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能看懂王安石做派,你才算活明白了

能看懂王安石做派,你才算活明白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倚梧杉 访问量:2351 更新时间:2024/3/5 14:41:55

王安石两大搞怪标签,一“行走的粪坑”,二,拗相公

凡有大才之人必有怪癖,比如北宋著名政治家,以王安石变法名垂青史的王相公就是如此。

他的怪癖有两个,第一个是生活上的,被人形容为“行走的粪坑”,第二个是性格上的,被人称呼为“拗相公”。

(不被理解的王安石)

这怪癖从何而来,简单说就是不洗澡!

今日人洗澡,应算常规操作,一天一次是常态,一天三次有洁癖,三天一次是懒人,可一个星期不洗澡,估计会说你臭了。

那么王安石做派如何?

答案是,他经常一两个月不洗澡,身上不仅臭了,还馊了,不仅馊了,还长虫了。

这就让人瞠目结舌了吧。

可王安石即便这样,还我行我素,长期坚持,带着一身臭味还有虱子和北宋风流人物谈天说地。

(宋神宗

因此,也成了北宋奇景之一,闹了不少笑话。

话说有一次,王安石家人看老王脸很黑,以为他貌似生病了,于是请了一大夫过来看病。

只见这大夫一看王安石,先是面带忧色,后来把脉之后又疑惑不解。

随后表情焕然大悟,于是对王安石说:相公啊,你没病,脸黑那是因为泥太厚,洗洗就好了。

这话一出,王安石面有得色,看着家人端来的洗脸水,那是不闻不问,还叫嚣说:我生来这么黑,怎么洗都白不了,别浪费劲了!

这,除了是出奇懒之外,更多是怪癖的体现。

那么为何王安石对个人卫生如此不上心咧,看他官位也不是没钱,看北宋生活条件,也不是没技术洗澡。

(北宋)

对于这个问题,史书有两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王安石不爱干净属节俭,因为洗澡烧水太费钱,他不想浪费。这说法我是嗤之以鼻的。

第二种说法是,王安石为了能有更多时间研究学问,处理政事,忙的不愿意洗澡。

这话看着比第一种靠谱的多,因为史书经常记载,王安石一读书就忘乎所以,一工作就废寝忘食的事情。

读书和工作是王安石最关心的事情,其他的,他并不在意。

长期如此之后,王安石全身都是臭的,这样的名声也享誉宋朝,就此被人送雅号“行走的粪坑”,面对同僚的戏言王安石不以为意,依旧我行我素,践行了自己粪坑的声名,也算牛人啊。

除了行走的粪坑之外,王安石还有个著名标签叫做“拗相公”。

话说王安石告老还乡之后,沿途听闻了无数老百姓对变法的不满,因此心情十分不好,不久就抑郁而终了。

司马光评价)

抑郁而终后,有无数人就评价王安石,说他太顽固,其中就有文豪司马光!

“人言安石奸邪,则毁之太过;但不晓事,又执拗耳。”

这“又执拗耳”,因为司马光的大V身份广为传播,最后就成了王安石的标签。

而这一切也在王安石的变法中,可以找寻根源!

王安石曾经说过三不足,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变法之前王安石提出的主张。属于对儒家圣贤孔子:“畏天命,畏圣人,畏大人之言”的驳斥!

面对圣贤话语的三重驳斥,表达了王安石的决然和致力于变法的恒心,也体现了王安石的顽固。

更让曾经亲近他的人胆寒!

胆寒多了,就都知道这夫子啊,不能反着来,要顺着摸,谁要跟他反着来,他咬死坚持,不松劲,你就要倒霉的。

最后他也因为自己的太过“执拗”,太过坚持不知变通,成了变法失败的牺牲品。

(名言)

那么这精神值得提倡吗?

个人认为啊,每日不洗澡,终究是不可取的,至于“执拗”的性格,要看环境和方式。

如果你天赋异禀,二代加持,那是个性。

如果你穷困潦倒,落魄一代,那是缺陷。

虽然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不过那都是忽悠人的。

因此人要活明白了,最关键有两点。

第一,个性要有,但不要太过。

第二,偏执可以,但不要太狂。

如此两点做到了,才能淡然面对生活,承受非议,这也算中庸之后的有所为。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的经济政策更正确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王安石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的政策更正确,进一步来说,二人谁更懂经济。现在一种说法是,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变革派。正是由于二人巨大分歧拉开的北宋中期的党争,也埋下了北宋覆灭的祸根。现在都说司马光是奸臣,将收复的西夏的领土又退给了西夏,以及有名的阿云一案,种种行为都在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的保

  • 王安石变法还没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王安石

    有一种风险叫做投资,只不过投资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付出金钱,有的人付出时间,有的人付出感情,有的人付出生命。而对于投资的目的,也很好理解,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嘛,金钱方面,物质方面,荣誉方面,地位方面等等。毕竟,不求回报的圣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你要楞说是完全没有,也不对!这个世界还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一个共同嗜好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王安石

    01北宋最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宁钟山,读书著作,不问政事。每每在山路上独行,自言自语,手在空中反复画写着“福建子”三字。据说是指福建(莆田)人吕惠卿,恨为惠卿所陷害,又悔为惠卿所误。熙宁变法,王安石是总指挥,时人称为孔子;吕惠卿是急先锋,时人称为颜回,一对圣人师徒嘛。俩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 王安石有何过人本领,竟然让宋神宗倾慕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庆历新政改革之初即告天折,到神宗即位时冗官冗兵冗费有增无减,财政亏空,难以为继;百余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相适应的旧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神宗慨然思革流弊,以图实现“富国强兵”之计,终于促成“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新浪潮。诸新法在发展农田水利、平均田赋打击城乡高利贷、解决乡村差役与城市工商业摊

  • 宋神宗为何违背祖宗法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皇帝中少见的积极进取的帝王,他的执政也让整个国家出现了中兴的势头。这一切都与赵顼对国家的励精图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王安石变法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站在宋朝历史的角度,赵顼积极的推动变法图强,这是有违宋朝祖制的,也是于宋朝其他皇帝的执政思路严重背离的。但赵顼依旧不顾群臣阻挠和反对

  • 斗倒王安石,废除改革变法,司马光的政治生涯为何也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蜂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二人同朝为官时私交甚笃,在才情和上也都是相互欣赏的,但二人在政见上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发展到后期连同朝为官都难以做到。两人同样都是少年得志,弱冠之年便进朝为官,史书对于他们的描写是相似的,不追逐名利、不近于色、生活简朴、专心经营理念世界,是科举制度中为数不

  • 王安石新党的分裂:有内鬼,中止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王安石

    后世的很多宋史学家认为,大宋中后期的“熙宁改革”(王安石变法)被很多人说还是宋朝走向下坡路的开始。比如吕思勉先生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解释了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的原因——“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这些弊病除了保守党(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之外。更

  • 哄抬米价这种事王安石也干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庸武侠解读标签:王安石

    文/唐三彩古往今来,估计再也木有比王安石胆子更大的宰相了。正因为胆大,他才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强推新法,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也许王家有这种基因。早在1047年(庆历七年)担任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时,他就干过一件更胆大的事,从而一举成名。有钱人倒没啥,普通百姓就惨了。作为父母官,王安石应该做的

  • 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见不同的两个人谁才是真正的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王安石

    很显然,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以及司马光守旧的问题,咱们从本质上来看还真就不能去说谁对谁错,简单直白的来说也无非都是为民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竟然两个人都是为民,然而两个人的能力还都那么强,为什么后来北宋还是灭亡了呢?所以,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

  • 王安石变法到底对北宋影响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王安石

    关于北宋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在历史上争议可谓很大。有支持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北宋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也有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给北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以后北宋陷入自我毁灭的发展模式。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模式:包括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的影响。1、北宋的弊政从北宋宋仁宗开始,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