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是报恩还是计谋?

城濮之战,晋文公退避三舍,是报恩还是计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谈史论文 访问量:2063 更新时间:2024/3/11 22:55:42

有名的成语“退避三舍”,故事的起源和发展又是怎样的呢?春秋战国时期的五霸之一,晋文公重耳,年轻时的他一直处于漂泊流亡状态,直到六十三岁才登上位。在有名的城濮之战中,面对楚国军队,晋文公下令退避三舍,原因真的只是报恩吗?

故事还要从他父王,也就是晋献公娶的一个美女说起,这个美女可以说是有着倾国倾城之色,晋献公被她的花言巧语挑唆废掉了太子,赶走了重耳,立了他们的小儿子奚齐当太子。只是晋献公死后,被废掉的太子回来抢王位了,最后不幸的是废太子死了,奚齐也死了,另外一个儿子也就是晋惠公当了王。

晋惠公想,自己这个王位来得实在侥幸,要是按资历轮的话,也应该是重耳,于是,为了坐稳自己的位置,开始下令追杀重耳。可怜的重耳本来在狄国安身,但是狄国国王收了晋惠公的好处就想杀他,还好有人通风报信。他想逃到卫国,卫国不收,于是逃到齐国,可是不久齐桓公就死了,齐国的公子们也为争王位闹得是不可开交,只好转去他处。

之后去曹国,曹国羞辱了他,郑国不搭理他,宋国国君还好,比较厚道,好吃好喝招待着,但是宋国力量薄弱,最终重耳觉得呆着没意思了,又去了楚国。楚成王把他当成贵宾热情款待,两人成了至交好友,一天喝酒时,楚成王开玩笑问重耳,我这里待你不错吧,你以后要是做了国君怎么报答我呢?

重耳回答道,若是有那么一天,我一定和您世代交好,但是如果必须战场上碰面了,我会退避三舍。这就是当时的退避三舍的约定,也许当时重耳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再回到晋国,坐上国君的位置,毕竟那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

但是,后来还真的有了机会,晋惠公死了,秦穆公不喜欢晋怀公,于是就想着把重耳弄晋国去。楚成王也很大方,把重耳送到了秦国,在秦国的帮助下,六十三岁的重耳终于回到了晋国,当上了国君。

故事发展到这个地方似乎很完美,但是乱世争雄,没有永久的安定。晋文公继位两三年,楚国就攻打宋国了。宋国求助于晋文公,晋文公考虑到楚国是自己争霸的障碍,于是就顺水推舟,送给宋国一个人情,毕竟曾经的宋襄公热情款待过自己。

和楚国交战之前,先报了个私仇,收拾了当年对自己不敬的曹卫两个小国,也是作给楚国看的,因为他们是楚国的附属小国。收拾完了后,开始和楚国对战了,迎战的将领是成得臣。这个人有个特点,高傲自大,心想,你重耳都六十多岁了,还出兵打仗多管闲事,就让你吃个败仗。

晋文公对这个将领还是有点了解的,想着,既然你那么骄傲,我就让你骄傲的不知道东西南北,我也趁此还个人情,当年和楚成王约定了战场相见时,我愿意退避三舍,我先退,让你先兴奋狂妄几天。

于是,晋文公在分析了地形和对方各路将领后,下令让全军后退三舍,到达城濮。在这里,安营扎寨,排兵布阵。晋文公知道,以成得臣的孤傲性格,肯定会率军追到这里,到时先用假逃,再利用地势埋伏,定能大胜。事实也确实如此,城濮之战,楚军大败,这一战成就了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的地位。

退避三舍,虽说晋文公是感念当年楚成王的帮助,但这其实也是他在看出了成得臣的孤傲性格后选择的让对方先放松警惕,再出奇制胜的一种谋略。如果说,晋文公当时没有打算和楚国交战,那么根本就不用出兵了。所以,晋文公的退避三舍,其实也是一种谋略,避其锋芒,让其放松警惕,出其不意,计谋取胜。

标签: 晋文公

更多文章

  • 东周列国故事288晋文公召集各路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永召说历史标签:晋文公

    东周列国故事288晋文公召集各路诸侯先轸曰:“征伐讨贰,是伯主的职责。臣请求整军操练,以待君命。”孙子兵法的老师先轸狐偃曰:“不然。伯主之所以能统领诸侯,都是借助了天子的威望。现在天下亲自来慰劳我们,但是君侯还没有去朝觐,这个我们还没有做到,怎么去臣服别人呢?现在有个主意,就是用去朝觐的名义,召集诸

  • 一文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晋文公

    历史人物编辑:观心铭史标签:晋文公

    上一篇我们谈到了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要想了解齐桓公的事迹,抓住“称霸”二字即可。那么晋文公又是什么样的呢?打垮戎狄,击败楚国晋文公是继齐桓公后的又一位霸主,人们一直将他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但其实这有点委屈晋文公了。齐桓公只是北拒戎狄,让他们无法入侵,但晋文公及其子孙却把戎狄部落都给打垮

  • 晋文公如何推行改革,奠定晋国霸业基础的?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和政治家,他与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由于他早年经历坎坷,倍遭困厄,继位后又励精图治,政绩显赫,因此自古为人称道。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晋惠公、晋怀公先后得到秦国的支持并执政,但他们施政无道,国内的重重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

  • 晋文公有十个妻子,其中三个真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晋文公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指定有三个好女人,这三个好女人是指一个好母亲,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妻子。可真正能做到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但今天小编要说说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遇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的故事。晋文公重耳自幼饱读诗书,礼贤下士,广交好友,在朋友圈内有很好的口碑。但天有不测风云,自从他父亲

  • 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还是岳父?

    历史人物编辑:石华强标签:晋文公

    话说晋文公在秦穆公的扶持下登上了晋国国君,在这里我得插播一个知识点:就是参加葬礼的时候,有人会遇到那个写挽联的,如果遇到:泪洒渭阳、或者渭阳洒泪之类的,那就是外甥悼念舅舅的,这典故就出在晋文公这里。这才是我!当年秦穆公娶了晋文公的姐姐,所以晋文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而晋文公又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所以

  • 晋文公搂草打兔子,获得意外之喜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晋文公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发兵攻打原国(位置在今河南济源)。原国是个小诸侯国,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国君是原伯。对于拿下一座小城,晋文公并未放在眼里,仿佛如探囊取物一样简单,去去就回。晋文公认为十天的时间绰绰有余,于是只让士兵们每人携带十天的口粮,轻装向原国进发,同时跟士大夫黄越约定了十日后返回。出乎晋文公

  • 春秋时期晋文公如何成就乱世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晋文公

    知人善用是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用人不疑才能聚集贤能良将,疑人不用、不懂赋能则无人可用,所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较为理性的用人观。《史记》: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

  • 为什么晋文公登基前,会在外流亡十九年?晋文公到底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又叫重耳,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与春秋时期的另一个霸主齐桓公并称晋文齐桓,说起晋文公,他虽然是晋国的国君,但前半生过得十分悲惨,足足在外逃亡了整整十九年,再回国即位时已经是已过花甲之年,那他到底为什么会流亡十九年呢?又是因为犯了什么错导致的呢?具体如下,他受到后母骊姬的陷害,导致其父晋献公的追杀

  • 以德抱怨,晋文公的宽容救了自己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晋文公

    前面我们说过,当初重耳长兄负冤自尽、父亲又派人来召回重耳,重耳就看出前途凶险,准备逃出晋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重耳的父亲晋献公,这时派来的是一个太监。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太监”这个说法,这种生理上有残疾的宫廷内侍,被称为“宦者”。我们所熟悉的蔺相如,出身低微,原来就是“宦者令”、太监头子的门客

  • 司马迁暗示:晋文公太腹黑了,晋惠公被俘或与他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晋文公

    晋惠公六年(前645年),“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此战史称韩原之战。秦穆公与晋惠公各自统率大军,在韩原展开了一场鏖战,结果晋军遭惨败,晋惠公成了秦穆公的俘虏。晋惠公六年(前645年),在秦国纪年为秦穆公十五年。“合战”,即交战;“韩原”,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而当时为晋国辖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