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商鞅究竟用了什么办法,让秦国迅速立信于民?

商鞅究竟用了什么办法,让秦国迅速立信于民?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鉴史御今 访问量:3960 更新时间:2023/12/18 22:26:38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曾说: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

也就是说如果人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做生意没有诚信,就不会兴隆。国家没有诚信,早晚会衰亡。

大秦帝国崛起前,也是国内立法不明,说好的当兵致残有赔偿,结果赔偿不到位,一钱也没有给。导致当时老百姓都不愿意参军,久而久之,战斗力衰弱不说,国力日渐衰落。

这时候秦朝的统治者就力求改掉这个局面,想要变法,创新,国富民强,就找来当时的改革家商鞅

这商鞅经过一番调查后,决定先从秦国立信于民开始,那么怎么才能快速的立信于民呢?商鞅用了一个简单的办法,就解决了国家失信于民的事情。

徙木立信的故事

商鞅让人在城南门口放了一块大木头,并说明如果有人能把这块木头从城南门搬到城北门,就奖励十金。十金应该相当于现在的十斤铜吧,但是那在当时也是相当大的一笔财富了,一开始老百姓都被秦国以前的不作为吓怕了,心想打仗断了腿,残疾了都没有人管,仅仅搬个木头就给这么多钱吗?没有人信这个是真的,正准备一哄而去,商鞅见状,把奖励由十金提高到五十金,俗话说: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一个人站出来了,他用尽力气把木头从城南门扛到城北门,商鞅说话算话,真的给了这个勇士五十金,到这里,看热闹的老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官府确实没有糊弄他们,官府原来也可以信的。

这一个简简单单的小故事,却蕴含着很深的道理。如果商鞅不先取信于民,那么他以后的改革之路将会万分艰难,毕竟没有老百姓的辛勤耕种,哪有国家的粮食收入呀!自古以来,国与民之间都是相辅相成的,国安则民富,民富则国强,只有国家取信于民了,老百姓才愿意心甘情愿的为国家付出。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这句至理名言,为能流传至今,是有道理的。一个国家尚且如此,反观现在国家大力提倡诚信,对待那些已经失信于人的个人,采取了一系列高压措施,强迫他们建立自己的诚信,但是即使这样,有的人仍然对于诚信这个事情不屑一顾,仍然我行我素。对于这种毫无诚信的人而言,小编只能说,有他们后悔的时候。

所以今天通过这个小故事,我们更加了解到一个人诚信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诚信的重要性。

因为从古至今,”信义“都是很重要的。

谨以此故事共勉!

标签: 商鞅

更多文章

  • 商鞅,一半魔鬼一半圣人!事功典范,苛法极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小趣事标签:商鞅

    聊一聊商鞅。一个凭一己之力,让当时还是属于边陲弱国的秦实力直线飙升,为后来的嬴政统一天下贡献了绝对的底蕴,有些东西甚至影响到至今。看到他的成就,真是牛掰得不得了,毕竟那个年代,提升国力可没什么科技生产力之类可依赖的,完全通过管理体系对国力进行极限挖掘。商鞅是一个在2000多年前就深谙管理学精华的天才

  • 商鞅在秦国成功变法,为什么难保自身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爱随风起标签:商鞅

    商鞅之所以没有好结局,是因为他变法损坏了国内旧贵族的利益,尤其是触犯了当时的太子(秦惠文王)嬴驷。结果,秦孝公一死,秦惠文王继位以后,就开始报仇雪恨,把商鞅车裂而亡。公元前356和350年,商鞅两次在秦国实行变法。商鞅第二次变法实行了措施“二十军功爵制”。二十军功爵制打破了自西周以来贵族专权的局面,

  • 商鞅变法其实从一开始就必死无疑!

    历史人物编辑:大康生活标签:商鞅

    古往今来每当站在时代变革的转折点,都要有人做出牺牲,商鞅就是这样的人,在秦国的变法中商鞅可谓贡献最大,但是最后也死得最惨,落得个身首异处被五马分尸。是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变得强大,横扫六国最后形成天下统一的局面,那么为什么商鞅变法其实从一开始就必死无疑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重要的几点。首先一个最重要的

  • 在商鞅变法后秦统治理念的变迁

    历史人物编辑:牛大哥道历史标签:商鞅

    秦自商鞅变法后,修法理政,崛起于西陲而终并天下。在此过程中,秦国确立了君主直接控制、支配百姓的政治格局。商鞅推行任法重刑,摒弃德政的统治理念,初步构建了集权国家体制。秦惠文王至秦昭襄王强化任法重刑的理念,并以统驭之术控驭官僚。秦孝文王至秦王政亲政前,以吕不韦为首的士人宣扬德政思想,使秦统治理念发生了

  • 商鞅:杀人如麻的酷吏,还是变法的殉难者?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商鞅

    秦孝公时期,商鞅于秦国推行变法,史称“商鞅变法”。这场载入史册的变法,如同平地一声惊雷,改变了整个战国时代的格局。商鞅的变法,使得奄奄一息的秦国迅速富强起来,并走向统一天下的道路。商鞅变法是一场极其成功的改革,可是变法的主持者商鞅却被施以车裂酷刑,命丧秦国。商鞅变法虽然成功,但是关于商鞅本人争议,一

  • 大秦崛起-商鞅变法(舌战群儒,立木为信)

    历史人物编辑:大宝儿娱标签:商鞅

    秦始皇商鞅变法是中国古代一次成功的变革记为新发,他让秦国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并且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而且确定了法治的思想。商鞅吸取了李悝、吴起等法家人物在魏、楚等国实行变法的经验,结合秦国的具体情况,对法家政策作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居上,变法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他进一步破除了井田制,扩大了亩制

  • 他能力不输商鞅,为出人头地,竟狠心杀妻!

    历史人物编辑:王梓浩标签:商鞅

    能力不亚于商鞅,对功名利禄的渴望,为出人头地,竟狠心杀妻子提及战国时期的变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通过这条变法之路,一跃成为能够吞并六国的强国。公元前230年至221年的一统天下,就是秦国对商鞅变法最好的评价和肯定,即使商鞅早已被五马分尸,烟消云散在万物尘埃里。其实商鞅变法只是

  • 商鞅变法中最让人想不通的一条,强迫百姓分家,现在人都难以接受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商鞅

    说起商鞅变法,在我国历史上的影响大家都知道。这次变化不仅对于秦朝,对于整个封建社会都有极大影响。商鞅变法的内容大家都学习过,绝大多数都是可以理解的。不过有些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比如强迫百姓分家。这一点不要说当时的人无法理解,就是放到现在都是难以接受的。商鞅变法之所以有这条内容,说明变法之前秦国的一家

  • 一法成而天下定-商鞅的变法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商鞅

    战国时期,秦国的秦孝公嬴渠梁即位以后,当时函谷关以东的战国六雄已经形成,淮河、泗水之间有十多个小国。周王室势力衰微,诸侯间用武力相互征伐吞并。战国六雄中,楚国、魏国与秦国接壤。魏国占有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地区,楚国自汉中郡往南,占有巫郡和黔中郡。秦国地处偏僻的雍州,不参加中原各国诸侯的盟会,被诸侯们疏

  • 商鞅变法:一变而霸业成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小康标签:商鞅

    公元前359年(还有一种说法是356年)和350年,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各国以富国强兵为目的进行的变法之一,但却集列国变法之大成,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商鞅变法把秦国从原来的领主和采邑制度,变成独裁君主加官僚机构的制度,也就是集权制;还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