平反和恢复名誉。那么,朱祁钰自然也需要一并平反。毕竟,在明英宗被俘获后,正是朱祁钰和于谦这一对君臣互相配合和信任,这才击退了瓦剌大军。而在景泰年间,也是这一对君臣在努力抚平土木堡之变带给明朝的创伤。

最后,成化年间,一些臣僚开始为朱祁钰不平,他们认为朱祁钰危难之时受命,削平惑乱,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功劳很大,却谥以“戾”,很不公平。甚至有人责问,当时若不是朱祁钰即位,瓦剌如何能退,明英宗如何能返回明朝都城。几经周折,到了成化十一年(1475)十二月,朱见深这位皇帝正式下诏恢复朱祁钰帝号,定谥号为“恭仁康定景皇帝”,并下令按帝陵的规格修饰陵寝。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景帝的功绩。

但是,明宪宗也是有所保留的,也即他没有给朱祁钰全面平反,所定谥号仅为5字,而明朝其他皇帝的谥号都是17字,朱祁钰在规格上较其他明朝皇帝低,而且朱祁钰还没有庙号。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明英宗废了朱祁钰的帝号,赐谥号为“戾”,称“郕戾王”。对于朱见深来说,也不好太过激进,从而和自己的父亲大相径庭。

直到南明弘光时期,朱祁钰才加上庙号代宗,并增加谥号到17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显德崇孝景皇帝。当然,如果没有朱见深的平反,朱祁钰最终也难以获得庙号,也即前者的恢复帝号,才是至关重要的步骤,至于后面的加上庙号,更多的是锦上添花了。至此,朱祁钰在礼仪规格上与明代其他皇帝平等了。他的历史功绩也稍稍为后人所知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朱见深明朝

更多文章

  • 武则天首开武举科考,都比试些什么呢?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武则天,唐朝

    我国自从隋朝时期开始出现科举制度,唐承隋制,并把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起来。但是,刚开始的科举制度只是文举,也就是只有秀才书生们进行文科考试,并无武士们进行比武的武举考试。唐代武则天时,这位女皇帝为了选拔册封武将,培养自己的势力,首开武举。其后,武举便作为科举制度中的一项制度为历朝历代所延续了下来。只不

  • 关羽被杀后,刘备为何要继续联合孙权抵抗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备,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备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公元219年,关羽北上进攻曹魏,围攻襄樊两城,虽然曹操当时及时派出于禁督七路大军前来解救樊城之围,但由于于禁的大军被山洪淹没,关羽趁机率军袭杀,造成于禁在阵前投降,三万大军被关羽俘虏。只不过眼看着蜀汉靠着此战攻破襄樊,就此有机会深入北

  • 刘备临死前说赵云不可重用 刘备为什么会说出这句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赵云,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赵云不可重用,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胜利结束后,刘备进位汉中王,但蜀汉却在这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关羽孤军北伐,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围曹仁于樊城。结果东吴夺了荆州,并将关羽擒获,将其杀害。这边刚收到关羽身亡消息没多久的刘备,心痛不已

  • 顺治帝在弥留之际,为何让汉臣王熙写遗诏呢?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熙,清朝

    下面就一起来看看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的顺治帝的文章。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年仅7岁的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在摄政王多尔衮的带领下入主北京,成为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帝王,是为清世祖。顺治帝在位18年,他在满汉融合、接受汉文化方面还是颇有作为的。与此同时,关于顺治帝的各种传闻也不绝于耳。例如,他和

  • 谭继洵是如何看待谭嗣同变法的?他为何会反对?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谭继洵,清朝

    每当一提起谭继洵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请自嗣同始”这是清朝“百日维新”变法中谭嗣同的临终遗言。表现出了以谭嗣同为首维新派舍身成仁的斗志,更是我们华夏文明复兴的决心。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六(

  • 后世人称赵构是一个“好皇帝” 赵构到底好在什么地方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南宋,赵构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赵构好皇帝,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

  • 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他的结局又是如何呢

    历史人物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公孙衍,战国

    对公孙衍为何要离开秦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公孙衍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毕竟大家更为熟悉的是“张仪、苏秦”这对CP,事实上,首倡合纵,促成首次“五国合纵伐秦”的“犀首”公孙衍,才是张仪的真正对手。公孙衍本为魏人,却于早年入秦参军,一路凭借军

  • 荀彧到底有多厉害?为何说他决定了三国的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荀彧,三国

    一、“张良来了”公元212年,尚书令荀彧,知道自己走到生命尽头了。他取出了自己的私人密函和一些机密来往书信,一把火烧成了灰烬。于是,世间再也没人能搞清楚,他到底出过多少“奇策密谋”,从此只留下了一个,模糊却又震撼人心的身影。(《三国志》:(荀彧)临薨,皆焚毁之,故奇策密谋不得尽闻也)虽然历史冰冷如铁

  • 刘备的两个女儿被曹操生擒 曹操又是怎么处理这两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刘备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曹操和刘备女儿,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84年黄巾起义发生后,在起义军的强大攻击面前,东汉政府慌得一塌糊涂。为保住摇摇欲坠的统治,他们在抽调武装力量进行镇压的同时,还采纳了太常刘焉“改刺史为州牧”的建议,企图用加强地方长官权力的办法来加强镇压力量。于是,“刺史”这个

  • 吕布当初为什么要投降曹操 曹操又是怎么看待吕布的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吕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投降曹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望着城外沂泗之水,听着四面震天的鼓声和叫骂声,飞将吕布不住的摇头叹息,天要亡我吕奉先!曹孟德(曹操),我非败于你之手,而是败给了这个乱世。想当初丁建阳拜我为主簿,我是何等的意气风发,虽然丁建阳待我不薄,又认我为义子,但是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