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轼鄙视王安石的才华,唯独对一诗一词佩服得五体投地

苏轼鄙视王安石的才华,唯独对一诗一词佩服得五体投地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钰说时光 访问量:3277 更新时间:2024/1/8 22:15:37

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以变法而出名,其实如果不从政,王安石也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观点犀利,论述充分,使他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不遑多让,尤其是诗歌,自成一家,被人誉为“王荆公体”。

这样一位文华风流人物,放在哪朝哪代,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受人敬仰的。偏偏在北宋时,文人辈出,即便才华如王安石一般,也少有人敢于嘲讽调侃。

当然,能如此行事的,自然是有这个资本,他就是大文豪苏轼。苏轼比王安石要小15岁,不过天赋更高,成名更早。在政治上,苏轼属于保守派,虽然不是全盘否认王安石变法,但绝对不是新党成员。这种观点上的差别,导致双方的摩擦不断。

据说有一次,王安石亲自拜访官位比自己低的苏轼时,就吃了一个大亏。当时苏轼正和别人谈论王安石的新作《字说》,王安石到场后非常高兴,自命不凡地说这是为了纠正《说文解字》一些错误。比如“坡”和“笃”两个字,许慎说是形声,这就是错误的。

王安石补充说,坡就是土之皮,笃就是用竹鞭马,两个字在会意上很容易理解,用形声则解释不通。没想到苏轼却立即反驳道:照这样解释,“滑”字就是水的骨头,“笑”字就是以竹鞭犬,这能说得通吗?

实事求是的说,苏轼这番话有些强词夺理,形声还是会意,要根据不同的字具体分析,并不能生搬硬套。但是仗着才思敏捷,王安石当时硬是找不到反驳的话,吃了一个哑巴亏,愤然离去。

除此之外,王安石和苏轼,在文学创作之上,还有多次交锋。苏轼每次都是仗着自己天赋高,思维敏捷,占尽了便宜。他们因为政见的不同,延伸为文人相轻,至于说到了他们都落寞之时,又惺惺相惜,那是后话。

不过在当时,王安石却有一首诗和一首词,赢得了苏轼的好评。这首诗叫做是《寄蔡氏女子二首》之一:

建业东郭,望城西堠。千嶂承宇,百泉绕溜。青遥遥兮纚属,绿宛宛兮横逼。积李兮缟夜,崇桃兮炫昼。兰馥兮众植,竹娟兮常茂。柳蔫绵兮含姿,松偃蹇兮献秀。鸟跂兮下上,鱼跳兮左右。顾我兮适我,有斑兮伏兽。感时物兮念汝,迟汝归兮携幼。

这是用楚辞的风格所写,内容其实很简单,大致就是王安石在金陵盖好房子之后,叫女儿女婿常回家看看,顺便带上外孙。但是文才华美,韵律优雅,颇有一番风味。根据《西清诗话》的记载,当时王安石拿出这首诗给苏轼看,苏轼大为佩服地说:这就是《离骚》的句法,我活了这么久今天才见到。(离骚句法,乃今见之)

《离骚》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苏轼能拿它和《离骚》相提并论,足见对其有多么欣赏。王安石也很得意地说:这也不是你故意奉承我,我自己也这么认为的。(非你见谀,我亦自负如此)

另外,在宋词方面,苏轼是集大成者,有宋一朝都无人能与之匹敌,就更不用说王安石了。王安石其实作词并不多,但有一首《桂枝香金陵怀古》写得相当精彩: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这首词的用词讲究,意味深长。在上阙是尽情描述了金陵之美,在下阙又开了说理模式,提醒世人要以史为鉴,不要贪图欢娱,重蹈历史上偏安小朝廷的覆辙。

这首词写得非常漂亮,在当时咏颂金陵的词很多,杨湜编写的《古今词话》中以《桂枝香》这个词牌收录的就有十多首,也就王安石这首成为了千古名作。苏轼听说了这首词之后,眼珠都快掉到地上了,他以极为羡慕的口吻说:此老乃野狐精也!

在这里的野狐精完全不是贬义,而是形容非常聪明机灵之人。也许这一刻,苏轼改变了对王安石勤奋有余,天赋不足的看法吧。后来两人都遭到了贬谪,关系反而更为密切,也成就了文坛的一段佳话。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飞来峰非飞来山,但王安石的杭州“因缘”真“缘定‘三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王安石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为宋韵文化倾倒,为何都称之为“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不止于德寿宫的精妙、帝王将相的精彩、“琴器书画”的风雅,还有王安石、陆游、苏轼、范仲淹、朱熹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传承……昨天,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3年宋韵普及系列讲座迎来首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欧阳修沙龙里的布衣:狂怼王安石,在“三字经”里是反面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王安石

    在我们的意识里,封建王朝都是等级森严,当官的跟老百姓有着天然的鸿沟,当官的是大老爷,老百姓都是屁民,很难扯到一块去。但是,北宋是个例外。文坛领袖高官得坐的欧阳修的高级沙龙里,就有一个特别活跃的贫民布衣。1宋高祖赵匡胤吸取唐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抑武战略,科举之风劲吹,好多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

  • 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可惜大多数人都忘了!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安石

    梅花在古代人心中总是品格高洁的代表,尤其在宋代,品鉴梅花更是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说到梅花,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至于后人有“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语,林和靖就是林逋。到了两宋之交,著名大才女李清照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踏雪寻梅”,南宋的陆

  • 王安石儿子多疑,打妻子,吓死儿子,王安石的处理方法让人佩服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北宋年间,宰相王安石的儿子得了疯病,不但吓死了自己的亲生骨肉,还天天对妻子施虐,这可把王安石愁坏了……王安石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王雱,自幼聪慧,是别人眼中的“神童”。小儿子叫王旁,普普通通,乃寻常之人,但因为父亲是当朝宰相博学多才,哥哥又名声在外,别人经常拿他与父亲和哥哥对比,久而久之,王旁倍感压抑

  • 王安石借“水”讽刺,苏轼以“猪肉”还怼,古代“明星”也是凡人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王安石

    按照现代的说法来说,“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当时的明星人物,两人都是北宋时期士林文泰的巨星,一言一行都被当时的人模仿、传诵,也留下了很多野文轶事;但从中不难看出,两人绝非知己,也不是什么惺惺相惜,反而有种“睚眦必报”的感觉。这两人真可谓“你来一拳,我还一脚”,但给世人留下的却是两大大文豪“斗法”的无

  • 王安石身边的女人

    历史人物编辑:张骏飞标签:王安石

    题目有点香艳哈。然而,我讲的是正经事。所谓王安石身边的女人,指的是这位老先生的妻子、妹妹,以及,几个女儿。也许是“人以群分”,也许是书香浸染,也许是遗传,王安石身边的这些女人,不简单。她们有才且看这首诗:“西风不入小窗纱,秋气应怜我忆家。极目江山千里恨,依前和泪看黄花。”工整吧。这是王的大女儿所作。

  • 王安石的保甲法为何没能强兵,反使百姓自残逃避

    历史人物编辑:知识火花标签:王安石

    宋朝熙宁年间王安石变法的目标是富国强兵,这里面除了经济上的一些改革措施外,在军事上也采取了不少的改变。保甲法便是王安石军事改革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强兵救国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可是从历史记载来看,保甲法的效果非常的差。这个措施不但没能完成强兵的目标,反而让百姓深受其害,甚至于用自残的方式来逃避保

  • 女儿出嫁,王安石写下人生最伤感的诗,短短4句感人至深

    历史人物编辑:一度历史观标签:王安石

    古代,女性的地位十分低下,嫁出去成了外家人,对于有女儿的人家而言,女儿出嫁也是十分大的事情。就像王安石,当他的女儿出嫁的时候,他的心情也难以平静。他想着女儿这些年来在自己身边的点滴,回想着她的成长历程,脸上不禁露出了几分感慨之色。他看着女儿手中的绣花针,握紧了握自己的拳头。他明白,女儿的成长就像这根

  •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司马光四人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不忘的历史标签:王安石

    苏轼、王安石、欧阳修和司马光四人都是北宋仁宗至神宗时期的名臣,其中欧阳修与王安石、苏轼三人都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中的人物,司马光则是著名史学家,著有《资治通鉴》,这些只是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而在大宋朝廷之中他们则是各自派系的代言人。四人中资格最老的是欧阳修,欧阳修是“庆历新政”运动中的改革派,但是由

  • 南京出土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族谱”这个词,想必大家都不陌生,甚至有些人家里现在还存有记族谱的习惯。族谱在古代家庭中是十分常见的,但在现代还存有记族谱这种习俗的家庭,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身在偏远乡村,家族观念极重,二是家族显赫,曾经出过名人,传承性极高,代代沿袭形成族谱。南京出土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