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3月26日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3月26日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哥游戏视频 访问量:4357 更新时间:2024/4/9 20:18:06

萨沙历史上的今天。

作者:萨沙

本小哥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隋炀帝修建大运河是对还是错?1291年3月26日: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大运河。

忽必烈命令郭守敬打通的是通惠河,也就是大运河的最后一段。

通惠河开通以后,大运河的船只可以直接驶入今天北京的的什刹海、后海一带,等于进入了北京城。由此,杭州出发的航船,不要通过陆地转运就可以直接将物资运到北京城。

这堪称古代的高速铁路,对我们南北经济影响很大,也支持了北京这个首都。

隋炀帝杨广真是昏君吗?那他为什么还修大运河?

很多人以杨广疏通大运河,以证明他不是昏君,这就是笑话。

隋炀帝和他老子隋文帝,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隋文帝长期掌握北周的政局,也多次率兵作战,向北击溃突厥,向东重创北齐,向南灭掉了陈朝。

隋文帝是一刀一工具打下的江山,明白怎么治理地方,知道不能好大喜功、竭泽而渔。

除了必须要尽快消灭的敌人以外,隋文帝并没有不顾实力的四面进攻。对于国内民众,隋文帝以安抚为主,在位期间没有大兴土木,没有苛捐杂税。

隋炀帝杨广的问题是,恰好同他老子相反。

严格来说,隋炀帝的战争和建设不能说是错的,但万万不能放在短时间来实施。

他将无数重大工程,重大战争,全部集中到一个时间点来做,导致了地方的难以接受。

疏通大运河使用了百万民夫,这就是很惊人的。

隋朝人口只有4000多万,可用的青壮年男性壮丁大约300万。

而单纯疏通大运河就用了100多万,这又是什么概念?

全国至少三分之一的可用劳动力,都在做这件事。

那个时代的交通很差,300万壮丁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

也就是说,就近征发壮丁为了大运河,就等于当地青壮年男人几乎全部被强行征召,谁来种地呢?考虑过老百姓的伤活吗?

更夸张的是,疏通大运河只是杨广无数行为的一个。

再比如攻打高句丽,隋炀帝第一次进攻高句丽,使用了113万大军,陆军在北京集结,水军集结在山东莱州。为了维持着100多万部队,隋炀帝还征召了200万民夫做后勤供应。

这一场战争,就动用了300多万男性青壮年,全国壮丁基本都用光了。

攻打高句丽还有3次之多,前几次都是惨败。

单单远征高句丽一项,几乎将地方搞垮。

夸张的是,隋炀帝的大工程还有很多:大业元年(605年),营建东京(609年改称东都 ),历时十个月,每月使用二百万人。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命令下令修建建造显仁宫,从大江以南、五岭以北的奇材异石运到洛阳,又用海内的嘉木异草、珍禽奇兽充实园苑。 杨广命令王弘等人到江南造龙舟及杂船数万艘,洛阳的官吏监督劳役严厉急迫,十分之四五的役丁伤亡。杨广又下令在洛阳建造天京宫。

这类事情多如牛毛。

总之,隋炀帝上位那么短的时间,老百姓不是作为炮灰打仗,就是作为民夫在做工。隋炀帝毫不在意老百姓是伤是活,这就是标准的官逼民反,天下必然大乱。

另外,隋炀帝只是疏通了大运河,不是开凿了大运河。

大运河全长2700公里,在隋朝之前就有无数朝代修建过。

隋炀帝的老爸隋文帝,曾花费很大力气疏通大运河。

而隋炀帝时代,真正修建的是大运河一部分:通济渠和永济渠。

它们长度都有限,还有之前都有现成的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

通济渠花费5个月就完工了,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隋代之前没有修筑大运河,也是有客观历史原因的,因为没有迫切的需要。

汉末的东吴时代,浙江、江苏还有很多山越族,就是山上的居民,不承认汉朝政府。江浙尚且如此,其他南方省份就更别说了。

当时的东吴之所以能够三分天下,主要还是黄巾之乱将北方破坏的太厉害。

而晋朝虽统一全国,可惜没多久就灭亡了。从此后我们分裂,不存在打通大运河的可能性了。

到隋代再次统一全国,才有了这个条件。

而隋炀帝之所以疏通大运河,同维持自己统治,持续对北方用兵有很大联系。

说来说去,他搞大运河还是为自己,也不是为老百姓。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标签: 郭守敬

更多文章

  • 郭守敬的四个阶段是什么?为什么说他在我国天文学史上地位最高?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郭守敬

    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生活在金末元初。他的一生可分成四个阶段。先是求学,从小在祖父教育下学习数学和水利,后来随当时有名的学者刘秉忠学习天文学和地理学,喜欢思考和钻研,逐渐成为有学识的人。第二阶段从1262年开始,他受到推荐,并在多伦受到忽必烈的召见,从事水利工作,对治理华北、宁夏

  • 郭守敬在哪个领域有突出贡献?他创造的高等级数运算方法叫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郭守敬

    在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上,宋元时代是科学技术最为繁荣发展、各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重要时期。天文学、数学、医学都取得了新的成就。郭守敬就是在当时创新思想影响下出现的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发明家,也是13世纪世界上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在天文、历法、数学、水利、地理学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在对天文研究和天文仪

  • 北京东四老街区的故事,元代郭守敬力排众议,主持修建通惠河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郭守敬

    北京,作为五朝古都,历史给这座城市沉淀的人文底蕴,却不曾改变。它的根基就深藏在红墙青瓦里,老街胡同中。位于东城区中部的东四历史文化街区,是北京城极具代表性的地理坐标。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北为平安大街,南面与朝阳门内大街相连。这片总面积48.8公顷的老街区,如今依然保留着元大都时期的结构

  • 郭守敬在科学方面有哪些成就?有怎样的成长背景?何时展露才华?

    历史人物编辑:潘华毅标签:郭守敬

    郭守敬(1231年—1316年)是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数学、水利工程和仪器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尤其在天文研究和天文仪器的制造方面享誉世界,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1970年,国际天文学会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1977年,中国紫金山天文台又将一颗新发现的小行星命名为“郭

  • 蒙古不忽木家族的汉学修养与造诣

    历史人物编辑:顺其自然爱搞笑标签:不忽木

    在蒙古统治者实施的多元文化氛围下,来自西域的不忽木家族自第二代始,即学习汉文化,推崇儒学,至回回、巎巎、太禧奴等辈皆能文善诗,精通书画,表现出颇深的汉字修养,其诗文、书画成就亦颇显品位,为世人所推重。家庭背景不忽木家族华化有其特殊的社会、家庭教育和文化背景。元朝统一全国,大一统的局面使不忽木家族成员

  • 金国投降成吉思汗后,金国皇帝完颜珣的一个决定,导致金国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旅行者文史标签:完颜珣

    完颜珣是金国历史上的第八位皇帝,历史上称为金宣宗,他的任务,就是带着金国走向灭亡。完颜珣登基的时候,是和成吉思汗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可惜的是,这位皇帝的文韬武略欠缺一点,除了不会用人外,在决策上也缺乏远大的目标和规划。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在第三次攻打金国的时候,在完颜珣的主持下,金国投降成吉思汗,

  • 《西厢记》本来有六部,王实甫的那一版是第几部,算抄袭吗?

    历史人物编辑:仙儿爱生活标签:王实甫

    说起《西厢记》,一般人大都会想到王实甫。现代的人能够记得他,完全是他创作的元代戏曲。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这一部《西厢记》。【西厢记】全剧叙写了书生张生(张君瑞)与相国小姐崔莺莺,在仕女红娘的帮助下冲破孙飞虎、崔母、郑恒等人的重重阻挠,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该剧在元明清时代就受到热烈追捧,历代文人墨客对此

  • 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过度关注个人情绪引出很多不合逻辑之事

    历史人物编辑:旅游新计划哦标签:王实甫

    “愿普天下有情人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打破世俗藩篱,畅叙恋爱自由。它抛弃了传统婚姻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让婚姻从家族利益联姻回归到个人情感抒发,从集体属性回归到个人自由。不再让自我奴役于家族,不再如木偶般受人摆布,也不再赞誉女子的“温良、顺从”,而是“离经叛道”,自我争取。元

  • 唆鲁合贴尼做了什么事,让托雷家重新夺回蒙古霸权?她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唆鲁合贴尼

    1251年夏天,蒙哥正式在哈剌和林登基称汗,同时追封父亲拖雷为英武皇帝,庙号睿宗。蒙哥称汗引起了窝阔台家族的强烈不满。他们认为当初早有誓言,汗位永远属于窝阔台系,如今怎么却变成了拖雷家族的呢?于是贵由的儿子脑忽联同窝阔台的另两个孙子忽秃黑、失烈门密谋造反。谁知道事情中途泄漏,蒙哥趁机将察合台系与窝阔

  • 中国古代唯一的外国皇后奇皇后和最早的外籍宦官朴不花之谜

    历史人物编辑:浩论古今标签:朴不花

    在中国古代史上,最不缺太监和皇后了,但是这个太监和皇后却是谜一样的存在,因为他们的国籍都是外国籍,他们是高丽人,生活在元顺帝时代。高丽人朴不花和奇洛尔两人自小是邻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奇洛尔家境不错,贵族出身,她自小颇受父母疼爱,人长得机灵美丽,聪明乖巧,大家都很喜欢她。但是,朴不花却是比较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