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洵连生两胎女儿,友人笑他没用,写下一首“弄瓦”诗,令人喷饭

苏洵连生两胎女儿,友人笑他没用,写下一首“弄瓦”诗,令人喷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浅谈百科 访问量:723 更新时间:2024/1/17 14:26:28

“令人喷饭”,意好笑的程度足以让人把刚刚送进嘴里的饭给喷出来,既视感极强,这一看似饱含现代气息的词语,其实古来早已有之,北苏轼曾写过一句话:“与可是日与其妻游谷中,烧笋晚食,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可见,有的诗读了真的能令人喷饭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首足以令人喷饭的诗作,巧合的是,这首诗所调侃的对象正是苏轼的父亲苏洵。苏洵26岁时,已经有了一个女儿,而其妻又生下第二胎女儿,朋友刘骥前来赴宴道喜时,满含幽默地写下了一首“弄瓦”诗,令人忍俊不禁。

不过首先,我们需要清楚“弄瓦”的意义。古人普遍讲究美好的寓意,因此便为生男生女之事起了两个好听的名字。“璋”是珍贵的玉石,古人将璋赠给儿子玩,一方面寓意君子比德于玉,另一方面希望儿子日后显贵,因此生儿子便被称为“弄璋之喜”;“瓦”是纺车上的配件,将瓦赠给女儿玩,是希望她能胜任女红之事,所以生女儿便被称为“弄瓦之喜”。

由于古代普遍重视男孩儿,所以弄璋是为大喜,弄瓦是为小喜。而苏洵接连两次弄瓦,未得一次大喜,这让友人刘骥有了调侃的话头。于是刘骥以戏谑的口吻,写下了这一首极具生活情趣的诗。

《弄瓦诗》

去岁相邀因弄瓦,

今年弄瓦又相邀。

弄去弄来还弄瓦,

令正莫非一瓦窑?

“令正”,是对他人妻子的敬称。“去岁今年”,可见苏洵是接连两年诞下两胎女儿,这才引来了刘骥的调侃。“弄瓦”本是喜庆的说法,而刘骥却是取了其本身“瓦片”的意思,笑称苏洵的老婆是只会产瓦的“瓦窑”。

这是一首能够令人会心一笑的打油诗,前三句如绕口令一般反复强调,最后一句才道出重点,这宛如“千呼万唤始出来”一样,令梗点更具趣味性。细细品味之下,不得不感叹于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敬佩于刘骥的脑洞之大,两种完全不相干的事情竟在诗情画意的粘合下变得如此有趣。

其实,古文化圈因为弄璋弄瓦而闹出的笑话有很多,苏妻之瓦窑只是其中之一。唐代玄宗时期的著名奸相林甫,他曾有一个相当丢脸的外号叫“弄獐宰相”,原因是他的小舅子姜度家中添子,李林甫手书了一份贺卡,曰:“闻有弄獐之庆。”在座宾客视之无不捂嘴狂笑。

“璋”是玉器,但“獐”却是一种山林野兽,又称土麝。如果将李林甫的贺词翻译成现代语言那就是:恭喜你们生了个小野兽。这件事被记载于《旧唐书》中,让李林甫被贻笑千年。据此苏轼不无讽刺地写道:“甚欲去为汤饼客,唯愁错写弄獐书。”戏谑之意,惹人发笑。

还有一个笑料,讲述的是双胞胎的故事。话说绍兴岑郡侯与怀有身孕的夫人逛街途中,遇上一个江湖术士,郡侯便问其曰:“弄璋乎?弄瓦乎?”术士平时全靠坑蒙拐骗,不学无术,不懂璋瓦之意,因此便信口胡诌道:“璋弄,瓦亦弄。”郡侯一听认为是胡说八道,就把术士赶走了。不久后,夫人诞下一对龙凤胎,郡侯大为惊异,便四处寻找这位术士,并称其为“神算”。然而,术士早就怕得逃之夭夭,哪还敢回来呢。

古代普遍有重男轻女的思想观念,因此才在乎弄璋弄瓦的区别,刘骥才会戏弄苏洵只会弄瓦不会弄璋。若置于当今社会,刘骥的贺词恐怕会有所改变,那或许就是:“弄去弄来还弄瓦,令正莫非一金窑?”

标签: 苏洵

更多文章

  • 一代名相寇准,七岁时作的一首诗,连成年人也写不出那样的豪情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寇准

    西岳华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也是全真派的圣地,被认为是“第四洞天”,更有“华夏之根”的说法。自古以来,文人墨客歌咏华山的诗歌很多,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就分别留下了《登华山》和《望岳》。王维、刘禹锡、柳宗元都有歌咏华山的诗歌,甚至连唐玄宗李隆基也写下了《途经华山》一诗。但是,说起华山诗歌,还真少不了下

  • 秦桧和寇准都是为大宋议和,后世的评价却天差地别?原因只有一个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寇准

    寇准和秦桧,都官居大宋宰相,一个主持了北宋与辽人的澶渊之盟议和,另一个主导了南宋与金人的绍兴和议。结果众所周知,澶渊之盟虽有些争议,但的确为宋辽换得了百年的和平,而后者则完全没有争议,就是遗臭万年。因此,后世对寇准的评价相当不错,而秦桧就不用多说了,全中国人都知道,那极其卑劣的烂臭口碑,可以历史排名

  • 寇准时期的岁币换和平,与秦桧的曲线救国,为何后世评价差距很大

    历史人物编辑:吃着瓜娱乐社标签:寇准

    寇准才不想用岁币换和平,别以为寇准是个文人,人家就真的文弱。这哥们不要太刚好不好?寇准是一言不合就要撸袖子打群架的那种人。你想让他提出岁币换和平?那还不如找一帮人把他摁在地上摩擦算了。寇准真要这么做了,那老脸真不知道往哪儿搁了,也对不起自己一直保持的硬汉形象了。那么岁币换和平,这玩意儿到底是谁搞出来

  • 孟良焦赞血洗状元府,王强寇准查找真凶,杨六郎舍命全交招认杀人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看动漫标签:寇准

    杨六郎挂帅27:上次说到十几个家丁听说状元被杀,齐喊“抓凶手!”他们有的拿棍子,有的抓扁担,正要上楼,孟良和焦赞二人却从楼上闯下,单刀一摆,咔哧咔嚓,又给杀了四个,余都几个都吓的屁滚尿流,转身逃走……焦赞说:“这可不怪咱们,你们是自己找死的,二哥,快走!”孟良和焦赞哥俩顺着原路又逃出了后花园墙,回到

  • 使者带来一把剑赐自尽,寇准说:骗人,圣旨拿来,你别读让我看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寇准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人不能得罪,那就是小人!没错,我的结论就是这么简单粗暴,当然按照惯例,咱家还是会用事实说话,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个宋朝名相寇准的故事。刚直敢言,最有性格的一位北宋宰相北宋多名相,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北宋的宰相们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是首屈一指。从赵普开始,王旦、李沆、吕端、文彦博、吕蒙正、范

  • 寇准是如何让怕死的宋真宗御驾亲征的,占优势的宋军为何要议和?

    历史人物编辑:陈辉寰标签:寇准

    景德元年(1004年)十一月,萧太后率领二十万辽国铁骑南下,虽然宋朝没有沦陷一城一池,但萧太后还是顺利攻破了宋朝精心部署的三道防线。如今,只要再攻陷一座城池,她就能“饮马黄河”,直接冲到开封城下,与宋朝皇帝好好地“开怀畅饮”了。这座城池,就是开封北面的军事重镇,京城北门的门户——澶州城。大名府(今河

  • 寇准谏言如魏征,皇帝处罚完他都后悔,一句话决定宋朝下任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也劲爆标签:寇准

    寇准谏言如魏征,皇帝处罚完他都后悔,一句话决定宋朝下任太子!说起寇准,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他,但是说起唐朝太宗皇帝的宰相魏征,大家肯定都知道。魏征因敢于直言进谏并且能明确说出皇帝的过错,被唐太宗比喻成一面镜子,因此名扬天下。寇准也是这样,可谓宋朝谏言第一人,古往今来的谏臣能被皇帝念念不忘的不多,

  • 历史上的寇准、包拯、赵德芳三个人,是否真的同殿称臣?

    历史人物编辑:杉石石标签:寇准

    赵德芳有两个身份,一是赵匡胤皇四子二是评书里的八贤王。若无评书演义的普及,估计没几个人记得赵德芳。赵德芳生于公元959年,也就是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北宋的前一年。作为赵匡胤的第四子,在政治上没有多大建树,在《杨家将》《包青天》《三侠五义》等评书演义故事中却大放异彩,为人所津津乐道。实际上赵德芳死

  • 寇准发脾气表达诉求,带给我们的启示除坚持自己,这一点也很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汪结龙标签:寇准

    情急之下的寇准竟然拽住赵恒的衣袖在使劲的摇晃,似乎在“逼宫”,赵恒恶狠狠的看着寇准,旁边的大臣急忙提醒寇准道:“寇相失态了。”赵恒虽然刚开始不想继承皇位,只想着能够过上闲云野鹤的日子,但是奈何大哥疯,二哥死了,不得已成为了皇帝,至于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赵恒知道,尽管前面是荆棘满地,此刻等待他的

  • 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曾感念寇准的功劳,有人一句话让他改变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旧城闲谈标签:寇准

    在五代十国时期,幽燕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也就是辽朝。这对中原地区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始终如骨鲠在喉。失去天然的屏障以后,开封变得一马平川,不得不集中大量的兵力用来拱卫京师,花费无数。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打过辽朝,一个中道崩殂,一个没打过。赵匡胤其实也有收复幽燕的打算,还攒下一大笔钱,可惜还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