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玉珍在巴蜀地区建立夏国,促使朱元璋眼中的元末三国局势的形成

明玉珍在巴蜀地区建立夏国,促使朱元璋眼中的元末三国局势的形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彩虹文史 访问量:2515 更新时间:2024/1/17 10:05:30

自古以来,巴蜀一带地理形势优越,易守难攻,又相对封闭,再加上肥沃土壤和丰富物产,古代每逢天下大乱,便有许多枭雄据此地建国。像三国时刘备的蜀汉、晋朝时李雄的大成国、五代十国时王建的前蜀与孟知祥的后蜀。元末群雄并起,同样有枭雄在此建立了国家,这便是明玉珍在重庆建立的夏国政权。朱元璋曾将夏国比作汉三国时的蜀汉。

一、明玉珍起兵

明玉珍,湖北随州人。身长八尺余,目有重瞳。徐寿辉发动起义时,为了自保,明玉珍便聚集了乡里百姓一千余人结寨自守,屯于青山。等徐寿辉称帝,建立了天完政权,便派人陆续收编周围的零散武装,明玉珍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徐寿辉派人通知他们:“来则共富贵,不来举兵屠之。”威胁之意很浓,但是明玉珍势力单薄,便不得不率领父老投降。徐寿辉倒也不赖,将明玉珍封为元帅,隶属于倪文俊麾下,令他守备沔阳。不久,元将哈喇图率军攻打徐寿辉,明玉珍与其战于湖中,右目被流矢所伤。

至正十七年(1357),明玉珍率领小船五十艘于川陕一带搜集粮草。当时元右丞完者都募兵重庆,当地的义兵元帅杨汉应募至。但是完者都却并没有存什么好意,备下酒席,想要乘机杀死杨汉,吞并他所建立的地方武装。好在杨汉早早警醒,逃出生天。他在沿江逃跑时,遇到了明玉珍部。

杨汉认清了元朝的险恶用心,便直接投靠了明玉珍。为了报仇,也为了立功,他便将重庆一带的虚实全部告诉了明玉珍。他说,完者都与另一右丞哈麻秃两人不和,时常相互攻击,如果趁其不意,可以直接拿下重庆。明玉珍有些犹豫不决。这时手下将领戴寿劝道:“大帅,机不可失啊。可以将船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将粮食运回沔阳,一部分则在杨汉军队的引领下攻打重庆。即便拿不下重庆,也可以掠夺一些财物回来。”明玉珍于是采取了他的建议。结果出乎意料的顺利,并没有遇到太多的抵抗便攻下了重庆城。完者都逃跑,哈麻秃被擒。等他将此事禀报徐寿辉时,徐寿辉非常高兴,直接封他为陇蜀行省右丞,镇守重庆。

不久,完者都不甘心重庆被夺,复又会集平章郎革歹、参政赵资,想要夺回重庆,大军驻扎于嘉定的大佛寺。明玉珍先发制人,派手下大将万胜率兵攻打嘉定城,但是半年都没有攻下来。明玉珍于是亲自率领大军将嘉定围困起来。又派万胜率轻骑出奇占领了成都。俘虏了郎革歹夫妻及赵资的妻子。郎革歹的妻子跳江自杀。当时守备嘉定城者是完者都及赵资。明玉珍命人将赵资的妻子带到城下,想要要挟赵资投降。但是赵资却非常刚烈,直接一箭将妻子射杀。不久,嘉定城破,完者都、赵资皆被擒。明玉珍于是将两人及郎革歹一同带回了重庆,软禁在治平寺。他见三人颇有才干,希望能够说服他们,为己所用。三人坚决不同意,明玉珍无法,便只得将他们斩首于市,并以礼葬之。自此之后,四川诸郡县相继归顺。

二、徐寿辉被杀,明玉珍建立夏国

至正二十年(1360),陈友谅杀徐寿辉自立。明玉珍认为两人都是徐寿辉的臣子,陈友谅太过于悖逆。于是命人将连通重庆与湖北的瞿塘口堵塞,从此之后不再与陈友谅有往来。徐寿辉虽然曾经威胁过明玉珍,但是对明玉珍还算不错。在他死后,明玉珍在重庆城南,建立了一座纪念徐寿辉的庙宇,每年都要派人祭祀。这其实也是一种笼络人心的手段,毕竟原先手下的军队很多都来自湖北一带,而他们原先还是隶属于天完政权的。而堵塞瞿塘口,看似是与陈友谅断绝往来,实际上是绝了士兵的归路和陈友谅对其的威胁。

明玉珍自此便自立为陇蜀王。明玉珍在攻打重庆,经过泸州时,大将刘泽民向其推荐了谋士刘桢,说其有卧龙凤雏之才。刘桢字维周,泸州人。他是元朝的进士,曾担任过大名府的经历。后来弃官归家。明玉珍于是便学着当年的刘备亲自去拜访刘桢。双方交谈良久,宾主尽欢。明玉珍觉得找到了可以辅佐自己的卧龙,而刘桢也觉得这是个建功立业的机会。双方一拍即合。自此,明玉珍便将其请入军中,作为参谋。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刘祯便找到了明玉珍,两人来到密室。刘桢对他说:“西蜀乃是形胜之地,大王现在占有了此处,休养伤残,用贤治兵,可以建立不世功业。如果大王不于此时称帝,等将士思乡情绪爆发,到时军队必将土崩瓦解。大王还是赶紧建立国家的好。”明玉珍觉得他说得有道理,便与众将领商议此事。众人皆无异议。

至正二十二年(1362)春,明玉珍称帝,即皇帝位于重庆,国号夏,建元天统。以妻子彭氏为皇后,儿子明升为太子。仿照周制,设立六卿,以刘桢为宗伯,以戴寿为冢宰,以万胜为司马,向大亨为司寇,张文炳为司空,邹兴为司徒。分蜀地为八道,设立府州县官。又设立国子监,让公卿大臣的子弟就学,设提举司教授学生。又建社稷宗庙,求雅乐,开设进士科。制定赋税,以十分取一。后来又更六卿为中书省、枢密院。改戴寿、万胜为左右丞相,向大亨、张文炳知枢密院事,邹兴镇守成都,吴友仁镇守保宁,莫仁寿镇守夔关,皆为平章政事。这其实是在效仿元制。

明玉珍称帝与朱元璋的缓称王策略正好相反。不过他的情况又与张士诚、陈友谅不同。首先,四川易守难攻的地域特点跟开阔地江南一带不同,而且地处偏远,不容易受到元朝和其他势力的注意。其次,明玉珍所部大多是两湖人,如果不立即称帝,很可能会军心涣散。

三、与朱元璋建交,朱元璋来书分析元末的三国局势

明玉珍建立夏国后,便立马派使者与江南的朱元璋建立了联系。这也算是一种远交近攻的策略。两人中间隔着一个强大的陈友谅,而且是双方共同的敌人。联合可能的盟友是乱世的生存之道。

朱元璋接到明玉珍的信后,便立即派遣都事孙浩前往重庆,为夏国的建立庆贺,同时也让他带来了通好的书信。他在信中这样写道:

足下处西蜀,予处江左,盖与汉季孙刘相类。近者王保保以铁骑劲兵虎踞中原。原其心志,殆不在曹操下。使有谋臣如攸、彧,猛将如辽、郃,予两人能高枕无忧乎?予与足下实唇齿邦,原以孙刘相吞噬为鉴。————(清)张廷玉等著:《明史》

朱元璋对元末形式的分析确实很新奇。他将明玉珍比作蜀汉,将自己比作孙吴,而元朝丞相王保保则被比作曹操。他说,两人一定要像孙、刘两家一样互为唇齿,以三国时吴、蜀两国相互吞噬为戒。当时天下可并非只有三人的势力。像湖广、江西的陈友谅,江淮的张士诚,福建的陈友定,浙江沿海的方国珍,两广的何真,云南的梁王,北方还有龙凤政权、元朝除王保保之外的孛罗帖木儿等其他军阀和元顺帝。原本复杂的天下大势,在朱元璋眼中却进行了极大地简化。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朱元璋志在天下,其他的群雄都不看在他眼中。

可惜的是明玉珍却当不起这个蜀汉之称。一者明玉珍没有争霸天下的野心,与张士诚有些类似,注重于自守;二者军事力量太薄弱,建国时,全国军队才只有万余;三者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和出谋划策的谋士,万胜、刘祯辈聊以充数而已。明玉珍能够被朱元璋当作元末三国之一,主要的一点应该还是看重巴蜀一带的特殊的军事地理形势。

而北方的王保保也并非一家独大。虽然龙凤起义军被打的实力骤降,但是元朝堂之上还有其他的势力。像孛罗帖木儿的势力便不比王保保差。而王保保也没有那样的能力能够当得起曹操之比。要是他能的话,后来朱元璋北伐便不可能成功了。

四、夏国最后的结局

天统五年(1366),明玉珍因病去世,明升即位。当时明升只有十岁,其母彭氏听政。主少国疑,不久便发生了内乱。先是万胜杀死了张文炳,明玉珍养子明昭又矫诏杀死了万胜。地方又起兵清君侧。后来明昭被杀,吴友仁又专权。夏国本来不强的国力越来越乱。洪武四年(1371),为朱元璋所灭。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记事本末》。

标签: 明玉珍

更多文章

  • 张士诚在元朝换下脱脱后取得大胜,后来却腐化堕落还曾降元

    历史人物编辑:赵明标签:脱脱

    至正十四年(1354年),盐枭出身的张士诚在高邮建立了大周政权,自称“诚王”。 周军占据高邮、兴化、泰州等淮东重镇,牢牢控制了京杭大运河,扼断了江南粮食和赋税北运大都的通道。在那个时代,京杭大运河就是如今的高铁,无论是粮草辎重,还是大军调度,江南与中原地区最便捷、最主要的通道就是运河。而高邮城恰恰就

  • 他是元朝最贤明的丞相,却亲手导致元朝灭亡,诡异的“脱脱困局”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脱脱

    通常来说,在古代,贤明的大臣会使得国家正常运转,政治清明,使得国家维持盛世,甚至实现中兴;而奸邪的大臣往往会使得朝政混乱,民不聊生,导致王朝倾覆,但是在元朝末年,却出现了一个非常诡异的情况:良相亲手导致元王朝覆灭。后世喜欢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现象,就是“脱脱困局”。脱脱是元朝末年著名政治家,他办事干练

  • 开分9.4,该脱脱,该杀就杀疯!年度剧王坐实!

    历史人物编辑:嘉许娱乐标签:脱脱

    很久没见过爆成这样的韩剧...开播前一个月,全网开始造势,从韩国火到中国,又火遍全球。上线1分钟,就有人在豆瓣打出5星,两天以后,豆瓣开分,可怕的9.4...虽然2023年才过完3月,但它已经是当之无愧的,年度剧王。相信你已经在网络各个平台,看过有关于它的各种解读、评论、花絮、幕后...但乌鸦这次,

  • 元朝士兵赢了有奖,打输了不罚,脱脱的这个策略延续了王朝

    历史人物编辑:时代乐标签:脱脱

    在最初,元王朝的正规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而且它们的带兵官也被红巾军的规模和凶猛所震惊。即便是这样,如果他们能够保住州城,他们还是可能对付得了这场叛乱的。在这里,元朝一贯的政策是让城墙倾倒,对那些原来被攻破了的城墙缺口也不再修复,这就使他们吃尽了苦头。一时间叛军所向无敌,攻取了一个又一个城池。1352

  • 脱脱被罢官后,北方红巾军重创元朝,却又因流寇思想迅速瓦解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脱脱

    脱脱罢官以后元朝军队的瓦解,使得华北平原上的红巾军又重新活动起来。1355年,刘福通在毫州拥韩林儿为复辟的宋朝的皇帝。这个叛乱运动受分崩离析的元朝军事制度中力量还强大的各部分的冲击差不多有两年之久。从实际权力来说,刘福通仍然是红巾军的主要领袖;在1356年1月,由于军的压力他被迫把宋都向西南迁移了1

  • 脱脱被罢免,是元朝末年战争的转折,更是朱元璋等人崛起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脱脱

    朱元璋的早期生涯足以显示出那时全中国组建军队过程中较低一级的情况;他只是因为没有多少亲属而显得与众不同。那时的军队在下层领导中靠家属关系维系在一起,而在中、上层领导中则靠带兵官同他们的直属上司和下级的忠诚与信任来维系团结。如果这种个人关系变得紧张或者破裂,那么下级就会带着队伍跑掉。因此,军事计划不得

  • 元朝为何不到一百年就灭亡了?都怪丞相脱脱作死赈灾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三国正史标签:脱脱

    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在这时候,忽必烈在蒙古帝国的基础上建立了元朝。值得一提的是,历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几乎没有超过一百年的,元朝也没有超过一百年,但是已经接近一百年了。元朝的时候,最厉害的就是蒙古铁骑。能够建立元朝,蒙古铁骑功不可没。更为重要的是,元朝是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

  • 脱脱正率兵围攻张士诚,元顺帝却下诏削脱脱兵权,这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妹说历史标签:脱脱

    蒙古开国之初,军队以骁勇善战著称,一万多精兵竟会被打得如此惨败,别说奇氏自己没想到,就是高丽王自己,恐怕当初也没想到能如此顺利。其实原因很简单,并不是高丽军队变得勇猛了,而是蒙古军队完全蜕化变质了。高丽王此番所打的蒙古兵,已经不是当年两支万人队横扫欧亚大陆时的蒙古兵了。蒙古军队战斗力的下降,固然有多

  • 大明英烈里的脱脱和历史上真正的脱脱是一样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脱脱

    小时候听单田芳大师讲评书《大明英烈》,响木一拍:“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英雄五伯闹春秋,秦汉兴亡过手。 青史几行名姓,北邙无数荒丘。前人田地后人收,说甚龙争虎斗”书接上回,话说朱元璋...清水哥听的是津津有味,书中第一反角就是元朝掌朝太师脱脱,脱脱还是当朝宰相,文武双全。跨下马掌中一口九凤朝阳

  • 不遗余力治理国家的脱脱帖木儿,怎么总是适得其反?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总在祈求圆满标签:脱脱

    他当初也是一个满怀抱负的青年,否则也不会急着去修史,主要还是为了拉拢儒臣,振兴元朝的文风。因为伯颜为相时,祸乱朝纲,弄的百姓怨声载道,脱脱一直想要为国家改变这种困境。从小接受汉人教育的他,一直把孔孟之道视作国家兴盛的纲纪,他一生为国殚精竭虑,却为何好心总办坏事,总是适得其反?(一)、年少有为,执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