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师从鬼谷子学纵横学,由于家境富裕,又得大家鬼谷子为师,觉得学有所成,就想出去嘚瑟嘚瑟。
放眼天下,由于山东六国不思进取,天天喝酒唱k、行令狎妓,一片醉生梦死的样子。对于胸怀壮志的苏秦来说,自然是入不了他的眼睛。
只有西陲边地的虎狼之秦,无数代人,不惧苦寒,奖励耕战,变法图强,看上去大有希望。
苏秦下了决心,打算入秦当说客,一展纵横之学。当时那是信心满满、意气风发,驾驷马高车、穿貂裘华服、带百斤黄金。
到了秦国,秦惠王一看,这哪里来的公子哥儿、纨绔子弟?秦王对他第一印象差了,无论苏秦如何鼓动三寸不烂之舌,秦惠王就是无动于衷。苏秦初次出师不利,尽管前前后后上书十次,秦王却根本没有当回事。
这个时候,苏秦的貂裘也破了,黄金也花完了,没办法把驷马高车也卖了,只能打着绑腿、穿双草鞋、背着书箱、自己还得挑着行李,形容憔悴、满身颓丧、一脸羞愧的长途跋涉回到家里。
才华横溢、自命不凡的苏大才子回到家里是什么待遇?妻子在织布,根本就没有下机子,意思也就是老娘懒得理你;嫂子做饭都不让他吃,说是家里不养闲人;就连亲身父母都根本不搭理他,话都懒得跟他说。
苏秦仰天长叹:“妻子眼里没有丈夫,嫂子更把我当做无用闲人,父母也不再拿我当儿子,说来说去,还是我苏秦无能啊”。
于是,苏秦痛定思痛,发愤图强,连夜清点书籍,埋头苦读。反复思考知识要点,深入揣摩、领会其中的精髓,感觉心不在焉或者困了,就拿铁锥扎自己大腿,任鲜血顺着库管流到脚上。完全一副忘却繁华,隐世苦读的样子。
一年后,终于学有所成,悟得大道,前往赵国游说,得赵王欣赏,封为武安君。又以此为跳板,游说六国,一人挂六国相印,成为千古著名纵横家。提出了“合纵”之策,联合六国力抗强秦。
禅宗有句话叫做不入世安知出世?从苏秦的经历,我们学到了什么?一个人可以坚守道德底线和良知不去攀附权贵,但是你不能自己没有谋生的本事。
我们在落魄的时候,遭遇了各种人情冷暖,我们也曾埋怨世人寡恩,甚至怨恨妻子现实、兄弟无情、父母凉薄,但是我们有没有叩问自己的内心,你活出一个人的价值了吗?
不要以自己超然物外作为借口,自己都养不活自己,无法承担作为男人的责任,谁又有义务养你?
即便是山上的猴子,无论它活得多么洒脱和无忧无虑,还是它长得多么猴模猴样、古怪精灵,首先它还是得先养活自己继而强大起来,然后才能问鼎王座。
苏秦行千里路,吃尽沦落之苦,尝尽人情冷暖,这才真正得道感悟,然后从脚下做起,刻骨铭心的去努力,终成大业。
世间原本没有温情,有也一定是相互的;世间也没有亏欠,如果一定要有,那也是你自己想多了。不要把自己当宝宝,当你没有价值时,谁都会将你弃之如敝履。这不是无情,这是天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