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从苏秦的教训得知,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是本末关系被忽视的结果

从苏秦的教训得知,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是本末关系被忽视的结果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盏历史 访问量:914 更新时间:2023/12/22 19:35:30

一怒而诸侯惧,安则天下熄,苏秦作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的确拥有搅动天下风云的本事,提出合纵思想,建立合纵联盟,担任从约长,身佩六国相印,天下瞩目。

苏秦在联合东方六国一起抗秦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东出,然而成也合纵败也合纵。

在联盟解散之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前往齐国从事间谍活动,不料却因此被人刺杀,一代纵横家就此陨落,其实从苏秦的教训当中可以得知,在战国逐利的背景下,是本末关系被忽视的结果。

一:坎坷求学,合纵六国

早年间苏秦以务农为生,后来到齐国求学,去拜访当时最著名的老师鬼谷子,和张仪一起成为鬼谷子的学生。

但是学成之后的苏秦并没有像张仪一样很快平步青云,而是继续穷困潦倒,不得已狼狈回乡,乡里的人都因此嘲笑苏秦不治生产,只懂口舌之利,舍本逐末。

苏秦对此感到十分的羞愧,于是发愤图强,遍观群书,良久之后苏秦感叹到:"从师受教,埋头苦读,却不能换来荣华富贵,读再多的书又有什么用呢?"于是苏秦开始专攻周书阴符,自学出一套合纵连横之术。

苏秦开始实践其合纵连横之术的过程并不顺利,先是去找周显王,最后被拒绝,再入秦国,被被秦惠王所拒绝,不甘心的苏秦再入赵国,再一次被当权者所拒绝。

苏秦并没有灰心丧气而且选择了偏远的燕国,在耐心等待了一年多之后,苏秦才得有见到燕文侯,苏秦为燕文侯陈述利弊,建议燕国和赵国结成联盟 燕文侯觉得很有道理,于是资助他大量的金钱去游说赵国。

赵国的当权者刚刚去世,赵肃侯掌权,听了苏秦的建议之后觉得十分的有道理,于是也同意签订盟约。就这样苏秦带着手下的一批人从燕国出发,到赵魏韩齐楚五国游说,从极寒之地,从东海之滨,再到荆襄大地,都留下了苏秦的足迹。

功夫不负有心人,苏秦建立六国合纵的目标最终得以实现,而苏秦也迎来了人生的巅峰时刻,被任命为六国总约长,极联盟长,佩戴六国相印,算得上是权倾天下。

古人云荣华富贵不归乡,如锦衣夜行,苏秦北上向赵王复命的时候,途径家乡,车马行李,各诸侯送行的使者颇多,气派比得上帝王,周显王听说来之后感到十分害怕,想起曾经自己羞辱了苏秦,于是派人为他清扫道路。

并且犒劳苏秦,而苏秦的家人也匍匐在地,不敢仰视苏秦,苏秦感慨万千,同样的人,富贵时亲戚敬畏,贫困的时候大家都看不起,假如当时我苏秦在洛阳有几亩良田,现在又怎么会佩戴六国相印呢?,于是苏秦散发千金,都赏赐给了亲戚朋友。

二:合纵破裂,遇刺身亡

苏秦在身佩六国相印,逼迫秦国长达十五年不敢窥视关东六国,但是合纵终究是一时之计,在国家利益面前,盟约并不是什么强制的约束。

后来秦国派遣使节游说齐国和魏国两个大国,和他们约定一起攻打赵国,齐国和魏国答应了秦国的请求,赵国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赵王因此就责备苏秦,苏秦感到害怕,也感觉合纵联盟已经快要破裂了。

因此便请求出使燕国,并且发誓要报复齐国背信弃义,苏秦一离开赵国,合纵联盟就破灭了,后来齐国发兵攻打燕国,夺取了燕国十座城池,燕王便派苏秦去齐国收复失去的土地。

苏秦到了齐国之后,首先就是祝贺齐王,然后马上转为哀悼,齐王感到十分的不解,便询问苏秦,苏秦解释道人就算饿的再厉害也不会去吃有毒的食物,吃的越多死的越快,燕国和秦国是联姻的国家,齐国攻占燕国就等于和秦国交恶。

齐王大惊失色,连忙询问苏秦有没有什么办法,苏秦慢悠悠地说到只要齐国肯归还之前占领的土地就能够相安无事,齐王感觉苏秦说的很对,于是就归还了齐国占领的土地。

但是苏秦成功地让齐国归还土地,回到燕国之后本来应该受到英雄般的待遇,但是却有人在燕王面前诽谤苏秦,说他出卖国家反复无常,苏秦害怕,连忙赶回燕国,以证明自己的清白。

但是事情并没有按照苏秦预想的那样发展,燕王依旧不信任苏秦,苏秦求见燕王,告诉燕王忠义的人都是为了自己,而进取的人则是为了别人,我弃家外游,就是要求得进取,苏秦反对忠信,提倡进取的观点并没有得到燕王的认可。

燕王反问苏秦:你自己不诚实罢了,难道是因为忠诚而获得罪名的吗?苏秦接着举例说:妻子和别人私通,打算毒死丈夫,侍妾假装打翻毒酒想挽救丈夫,却因此遭受惩罚,我的罪名和侍妾的遭遇类似,这样燕王才相信苏秦的忠心。

并且让他官复原职,后来苏秦私通燕王的母亲,燕王知道了不仅仅没有惩罚苏秦,反而更加优待苏秦,苏秦感到害怕,于是主动提议去齐国帮助燕国,燕王同意了。

假装逃离燕国的苏秦很快就受到了齐王的重用,毕竟苏秦的名声天下皆知,齐宣王任命苏秦为客卿,后来齐王去世,齐闵王继位,苏秦劝告新王要厚葬宣王来表明自己的孝顺,大兴土木来表明自己得志,实际上苏秦的目的就是要搞垮齐国。

从而使得燕国获利,齐王十分的信任苏秦,因此得到了齐国大臣的妒忌,派人去刺杀苏秦,苏秦重伤,齐王来探视苏秦,苏秦在将死之际要求齐王以苏秦帮助燕国从而间谍行为为名将他车裂余市。

因此来抓住凶手,齐王依计行事,果然诛杀了幕后黑手,但是苏秦死后他破坏齐国的大量事实也因此被泄露出来。

三:本末倒置,不得善终

虽然苏秦取得了无上的荣耀,后人争相效法苏秦,想要配六国相印,但是终究无法达到苏秦的高度,但是苏秦的弱点也十分的明显,那就是纵横家唯利是图的原则,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纵观苏秦的一生。

其实并不认可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也不认口儒家的耕田为本的思想。身处战国乱世的苏秦,早就摸索出一条适者生存的法则,他们游走于各国之间,权谋诈术只为自身的利益,一生追名逐利。

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乱世诸侯只不过是苏秦手中的一颗棋子罢了,从苏秦多次骗赵骗齐就可以看出,苏秦的处事准则。

苏秦的成功给后世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苏秦在功成名就之后曾经说过自己如果在洛阳有田地,又怎么会佩戴六国相印,这番话暴露出苏秦的一个思想,那就是苏秦看不上农耕,认为以农为本根本无法让自己从一个穷困潦倒的下层百姓变成一个权倾天下的人物。

有苏秦的例子在前,后人也纷纷效法,这也就反映出在战国乱世的背景下,农耕被忽视,只追逐眼前之利。

殊不知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农业才是根本,才是命脉,秦国之所以能够横扫六国,其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重视农耕,理顺了本末之间的关系,这才能够支撑起秦国一统天下,扫灭诸侯。

标签: 苏秦

更多文章

  • 苏秦两次赴赵:第一次被赶出来,第二次被赠一车黄金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苏秦

    苏秦为了自己的“合纵”计划一共游说赵国两次,但两次待遇和结果却截然不同。第一次恶语相向,第二次笑脸相迎,甚至还要送黄金一车。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次来到赵国时,苏秦刚刚研究完一年的《周公阴符》,自信满满地出门求发展,但来到周王、秦王那里都得不到认可,于是来到了赵国。当时正是赵肃候执政为主,他的弟弟赵成

  • 纵横家苏秦经历了什么?探究造成苏秦悲剧结局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邹宁标签:苏秦

    战国时期,风起云涌,诸侯并起,天下呈现出分合吞并的趋势。各个诸侯国有直接动用武力互相碾压,也有广纳人才通过游说谋取集团利益。苏秦就是其中杰出的辩士之一,他凭借超凡的外交能力,居六国相位,没有损耗兵卒战力即说服六国“合纵”以对抗秦国。然而,这样一个天才智者,最后却以车裂之刑结束了生命。司马迁曾赞苏秦“

  • 看看张仪和苏秦的兄弟情,他是否兑现当初对苏秦的承诺?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历史#(本文大约1300字,阅读需要4分钟)张仪,是魏国人,跟苏秦同时是鬼谷子的门徒,一对好基友,一起学习纵横之术,他们一起下山,然后周游列国,寻求展现才能机会。下山时,鬼谷子和他们说,一个先吉后凶,一个先凶后吉,希望双方能和平共处。不出鬼谷子所料,苏秦见秦王嬴驷,可惜秦王不肯听一统天下的建议。于

  • 不只是统帅,佩六国相印的苏秦真实身份是啥?

    历史人物编辑:清风丝雨泠泠洒标签:苏秦

    一郭德纲用苏秦一句话来形容自己”使我有洛阳二顷田,安能佩六国相印“,苏秦因为走投无路,最终走上人生巅峰。和像郭德纲从走投无路现在无人不识的人生经历。郭德纲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史记》,原文是“且使我有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在《史记》和《战国策》里,可以串起来一个非常励志的故事。苏秦本身就

  • 苏秦衣衫褴褛回,嫂子讥笑,妻子不理;苏秦衣锦还乡,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宋晋凯标签:苏秦

    洛阳,衣衫褴褛不堪的苏秦强打精神回到家中,他的嫂子看见了,讥笑着说道:“哟--,这不是二叔嘛,怎么变成叫花子了!”苏秦再望向他的妻子时,只见他的妻子头也不抬,只顾在那儿兀自织着布......几年前,苏秦还是个信心满满、风度翩翩的少年学子,他刚从鬼谷子门下完成学业归来,那时候回家的景象与现在截然不同。

  • 苏秦遭暗杀而死,临终前对齐王说:把我车裂,凶手自然就会出现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新语标签:苏秦

    依据我国的历史朝代发展的顺序,夏商西周之后就来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此时原来一统天下的王朝被割据分裂开来,形成了数个诸侯国。东周与西周虽然都是同样诸侯林立,但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一个却是“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从某个角度来说也应验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

  • 苏秦太作了,作死了自己,作乱了燕国,作败了齐国

    历史人物编辑:聊聊知识标签:苏秦

    公元前332年,齐、魏两国联合攻打赵国,据说是秦国犀首暗中搞的破坏,赵肃侯因此怪罪苏秦。苏秦心中惴惴不安,越担心什么越来什么,合纵太脆弱稍微离间一下就瓦解了。苏秦向赵肃侯请求出使燕国,并保证一定要报复齐国。苏秦离开了赵国,标志着六国合纵抗秦就此解体。还是公元前332年,燕文侯死去,燕易王继位,齐宣王

  • 谋士三神之一的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妍妍旅行记标签:张仪

    前言张仪(约公元前343年-公元前270年),战国时期赵国的名臣、政治家、军事家、谋略家。他被誉为“三杰之一”,与苏秦、张良并称“谋士三神”。张仪一生以谋略智谋著称于世,被赵武灵王授予大将军一职,曾主持与秦国的谈判并成功达成和约,避免了一场全面战争。他还曾主持赵国政治,并创立“伐齐出卤”的外交政策,

  • 他才是秦国第一能臣,文比张仪,武比白起,可惜司马迁未与其列传

    历史人物编辑:家兴说史标签:张仪

    这个人在许多史学家看来,功绩都非常大,文能安邦,武能定国,只是司马迁不知道什么缘故没有单独为他列传,导致名声不如张仪,白起,其实在小编看来,正是因为有他,秦国才能有一统天下的资本,白起才有建功立业的机会。这个人就是司马错,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我估计是司马迁自谦的缘故,因为他是司马迁八世祖,这就不多

  • 读春秋历史:苏秦与张仪

    历史人物编辑:芜品文史标签:张仪

    孙膑在马陵道大败魏军之后,田忌准备继续指挥齐军西进攻打大梁,可这时齐威王下旨让田忌率齐军马上撤军回国,田忌非常懊恼可孙膑告诉他这是齐威王不信任他,担心他打下大梁后拥兵自重所以赶紧回去吧,田忌还是不相信齐威王会这样对待他,于是回到齐国后田忌把军队交出去自己回封地去了,孙膑又劝他回封地很危险邹忌会诬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