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王安石变法还没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王安石变法还没开始就注定要失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俊刚 访问量:1138 更新时间:2023/12/9 4:27:27

有一种风险叫做投资,只不过投资的方式不同罢了,有的人付出金钱,有的人付出时间,有的人付出感情,有的人付出生命。

而对于投资的目的,也很好理解,就是希望能够获得丰厚的回报嘛,金钱方面,物质方面,荣誉方面,地位方面等等。毕竟,不求回报的圣人真的是少之又少,几乎没有。可你要楞说是完全没有,也不对!这个世界还真就有这种人,或许你会觉得他们脑袋缺根弦,甚至是大脑短路。他们的投资,不是为了贪图名利,就单纯只为了一腔的热血和抱负,尽管一时难以理解,但我还是愿意去试着了解他们。

历史上的各类改革多如牛毛,数不胜数,虽然多以失败告终,但成功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商鞅变法,使得落后的秦国逐渐崛起于西部,实力得到提升,无论在军事方面、经济方面还是政治和文化方面。等到其余国家回过神来以后,晚啦!通通都被秦国所打败,从此开创了一个历史的新纪元。

纵观历史,我们发现与商鞅变法最为相似的,恐怕就数北宋晚期的王安石变法了。商鞅和王安石两个主人公相比,能力都很强,脾气都很大,手段也都很硬。两个改革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前者被载入了史册,成为变法图强和振兴国家的成功范例,而后者则成为变法失败的反面教材,经常被后人翻出来指指点点,比比划划。

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个王安石变法,这个有些孤注一掷甚至是玩儿命的变法。我说王安石变法有些玩命,不是无的放矢,更不是瞎说。当时,在能力所能预见和看见的范围之内,变法的风险等级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绝对是红色级别的。皇帝的老妈,皇帝的亲人,包括七大姑八大姨的,都明确提出来反对王安石进行变法。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今江西东乡县上池村)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思想家,闻名后世的唐宋八大家之一。

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不懂得变通转圜,采取一些相对缓和的措施,却硬要强行上马。你想啊,天下毕竟是人老赵家的,而且,唯一支持他变法的皇帝,其实空有一腔的抱负,却没有秦孝公那样的魄力,胸怀和手段,有的只是软弱和妥协。

前朝,文武大臣几乎都不赞成王安石去变法,天天在皇帝面前告状背点儿;后宫,女人们整天有事儿没事儿就在皇帝跟前哭天抹泪儿,有老的,有小的。大家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同一个信息反馈给了皇帝本人:王安石不是个好东西,压根就没安好心,把老祖宗留下的法度搞得软七八糟。

起先,皇帝赵老板也没当回事儿,让他们闹去呗。可谁知这帮大臣和女人,愣是发挥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不怕死得很难看”的革命精神,发誓!不整死王安石绝不收兵。终于,皇帝动摇了,最后还被他们攻陷了。

事实上,王安石变法的背景极其复杂。那个时候,老赵家的大宋江山摇摇晃晃,各种矛盾非常的尖锐,就好比惊涛骇浪中漂泊的一叶孤舟。沉没,只是时间问题罢了。土地兼并、冗官冗员、国库空虚、连年灾害,吃不饱穿不暖的百姓变成了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引发严重的社会危机。真的是“百年之积,惟存空簿”。

嘉佑三年(1058年),王安石提交《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洒洒长达万言,全面详细的分析了宋朝的内忧外患,希望借此警醒皇帝,推行变法。可惜,被搁置了。到宋神宗时,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着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成立了大量的机构来推行新政,总结起来,包括机构重置、新修水利、改革税负、整顿军队、完善科举等涉及国家的方方面面。

当然,在改革的过程当中,必然会触及到了皇室宗亲和各级官吏的利益,因此遭到了他们不同程度的阻挠和抵制。一开始时,这些反对势力还是相互不鸟,各顾各的,谁也没把谁放在眼里,可是随着变法的推进,他们纷纷团结到了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王安石。这也好理解,毕竟,如果有人从你碗里抢食,你也不会答应吧。

宋神宗逝世后,宋哲宗即位,高太后

开始垂帘听政,重用以司马光为首的守旧派。司马光和王安石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变法之初,司马光并不完全反对,甚至还为王安石指出一些过激之处。可是王安石却不以为然,固执己见,最终导致两人彻底决裂。

后来司马光执掌大权后,彻底废除了王安石变法的所有内容。甚至对于王安石个人的道德和品质都进行了批判。不过,任谁也不曾想到,废除新法的同时,也丢掉了北宋复兴的唯一机会。41年以后,北宋彻底玩儿完。

20世纪后,许多人都开始更深入的了解王安石变法。一方面,充分肯定王安石变法,认为这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次改革自救行为,具有明显的时代进步性,变法期间的财政状况也明显好转,基本上初步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变法存在的问题,手段和过程都过于激进,增加了老百姓的负担。

须知,重病不能下猛药,这剂药或许管用,但一下子吃猛了也受不了。

标签: 王安石

更多文章

  • 王安石和司马光的一个共同嗜好

    历史人物编辑:新波美食记标签:王安石

    01北宋最有名的政治家王安石晚年归隐江宁钟山,读书著作,不问政事。每每在山路上独行,自言自语,手在空中反复画写着“福建子”三字。据说是指福建(莆田)人吕惠卿,恨为惠卿所陷害,又悔为惠卿所误。熙宁变法,王安石是总指挥,时人称为孔子;吕惠卿是急先锋,时人称为颜回,一对圣人师徒嘛。俩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

  • 王安石有何过人本领,竟然让宋神宗倾慕不已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王安石

    “庆历新政改革之初即告天折,到神宗即位时冗官冗兵冗费有增无减,财政亏空,难以为继;百余年来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不相适应的旧制度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神宗慨然思革流弊,以图实现“富国强兵”之计,终于促成“王安石变法”的改革新浪潮。诸新法在发展农田水利、平均田赋打击城乡高利贷、解决乡村差役与城市工商业摊

  • 宋神宗为何违背祖宗法度,支持王安石的变法建议

    历史人物编辑:平华泛教育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赵顼是北宋皇帝中少见的积极进取的帝王,他的执政也让整个国家出现了中兴的势头。这一切都与赵顼对国家的励精图治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其中王安石变法又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站在宋朝历史的角度,赵顼积极的推动变法图强,这是有违宋朝祖制的,也是于宋朝其他皇帝的执政思路严重背离的。但赵顼依旧不顾群臣阻挠和反对

  • 斗倒王安石,废除改革变法,司马光的政治生涯为何也以失败告终?

    历史人物编辑:大黄蜂蛤标签:王安石

    王安石和司马光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二人同朝为官时私交甚笃,在才情和上也都是相互欣赏的,但二人在政见上有着极大的分歧,甚至发展到后期连同朝为官都难以做到。两人同样都是少年得志,弱冠之年便进朝为官,史书对于他们的描写是相似的,不追逐名利、不近于色、生活简朴、专心经营理念世界,是科举制度中为数不

  • 王安石新党的分裂:有内鬼,中止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王安石

    后世的很多宋史学家认为,大宋中后期的“熙宁改革”(王安石变法)被很多人说还是宋朝走向下坡路的开始。比如吕思勉先生在评价王安石变法的时候,解释了王安石变法为何会失败的原因——“安石所行的政事,不能说他全无功效,然因此而引起的弊端极大,则亦不容为讳”。这些弊病除了保守党(反对派)的强烈反对和阻挠之外。更

  • 哄抬米价这种事王安石也干过

    历史人物编辑:一庸武侠解读标签:王安石

    文/唐三彩古往今来,估计再也木有比王安石胆子更大的宰相了。正因为胆大,他才在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强推新法,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也许王家有这种基因。早在1047年(庆历七年)担任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时,他就干过一件更胆大的事,从而一举成名。有钱人倒没啥,普通百姓就惨了。作为父母官,王安石应该做的

  • 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见不同的两个人谁才是真正的为民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王安石

    很显然,关于王安石变法的问题以及司马光守旧的问题,咱们从本质上来看还真就不能去说谁对谁错,简单直白的来说也无非都是为民罢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竟然两个人都是为民,然而两个人的能力还都那么强,为什么后来北宋还是灭亡了呢?所以,这就牵扯到了一个非常实际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王安石的变法与司马光的守旧,政

  • 王安石变法到底对北宋影响多大?

    历史人物编辑:西窗夜话标签:王安石

    关于北宋历史上的王安石变法, 在历史上争议可谓很大。有支持者认为王安石的变法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北宋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但也有人认为,王安石的变法给北宋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从此以后北宋陷入自我毁灭的发展模式。其实,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模式:包括王安石变法对北宋的影响。1、北宋的弊政从北宋宋仁宗开始,北

  • 和而不同:王安石、苏轼的君子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王安石

    宋神宗熙宁年间王安石开始主持变法,轰动一时,成果显著,朝野焕发出勃勃生机,促进了当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但当变法遭到司马光、苏轼等人的反对、两派彼此生隙之时,两方首要人物只限于政见争端,没有使用小人手段进行打压,如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王安石为其求情,这是历史少见的君子之争。这种文明且激烈的争论

  • 北宋名相王安石为何与儿媳传出绯闻?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王安石

    有历史学家说宋朝是中国最具现代性的朝代,此言不虚,因为连政治斗争都用上了现代的手段,用绯闻抹黑对手,是现代政治斗争极为有效的手段。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一代名臣的人,都有爬灰的绯闻出现。王安石、苏东坡、欧阳修、朱熹等,历史上都被说成是爬灰的无耻小人!想一想,这可能吗?宋朝不是唐朝,唐朝风气特别开放,而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