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成为秦相,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开始逐步蚕食相邻的魏国、韩国、赵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
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韩国,首先攻占荥阳,将韩国切断成三截,使韩国随时面临被肢解的风险。
两年后,秦国再次出兵,占领野王(今河南沁阳),阻断了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成了成了韩国孤悬域外的飞地。
公元前260年初,秦昭王又命令左庶长王龁率军攻打韩国的上党(今山西省长治市)。
王龁
韩惠王明白上党不保,还不如直接割让给秦国划算。
而上党郡守冯亭认为不能便宜秦国,决定将上党无偿送给赵国,秦国一定不甘心,必然攻打赵国。
这样,赵国和秦国大战,上党或许还有存活的机会。
冯亭能想到的,赵国自然也能想到。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赵国朝堂争议很大。
其中平原君赵胜强烈主张接收,因为不止是白白得到上党地区十七座城邑的利益,而且上党的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从这里向东越过太行山,就是赵都邯郸。
赵孝成王非常赞同,下定决心接收上党。
平原君赵胜
此时的赵国在经过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已经拥有了威震天下的赵边骑,军事实力傲视寰宇,和东边的齐国较量,无一败绩,将东帝打得满地找牙,差点儿被灭国,之后二十来年,又占了不少齐国城邑,疆域几乎到了大海。
如今有蔺相如、廉颇、赵奢这些文明世界的名臣良将,让赵孝成王面对秦国时信心满满,于是派平原君赵胜去接收上党的土地,同时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以防备秦军来攻。
而他的这一决定,也引来战国时代最惨烈的一场战争——长平之战。
赵孝成王
看到上党改旗易帜,秦国自然愤怒不已,一面继续加强对上党的进攻,一面积极备兵、备粮、备战,做好对赵国开展的准备。
面对赵国,秦国还是非常重视的。
如今的秦国打遍天下无敌手,就连被认为战国三强中的楚国、齐国也相继在秦锐士面前轰然倒地。
商鞅变法后,秦国面对东方诸国几乎是百战百胜,唯有赵国,在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成为秦国最有力的对手,秦赵之间的战争往往各有胜负、势均力敌。
上党山城
王龁率领秦国锐士猛攻上党,经过两年多的苦战,秦军终于攻取上党。
冯亭也在城破之日战死,上党的百姓不肯投降秦国,纷纷向赵国逃亡。
廉颇率领的赵国大军在长平接应。
在长平,秦、赵两军终于碰头了。
这是一场双方蓄谋已久的大决战。经过了长达两年的准备,赵国在此地已经集结了四十多万大军。
而秦国也从巴蜀、关中等地也征调了四十万大军和充足的军粮。
长平之战
公元前258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正式爆发。
王龁和廉颇初次交锋,双方互有损伤,不分胜负。
秦、赵两军都是闻名天下的精锐劲旅,彼此都不敢拖大,双方建立了牢固的阵地,准备稳扎稳打。
战争持续了两个月,赵军不敌秦军,被迫退至丹河东岸。
廉颇命令赵军修筑壁垒和围墙,固守不出,和秦军打起了消耗战。
廉颇
此时,年轻的赵孝成王坐不住了。
一方面赵孝成王觉得廉颇怯战,多次派人督促廉颇主动出击,速战速决。另一方面又觉得赵军的后勤供应捉襟见肘,还是尽快和秦国握手言和的好。
这种自相矛盾的战略是兵家大忌。
然而赵孝成王认为自己做得很好,是立于不败的万全之策。
于是赵孝成王不顾廉颇、蔺相如等人的反对,一面催促廉颇加强军事攻击,一面派人去秦国议和。
赵孝成王
赵使刚到咸阳,全天下人就都知道了,如雪片般的情报迅速飞向四方:原来自认天下无敌的赵边骑,还是扛不住如狼似虎的秦锐士啊,赵国要示弱了。
而老辣的秦昭王和范睢,却是隆重接待赵使,并向天下宣布,秦赵已经和解!
秦昭王
这实际上是秦国的一个阴谋。
秦、赵刚开战,各国都在密切关注战局的发展,最初,韩、魏、楚等国都有意出兵,联合赵国共抗秦国。
待到大家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之时,却发现干架的人已经相谈甚欢、和好如初了。
而准备出兵的中原诸国,也不禁暗自庆幸,幸好没有鲁莽出手,否则难堪的可是自己了。
于是,各国都不再出兵。
就这样,秦国轻而易举地阻止了各国出兵救赵,使长平之战仅限于秦赵两国,没有波及成世界大战。
赵孝成王以为自己可以纵横捭阖,却没想到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外交一战,可是说是他的一步臭棋,然而他还有更臭的昏招即将使出来。
从长平之战开始
秦赵两军在丹河形成对峙局面,廉颇依托坚固防御只守不攻,秦军无论怎么攻打都突破不了赵军防线。
四十多万赵军的供给固然是越来越困难,然而秦国也面临相似的困难。
如果决战的话,秦国至少有八成胜算,然而久拖不决变成了输赢难料,这对秦国来说极其不利。
因此秦国不愿陷足泥潭,而是急于求战。
于是,秦国行动了。
范雎派人携带千金到邯郸施行反间计。
范雎
秦人放布谣言说,廉颇容易对付,被打的不敢出门,很快就会投降,而当年的马服君赵奢才是秦军的克星,虽然已经去世,可他的儿子赵括让秦人更加畏惧。
马服君赵奢是赵国著名的勇将,在公元前270年的阏与之战中大败秦军。
阏与之战中,廉颇因为谨慎反对出战,而赵奢认为两军相遇,就譬如两只老鼠在狭长的洞里争斗,哪个勇猛哪个得胜。
于是,赵奢主动请求带兵出征,在不可能的情况下战败秦军,让秦人损失惨重。
此战,也让赵奢名声鹤起,被封马服君,位列上卿,和蔺相如、廉颇职位相同。
赵奢
秦人的谣言很快传到了赵孝成王的耳朵里,重病中的蔺相如劝赵孝成王不要听信谣言,不可妄动廉颇,不要启用只会读书和夸夸其谈的赵括。
但是赵孝成王早已恼怒廉颇的败战和怯战,恨不能亲自上阵杀敌,哪里听蔺相如的劝告,坚决将廉颇召回邯郸,任命和自己同样年轻气盛的赵括为统帅。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略,知晓战阵布设之道,他说的那套理论,连赵奢都驳不倒他。
赵括心高气傲,放眼天下,在他眼中勉强能称得上对手的也只有白起了。
如今来到前线,面对王龁,赵括信心百倍,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豪迈主动出兵,亲率大军勇猛冲锋。
赵军骑射名闻天下,刚一接触,秦军迅速溃退,许多阵地被赵军占领。
赵军乘胜追击,一直攻到位于高地上的秦军阵地,在这里秦军依托地形优势,筑起了牢不可破的坚固壁垒。
赵括正盘算如何攻破秦军阵地,没想到背后竟然出现了大批秦军。
赵括
直到此时,赵括才知道对面的秦军也换将了。
战神白起悄悄来到前线替下王龁,指挥秦军佯装败退,命令一支2万5千人的部队突袭到赵军出击部队的后方,截断赵军的后路,又命一支5千人的骑兵部队插入赵军与营垒之间,将赵军主力分割成两只孤立的部队,同时切断赵军的粮道。
很快,数十万赵军被秦军分割包围开来。
赵括发现中计,急忙下令全军就地建造壁垒,转为防御。
然而这支脱离了阵地的庞大的军队,在平坦的开阔地带,根本无险可守。
而秦军迅速把赵军的粮道掐断,将数十万赵军围得水泄不通。
甚至,为了彻底断绝赵军,秦昭襄王亲自渡过黄河,动员十五岁以上的男丁开赴前线,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要将这支赵国的有生力量彻底消灭。
白起
赵军被围40多天,粮草彻底断绝,士兵们饥饿不堪,甚至互相杀食。
赵括组织数次突围,均未成功,最后一次,赵括亲自带领精锐冲击地阵,被乱箭射死。
赵括死后,40万赵军尽数投降。
为减轻负担,同时担心降卒暴动,白起将被俘的赵军全部坑杀。
长平一带山河尽红、血水咆哮如同雷鸣。
消息传出,天下为之震动,赵国上下无不恸哭。
长平之战遗址
这场战役史称“长平之战”,除了赵国的45万伤亡,秦国伤亡也有20万人。
因此,此役也成为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此战成就了白起“杀神”之名,也成为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标志着秦国独步江湖的时代正式来临。
从此后,天下再没有哪家是秦国的对手,以一国独抗强秦的时代一去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