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知名的事件,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它也是对中国历史起到了转折性的作用。在之后的中国文明发展史上,王安石变法以及它之后产生的一系列连锁反应,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走向。直到今天依然成为史学界讨论的焦点,和不少历史爱好者关注的重点,那么,不管王安石变法本身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何,或许我们都非常好奇一件事情,那就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最终失败呢?明明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是同时得到了皇帝的支持,和有一批同样支持变法的官员在背后为其服务。难道王安石变法本身的力量,真的薄弱到没有办法战胜旧党人士吗?
首先第一点,王安石变法本身并没有做好群众基础。要知道无论是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还是自下而上的革命运动,首先要做到的第一点,就是团结大多数人去迫使小部分人进行妥协。只有这样才可以把自己改革的基本面扩大,无论是改良还是革命,本质都是一个颠覆旧有利益体系的过程,如果这个时候再不能联系更多的人帮助自己,那么这场改革是完全没有可能成功的。但王安石的变法恰恰相反,从王安石向宋神宗上书《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开始,王安石就将变法的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宋神宗一个人的支持上。而没有考虑到真正意义上,将自己变法的理念和思维向绝大多数人宣传,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很多人并不理解王安石的变法。
而少数哪怕知道王安石变法本质上是为了改良国家,而不是出于自身目的才进行的人,也在变法的过程中开始被王安石性格中的独断专行和急躁劝退。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本身就没有变法成功的基本面,当然你可能会说,王安石是有一部分党羽一直在支持他的变法。但是这些党羽本质上都是为了权力才跟随在王安石身边的,他们并不是真的相信王安石变法本身能够成功,而宋神宗的支持其实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宋朝的君主权力本身就相对比较弱,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等于独自跟所有的利益集团在抗争,纵然他自己有着非常出色的能力,但是当跟这么多人进行对抗的时候,他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失败这一条路。
其次,王安石的变法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出了很多问题。要知道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最重要的就是上行而下效,确保上层意志能够被下层的改革推行者完全接受,并且不存在误差的执行。至少也是尽可能的按照要求的标准来做,但王安石的变法可以说呈现的情况就是,王安石制定的变法准则,在下层执行上出现了非常大的误差,甚至南辕北辙。比如王安石的青苗法本身是为了减轻农民的农业负担,结果最后却变成了加大了农民的农业负担;至于保甲法之类的法令,更是让原本就疲惫的宋朝民力呈现出了更加衰弱的状态。那么王安石的反对派,自然就有理由去批评王安石的变法执行的有问题,实际上这就是王安石变法给予他反对派的一份口实,也是他失败的一个最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