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秦:在人生无望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苏秦:在人生无望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寒云天 访问量:3051 更新时间:2023/12/10 9:45:30

苏秦(生年不详-前284年),东周洛阳人,师从于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史评他和张仪是:一夫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

当时东周人的习俗是,要挣钱,要么就是种地,要么就是做买卖。但苏秦不想做打工人,这些事都没做,而是到齐国跟鬼谷子学习兵法,练习忽悠人的口才技术。毕业后,苏秦游历各国,但都没受到待见,啥事也没做成,还花光了所有路费。穷困潦倒下只得狼狈回到家。回到家后,他老婆也不认他,嫂嫂做了饭也不给他吃,亲戚朋友和所有认识的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读那么多书,还不是没出息。真是穷困潦倒,冷眼吃饱。

苏秦听到这些很羞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之前读的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苏秦找出了自己读的书杂而不精的原因,于是他决定钻研一门学问,就是老师鬼谷子的《阴符经》。读书读得犯困了就拿针扎自己,让自己打起精神继续读,也就是《三字经》里的典故,锥刺股。

但苏秦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学习的时候也关心时事,通过时事他要策划一个伟大的计划和训练相关话术。就这样学习了一年多,苏秦认为自己的话术和计划都没问题了,就求朋友借了些钱,又游说列国去了。

苏秦先去找了最近的周显王,但周显王身边的人都知道苏秦名声不好,不相信他,所以没待见他。苏秦于是又来到秦国,当时秦孝公去世,商鞅也被刚处决,刚继位的秦惠王对才辩之士心有余悸,也不待见他。苏秦就又去了赵国,但当时的赵国国相奉阳君很讨厌苏秦这样的人,也不待见他。真是忽然觉得自己行,出门就被冷水淋!

无奈的苏秦来到了燕国,但燕国的燕文候没说见他,也没说不见他。过了一年多,苏秦才见到燕文侯跟他搭上话。苏秦跟他分析了燕国的情况和各国的形势,并跟燕文侯说了联合赵国才能安国的计划。燕文侯也心知燕国小,很欣赏苏秦的合纵计划,便资助苏秦钱财出使赵国促成此事。而奉阳君这时刚好死了,苏秦便有机会见赵肃候。后来赵肃候也很赞赏苏秦的合纵的计划,也投资了他,并拜他为赵国国相。之后苏秦游说韩国、魏国、齐国、楚国都非常顺利,六国国君也认可了苏秦的合纵计划,并让苏秦做了合纵长兼六国国相。

苏秦回赵国的途中经过东周,周显王害怕他现在的势力,就出道迎接他。苏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都不敢正眼看他,他嫂子更是跪在地上动都不敢动。苏秦问他嫂子为何前倨后恭,他嫂子说他现在位高而多金,所以怕他。苏秦叹息说: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经历人情冷暖的苏秦也不像小人得志,依然散尽千金分给他的家人朋友,还厚报了借钱给他的朋友。

初入世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自身才识不够,对世事了解不透,去做了自己能力以外的事,导致失败跌入人生低谷。《屯》卦初九爻曰: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就是说在人生艰难不得进取的时候,如能像苏秦一样总结自身问题,固守本志,从新努力,将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要知道苏秦发奋那一年多,遭受冷眼是很难熬的,重新游历又被拒接也是很伤斗志的,在燕国等待一年多更是煎熬。但守得乌云开,好运自然来。

我曾经也是自视过高,如今跌入人生低谷。才识有限,世事我现在还是看得不透的,但自我认识的还是很透,也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将来要做什么。附《鬼谷子》养志法:有所志欲,存而思之。(思之,意思就是先理清自己所有的欲望和志向,思考并选择一个最想要,并且最合适自己能达到的)。志者,欲之使也。(志向是欲望驱使的,有精神欲望,物质欲望,身体欲望)。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什么都想要,就考虑不周,最后什么都达不到)。希望也能帮助你们找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内容还好看,还望记得点个赞

更多内容在发布,想看就此点关注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苏秦死间灭齐”对秦国的积极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苏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秦惠文王攻灭巴蜀,为秦国又添粮仓。商鞅变法秦国变法夺回河西秦国灭巴蜀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国力雄厚,四处找机会扩张,跟人约架。可是出师无名,就算打赢了一家,也容易遭到群殴,太危险。毕竟列国合纵攻秦也不止一次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初期,秦齐楚三强并立,各国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苏秦

  • 孙敬:我头悬梁,苏秦:我锥刺股,二人最终的结局却很少有人提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苏秦

    古代的文人们读书,功利性都比较强,因为只要能够考取上功名,就可以入朝为官,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够保证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所以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目标。古时候有一些文人为了勤奋学习,还创造出了许多方法。悬梁刺股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位主角最后到底怎么样了。首先要讲的是东汉时

  • 李子柒的下一步,怎么走? _ 苏秦精选

    历史人物编辑:繁花素衣标签:苏秦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随着李子柒和微念之间的纠纷在2023年2月底尘埃落定,“微念与李子柒在绵阳市中级网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已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停更一年多的李子柒,又一次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图源:微念公众号同样在2月底,李子柒关联公司“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

  • 战国迷案:前苏秦佩六国相印,后苏秦卧底被“车裂”?-读战国48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苏秦

    苏秦前284年的一个深夜,在齐国打工的客卿苏秦告别齐湣王,从齐国王宫出来,坐马车回府。应酬一天,说了无数的话,苏秦极度疲惫,上车后开始闭目养神。突然,黑暗中闪出几个蒙面刺客,直奔他的马车而来。顷刻间,苏秦被刺数刀,身受重伤,幸被及时赶到的王宫卫士营救。齐湣王听说苏秦遇刺,立即赶往他府上探望:“苏爱卿

  • 从苏秦的教训得知,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是本末关系被忽视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苏秦

    一怒而诸侯惧,安则天下熄,苏秦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的确拥有搅动天下风云的本事,提出合纵思想,建立合纵联盟,担任从约长,身佩六国相印,天下瞩目。苏秦在联合东方六国一起抗秦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然而成也合纵败也合纵。在联盟解散之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前往齐国从事间谍活动,不

  • 苏秦两次赴赵:第一次被赶出来,第二次被赠一车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苏秦

    苏秦为了自己的“合纵”计划一共游说赵国两次,但两次待遇和结果却截然不同。第一次恶语相向,第二次笑脸相迎,甚至还要送黄金一车。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次来到赵国时,苏秦刚刚研究完一年的《周公阴符》,自信满满地出门求发展,但来到周王、秦王那里都得不到认可,于是来到了赵国。当时正是赵肃候执政为主,他的弟弟赵成

  • 纵横家苏秦经历了什么?探究造成苏秦悲剧结局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苏秦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诸侯并起,天下呈现出分合吞并的趋势。各个诸侯国有直接动用武力互相碾压,也有广纳人才通过游说谋取集团利益。苏秦就是其中杰出的辩士之一,他凭借超凡的外交能力,居六国相位,没有损耗兵卒战力即说服六国“合纵”以对抗秦国。然而,这样一个天才智者,最后却以车裂之刑结束了生命。司马迁曾赞苏秦“

  • 看看张仪和苏秦的兄弟情,他是否兑现当初对苏秦的承诺?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历史#(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4分钟)张仪,是魏国人,跟苏秦同时是鬼谷子的门徒,一对好基友,一起学习纵横之术,他们一起下山,然后周游列国,寻求展现才能机会。下山时,鬼谷子和他们说,一个先吉后凶,一个先凶后吉,希望双方能和平共处。不出鬼谷子所料,苏秦见秦王嬴驷,可惜秦王不肯听一统天下的建议。于

  • 不只是统帅,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真实身份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丝雨泠泠洒标签:苏秦

    一郭德纲用苏秦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苏秦因为走投无路,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和像郭德纲从走投无路现在无人不识的人生经历。郭德纲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史记》,原文是“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在《史记》和《战国策》里,可以串起来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苏秦本身就

  • 苏秦衣衫褴褛回,嫂子讥笑,妻子不理;苏秦衣锦还乡,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那儿兀自织着布......几年前,苏秦还是个信心满满、风度翩翩的少年学子,他刚从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归来,那时候回家的景象与现在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