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晚年的一首春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王安石晚年的一首春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解忧诗词 访问量:2000 更新时间:2023/12/16 12:31:00

春来无恙,时光静好,风传花信,雨濯红尘。

漫步在春光陌上,总有一份美好,是迟日江山丽的明媚,是弄花香满衣的风雅,是画船听雨眠的悠闲。

很喜欢王安石在春日里写的一首词,字字超凡脱俗,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渔家傲”是宋朝词坛上很常见的词调,起源于晏殊的“神仙一曲渔家傲。”

而最为人所称道的当属范仲淹在边塞所写的《渔家傲·秋思》。

通过描写苍凉阔大的边塞秋景,抒发了将士们思乡忧国的情怀,慷慨悲壮,开豪放之先河。

还有后来李清照南渡时,也曾用此调写下生平最豪放之作。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意境阔大,气势磅礴,不输苏、辛。

而王安石这首《渔家傲》是他晚年所写,当时的他远离朝堂,隐居钟山,每日与花鸟虫鱼为伴,心境也愈发开朗平和。

因此创作了不少描写山水风光之作,语言流丽,风格清婉,以七绝最为出名,也就是后世所言的“王荆公体”。

但其实除了七绝,他的词作也是同样的深婉幽美,这首《渔家傲》便是其中的代表。

通过描写山间景色,抒发了一种恬静悠闲的情怀,读完心也跟着静下来。

词的上半阕着重描写居所的环境。

“平岸小桥千嶂抱,柔蓝一水萦花草”,词作开头便推出了一个重峦叠嶂,小桥流水,繁花盛开的画面,一下子便将读者摄入了一种山明水秀的意境中。

这里的“抱”字用得最是巧妙,以拟人的手法,将青山环绕的静态图景,描绘得灵动活泼,饶有趣味,正见词人炼字功底之深厚。

而后一句,则是化用而来。

根据记载,江上一人家的墙壁上曾题写着一首七绝,整首诗已失传,只知首句是“一江春水碧揉蓝”,王安石深爱这一句,写《渔家傲》时便忍不住化用。

这样的写法在诗词中也是常见的,就像晏几道直接在《临江仙》中引用五代翁宏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还有苏轼也曾仿写张志和的《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

王安石显然也是融炼词句的高手,取其“春水柔蓝”之意,又新添了“花草”,丰富了意境,使整个画面更加清新,灵动。

再来看第三句,“茅屋数间窗窈窕”,镜头切向了词人的住所——茅屋。

这里最值得玩味的是“窈窕”一词。

《诗经》有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但其实窈窕不仅可以用来形容美好的女子,也常用来描绘幽深的山水或庭院,就像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

王安石此处虽是写“窗”,但其实也是为了烘托山林的深窈秀美。

最后歇拍两句,“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从表面看来因为春风的吹拂,所以房间纤尘不染。

但其实这里的“尘”也可以理解为“尘世,凡尘”,从这个角度来说,渲染的则是居所的清幽宁静,不流于世俗。

上半阕来看,千嶂环抱,绿水萦绕,窗扉幽窈,清静无尘,由远及近,由外而内,写尽了居所的宁静幽美。

置身于这样的世外桃源中,词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我们来看下半阕,换头两句“午枕觉来闻语鸟。欹眠似听朝鸡早”。

午睡醒来,听着窗外婉转的鸟鸣声,忽然想起当年在朝为官时,清晨时时伴着鸡鸣声而起。

虽然都是动物的鸣叫,但意义则大不相同。

前者烘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后者表现的则是一种奋斗的状态。

年轻时,为了理想而奋斗,“骑马听朝鸡”,虽辛苦却也充实;而如今年老,与山水花鸟为伴“午枕觉来闻语鸟”,悠然自得。

很难说哪一种更合词人的心意,只能说活在当下,随遇而安,如此便好。

接着看第三句“忽忆故人今总老”,遥想当年,恍如隔世,回到现实,才突然发现故人与我俱老,一种时不我待的慨叹油然而生。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最后两句,则表现了一种看透世事,淡泊名利的心态。

“邯郸道”也就是指“黄粱梦”,出自沈既济的《枕中记》。

有一卢姓书生在邯郸旅店住宿,做了一个享尽荣华富贵的美梦,醒来后旅店厨房中的小米饭还没熟。

后人多用此典形容功名利禄,如梦幻影。

王安石曾两次罢相,故而对此深有感触。

整首词来看,上半阕写景,从山水风景写到幽居环境,渲染了一种极其宁静清幽的氛围。

下半阕叙事抒情,截取了“午睡”这一片段,抒发了一种与山水花鸟共清欢的恬淡情怀。

正如黄苏在《蓼园词选》中所言“情词自超隽无匹,运用入化。”

-END-

作者:解忧诗词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图谋变法自强的王安石,是经世治国的大贤,还是祸国殃民的小人?

    历史人物编辑:黑米爱旅行标签:王安石

    1。淡泊名利在王安石当上丞相主持变法之前,他并不是很想做官。对于自幼丧父、自幼照顾家庭的王安石来说,考取文员只是为了养家糊口。璟,这不是本末倒置吗?更重要的是,如果你想为人民服务,你可以在当地做。的确,王安石做地方官时,大兴水利,小试新政,成效显着,效果不错。之后有几次升官的机会,王安石还是以家族为

  • 刘墉来到王安石的故乡做官时,为何对王安石的遭遇表示出强烈不满

    历史人物编辑:汉江忆史标签:王安石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秋天,刘墉被擢升为江西盐驿道主要负责全省的盐务和邮传事务。清代沿袭历代的食盐专卖制度,推行销盐地界政策,盐商必须首先获得运销食盐的特许证,称作“引”或“票”,并交纳盐税后按引票上规定的销盐地区从事运销。除蒙古、新疆系“多产盐地”外,清代将内地划分为十余个行盐区域:长芦、奉天

  •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张居正,相隔数百年的两位改革大家相比较,各有千秋北宋时,参知政事王安石主持的改革几经起落,斗争不断,被迫下野。政敌司马光上台后,废除了青苗法和差役法。王安石的新法竟然沦为奸臣蔡京搞政治斗争和贪污腐败的幌子。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死后,考成法、废除学院和外戚封爵不得世袭等举措被取消,仅一条鞭法保留

  • 幼年“砸缸救人”的司马光,晚年反对“王安石变法”也是出于公心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而且,这个故事至今仍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仍然被父母和老师不断拿来教育孩子们。北宋时期,年幼的司马光和一群孩童玩耍,亲眼看到自己的玩伴落入水缸中。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守旧和死板,寻求将落水者从缸中捞出的办法,而是凭借自己的创新性思维,选择将

  • 南京发现王安石父亲墓,专家挖到一半,王安石后人赶来:快停下!

    历史人物编辑:七秋往事标签:王安石

    在2009年9月,考古专家在南京将军山发现了一座宋朝古墓。因为古墓已经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为了保护墓中的文物,考古专家决定对这座古墓进行抢救性保护挖掘。随着挖掘工作的推进,考古专家在墓中有了惊人的发现。这座古墓中出土的文物并不多,墓主的陪葬之物非常的简单,但是专家在古墓的墓志铭上有巨大发现。通过

  • 王安石与死人争地?这就对了,要不说是拗相公呢

    历史人物编辑:云裳小历史标签:王安石

    半山园,位于南京中山门北白塘,距城七里,距紫金山主峰亦七里,恰为半途,得名半山。半山园以北不远的地方有一小土堆,因为东晋名相谢安曾在此地居住,人们就把这座小土堆称作“谢公墩”。谢安和王羲之曾在这里“悠然远想,有高世之志”,再加上和谢安密切相关,而改变了中国历史方向的淝水之战。此后便有很多文人骚客来此

  • 苏轼鄙视王安石的才华,唯独对一诗一词佩服得五体投地

    历史人物编辑:钰说时光标签:王安石

    在北宋历史上,王安石是一位非常知名的人物,他以变法而出名,其实如果不从政,王安石也将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他的散文观点犀利,论述充分,使他名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而他的诗词也不遑多让,尤其是诗歌,自成一家,被人誉为“王荆公体”。这样一位文华风流人物,放在哪朝哪代,何时何地,都应该是受人敬仰的。偏偏在

  • 飞来峰非飞来山,但王安石的杭州“因缘”真“缘定‘三生’”

    历史人物编辑:我们大杭州标签:王安石

    在中华文明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人为宋韵文化倾倒,为何都称之为“古代文化最璀璨的明珠”之一?不止于德寿宫的精妙、帝王将相的精彩、“琴器书画”的风雅,还有王安石、陆游、苏轼、范仲淹、朱熹等数不尽的风流人物传承……昨天,由杭州市社会科学院主办的2023年宋韵普及系列讲座迎来首讲,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 欧阳修沙龙里的布衣:狂怼王安石,在“三字经”里是反面教材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王安石

    在我们的意识里,封建王朝都是等级森严,当官的跟老百姓有着天然的鸿沟,当官的是大老爷,老百姓都是屁民,很难扯到一块去。但是,北宋是个例外。文坛领袖高官得坐的欧阳修的高级沙龙里,就有一个特别活跃的贫民布衣。1宋高祖赵匡胤吸取唐代军阀割据的教训,实行重文抑武战略,科举之风劲吹,好多寒门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进

  • 王安石最经典的一首诗,可惜大多数人都忘了!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王安石

    梅花在古代人心中总是品格高洁的代表,尤其在宋代,品鉴梅花更是到达了一个鼎盛时期,说到梅花,首先想到的就是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以至于后人有“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之语,林和靖就是林逋。到了两宋之交,著名大才女李清照有一个兴趣爱好就是“踏雪寻梅”,南宋的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