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原来“二百五”居然还是因苏秦之死爆出的千年粗口!

原来“二百五”居然还是因苏秦之死爆出的千年粗口!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旭阳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3/12/17 3:20:00

话说东周自平王迁都洛阳,以避西戎兵祸,西周以来分封的诸侯们就对周天子产生了轻视之心,于是列国就开始相互厮杀,而不听从周天子号令,到了晋国独大的时候,晋国内部又发生了相国智伯独揽大权,架空了晋王,后世的曹操、司马懿应该都是向这位智伯所学。

然而晋国还有三员大将分别是赵、魏、韩三姓,这三家都拥有庞大的兵马粮草,是智伯十分忌惮的三家势力,可智伯传到智瑶为相,就想扫灭三家,进而取代晋君为王。不想赵、魏、韩三家联兵共击智氏,智氏不久就覆灭了,而晋王也成了鸡肋之主,没多长时间,三家竟将晋王废黜,自立为王,周天子也被迫承认了三家天下诸侯的地位,这就是战国时代的开端。

战国之名,顾名思义“国与国之间除了战争还是战争”,这是一个战争白热化的时代,西周开国有万邦之盛,到了战国之时,就剩下了七雄并立,七雄之间为了吞并彼此,经常是鲜血漂橹,哀鸿遍野。当中原大地上列国拼杀至胶着状态,西北偏僻之地的秦国强行变法,迅速崛起,成为了力压天下其他六国的最强霸主。

六国这时才缓过劲来,意识到亡国之危的存在,可当时齐、楚、燕、赵、韩、魏当中没有一国可独与秦国一争高下。六国君王无计可施之际,天下奇才东周洛阳人苏秦横空出世,在得到燕国的资助下,推赵王为首形成了有史以来最强势抗秦阵容——六国合纵联盟,苏秦亲任合纵长,身佩六国相印,指挥着天下六国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列阵于函谷关前,此时的秦国就像《天龙八部》的中鸠摩智一样,被苏秦的“六脉神剑”打得连还手余地都没有。

可罗马非一日建成,秦国是何等的实力高强,为了打破苏秦的“六国剑阵”,想尽了一切办法,秦王也深知六国齐心方可与秦一拼,若六国涣散便不再是秦国对手,于是秦王就想着“擒贼先擒王”,不如先把六国合纵之首赵国打败,蛇无头而不行,到时候六国群龙无首,还不是照样被我强秦吊打。可一时还不敢轻举妄动,直到魏人张仪入秦为相,以“连横之计”制住苏秦的合纵之术,秦与六国才形成对峙之势。

而这个秦国国相张仪,原本十分落魄,当他听说同在鬼谷子门下学道的同学苏秦一举扬名,成为六国国相,诸侯盟主,不由地心生敬慕,就赶紧前往投靠,不想苏秦见了他之后,不仅十分冷淡,而且各种羞辱谩骂。张仪实在忍受不了,就发起飙来,对苏秦说:“你这么不讲人情,还看不起人,你当自己学术高超是吧!那行!你不是要保六国,搞合纵,共抗强秦吗?那我就跑到秦国去发展,等我做上秦国国相,一定要以连横之法破你的合纵之术,看你今天还敢如此羞辱于我!”

骂完之后,张仪就立马卷铺盖前往秦国,刚出城门想搭车西行,却苦于没有盘缠,一时烦恼难消,就准备暂时找个饭馆先做几个月杂工,洗盘子做打扫攒一些路费再走。这时却有一人跑过来,给张仪送上了五百两黄金,张仪一看这人乃是苏秦府上的门客吴友,这个吴友他是认识的,而且前前后后对张仪也是比较和善,张仪正要推却吴友的好意,吴友却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也知道今天你太过困窘,这些金钱就当资助你前往秦国,是个好汉就不要婆婆妈妈多废话!”

张仪非常感动接受了吴友的馈赠,接着吴友又告诉他说,他也要前往秦国办事,可以搭他的车马前行。张仪实在是太高兴了,两人一路同吃同住,吴友又帮助他解决了很多生活上的困难,于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到了秦国,张仪为了不负平生所学,怒发冲冠,气意风发前往拜见秦王,与秦王一番攀谈之后,深得秦王赏识,立马被拜为了客卿,后来又做到了相国之位。吴友一开始也做了几天他的幕僚长,后来没过多久,吴友就告辞要回赵国去了,张仪觉得很意外,就问他为什么到他快飞黄腾达,欲报大恩,共享富贵的时候反而要离他而去。

这时候吴友才说出了真话来:“我乃是苏相国刻意安排在您身边帮助您登上秦相之位的,一路上所有的金钱资助都是苏相国的意思,苏相国深知足下有威震四海的本事,就刻意羞辱并激怒你来到秦国,以便与他形成对抗之势,这样一来天下两大势力就尽掌握在你俩师兄弟手中了,这才是保住富贵的最长久之计啊!”

张仪听了之后,又吃惊又感动,半晌都没缓过来,后来才悠悠地说道:“我师兄的本事果然远在我之上,这么长时间我被他一直算计摆布,我还一直蒙在鼓里不知道!我哪有本事和他相提并论啊!”

接着他又对吴友说:“你回赵国的时候,告诉我师兄,只要有我张仪一天在秦国为相,就绝对会和苏师兄一道共保富贵!我也明白他的意思,他的合纵之术固然精妙无双,但人心隔肚皮,六国之中难免有人意志不坚,倘若秦国使一国脱离纵约,合纵就发挥不了巨大威力来对抗秦国,你到时候跟师兄讲,我一定保证秦国不会伐赵,使他在赵国首先稳居相位,其他五国的形势我们慢慢合计吧!”

吴友回到赵国,将张仪的话带给苏秦,苏秦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我张师弟一定不会辜负我对他的期望的!”没过多久,张仪就使秦国发兵攻打巴蜀之地,以报复曾经得罪过他的楚国。巴蜀本来是楚国的重要附庸,现在并入秦国,这一下像割肉放血一样让楚国知道了巨大的痛苦,于是楚王立马派人到赵国向赵王和苏秦表示,要坚决维护合纵之势,抵抗秦国,天下诸侯见强大的楚国都这么积极,没有一国不愿跟随苏秦共谋抗秦大计。苏秦却只是微微一笑,他心知这一切都是张仪在秦国的各种神操作所导向的结果。

可张仪却始终不肯放过羞辱过他的楚国,后来又挑拨齐、楚两国关系,不想被楚国三闾大夫屈原识破,但张仪毕竟艺高人胆大,索性就把楚怀王以五百里之地的诱饵骗到了秦国,最终客死在了咸阳,屈原也因为受馋被逐,又加悲愤之余最后跳入了汨罗江中,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可以说张仪算得上是害死大诗人屈原的间接杀手。

苏秦见秦楚两大国在张仪的摆弄之下已经闹得不可开交,其他诸侯没有一国具备赵国的实力,于是在两头大象摔跤的时候,其他诸侯都不敢乱走,而是统统归附到了赵国苏相国的保护之下。

这个状态维持了很多年,后来精明的秦王见张仪老是为了私人恩怨在搞楚国,可楚国毕竟还是大国,一下子是搞不定的,于是就打算先侵犯一下中原五国,张仪也不敢有所异议。秦军于是再次东出函谷关,逼迫齐、魏两国对威风一时的赵国两面夹击。苏秦因此受到了赵王的责骂,因为齐、魏原本也是合纵盟友,而你苏秦还是盟军统帅,怎么会让下属进犯盟主国呢?苏秦一时难出对策,就请示前往燕国出使,说服燕国来牵制住东面的齐国。赵王只好答应,苏秦一走,六国合纵之盟立马就全盘瓦解了。

这一年,燕文侯也去世了,太子易王即位,燕易王因为齐军攻取了燕国十座城池,非常不高兴,而对前来出使的苏秦说:“苏先生之前在燕国深得先王资助,而今齐国破坏合纵之约,不听先生号令,对我燕国动武,使先生的威名和燕国都成了天下人的笑话,先生能容忍齐国这样欺凌我燕国吗?”苏秦感到非常惭愧,就对燕易王说:“臣请往齐国为大王取还城池!”

于是苏秦又来到齐国面见齐王,先是行跪拜礼,而后又俯首道贺,接着又仰面哭了起来,言称哀悼。齐王大为惊奇,就问道:“先生为何一面道贺,一面又向寡人哀悼呢?”苏秦答道:“燕虽小国,新王却是秦王女婿,你趁秦公主新婚,夺燕地十城,而与强秦成仇,这是非常不明智的,倘若秦国招天下之精兵共伐齐国,齐能抵挡得住吗?因此臣对大王,只能先道得城之贺,后表秦兵为祸之哀啊!”

齐王脸色立马大变,急忙问苏秦对策,苏秦说:“英明的君王都善于转祸为福,因败为功。大王如果肯听臣之言,就先将燕地十城还回去,燕王必然欣喜,秦王也再没有理由对齐动武了。”齐王于是立马答应,将城池归还给了燕国。

燕王本来挺开心的,可有人却说起了苏秦的坏话:“苏秦是个反复无常的卖国小人,不能久留在国中,免得他作乱!”于是,燕王也没有对苏秦进行加封和赏赐,苏秦回来见了燕王说道:“臣只是东周负郭村的村夫,没有过什么功劳,就被大王请入太庙主持祭祀,并厚礼相待于朝廷之上。今臣为王要回了齐国侵占的十座城池,按理来讲应该和大王更加亲近。而大王却相反对臣更冷淡,那必是有小人在大王面前中伤臣了。说臣弃东周老母于不顾,一心为事业而进取,是个不忠不孝的小人。有人这样诋毁臣,这是大王的福气啊!如果让孝如曾参,廉如伯夷,守信如尾生的君子来辅佐大王,大王应该会十分满意的!”

燕易王说:“是的,寡人会十分满意的!”苏秦说:“曾参日夜也不肯离开老母半步,伯夷不肯收周武王一丝好处,饿死于首阳山,尾生为了守信与女子的约定,抱桥柱而被大水淹死,如此故步自封之人,大王能希望他们步行千里去为燕国拯危救难吗?”燕王却说:“如果人无忠信,又怎能取信于君主呢?”苏秦答道:“臣听说以前有个当官的,他的老婆与人私通,当官的快要回来了,那个老婆就准备好了毒酒,让当官的小妾送到当官的面前给他喝下,小妾知道内情想把毒酒之事告诉官人,可又怕得罪正妻主母,于是就假装不慎将酒打翻了在地,官人大怒,鞭打了她五十下。然而这个小妾欺骗所有人打翻酒杯,却做到了上存丈夫,下全主母的目的,只是免不了受鞭打之刑,大王您说她是忠信还是不忠不信呢?”

燕易王这才恍然大悟,立马将苏秦迎入内殿,设宴庆功,并将苏秦依旧奉为相国,礼遇也更加丰厚了。而易王的生母易太后,也就是燕文侯的夫人,年轻寡居,却和苏秦渐生情愫,发生了私通。燕易王后来也察觉到了,却对苏秦更加恭敬和厚待,这让苏秦很是惶恐,生怕日后会被诛杀,于是就对燕王说:“燕国地处偏远,我在燕国不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如果让我在齐国为官,燕国就更加安全了。”燕王同意他的请求,于是苏秦跑到了齐国,齐宣王也很是高兴,使他担任了客卿的高位。

没多久齐宣王去世,齐国百官都来排挤苏秦,后来竟派出刺客对苏秦进行了恐怖的刺杀行动。苏秦身受重伤,却殊死反抗,击退了刺客。齐湣王也相当敬重苏秦,因此也非常愤怒,下令全国捉拿刺杀苏秦的刺客,可过了一段日子,却没有任何结果。苏秦伤重不治,临死前对齐王说:“臣就要死了,大王可将臣的尸首车裂于临淄菜市口,并向天下宣告,苏秦乃燕国派来齐国作乱的奸徒,诛苏秦者得赏黄金五百两,这样一来必定会有人向大王请赏,杀臣之贼就可以拿下了!”

齐王虽然不忍,却还是依计照做,没过久果然如苏秦所料,有两名刺客竟前来王宫请赏,齐王大怒,道:“你二人可分赏五百金,一人二百五矣!”(原来“二百五”居然还是因苏秦之死爆出的千年粗口)话刚落便将二人拿下,推出斩首。燕易王听闻此事,就对悲伤的太后说道:“好了!齐王已经为苏先生报仇了!”

苏秦已死,可苏秦的私事隐情却被人抖了出来,齐王才知道苏秦果然是为了燕国才跑到齐国来的,而且之此前还骗取了齐国好不容易攻下的十座城池,齐王于是非常憎恨燕国。燕王害怕与齐交战,心中十分惶恐,就找来苏秦的两个弟弟,苏代、苏厉二人,这两人也深得兄长的学术,最后燕王还是依靠二苏兄弟出使齐国,才叫齐王暂时按下了愤恨,没有立马与燕国翻脸开战。苏代、苏厉也都成为诸侯间极其显赫的重臣和谋士。

后来整个战国时期,秦国基本都是奉行张仪谋划的连横之计,也就是秦国或以利诱,或以胁迫,将六国之中一国拉拢过去,作为秦军攻击中原诸国的跳板,进而达到六国不能一心结盟,却被秦国各个击破的战略目的。

而可怜的六国之间也还是按照苏秦在世时的“合纵”之术进行联盟,只要六国合体,哪怕是暂时的一瞬间,也能叫秦国闭关不出,不敢迎面与六国联军一决雌雄。这都是当年苏秦首创合纵之功,可见苏秦从鬼谷子那学到的智谋,实在是高人一等啊!

苏秦以一人之力,辩士之才,强拽六国形成同盟,对秦构成巨大震慑,不得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史中政治和军事上的一道奇景。他的同门师弟张仪阴谋诡计更胜于他,在大战略上却逊他几分,不过最后没像苏秦那样死于非命,而是寿终正寝,得享天年,不得不说各人的命运都出自于各人不同的造化。苏秦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此结终,下篇我们将来讲一讲“谋略非凡,诡诈超群”的张仪是如何将七国之君玩弄于股掌之上,又是如何间接“谗害”大诗人屈原,最终还能在乱世之中全身而退的,感兴趣的小伙伴们,敬请关注,谢谢点评,我们下回再叙。

战国辩士之王苏秦是如何成为手握六国权杖的天下盟主?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痴情男儿苏秦用生命谱写至纯至性的爱恋情歌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苏秦

    姬狐公主战国7雄,主要包括秦,赵,齐,魏,韩,楚,燕,其中秦国和齐国国力最为强盛,秦国的巴蜀之地,是天府之国,已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国征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齐国,是东方诸侯国之首,土地广袤,资源丰富,它经常欺负周围小国,时不时的割地赔款,让周边诸国敢怒不敢言。位于齐国北面的燕国,更是被齐国欺压到差点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魏策一》苏秦拘于魏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苏秦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齐,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而秦不受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

  • 苏秦与张仪,没有碰壁过的人生,何以言成败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苏秦

    如说中国历史上,人文精神最丰富的时代,当以春秋战国为首!可谓之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狂欢时代。古之圣贤,如孔孟老庄,忙着著书立说,传扬学问,进而通过自己的理念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各国的施政。大学者有自傲,虽也求职却也有矜持,可中小学者就没有这样的顾及,反而不甘于寂寞,仗剑走天涯!(孔孟老庄)于是主动

  • 分崩离析:张仪的东西连横策略,如何打破苏秦的南北合纵?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苏秦

    #历史#(本文大约1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贵为秦国宰相的张仪信守承诺,“只要苏秦在世一日,定当全力”面对秦国的攻城略地之势,苏秦在公元前333年,促成六国联盟,一度令秦国投鼠忌器。(引读资料可参考战国初期国力大比较,哪个才是你们心中的霸主?)公元前332年,秦国嬴驷使用诈术,方才暂时破解苏秦的南

  • 苏秦:在人生无望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苏秦

    苏秦(生年不详-前284年),东周洛阳人,师从于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史评他和张仪是:一夫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当时东周人的习俗是,要挣钱,要么就是种地,要么就是做买卖。但苏秦不想做打工人,这些事都没做,而是到齐国跟鬼谷子学习兵法,练习忽悠人的口才技术。毕业后,苏秦游历各国,但都没受

  • “苏秦死间灭齐”对秦国的积极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苏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秦惠文王攻灭巴蜀,为秦国又添粮仓。商鞅变法秦国变法夺回河西秦国灭巴蜀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国力雄厚,四处找机会扩张,跟人约架。可是出师无名,就算打赢了一家,也容易遭到群殴,太危险。毕竟列国合纵攻秦也不止一次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初期,秦齐楚三强并立,各国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苏秦

  • 孙敬:我头悬梁,苏秦:我锥刺股,二人最终的结局却很少有人提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苏秦

    古代的文人们读书,功利性都比较强,因为只要能够考取上功名,就可以入朝为官,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够保证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所以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目标。古时候有一些文人为了勤奋学习,还创造出了许多方法。悬梁刺股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位主角最后到底怎么样了。首先要讲的是东汉时

  • 李子柒的下一步,怎么走? _ 苏秦精选

    历史人物编辑:繁花素衣标签:苏秦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随着李子柒和微念之间的纠纷在2023年2月底尘埃落定,“微念与李子柒在绵阳市中级网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已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停更一年多的李子柒,又一次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图源:微念公众号同样在2月底,李子柒关联公司“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

  • 战国迷案:前苏秦佩六国相印,后苏秦卧底被“车裂”?-读战国48

    历史人物编辑:临溪柚子标签:苏秦

    苏秦前284年的一个深夜,在齐国打工的客卿苏秦告别齐湣王,从齐国王宫出来,坐马车回府。应酬一天,说了无数的话,苏秦极度疲惫,上车后开始闭目养神。突然,黑暗中闪出几个蒙面刺客,直奔他的马车而来。顷刻间,苏秦被刺数刀,身受重伤,幸被及时赶到的王宫卫士营救。齐湣王听说苏秦遇刺,立即赶往他府上探望:“苏爱卿

  • 从苏秦的教训得知,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是本末关系被忽视的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苏秦

    一怒而诸侯惧,安则天下熄,苏秦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的确拥有搅动天下风云的本事,提出合纵思想,建立合纵联盟,担任从约长,身佩六国相印,天下瞩目。苏秦在联合东方六国一起抗秦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然而成也合纵败也合纵。在联盟解散之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前往齐国从事间谍活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