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苏秦死间灭齐”对秦国的积极意义

“苏秦死间灭齐”对秦国的积极意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马帅 访问量:1566 更新时间:2024/1/25 14:08:29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秦惠文王攻灭巴蜀,为秦国又添粮仓。

商鞅变法

秦国变法夺回河西

秦国灭巴蜀

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国力雄厚,四处找机会扩张,跟人约架。可是出师无名,就算打赢了一家,也容易遭到群殴,太危险。毕竟列国合纵攻秦也不止一次了。

秦昭襄王

秦昭襄王初期,秦齐楚三强并立,各国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

苏秦间齐

这个时候苏秦出现了,苏秦受燕国厚恩,而燕国和齐国是世仇。苏秦此生只有一个目标,灭齐国。苏秦明白,弱燕一国无法战胜强齐,需要利用他国的力量。苏秦选择死间齐国,给齐国拉仇恨,吸引列国攻齐。大致过程是,取得齐王的信任,利用齐王好大喜功的特点,为齐王献计。什么计呢,明为合纵攻秦国,暗为齐国灭宋国。

齐湣王

宋国地处中原,与齐国接壤,面积与韩国差不多。经济发达,富得流油,当时号称第八战国。各国都盯着宋国这块肥肉,垂涎三尺,却不敢独吞。

这个时候各国在第一层,联军攻秦。秦国蚕食邻国国土,单打独斗又打不过秦国,只有合纵攻秦;

齐王,在第二层,灭宋。齐国攻秦,秦国和齐国不接壤,赢了土地也无法坚守。宋国距离齐国近,而且富得流油。趁各国攻秦无法抽身时,齐国调头灭宋国;

苏秦,在第三层,为齐国拉仇恨,灭齐。齐国独吞宋国这块肥肉,各国绝不会答应。而且齐国背信弃义,在各国合纵攻秦时撤军,各国更加不满。而且齐国灭宋国,各国会恐慌,担心自己是下一个宋国。吞下宋国后,齐国实力和秦国差不多,也有一统天下的野心。这种情况下,各国商议联军攻齐;

楚国,在第四层,不加入攻齐联军,在齐王走投无路的时候,趁火打劫。各国数倍兵力攻齐,齐国无天险可守,齐国必败。在齐国兵败的时候,敲诈齐国,拿到自己梦寐以求的淮北之地;

楚国趁火打劫

秦国已经到了大气层,先和联军攻齐,一战灭齐,就算齐国不灭,也是元气大伤。打完齐国,掉头就打楚国。趁火打劫的楚国,仁义尽失,此时无人帮忙,

事件结果一:联军伐齐,齐国几乎亡国。田单复齐之后,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齐国都没缓过劲儿来。

五国伐齐后,燕国地图

事件结果二:鄢郢之战,楚国迁都,尽失鄢郢之地。鄢郢之战,可以视为联军伐齐的延续。没有了齐国制衡秦国,楚国又在各国面前仁义尽失,楚国陷入孤立。战争结果是,楚国战败,半壁江山都没了,元气大伤。屈原也是这个时候,对国家失望透顶,投身汨罗江。秦国控制了长江上中游,实力大增。

鄢郢之战后秦楚对比

事件结果三:秦齐楚三强并立的局面被打破,秦国一家独大。赵国胡服骑射,偷偷发育,这是后话。

战国胡服骑射

事件结果四:齐国拒绝支援他国。秦赵对决,对峙长平三年。赵国多次向齐国求救。由于赵国也参与了联军伐齐,齐国记仇,没有出兵,而且粮草也不愿支援。

秦赵长平之战前地图

事件结果五:齐国已经麻木了,躺平了。秦始皇攻灭其他五国时,齐国已经有唇亡齿寒的危机感了。可是齐国反应迟钝,心猿意马,无心对抗。直到秦国灭楚时,还在做春秋大梦,认为秦国可能会放过齐国。

秦灭韩

秦灭燕

秦灭楚

秦灭齐

总结:对于苏秦和燕国来说,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标—灭齐。

对于秦国来说,一本万利。事件结果的前两条可能预见到了,后面三条,可以说是惊喜。

齐国的位置,就像欧洲的英国,搅屎棍一样,一旦有大国强国出现,就会想尽各种办法阻止他,削弱他。战国初期的霸主魏国,就是很好的例子,通过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齐国将魏国拉下马。欧洲至今没有统一,英国制衡欧洲大陆是重要原因。

欧洲地图

在五国伐齐事件之前,秦国想扩张,齐国不会坐视不理,总会想办法制约。要么援助他国,要么会盟壮其声势。

秦国自身实力强,在一对一的时候无敌手。苏秦的出现,削弱了齐国,给秦国创造了多次一对一的局面,简直是秦国统一六国的神助攻。

战国中期,其实秦国对各国并没有绝对优势。除了韩魏被秦国打残,其余四国都有机会争天下。

燕国如果成功消化齐国,假以时日,也有一统天下的实力。

燕灭齐(仅剩两城)

齐国如果挡住了各国攻齐,楚国或许不会趁火打劫,反而支持齐国。齐国也有机会一统天下。

楚国如果积极备战,秦国不一定拿的下鄢郢之地。楚国本就占据南方半壁天下,励精图治,也有机会一统天下。

赵国实力雄厚,是有机会赢下长平之战的。长平之战,对秦赵来说,都是国运之战。如果有他国支援,即使是粮草支援,赵国就能挺住,进而拖垮秦国。赵国明君强臣,有实力与秦国争天下。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在评论区讨论。

#历史有知识#

#苏秦#

#秦国#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孙敬:我头悬梁,苏秦:我锥刺股,二人最终的结局却很少有人提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苏秦

    古代的文人们读书,功利性都比较强,因为只要能够考取上功名,就可以入朝为官,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够保证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所以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目标。古时候有一些文人为了勤奋学习,还创造出了许多方法。悬梁刺股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位主角最后到底怎么样了。首先要讲的是东汉时

  • 李子柒的下一步,怎么走? _ 苏秦精选

    历史人物编辑:繁花素衣标签:苏秦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随着李子柒和微念之间的纠纷在2023年2月底尘埃落定,“微念与李子柒在绵阳市中级网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已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停更一年多的李子柒,又一次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图源:微念公众号同样在2月底,李子柒关联公司“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

  • 战国迷案:前苏秦佩六国相印,后苏秦卧底被“车裂”?-读战国48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苏秦

    苏秦前284年的一个深夜,在齐国打工的客卿苏秦告别齐湣王,从齐国王宫出来,坐马车回府。应酬一天,说了无数的话,苏秦极度疲惫,上车后开始闭目养神。突然,黑暗中闪出几个蒙面刺客,直奔他的马车而来。顷刻间,苏秦被刺数刀,身受重伤,幸被及时赶到的王宫卫士营救。齐湣王听说苏秦遇刺,立即赶往他府上探望:“苏爱卿

  • 从苏秦的教训得知,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是本末关系被忽视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苏秦

    一怒而诸侯惧,安则天下熄,苏秦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的确拥有搅动天下风云的本事,提出合纵思想,建立合纵联盟,担任从约长,身佩六国相印,天下瞩目。苏秦在联合东方六国一起抗秦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然而成也合纵败也合纵。在联盟解散之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前往齐国从事间谍活动,不

  • 苏秦两次赴赵:第一次被赶出来,第二次被赠一车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苏秦

    苏秦为了自己的“合纵”计划一共游说赵国两次,但两次待遇和结果却截然不同。第一次恶语相向,第二次笑脸相迎,甚至还要送黄金一车。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次来到赵国时,苏秦刚刚研究完一年的《周公阴符》,自信满满地出门求发展,但来到周王、秦王那里都得不到认可,于是来到了赵国。当时正是赵肃候执政为主,他的弟弟赵成

  • 纵横家苏秦经历了什么?探究造成苏秦悲剧结局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苏秦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诸侯并起,天下呈现出分合吞并的趋势。各个诸侯国有直接动用武力互相碾压,也有广纳人才通过游说谋取集团利益。苏秦就是其中杰出的辩士之一,他凭借超凡的外交能力,居六国相位,没有损耗兵卒战力即说服六国“合纵”以对抗秦国。然而,这样一个天才智者,最后却以车裂之刑结束了生命。司马迁曾赞苏秦“

  • 看看张仪和苏秦的兄弟情,他是否兑现当初对苏秦的承诺?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历史#(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4分钟)张仪,是魏国人,跟苏秦同时是鬼谷子的门徒,一对好基友,一起学习纵横之术,他们一起下山,然后周游列国,寻求展现才能机会。下山时,鬼谷子和他们说,一个先吉后凶,一个先凶后吉,希望双方能和平共处。不出鬼谷子所料,苏秦见秦王嬴驷,可惜秦王不肯听一统天下的建议。于

  • 不只是统帅,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真实身份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丝雨泠泠洒标签:苏秦

    一郭德纲用苏秦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苏秦因为走投无路,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和像郭德纲从走投无路现在无人不识的人生经历。郭德纲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史记》,原文是“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在《史记》和《战国策》里,可以串起来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苏秦本身就

  • 苏秦衣衫褴褛回,嫂子讥笑,妻子不理;苏秦衣锦还乡,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那儿兀自织着布......几年前,苏秦还是个信心满满、风度翩翩的少年学子,他刚从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归来,那时候回家的景象与现在截然不同。

  • 苏秦遭暗杀而死,临终前对齐王说:把我车裂,凶手自然就会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苏秦

    依据我国的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夏商西周之后就来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此时原来一统天下的王朝被割据分裂开来,形成了数个诸侯国。东周与西周虽然都是同样诸侯林立,但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应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