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寇准发脾气表达诉求,带给我们的启示除坚持自己,这一点也很重要

寇准发脾气表达诉求,带给我们的启示除坚持自己,这一点也很重要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汪结龙 访问量:917 更新时间:2024/1/16 18:40:27

情急之下的寇准竟然拽住赵恒的衣袖在使劲的摇晃,似乎在“逼宫”,赵恒恶狠狠的看着寇准,旁边的大臣急忙提醒寇准道:“寇相失态了。”

赵恒虽然刚开始不想继承皇位,只想着能够过上闲云野鹤的日子,但是奈何大哥疯,二哥死了,不得已成为了皇帝,至于是真是假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赵恒知道,尽管前面是荆棘满地,此刻等待他的是刀山火海也要继续往前走,不能退缩了。

这一年辽太后萧绰提兵十万来到了澶渊城下,这个地方在现在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濮阳市,距离开封只有一天的路程,可谓是万分危急的情况,此时如果宋朝不派遣大军前来阻挡,那么即使是现在迁都都来不及了。

为了破解此危局,寇准极力推荐让赵恒御驾亲征,但是此时的赵恒却有诸多顾虑。此次与辽军对峙,不仅仅是因为辽军为了城池,更是为了夺回几十年前被太宗夺走的关南之地。在这场战斗中,其实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燕云十六州本来就是中原之地,只是被石敬瑭这个败类给拱手送给了辽人,而辽人也正是用此来证明这地方就是他们的。两方都是各说各的理,而赵恒始终坚守的就是祖宗收复之地,寸土不能让。尽管宋朝如此的积弱,但是听到赵恒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还是不免一种敬佩之情溢于言表。

首先,不是光有口号就行的,付诸行动才是最重要的。

尽管前方大将也在奋力还击辽军的攻势,但是面对强敌,士气还是稍弱的宋朝,想要胜利哪有那么容易。如果没有提振士气的事情出现,破城也只是时间问题。

其次,赵恒的帝位总是受到不同地方的威胁。

赵恒虽然是皇帝,但是皇帝做起来也是不容易的,整天提心吊胆的。虽然赵恒已经做了皇帝很多年了,但是赵恒的子嗣却一个个早夭,皇位的传承就出现了问题,而此时的赵元份可是子孙旺盛的很,如果在此次御驾出征期间,皇宫发生政变,这个皇位还能不能坐稳就是另外一回事了,赵恒想要把这件事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再去出征。

再次,宋廷内部也并不是铁板一块。

宋朝在实行的政治制度上,可谓是独树一帜,重轻武的制度下,文官成了政治的主导,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在宋朝内部很多人都主张讲和,这种讲和就是一种贪生怕死的讲和,和同时文官的寇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寇准虽然是文官,但是他是一个坚定的主战派,他认为在气势上不能输给敌人,面对强敌,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殊死搏斗,把辽军打趴下,这个时候再讲和才能有话语权。

寇准的这个想法,赵恒其实也是认同的,但是有一点寇准没有搞清楚,那就是皇位的稳固不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多方筹谋才可以。但是寇准不管不顾,就是急着让赵恒御驾出征,不仅仅是因为前方的战事已经等不了赵恒再多做安排,也是因为寇准想要证实自己的能力,如果此时再不去,那么大宋就真的不复存在了。

所以寇准才情不知所以,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只顾着自己内心的想法,竟然拽住赵恒的衣袖在使劲的摇晃,这一点真的就真的有点过分了。也正是因为此种原因,寇准才一而再,再而三的被其他同事打压,虽然几度为相,但是却不长久,这和他的倔脾气有很大的关系,也和他不分场合的急性格分不开。

在赵恒那个时代,寇准的确是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幸亏他遇到的是明君,如果是昏君,估计在他倔脾气上来的时候就已经获罪被杀了。

寇准的事情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有的时候坚持自己的道理确实是对的,但是一定要注意场合和身份,要用一种策略去表达诉求,而不是蛮干。现代不是古时候了,在说话做事上更不能一意孤行,合理的语气,合理的表达才是新时代应该有的处事态度。

#赵恒#

标签: 寇准

更多文章

  • 澶渊之盟以后,宋真宗曾感念寇准的功劳,有人一句话让他改变想法

    历史人物编辑:旧城闲谈标签:寇准

    在五代十国时期,幽燕被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也就是辽朝。这对中原地区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始终如骨鲠在喉。失去天然的屏障以后,开封变得一马平川,不得不集中大量的兵力用来拱卫京师,花费无数。后周世宗柴荣和宋太宗赵光义都打过辽朝,一个中道崩殂,一个没打过。赵匡胤其实也有收复幽燕的打算,还攒下一大笔钱,可惜还没

  • 《大宋宫词》为何寇准会驳斥刘娥情理之外,反其道而行:计中计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寇准

    大宋皇帝赵恒危在旦夕,子嗣厚望成为心病,刘娥精打细算,为自己铺路。赵恒心心念念的孩子,已经成为他的心病,几次昏迷之后,能否有子嗣已经成为奢望。赵恒作为皇帝,早就为自己的来日做好打算,如果没有子嗣的话,那么冀王还在襁褓中的那个孩子,便是可以给刘娥作为寄养的孩子,为此,大家早就洞察了赵恒的内心波动。刘娥

  • 大宋宫词:寇准是正直的官员,他为什么会答应李皇后陷害元侃呢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寇准

    大宋宫词:寇准是正直的官员,他为什么会答应李皇后陷害元侃呢由刘涛周渝民等主演的《大宋宫词》精彩故事继续为您讲述,在该剧的开篇的时候,赵德昭回来祭祖,然后赵德昭住到赵元侃的襄王府,最后赵德昭死在和元侃一起喝酒的酒桌上,赵德昭中毒而死,当时皇上赵光义就准备对外声称是自己自杀而死,但是元侃有意见,他跑去找

  • 寇准19岁中进士,2次当宰相,位极人臣,为何晚年穷得买不起棺材

    历史人物编辑:司明岩标签:寇准

    寇准19岁中进士,两次当宰相,帮宋朝保住半壁江山,晚年却接连被贬,穷得连个买棺材的钱都没有。位及人臣的他,后半生为何如此凄惨?寇准是宋朝十大名相之一,他出生于公元961年,家境不凡,父亲寇湘官至尚书令。他年少有才名,19岁那年就中了进士,成了“令人惊叹”的天子门生。之所以说是天子门生,主要是因为,当

  • 北宋寇准一生刚直,让皇帝是又喜又恨又离不开,最终却悲惨离世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两张脸标签:寇准

    寇准作为北宋名相,虽只经历太宗、真宗两朝,但却对北宋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四十三岁之前一直顺风顺水,但却因为过于严正刚直的性格,多次遭到贬谪,后来虽然重登相位,但却受到权奸制约,一直没能有太大作为。初入仕途寇准早年丧父,更是让本就天资聪慧的他发奋读书,在十九岁的时候就考中贡士,有了参加殿试的资格

  • 寇准客死他乡是自讨苦吃,像他那么做,再有才华也只能一死了之

    历史人物编辑:辛秋兰标签:寇准

    寇准吃饭不小心胡子上沾上汤汁,旁边宰相丁谓伸手给他擦干净,这让寇准哈哈大笑:你好歹也是朝廷重臣,也学会给上司擦胡子了吗?其他大人听了后都哈哈大笑,让丁谓觉得很没面子。他本来是一番好意,结果却被寇准一番数落落了个颜面扫地的下场。从此他心中就记恨寇准打算取而代之。可是寇准却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也导致了

  • 累世清华气自壮——说说“性刚自任”的北宋名臣寇准的家世背景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寇准

    华夏史上文治最为杰出的朝代北宋,从其创立之初,就笼罩在北方强邻契丹的阴影之下。太宗时挟灭北汉之威,意图收复被契丹占据的燕云,却在高梁河一战中遭受惨败,五代后期以来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禁军精锐,就此损耗殆尽。从此以后,北宋的历任皇帝就患上了“恐辽症”,再也不敢轻易言战。使得无险可守的华北平原,成了契丹铁

  • 英法联军入侵,咸丰要御驾亲征,大臣:坐镇紫禁城,大清缺少寇准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寇准

    大沽战败,僧格林沁上书咸丰帝:虽然大沽战败,但并不是奴才懈怠和渎职,实在没想到北部炮台的两座弹药库会同时爆炸。奴才已经在天津和通州沿路做了必要的部署,但奴才以亲王和六大公爵的名义请求皇上暂离京城,北狩热河。等到六大公爵的援兵一到,奴才将功赎罪,让这些卑鄙可耻之徒消失。僧格林沁的奏折是密奏咸丰的,此时

  • 同样主持议和,为啥寇准是英雄,秦桧却是奸臣?问题出在这里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寇准

    两宋有两次议和:澶渊之盟和绍兴和议。先说澶渊之盟,北宋需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约为兄弟之国;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南宋就惨多了,绍兴和议规定:宋向金称臣,每逢金主生日及元旦,宋均须遣使称贺;双方以淮河——大散关为界,并割让唐、邓、商、秦四州予金;宋每年向金纳

  • 如果宋真宗听寇准的话,能不能从契丹手里拿回燕云十六州?

    历史人物编辑:五千年桑田标签:寇准

    宋真宗,赵恒,是一个只有守成之意,并无开拓之心得君主。那么很多人会说如果他有汉武帝那样雄图伟略的思想那么北宋能不能拿回燕云十六州呢?如果不能,再加上有寇准这位名相辅佐,应该能取回燕云十六州吧?其实答案也一样是否定的。先不说史实告诉我们的历史最终走向如何,我们就先从当时宋朝的大历史环境等多重因素进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