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生年不详-前284年),东周洛阳人,师从于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史评他和张仪是:一夫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
当时东周人的习俗是,要挣钱,要么就是种地,要么就是做买卖。但苏秦不想做打工人,这些事都没做,而是到齐国跟鬼谷子学习兵法,练习忽悠人的口才技术。毕业后,苏秦游历各国,但都没受到待见,啥事也没做成,还花光了所有路费。穷困潦倒下只得狼狈回到家。回到家后,他老婆也不认他,嫂嫂做了饭也不给他吃,亲戚朋友和所有认识的人都私下讥笑他不治生产而逞口舌之利,舍本逐末,读那么多书,还不是没出息。真是穷困潦倒,冷眼吃饱。
苏秦听到这些很羞愧,于是闭门不出,遍观之前读的书,感叹道:“从师受教,埋头攻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书又有什么用呢?”苏秦找出了自己读的书杂而不精的原因,于是他决定钻研一门学问,就是老师鬼谷子的《阴符经》。读书读得犯困了就拿针扎自己,让自己打起精神继续读,也就是《三字经》里的典故,锥刺股。
但苏秦也不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他学习的时候也关心时事,通过时事他要策划一个伟大的计划和训练相关话术。就这样学习了一年多,苏秦认为自己的话术和计划都没问题了,就求朋友借了些钱,又游说列国去了。
苏秦先去找了最近的周显王,但周显王身边的人都知道苏秦名声不好,不相信他,所以没待见他。苏秦于是又来到秦国,当时秦孝公去世,商鞅也被刚处决,刚继位的秦惠王对才辩之士心有余悸,也不待见他。苏秦就又去了赵国,但当时的赵国国相奉阳君很讨厌苏秦这样的人,也不待见他。真是忽然觉得自己行,出门就被冷水淋!
无奈的苏秦来到了燕国,但燕国的燕文候没说见他,也没说不见他。过了一年多,苏秦才见到燕文侯跟他搭上话。苏秦跟他分析了燕国的情况和各国的形势,并跟燕文侯说了联合赵国才能安国的计划。燕文侯也心知燕国小,很欣赏苏秦的合纵计划,便资助苏秦钱财出使赵国促成此事。而奉阳君这时刚好死了,苏秦便有机会见赵肃候。后来赵肃候也很赞赏苏秦的合纵的计划,也投资了他,并拜他为赵国国相。之后苏秦游说韩国、魏国、齐国、楚国都非常顺利,六国国君也认可了苏秦的合纵计划,并让苏秦做了合纵长兼六国国相。
苏秦回赵国的途中经过东周,周显王害怕他现在的势力,就出道迎接他。苏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都不敢正眼看他,他嫂子更是跪在地上动都不敢动。苏秦问他嫂子为何前倨后恭,他嫂子说他现在位高而多金,所以怕他。苏秦叹息说: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经历人情冷暖的苏秦也不像小人得志,依然散尽千金分给他的家人朋友,还厚报了借钱给他的朋友。
初入世的时候,难免会因为自身才识不够,对世事了解不透,去做了自己能力以外的事,导致失败跌入人生低谷。《屯》卦初九爻曰:磐桓,利居贞,利建侯。就是说在人生艰难不得进取的时候,如能像苏秦一样总结自身问题,固守本志,从新努力,将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要知道苏秦发奋那一年多,遭受冷眼是很难熬的,重新游历又被拒接也是很伤斗志的,在燕国等待一年多更是煎熬。但守得乌云开,好运自然来。
我曾经也是自视过高,如今跌入人生低谷。才识有限,世事我现在还是看得不透的,但自我认识的还是很透,也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将来要做什么。附《鬼谷子》养志法:有所志欲,存而思之。(思之,意思就是先理清自己所有的欲望和志向,思考并选择一个最想要,并且最合适自己能达到的)。志者,欲之使也。(志向是欲望驱使的,有精神欲望,物质欲望,身体欲望)。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也。(什么都想要,就考虑不周,最后什么都达不到)。希望也能帮助你们找到自己想要的。
如果内容还好看,还望记得点个赞
更多内容在发布,想看就此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