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诗经·秦风》
“赳赳老秦,共赴国难”如果说春秋时期是诸侯争霸,那么战国时期的主角当属秦国。从孝公商鞅变法,惠文王连横六国,到武王平定蜀乱,昭襄王灭亡东周,经历了数代君主,无不为了老秦人一统天下而尽心竭力。
在秦人一步步东出,一步步蚕食天下的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那些名将,诸如魏冉、樗(chu)里疾、甘茂等人。但是说到秦国真正的顶级名将,还要数这五个人,他们每一个人都是足以支撑起一个时代的将领,也是各个时代秦国当之无愧的战神。
蒙氏先祖——蒙骜
蒙骜是战国时期齐国人,与秦昭襄王时期西出函谷入秦侍奉,官拜秦国上卿。而他挑起大梁的时期在秦庄襄王年间。秦昭襄王去世后,子嬴柱继位,是为孝文王,可惜孝文王在位3天就去世了,在其之后是他的儿子子楚继位,也就是秦始皇之父亲庄襄王。
公元前249年,蒙骜作为主帅攻打韩国,取得了成皋、巩城,秦国因此设立三川郡,使得秦国的边界直抵魏国国都大梁。而在公元前247年蒙骜又带领老秦人攻打魏国,一举夺下了三十七座城池。在秦始皇即位后,先后蚕食韩国和魏国,分别夺得了十三座和二十座城池,为日后平定韩赵魏奠定了基础。
不仅如此,蒙骜还给秦国留下了丰厚的遗产,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蒙毅都是著名将领,分别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和防御匈奴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孙子蒙恬,奉命驻守长城,痛击匈奴七百余里。
伐魏灭蜀——司马错
司马错是昭襄王时期的名将,早年在纵横家学习过兵法韬略,因此擅长用兵,最善于战略的布置。曾经和张仪发生争论,他认为应该先灭蜀国,灭蜀即灭楚。并且于公元前311年灭亡古蜀国,后来又平定蜀国战乱,给秦国贡献了一个巨大的粮仓。
不仅如此,他还担任过秦国国尉,是秦国武将最高官职,先后攻魏伐楚,蚕食了魏国大小六十一座城池,迫使楚国割让了汉水以北以及上庸等地给秦国,可以说楚国灭国和司马错有着密切关系。除此之外,司马错还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先祖,侍奉了三代秦国国君,是位身经百战的老将。
连灭三国——王贲
王贲是著名将领王翦的儿子,和父亲相同,王贲也是一位能征善战的将领。在王翦退出军界后,王贲继承了父亲的职位,负责灭亡六国的任务,而他最大的功绩就是消灭了魏、燕、齐三国。公元前225年,王贲引黄河之水,淹没了魏国国都大梁,迫使魏国出国投降。
公元前222年,与李信合兵攻打燕国,生擒燕王姬喜,灭亡燕国。同年回军攻打苟延残喘的赵王嘉,将残存于代地的赵国残余剿灭,彻底灭亡赵国。秦始皇统一六国,王贲一人就灭了三个国家,因此在秦朝建立后被封为“通武侯”。
尺短寸长——王翦、白起
王翦白起论功绩和能力都足以名列第一,两人同为战国四名将,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评价这二人,各有各的有点,但是却也有互相的不足。白起战功卓著,一生没有败绩,对付敌人能够随机应变,计谋无穷。但是却无法应对其他诸侯给他制造的祸害,最后死在了昭襄王的猜忌上。
而王翦平定六国,更是三朝元老,就连秦始皇都尊奉他为帝师。可是他却不能够辅佐秦朝建立德政,为了保全自己一味迎合秦始皇,纵然有灭亡六国的功绩却没有巩固国家根基。最后秦国二世而亡,他的孙子王离也在巨鹿之战沦为项羽的俘虏。
但是无论如何,白起和王翦都代表着秦国名将的巅峰,他们二人也都被历朝历代纳入武庙十哲。只不过白起有杀俘的骂名,因此为世人所厌恶,但即使如此,也没有能敢否定这二人在军事上的成就,他们不仅是秦国武将的顶峰,也是中国历史上武将的顶层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