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说客?间谍?为何苏秦身份暴露被杀,弟弟依旧能纵横战国

说客?间谍?为何苏秦身份暴露被杀,弟弟依旧能纵横战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刘玲爱历史 访问量:1090 更新时间:2024/2/14 2:17:35

说到苏姓历史名人,很多人第一个想起的一定是

一门四学士父子三文豪

苏轼一家人。

这一家人的文学造诣就不用说了,他们在朝堂的地位也是令人羡慕不已的。

在北宋,

“学士”

可不是我们今天的本科层次的学位,而是朝堂重臣与普通官员的分水岭,有了学士身份之后就有机会成为“宰执”。

比如我们熟悉的包青天包拯,就是龙图阁直学士,所以人称包龙图。

因此,苏轼一家人是相当的了不起的。

不过,如果单论当官,苏轼一家远远比不上比他们早了1000多年的苏秦三兄弟。

苏秦我们都知道,先秦纵横派的代表人物,身挂六国相印,执掌六国联盟,一时风光无限,连各国的国君都没有他风光,秦王都要忌惮他三分。

当苏秦把六国结盟的盟约送到秦国之后,秦军十五年没有出函谷关窥伺六国。

苏秦完成使命回赵国复命的途中经过洛阳,那阵仗气势恢宏,连周天子都惶恐不安,赶紧派人为苏秦扫清道路,并多备酒菜礼物犒赏。

然而,当时只有苏秦和燕国高层少数人知道,苏秦的初衷,不过是为了燕文侯当初的承诺。

(燕)文侯曰:“子言则可,然吾国小,西迫强赵,南近齐,齐、赵强国也。子必欲合从以安燕,寡人请以国从。”于是资苏秦车马金帛以至赵。——《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苏秦学成之后,并不是一开始就准备投效燕国的,而是想要通过匡扶周天子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

那时候虽然已经是战国,周天子的威信大不如前,但对于他这样的寒门还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毕竟他的老家就是洛阳,正儿八经生活在天子脚下的。

只可惜,洛阳有太多苏秦的熟人,连周天子身边的大臣也都知道苏秦这个人品行不端,图逞口舌之力。

于是,周天子并不信任苏秦。

于是,苏秦远走秦国,想要游说秦王吞并列国称帝,但秦王也不喜欢说客。

又于是,苏秦退而求其次来到赵国,再次碰壁,赵王的弟弟奉阳君执政,同样不喜欢说客。

公元前334年,走投无路的苏秦把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北方的燕国。

然而,在燕国苦苦等候了一年多,燕文侯才终于召见了苏秦。

当时秦国势大,燕文侯想结好秦国以求得平安。

苏秦却给了他当头棒喝:愚蠢!你应该担心的是赵国,而不是秦国!

以前这些年燕国能安享太平,不被秦国侵扰,是因为有赵国在南面为燕国的屏障,秦、赵两国多次交战互有胜败,所以没有闲暇功夫来攻打燕国。

秦国远在几千里之外,就算攻克了燕国的城池也一定守不住;

但是赵国不同,如果赵国对燕国不利,几天时间就能兵临城下,对燕国形成致命打击。

你不担忧赵国,却担心秦国,这不是愚蠢吗?

所以,苏秦的建议是,燕国应该与赵国结盟,才能真正地长治久安。

他成功说服了燕文侯,带着燕文侯资助的车马、金帛踏上辉煌的前路。

原本只是想捞一个燕国的国相,却没想到六国诸侯都那么给面子,一不小心玩大了,几乎成了六国总瓢把子,而且大家还都以为赵国是苏秦的第一站。

回到赵国之后,苏秦被赵王封为武安君。

这是一个非常荣耀的爵位,却也是一个似乎带着诅咒的不祥之兆。

从苏秦到白起,再到李牧,

他们都是战国时代非常耀眼的明星,也都是武安君,却全都死于非命。

但与白起、李牧被自己始终效忠的君主赐死不同,苏秦之死虽然同样源自国君对其不忠的怀疑,可苏秦最终是死于敌国刺客之手。

苏秦为燕国做出的贡献,不只是促成六国联盟,还在联盟破裂之后,再次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帮助燕国拿回被齐国侵占的土地城池。

苏秦人还在齐国,却听说有大臣进谗言,在燕王易面前说他不忠,出卖国家,反复无常。

苏秦害怕极了,赶紧回到燕国为自己辩白,可是似乎有点晚了,燕王易收回了他所有的官职待遇。

不过苏秦就是苏秦,他的辩论能力,那真是无人能敌,别人说他不忠,他并不否认,而是反其道而行之,以历史上忠孝的楷模曾参、伯夷、尾生为反例来辩解。

苏秦对燕易王说:如果我像曾参一样孝顺,怎么会抛下老母亲到遥远的燕国来为大王效劳呢?如果我像伯夷一样忠诚廉洁,饿死在某座山里,又怎么为大王拿回被齐国夺走的十座城池呢?如果我像尾生一样抱柱而死,又怎么去为大王退却齐国的大军呢?

苏秦的意思是,正是因为自己不忠不孝不义,才能为两代燕王立下大功!

燕王易听懂了:燕国用的是苏秦的才,而不是他的品性。

于是,苏秦重新得到重用,待遇比以前还丰厚。

而且,后来苏秦在燕国更加的肆无忌惮。

比如,苏秦居然与燕易王的母亲,也就是此前燕文侯的夫人私通。

而燕易王知道了后,反而更加厚待苏秦,这反倒让他再一次惶恐了,立刻找借口脱身。

易王母,文侯夫人也,与苏秦私通。燕王知之,而事之加厚。苏秦恐诛,乃说燕王曰:“臣居燕不能使燕重,而在齐则燕必重。”燕王曰:“唯先生之所为。”于是苏秦详为得罪于燕而亡走齐,齐宣王以为客卿。——《史记·卷六十九·苏秦列传第九》

看到没有,无论是之前离开燕国去赵国,还是后来离开燕国去齐国,苏秦虽然都是打着为燕国谋利的主意去,但到了之后全都是以个人身份投效。

无论是之前的赵王,还是后来的齐宣王,都被苏秦给骗了,表面上他是为自己谋进身之阶的说客,实际上,苏秦是燕国的王牌间谍。

如果不是后来齐国大夫出于嫉妒派刺客刺杀苏秦,无意之中暴露了他的身份,恐怕所有人都还被蒙在鼓里呢。

但有一点非常奇怪,苏秦受重伤后临死前,对依然信任他的齐湣王说:

“臣即死,车裂臣以徇于市,曰‘苏秦为燕作乱于齐’,如此则臣之贼必得矣。”

齐王依计行事,果然成功抓到了凶手,但苏秦为燕国效力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也被抖了出来。

有人说,苏秦是在临死前以这种自曝的方式向燕国宣示自己的忠诚;

也有人说,苏秦这种睚眦必报的人,只不过是在最后一次利用智慧为自己报仇。

不管苏秦这么做的真实原因是什么,他的身份暴露之后,严重刺激了齐国君臣,一时之间齐国与燕国的关系再次紧张。

于两国而言,这是一种危机。

但对于苏秦的弟弟而言,却是一次极好的机会。

苏秦挂六国相印的辉煌事迹,极大地刺激了苏家子弟,他的兄弟们全都孜孜不倦地学习这种了不起的纵横术。

正当燕王哙不知道该如何承受来自齐国的怒火时,苏秦弟弟苏代来了。

苏代也不绕弯子,开门见山地说:我是来承袭已故兄长苏秦遗志的。

那意思非常自信,我大哥苏秦的本事,大王你知道的吧,我是他弟弟,自然也不会差。

苏秦能把对的说成错的,黑的说成白的,而且还让人相信,这本事燕国人自然深有体会。

于是,苏代求官很顺利。

而且,他果然也是不辱使命,很快帮助燕国度过了这次难关。

但燕王哙不知道的是,苏代远没有他哥哥苏秦的节操。

苏秦虽然有各种问题,但始终对燕国保有一份赤诚,可苏代考虑更多的是自己的利益。

苏代与燕国国相子之联姻,一伙人成功诱惑燕王哙将王位禅让给子之,最终导致燕国内乱发生,燕王哙与太子平、国相子之,都死于这次内乱。

苏代自然也不敢再回燕国,游走于列国之间。

后来齐国伐宋时,正在宋国的苏代写了一封信给燕昭王,再次搅动了战国的时局。

燕昭王对苏代在信中所说非常认同,认为燕国要复仇要打败齐国,非苏家人不可!过去苏家人因为子之之乱离开了燕国,现在是时候再次把他们请回来了。

于是,苏代、苏厉兄弟又回到了燕国,果然打败了齐国,齐湣王灰溜溜地逃走了。

打败齐国之后,燕昭王又派出使者联络诸侯国,想恢复苏秦时期的盟约,有人赞同,也有人反对,但苏家兄弟的名声再次传遍了各诸侯国。

而且,苏代、苏厉没有步兄长苏秦的后尘,全都寿终正寝,安享荣华富贵。

苏家兄弟到底是说客,还是间谍?

为何苏秦身份暴露被杀,弟弟苏代、苏厉依旧能纵横战国?

其实,有一句话我们都很熟悉——春秋无义战。

如果说春秋是“礼崩乐坏”的开始,那么战国时代更是利益为先,道义放两边。

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愈演愈烈,从未停止,他们需要的人才不是道学先生,而是能实际为自己谋利的臣子。

苏秦反间狠狠地伤害了齐国,以及其他各诸侯国的感情,但这不重要。

苏代帮助子之,导致了燕国内乱,也不太重要。

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只要苏家兄弟有真才实学,能帮助诸侯们度过眼前的难关,他们是不会追究的。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苏秦连横六国后,他衣锦还乡,让曾经看不起自己的家人刮目相看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苏秦

    苏秦从师傅鬼谷子那学成之后,返回家乡洛阳。起初家人欢天喜地,杀鸡宰羊庆祝他回来。可当苏秦提出想周游列国,家人脸拉了下来,妻妾和兄嫂嘲笑他:“经商不好吗?非要干那耍嘴皮的事,不穷困潦倒才怪呢!”但苏秦不信那个邪,他先求见周显王,陈述自己富国强兵之道。周显王身边的大臣知道苏秦出身农家,不相信他有什么真本

  • 原来“二百五”居然还是因苏秦之死爆出的千年粗口!

    历史人物编辑:张旭阳标签:苏秦

    话说东周自平王迁都洛阳,以避西戎兵祸,西周以来分封的诸侯们就对周天子产生了轻视之心,于是列国就开始相互厮杀,而不听从周天子号令,到了晋国独大的时候,晋国内部又发生了相国智伯独揽大权,架空了晋王,后世的曹操、司马懿应该都是向这位智伯所学。然而晋国还有三员大将分别是赵、魏、韩三姓,这三家都拥有庞大的兵马

  • 痴情男儿苏秦用生命谱写至纯至性的爱恋情歌

    历史人物编辑:滔滔子美食标签:苏秦

    姬狐公主战国7雄,主要包括秦,赵,齐,魏,韩,楚,燕,其中秦国和齐国国力最为强盛,秦国的巴蜀之地,是天府之国,已成为秦国的粮仓,为秦国征战打下坚实的基础。而齐国,是东方诸侯国之首,土地广袤,资源丰富,它经常欺负周围小国,时不时的割地赔款,让周边诸国敢怒不敢言。位于齐国北面的燕国,更是被齐国欺压到差点

  • 古文今译 《战国策 -魏策一》苏秦拘于魏

    历史人物编辑:小诚锅美食标签:苏秦

    图片源自网络原文: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齐,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而秦不受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

  • 苏秦与张仪,没有碰壁过的人生,何以言成败

    历史人物编辑:曹颖标签:苏秦

    如说中国历史上,人文精神最丰富的时代,当以春秋战国为首!可谓之曰中国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狂欢时代。古之圣贤,如孔孟老庄,忙着著书立说,传扬学问,进而通过自己的理念直接或者间接的影响各国的施政。大学者有自傲,虽也求职却也有矜持,可中小学者就没有这样的顾及,反而不甘于寂寞,仗剑走天涯!(孔孟老庄)于是主动

  • 分崩离析:张仪的东西连横策略,如何打破苏秦的南北合纵?

    历史人物编辑:云听历史标签:苏秦

    #历史#(本文大约1500字,阅读需要5分钟)贵为秦国宰相的张仪信守承诺,“只要苏秦在世一日,定当全力”面对秦国的攻城略地之势,苏秦在公元前333年,促成六国联盟,一度令秦国投鼠忌器。(引读资料可参考战国初期国力大比较,哪个才是你们心中的霸主?)公元前332年,秦国嬴驷使用诈术,方才暂时破解苏秦的南

  • 苏秦:在人生无望的时候,我们该做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寒云天标签:苏秦

    苏秦(生年不详-前284年),东周洛阳人,师从于鬼谷先生,是战国时期有名的纵横家。史评他和张仪是:一夫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当时东周人的习俗是,要挣钱,要么就是种地,要么就是做买卖。但苏秦不想做打工人,这些事都没做,而是到齐国跟鬼谷子学习兵法,练习忽悠人的口才技术。毕业后,苏秦游历各国,但都没受

  • “苏秦死间灭齐”对秦国的积极意义

    历史人物编辑:马帅标签:苏秦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秦惠文王攻灭巴蜀,为秦国又添粮仓。商鞅变法秦国变法夺回河西秦国灭巴蜀到了秦昭襄王时期,国力雄厚,四处找机会扩张,跟人约架。可是出师无名,就算打赢了一家,也容易遭到群殴,太危险。毕竟列国合纵攻秦也不止一次了。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初期,秦齐楚三强并立,各国进入短暂的相持阶段。苏秦

  • 孙敬:我头悬梁,苏秦:我锥刺股,二人最终的结局却很少有人提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与命运标签:苏秦

    古代的文人们读书,功利性都比较强,因为只要能够考取上功名,就可以入朝为官,就算不能大富大贵,也能够保证后半辈子的生活有了着落,所以有些人穷其一生都在追求这个目标。古时候有一些文人为了勤奋学习,还创造出了许多方法。悬梁刺股我想大家都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讲这两位主角最后到底怎么样了。首先要讲的是东汉时

  • 李子柒的下一步,怎么走? _ 苏秦精选

    历史人物编辑:繁花素衣标签:苏秦

    来源: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作者:园长随着李子柒和微念之间的纠纷在2023年2月底尘埃落定,“微念与李子柒在绵阳市中级网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已经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停更一年多的李子柒,又一次被放在了聚光灯下。图源:微念公众号同样在2月底,李子柒关联公司“四川子柒文化传播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