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代名臣范雎,身为国相却睚眦必报,为报仇起家,因报恩衰亡

一代名臣范雎,身为国相却睚眦必报,为报仇起家,因报恩衰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烟花谈历史 访问量:4688 更新时间:2023/12/8 8:14:14

曾几何时,范雎也是个热血青年,胸怀报国之志,一心想为国效力。可惜,魏国用人有个不成文的规定——非宗室贵族者不用。范雎出身寒微,又没有资金周游列国,只好投在魏中大夫须贾门下做事。

范雎的策论是很厉害的。《范雎蔡泽列传》中关于他的那部分共六千余字,大半篇幅是在写他献给秦昭襄王的策略。他和须贾去齐国办事,齐襄王仰慕他的才华,私下派人给他送去十斤黄金以及牛肉美酒,但是范雎一再推辞没有接受。

这件事传到须贾耳朵里,立刻变了味道。本来应该是一段美谈,但须贾是个心胸狭隘的人,一口咬定是范雎出卖了国家。回国后,须贾立即把这件事报告给魏相魏齐。魏齐一听这还了得,本着为君分忧的想法就把范雎撸了,把他打得肋折齿断,还把他仍在厕所里,任由宾客往身上撒尿。范雎靠强大的求生欲,说动看守把他放了。

范雎逃跑后,被魏国人郑安平收留,改名为张禄。被魏国伤透了心的范雎一心想要报仇。不久后秦使王稽来访,郑安平假扮差役接近王稽,并向他推荐了范雎。王稽和范雎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发现这是个人才,就把他带回了秦国。

范雎来到秦国拜见了秦昭襄王。此时秦昭襄王已经是五十六岁的老人了。在位三十六年,从来没有尝过权力的滋味,国家大权被秦宣太后和穰侯魏冉把持,用范雎的话来说就是“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范雎深谙秦昭襄王心意,献上远交近攻之策,又劝说他收归兵权。秦昭襄王如梦初醒,于是废秦宣太后,将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逐出咸阳。

范雎因此立了大功,被拜为秦相,封为列候,秦国人仍叫他张禄,魏国人对此一无所知。范雎一朝得志,第一件事就是报仇。须贾出使秦国,范雎得知后褐衣敝履前往拜见。须贾不知他便是当今秦相,仍然趾高气扬,命他准备驷马大车,亲自驾车将其拉入相府。须贾进了相府,被范雎大大折辱一番后放归,并让他带话给魏王:“速速献王魏齐人头,如若不然就屠平大梁。”

须贾连滚带爬逃回魏国,把情况告诉魏齐。魏齐大惊,连夜跑到赵国平原君家里。秦昭襄王听说了,决定为范雎出头,就把平原君绑了票,让赵王拿魏齐人头来换。魏齐再次逃命,和赵相卿逃到魏国信陵君家,打算通过信陵君的关系逃亡楚国。信陵君犹豫再三,还不等他做决定,魏齐就自杀了。

范雎大仇得报,接下来就该报恩了。秦使王稷曾帮助他出逃,但官职一直升不上去,便去拜见范雎,委婉地表达了想要升官的愿望。范雎操作一番,王稷便被任为河东郡太守,享有三年不可核业绩的特权。郑安平是他的大恩人,被保举为将,率军两万围攻邯郸。

范雎有恩必报的想法,终于给他带来大祸。王稷被下属告发通敌,遭斩首弃市。郑安平围攻邯郸失利,率两万秦军投赵。按秦律,举荐者与被举荐者同罪。秦昭襄王虽然没有加罪于他,但范雎自感无颜面对,于是辞归封地,不久后病逝。

但凡身居高位者,一举一动都应以国家利益为考量,绝不能逞匹夫之勇意气用事,故而才有“宰相肚里能撑船”之说。范雎因报仇而发迹,又因报仇而衰亡,既害了自己,也坑了秦国,可谓报应不爽。

标签: 范雎

更多文章

  • 秦王为何宠信范雎?不止因为他提出远交近攻,帮秦王亲政才是关键

    历史人物编辑:千禧年代的罗曼蒂克标签:范雎

    文|飞鱼说史当时间划过战国的天空,西方落日的余晖产生的热量渐渐压倒了东方刚刚升起的太阳,就好似盛夏时分。战国中后期,秦国对于六国而言,虽地处华夏的西部边陲,但它的热,已经让东部的诸侯产生了畏惧,因为虎狼秦国,吞并诸侯统一华夏的心早已暴露无遗。有人说,秦国能攻灭六国,是因为六国君主的昏庸,其实这只是次

  • 秦昭襄王为何能再三原谅范雎,却一定要杀死白起呢?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范雎

    战神白起是战国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天才,一生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秦国最终统一天下立下大功。尤其是长平一战,更是杀得天下心惊,击败了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对抗的赵国,坑杀了赵国四十万大军。然而,这样一位大功臣,却没有等到荣华富贵,反而是宝剑赐死。与白起相对的,却是秦昭襄王再三原谅了与白起不和的丞相范雎。正是

  • 范雎远交近攻,开长平之战;白起一战封神,坑40万赵国降卒

    历史人物编辑:细平说教育标签:范雎

    范雎成为秦相,为秦国制定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开始逐步蚕食相邻的魏国、韩国、赵国,真正消化所取得的领地。公元前265年,秦国攻打韩国,首先攻占荥阳,将韩国切断成三截,使韩国随时面临被肢解的风险。两年后,秦国再次出兵,占领野王(今河南沁阳),阻断了上党与韩国本土的联系,上党成了成了韩国孤悬域外的飞地。公元

  • 被扔到厕所中羞辱,最后装死逃生,看范雎如何成就传奇宰相!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范雎

    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不仅为我们上演了一出从贫弱一步步走向征服六国的励志大剧,还发生了一些令人流传至今的故事和为人所熟知的人物。其中就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帝宣太后。本来当上了皇帝的秦昭王就是一个空有虚名的皇帝,秦国真正的权力都掌握在宣太后的手中。宣太后还重用了自己的弟弟们和儿子们,可以说秦国的政治和

  • 春秋六国组队攻打秦国,范雎做了一件事,六国联盟顿成一盘散沙

    历史人物编辑:张世界标签:范雎

    01话说春秋战国时候,看到齐国蒸蒸日上,兵强马壮,胆小怕事的魏王坐不住了。原因很简单,想当年,齐湣王骄横,燕国联合楚、魏、赵、韩,一举抢占了人家70多座城池,并二一添作五,全给分了。齐湣王仓皇出逃,途中被杀。所幸内外交困之际,齐襄王临危即位,齐将田单力挽狂澜,这才免遭亡国之灾,得以复兴。俗言:君子报

  • 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为什么杀白起,却放过范雎?

    历史人物编辑:郭社栓说史标签:范雎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5000多年的时间里,和平与动荡、分裂与统一一直都是并存的,每一个政权其实背后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势力,其中掌握军事力量的一部分势力是最有话语权的,尤其是相对动荡的时期。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物,表面看来是被人陷害致死,但究其背后的原因,其实另有玄机。这个人就是白起。提到他,估计很多朋

  • 你可知道秦国的丞相范雎也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波标签:范雎

    秦国丞相范雎在秦昭王的时候提出了远交近攻的策略,打击了四贵加强王权。以反间计范雎以反间计使赵国启用无实战能力的赵括代廉颇为将,使得白起大破赵军。但他还是一个睚眦必报的人,对有恩他的人大肆提拔,对他的仇人却一点都不放过。范雎最初在魏国须贾门下做事,当时陪须贾出使齐国。当时齐襄王知道范雎特别有才所以想留

  • 战国秦国丞相范雎以辩士自居,为何又要把辩士比喻成恶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实用派标签:范雎

    不少朝代都有“四公子”的组合,这要追根溯源到“战国四公子”,即活跃于战国中后期的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信陵君魏无忌、春申君黄歇私人。《史记》曾描述战国四公子为“方争下士,招致宾客,以相倾夺,辅国持权”(《春申君列传》)。四公子因其显赫的身份与势力,在战国这个“士”的时代“养士”,看似是理所应当。可

  • 白起、范雎将相不和,错失良机,存活赵国三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晓迷童标签:范雎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了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几乎是赵国全部的青壮年,白起建议秦昭王乘胜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拿下赵国。这时候,赵国派使向秦国求和,愿意割地献城,赵国使者来到秦相范雎府邸,对范雎说:“听说秦王准备进攻邯郸是吗?”范雎说:“是的,攻下邯郸,秦王就君临天下了,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情啊!”使者

  • 范雎败笔:把恩人当能人用

    历史人物编辑:周志庆标签:范雎

    范雎得到秦昭王的提拔代替了穰候魏冉做了秦国的丞相后,为秦国的东出一统天下的战略构想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使得秦昭王在解决外戚专权内忧巩固王权的同时,也为秦国东出弱诸候的进程中稳步向前推进。然而,他在做秦国丞相之前,有两个曾在他险些丧命的时候帮助过他渡过难关,使他顺利逃出险境,并引荐他的人,使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