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的经济政策更正确

王安石和司马光谁的经济政策更正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曹振 访问量:865 更新时间:2024/4/1 2:00:39

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王安石司马光谁的政策更正确,进一步来说,二人谁更懂经济。现在一种说法是,司马光是保守派,王安石是变革派。正是由于二人巨大分歧拉开的北宋中期的党争,也埋下了北宋覆灭的祸根。

现在都说司马光是奸臣,将收复的西夏的领土又退给了西夏,以及有名的阿云一案,种种行为都在证明司马光在政治上的保守。而王安石则是变革派,变法的原因是北宋经济疲敝,国库空虚。宋神宗让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就在于此。更是为了收回燕云十六州,平定西夏,王安石变法首先是军事原因,而后才是经济原因。这是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政治背景。

“王安石变法”主要包括13条举措,6条是经济变革,2条兼具理财和强兵的功能,另有2条直接与强兵有关,余下3条是政治变革。具体措施就不说了,但不得不说的是,王安石变法有很大的理想性,进一步来说,就是过于超前,北宋的政治体系无法接受这一经济政策。而司马光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早就看到王安石变法措施中的理想主义成分好阴暗面,也看到了在整个变法实施过程中,官员的政绩和平民百姓之间的冲突。王安石变法的确是让国家收入增长了。变法第一年,国库增收20%。但民间经济立即萎缩,百姓不堪重负。当然也侵害了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在司马光看来,就是把一个口袋里的钱换到另一个口袋而已。

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王安石是经济学家,司马光则是学者。二者不可同日而语,司马光和王安石虽然私交不错,但政治上极度对立。这里就有一个问题,王安石肯定懂经济,而司马光根本不懂经济。实际上,二人对经济理解都差不多,区别在于,司马光注重节流,而王安石在于开源。用王安石的话说就是:“国家财力不足,是因为没有善于理财的人才。而司马光则说:“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以尽民财,民皆为盗,非国之福”。意思就是,天地之间的财富是一个定数,要百姓富足,官府就必须让利。王安石说:“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流俗之言不足恤”。王安石的变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至于变法成不成功,措施是否得当,另当别论。但司马光惧怕失败或质疑效果而因循守旧不变法就是他最大的错误。

在过去王安石的评价很低,很多历代帝王都以王安石为戒。司马光的形象很正常,而20世纪以后,王安石在历史上的形象就变好了。而在司马光变成一个极为负面的形象。司马光的问题在于。他的怨气蒙蔽了他的双眼,只剩了意气之争。所以高太后用司马光短短半年时间中,尽罢新法、尽黜新党,北宋党争从此开始。司马光也是一个“拗相公”。王安石的气魄,能力,眼界,在两宋都是顶尖的存在。司马光显然不如王安石,挑问题永远都能挑出来,任何一个政策都会有不足的一面,坐而论道容易,作为政治家没有历史贡献。司马光作为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

只能说王安石变法太急了,不够稳,太超前,其经济水平和眼光远超当时很多人,但不适合北宋的体系,司马光也许也懂经济,但是他是一个完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维护的是他的自身利益。只能说立场的不同和对经济的理解不同,才是二人最大的分歧。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变法还没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历史人物编辑:陈俊刚标签:王安石

    有一种风险叫做投资,只不过投资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付出金钱,有的人付出时间,有的人付出感情,有的人付出生命。而对于投资的目的,也很好理解,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嘛,金钱方面,物质方面,荣誉方面,地位方面等等。毕竟,不求回报的圣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你要楞说是完全没有,也不对!这个世界还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一个共同嗜好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王安石

    01北宋最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宁钟山,读书著作,不问政事。每每在山路上独行,自言自语,手在空中反复画写着“福建子”三字。据说是指福建(莆田)人吕惠卿,恨为惠卿所陷害,又悔为惠卿所误。熙宁变法,王安石是总指挥,时人称为孔子;吕惠卿是急先锋,时人称为颜回,一对圣人师徒嘛。俩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 王安石有何过人本领,竟然让宋神宗倾慕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庆历新政改革之初即告天折,到神宗即位时冗官冗兵冗费有增无减,财政亏空,难以为继;百余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相适应的旧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神宗慨然思革流弊,以图实现“富国强兵”之计,终于促成“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新浪潮。诸新法在发展农田水利、平均田赋打击城乡高利贷、解决乡村差役与城市工商业摊

  • 宋神宗为何违背祖宗法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皇帝中少见的积极进取的帝王,他的执政也让整个国家出现了中兴的势头。这一切都与赵顼对国家的励精图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王安石变法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站在宋朝历史的角度,赵顼积极的推动变法图强,这是有违宋朝祖制的,也是于宋朝其他皇帝的执政思路严重背离的。但赵顼依旧不顾群臣阻挠和反对

  • 斗倒王安石,废除改革变法,司马光的政治生涯为何也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蜂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二人同朝为官时私交甚笃,在才情和上也都是相互欣赏的,但二人在政见上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发展到后期连同朝为官都难以做到。两人同样都是少年得志,弱冠之年便进朝为官,史书对于他们的描写是相似的,不追逐名利、不近于色、生活简朴、专心经营理念世界,是科举制度中为数不

  • 王安石新党的分裂:有内鬼,中止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王安石

    后世的很多宋史学家认为,大宋中后期的“熙宁改革”(王安石变法)被很多人说还是宋朝走向下坡路的开始。比如吕思勉先生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解释了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的原因——“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这些弊病除了保守党(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之外。更

  • 哄抬米价这种事王安石也干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庸武侠解读标签:王安石

    文/唐三彩古往今来,估计再也木有比王安石胆子更大的宰相了。正因为胆大,他才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强推新法,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也许王家有这种基因。早在1047年(庆历七年)担任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时,他就干过一件更胆大的事,从而一举成名。有钱人倒没啥,普通百姓就惨了。作为父母官,王安石应该做的

  • 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见不同的两个人谁才是真正的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王安石

    很显然,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以及司马光守旧的问题,咱们从本质上来看还真就不能去说谁对谁错,简单直白的来说也无非都是为民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竟然两个人都是为民,然而两个人的能力还都那么强,为什么后来北宋还是灭亡了呢?所以,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

  • 王安石变法到底对北宋影响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王安石

    关于北宋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在历史上争议可谓很大。有支持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北宋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也有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给北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以后北宋陷入自我毁灭的发展模式。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模式:包括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的影响。1、北宋的弊政从北宋宋仁宗开始,北

  • 和而不同:王安石、苏轼的君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求情,这是历史少见的君子之争。这种文明且激烈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