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文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晋文公

一文了解一个历史人物——晋文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观心铭史 访问量:4366 更新时间:2024/3/11 22:55:36

上一篇我们谈到了春秋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要想了解齐桓公的事迹,抓住“称霸”二字即可。那么晋文公又是什么样的呢?

打垮戎狄,击败楚国

晋文公是继齐桓公后的又一位霸主,人们一直将他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但其实这有点委屈晋文公了。齐桓公只是北拒戎狄,让他们无法入侵,但晋文公及其子孙却把戎狄部落都给打垮了,更通过城濮之战打败了楚军,消灭了楚国大量的有生力量。

史书上没有直接记录楚军伤亡到底有多大。但楚军失败后,楚成王放话给楚军统帅子玉说:“大夫若入,其若申、息之老何?”你要是回来,你该把申地、息地的父老怎么样啊?这意思是,你没脸讲申息父老啦。项羽那句“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名言,很有可能是学的这句。

“遵”王不“尊”王

要论尊王,晋文公就有点可疑了。晋文公倒是也帮天子做了一些很重要的事。当时周天子很没面子,他的王后和他的弟弟王子带私通,于是天子去捉奸。但王子带却联合了狄人攻周,大败周军。周襄王逃居于郑国的汜,并告难诸侯。

听说周王了除了说,有实力的诸侯都谋划着帮周王解困。秦穆公首先点起兵,想赶到郑地去护送天子回洛阳。但是他路太远了,到郑国还得先跟晋国借路。晋文公想,这么好的机会我凭什么让给你啊,他就抢先跑过去了。

晋文公成功平定了叛乱,但叛乱平定后他就开始膨胀了。文公就开始跟天子提出无礼的要求了,他想死后也享受天子规格的葬礼。周襄王在这个问题上倒很自尊,说别的给以给,但等级不能乱,我还是给块地给你吧。于是就把阳樊一带的土地,赐给晋文公。

再往后,鲁僖公二十八年,晋文公想盟会诸侯,怕诸侯们不来,就跟周天子打招呼,说你先来一下。这就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了。还有许多诸如此类的行为,其实都是和旧制度的精神不符的。大概,这就是孔子会说“晋文公谲而不正,齐桓公正而不谲”的原因。

晋国何以强盛?

从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开始,晋国就留下来一个传统,公族一概不给封地。但封还是要封的,只不过封的是异姓大夫。春秋初年,异姓大夫弑君则有之,篡位的事似乎还少见,也许他因此觉得不同姓的人还可靠些,或者至少威胁不那么迫切。这事的长远后果大家都很清楚,就是战国时晋国被异姓的大夫瓜分了。但就从春秋中期形势看,则是因为不讲宗法,人才选拔的余地比齐、鲁、宋、卫这些国家都要大,因此冒头的人才也最多。

那晋国为什么会“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封公族而封异姓,公然破坏宗法制呢?

这就要追溯到周宣王的时候,晋国国君是晋穆公,穆公的太子叫仇,后来又生了个小儿子成师。据说当时就有人说:“好好一个太子,怎么起名叫仇人的仇呢?而成师这个名字可了不得,象征着将来要成功啊!” 成师获得了一块封地,叫曲沃,于是号为曲沃桓叔。曲沃城比晋的国都翼城还要大,曲沃方面要取代晋国国君的意图也越来越明显。之后六十七年里,曲沃和翼城之间斗争不断。曲沃桓叔,桓叔的儿子曲沃庄公,庄公的儿子曲沃武公,这三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前后杀死了五位合法的晋国国君,成师这一支终于取得了国君的地位。于是,曲沃武公就摇身一变,变成了晋武公。

而晋武公成功篡位之后,担心有人依样画瓢,就开始残杀公族势力或将公子他们赶出过去。此后晋国的公族势力一直都很弱小,为日后的三家分晋埋下了隐患。

标签: 晋文公

更多文章

  • 晋文公如何推行改革,奠定晋国霸业基础的?

    历史人物编辑:姜紫琪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前697年--前628年),名重耳,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和政治家,他与齐桓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并称为春秋五霸。由于他早年经历坎坷,倍遭困厄,继位后又励精图治,政绩显赫,因此自古为人称道。在晋文公流亡期间,晋惠公、晋怀公先后得到秦国的支持并执政,但他们施政无道,国内的重重矛盾,引起社会各阶层

  • 晋文公有十个妻子,其中三个真不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人文之光标签:晋文公

    俗话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指定有三个好女人,这三个好女人是指一个好母亲,一个好老师和一个好妻子。可真正能做到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但今天小编要说说晋文公重耳在外流亡时,遇到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的故事。晋文公重耳自幼饱读诗书,礼贤下士,广交好友,在朋友圈内有很好的口碑。但天有不测风云,自从他父亲

  • 秦穆公是晋文公的姐夫还是岳父?

    历史人物编辑:石华强标签:晋文公

    话说晋文公在秦穆公的扶持下登上了晋国国君,在这里我得插播一个知识点:就是参加葬礼的时候,有人会遇到那个写挽联的,如果遇到:泪洒渭阳、或者渭阳洒泪之类的,那就是外甥悼念舅舅的,这典故就出在晋文公这里。这才是我!当年秦穆公娶了晋文公的姐姐,所以晋文公是秦穆公的小舅子,而晋文公又娶了秦穆公的女儿怀嬴,所以

  • 晋文公搂草打兔子,获得意外之喜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晋文公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发兵攻打原国(位置在今河南济源)。原国是个小诸侯国,实际上就是一座城,国君是原伯。对于拿下一座小城,晋文公并未放在眼里,仿佛如探囊取物一样简单,去去就回。晋文公认为十天的时间绰绰有余,于是只让士兵们每人携带十天的口粮,轻装向原国进发,同时跟士大夫黄越约定了十日后返回。出乎晋文公

  • 春秋时期晋文公如何成就乱世霸主?

    历史人物编辑:秦汉历史号标签:晋文公

    知人善用是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用人不疑才能聚集贤能良将,疑人不用、不懂赋能则无人可用,所以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是较为理性的用人观。《史记》:晋文公重耳,晋献公之子也。自少好士,年十七,有贤士五人:曰赵衰;狐偃咎犯,文公舅也;贾佗;先轸;魏武子。太史公曰:晋文公,古所谓明君也,亡居外十九年,至困约

  • 为什么晋文公登基前,会在外流亡十九年?晋文公到底犯了什么错?

    历史人物编辑:直爽侃历史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又叫重耳,他是春秋五霸之一,与春秋时期的另一个霸主齐桓公并称晋文齐桓,说起晋文公,他虽然是晋国的国君,但前半生过得十分悲惨,足足在外逃亡了整整十九年,再回国即位时已经是已过花甲之年,那他到底为什么会流亡十九年呢?又是因为犯了什么错导致的呢?具体如下,他受到后母骊姬的陷害,导致其父晋献公的追杀

  • 以德抱怨,晋文公的宽容救了自己一命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晋文公

    前面我们说过,当初重耳长兄负冤自尽、父亲又派人来召回重耳,重耳就看出前途凶险,准备逃出晋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重耳的父亲晋献公,这时派来的是一个太监。当然,那时候还没有“太监”这个说法,这种生理上有残疾的宫廷内侍,被称为“宦者”。我们所熟悉的蔺相如,出身低微,原来就是“宦者令”、太监头子的门客

  • 司马迁暗示:晋文公太腹黑了,晋惠公被俘或与他有关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晋文公

    晋惠公六年(前645年),“九月壬戌,秦穆公、晋惠公合战韩原”,此战史称韩原之战。秦穆公与晋惠公各自统率大军,在韩原展开了一场鏖战,结果晋军遭惨败,晋惠公成了秦穆公的俘虏。晋惠公六年(前645年),在秦国纪年为秦穆公十五年。“合战”,即交战;“韩原”,今山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北部,而当时为晋国辖属。“

  • 山西,介休,绵山,这里长眠着一个晋文公对不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等闲读史标签:晋文公

    晋文公重耳,在年轻时就“好士”,结交、收拢了一批忠心的部下。其中有名的是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武子。当然还有不著名的。这不是我主观臆断、信口区分“著名”与“不著名”,《史记》里就是这么写的:“年十七,有贤士五人”,然后列举了上面五人的名字。晋献公老年昏庸,易储、杀子,引发了晋国的持续几十年的政局

  • 晋惠公VS晋文公:两兄弟差距太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故事迷标签:晋文公

    “献公子八人,而太子申生、重耳、夷吾皆有贤行”,晋献公八个儿子,其中太子申生、重耳、夷吾比较贤能。申生在骊姬乱晋中自杀身亡,而夷吾、重耳二人则流亡异国,并先后返回晋国登基为王,即为晋惠公、晋文公。重耳、夷吾两人的生母关系也非同寻常——“重耳母,翟之狐氏女也。夷吾母,重耳母女弟也。”“女弟”意思为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