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东坡对王安石耍了2个“小聪明”之后,王安石认定他不可重用

苏东坡对王安石耍了2个“小聪明”之后,王安石认定他不可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韦继涛 访问量:3742 更新时间:2023/12/30 13:30:10

苏东坡错改了安石的咏菊诗,本想帮王安石取水赔罪,却因耍小聪明弄虚作假被王安石识破而失去重用机会,一生仕途坎坷。

宋朝有名的大豪苏东坡(苏轼)才情学识在当时非常出名,以至于他在做官时经常不把自己的领导放在眼里。像王安石这样的宰相,苏东坡也不屑一顾。

有一次,苏东坡去拜访王安石。恰巧王安石有急事要办,就让家仆把苏东坡请到书房等候。苏东坡走进书房,发现桌子上有两句王安石写的诗:“昨夜西风入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东坡一看这两句诗,心底想“菊花本就在秋天开放,有那么容易被秋风轻易吹落吗?”为了展示自己的才华,也为了讽刺王安石,苏东坡提笔在诗后面补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留于诗人仔细吟。”写完以后,苏东坡洋洋得意地想:“都说王丞相才识过人,也不过如此嘛!”

这件事过后不久,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做团练副使。有一天,秋风吹过,他到园中看到满地吹落的菊花,才知错改了王安石的咏菊诗。

这件事一直令苏轼不安,想找个机会王安石赔礼道歉。

刚好王安石患了痰火症。太医说需要用长江瞿塘峡中峡的水来泡阳羡茶饮用。王安石便写信给苏东坡,让他坐船回来时顺便从中峡取一些水来泡茶喝。

苏东坡接到信后,赶紧准备了一个大个大瓮放在船头,时刻记着这件事。

可事情就是这样的不巧,由于路途劳累,不知不觉苏轼就在船上睡着了,等他醒来睁开眼一看,船已经航行到下峡了。

苏东坡赶紧吩咐船家把船头调转回去,想重新回到中峡去取水,然而因为船只逆行非常费力。加上一位年长的老者也告诉他:“瞿塘峡的水都是一条支流流出来的,无论是从哪里取的水都是一样的呀!”

苏东坡也想:“只要是从瞿塘峡里取下,都应该是一样的,必一定要取中峡的水呢?”想到这里,他就命随从装了一瓮下峡水运了回去。

苏东坡见到王安石,赶紧跪拜在地,拱手对自己错改咏菊诗的做法表示道歉。王安石并没有责怪他,笑着答道:“你没看见过,这件事不怪你。”

接着,王安石便向苏东坡问起了中峡取水的事。苏东坡赶紧命人取来那一瓮下峡水交给王安石。王安石命令家仆生火煮水准备泡茶。

当王安石把水倒入茶碗以后,发现茶色过了许久才有颜色,脸色一下就变了。他盯着苏东坡问道:“这水是从哪里取来的?”

苏东坡由于担心因自己的失误而遭王安石责备,就编起了谎言欺骗王安石:“按你的要求从中峡取的水,怎么了?”

王安石笑着说:“这明明是下峡的水,你何必来欺骗我呢?”苏东坡听罢,先是大吃一惊,随即问道:“王丞相何出此言?”

王安石笑了笑,端起桌上的茶杯说:“上峡的水太急,泡出来的茶颜色会比较浓;下峡的水太缓,泡出来的茶比较淡。只有中峡的水缓急相伴,泡出来的茶才会浓淡相宜。你看碗里的茶颜色比较淡,这就是下峡的水冲泡的结果。”

苏东坡听后,心悦诚服,赶紧连连谢罪!

王安石嘴上安慰他说没什么罪,可心里却对苏东坡有了芥蒂:“这小子做事没有责任感,自以为聪明而耍小聪明,实在不值得信任!两件小事见品性呀!”

苏东坡由于天资聪明,使自己在很多方面都优于别人,因此就会对别人产生一种轻视感,从而看不到自己的不足,也容易自恃甚高,从而招致别人的厌恶,从而阻碍了自己的发展。

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生存,都应该学会谦虚谨慎,以诚待人,才能使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执拗公”王安石的坏脾气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画像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自幼聪颖敏慧,写文章下笔如有神,时人谓之奇才。他任宰相时主张变法革新,受到宋神宗的器重,在北宋政治舞台颇有建树。这样一个奇才却有着相当糟糕的坏脾气。宋人说的“拗相公”指的就是王安石,拗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顶头上司的皇帝都不给面子。有一年元宵节的夜晚,王安石陪宋神宗回

  • 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黑历史与冷知识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知名的事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是对中国历史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在之后的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王安石变法以及它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直到今天依然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焦点,和不少历史爱好者关注的重点,那么,不管王安石变法本身对中国历史

  • 王安石晚年的一首春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历史人物编辑:解忧诗词标签:王安石

    春来无恙,时光静好,风传花信,雨濯红尘。漫步在春光陌上,总有一份美好,是迟日江山丽的明媚,是弄花香满衣的风雅,是画船听雨眠的悠闲。很喜欢王安石在春日里写的一首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

  • 图谋变法自强的王安石,是经世治国的大贤,还是祸国殃民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王安石

    1。淡泊名利在王安石当上丞相主持变法之前,他并不是很想做官。对于自幼丧父、自幼照顾家庭的王安石来说,考取文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璟,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为人民服务,你可以在当地做。的确,王安石做地方官时,大兴水利,小试新政,成效显着,效果不错。之后有几次升官的机会,王安石还是以家族为

  • 刘墉来到王安石的故乡做官时,为何对王安石的遭遇表示出强烈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王安石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天,刘墉被擢升为江西盐驿道主要负责全省的盐务和邮传事务。清代沿袭历代的食盐专卖制度,推行销盐地界政策,盐商必须首先获得运销食盐的特许证,称作“引”或“票”,并交纳盐税后按引票上规定的销盐地区从事运销。除蒙古、新疆系“多产盐地”外,清代将内地划分为十余个行盐区域:长芦、奉天

  •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北宋时,参知政事王安石主持的改革几经起落,斗争不断,被迫下野。政敌司马光上台后,废除了青苗法和差役法。王安石的新法竟然沦为奸臣蔡京搞政治斗争和贪污腐败的幌子。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考成法、废除学院和外戚封爵不得世袭等举措被取消,仅一条鞭法保留

  • 幼年“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出于公心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而且,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仍然被父母和老师不断拿来教育孩子们。北宋时期,年幼的司马光和一群孩童玩耍,亲眼看到自己的玩伴落入水缸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守旧和死板,寻求将落水者从缸中捞出的办法,而是凭借自己的创新性思维,选择将

  • 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王安石

    在2009年9月,考古专家在南京将军山发现了一座宋朝古墓。因为古墓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墓中的文物,考古专家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专家在墓中有了惊人的发现。这座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并不多,墓主的陪葬之物非常的简单,但是专家在古墓的墓志铭上有巨大发现。通过

  • 王安石与死人争地?这就对了,要不说是拗相公呢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半山园,位于南京中山门北白塘,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主峰亦七里,恰为半途,得名半山。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小土堆,因为东晋名相谢安曾在此地居住,人们就把这座小土堆称作“谢公墩”。谢安和王羲之曾在这里“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再加上和谢安密切相关,而改变了中国历史方向的淝水之战。此后便有很多文人骚客来此

  • 苏轼鄙视王安石的才华,唯独对一诗一词佩服得五体投地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以变法而出名,其实如果不从政,王安石也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观点犀利,论述充分,使他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不遑多让,尤其是诗歌,自成一家,被人誉为“王荆公体”。这样一位文华风流人物,放在哪朝哪代,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受人敬仰的。偏偏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