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之所以没有好结局,是因为他变法损坏了国内旧贵族的利益,尤其是触犯了当时的太子(秦惠文王)嬴驷。结果,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继位以后,就开始报仇雪恨,把商鞅车裂而亡。
公元前356和350年,商鞅两次在秦国实行变法。商鞅第二次变法实行了措施
“二十军功爵制”
。二十军功爵制打破了自西周以来贵族专权的局面,无论贵族还是普通百姓,按照军功来进行授爵。士兵杀敌越多,爵位也就越高。比如说,第一等级公士,要求杀一个军官并取下首级。怎样证明你杀敌了呢?杀了敌军之后,必须把首级砍下带回军营,作为证据。但是,社会底层有了上升的渠道,就要和国内的贵族分一杯羹,整个秦国贵族除过秦孝公以外,都不支持商鞅变法。
为了保证变法有效实施,商鞅可以说是铁面无私,拿太子嬴驷开刀。嬴驷犯了法以后,商鞅不好处理太子,便说:“法令必须上下遵守,太子犯了法,应由他的师父受过”。
因此,嬴驷的两个师傅右傅公子虔受劓刑,被挖去了鼻梁骨。左傅公子贾受黥刑,脸上被刻字。
在商鞅和秦孝公的努力之下,秦国的变法得以实施,秦国也走向了强大。
但商鞅注定没有好结局。秦惠文王继位以后,第一件事便是向商鞅复仇。商鞅被公子虔指责谋反,逃跑失败以后,被秦惠文王镇压,商鞅最终被车裂,他的族人也被杀死。
商鞅死了,但他的变法却一直在秦国持续了下来,并未被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