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名将徐晃实力超群,缘何却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关羽或暗藏答案!

名将徐晃实力超群,缘何却不受曹丕重用?于禁投降关羽或暗藏答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娱乐大盘点 访问量:3937 更新时间:2023/12/7 15:03:43

文:立早闲人(白马晋一原创团队成员)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庚子(二十三日),曹操在洛阳病逝。第二天清晨,曹丕继位丞相、魏王,至黄初七年(226年)五月丁巳(十七日)曹丕在洛阳去世,为曹丕时代。

在曹丕时代,《三国志·魏书十七·张乐于张徐传》只记载徐晃参加过一次战役:与夏侯尚讨刘备於上庸,破之。但在《资治通鉴•魏纪二:世祖文皇帝下黄初四年(癸卯,公元二二三年)》中有侧面记录徐晃参与另一起战斗,即及曹真等围江陵,破孙盛,吴王遣诸葛瑾等将兵往解围,夏侯尚击却之。六年多时间,徐晃虽只出战两次,还全部集中在前三年里;但官职及爵位也随曹丕的地位提升而水涨船高:在曹丕即魏王位时,由平寇将军提拔为右将军,爵位由都亭侯进封为逯乡侯(东汉应劭所写风俗书《风俗通》的介绍,逯是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一个古邑名,具体位置如今已很难确切,大概是在现在的陕西旬邑县内。);在曹丕篡汉为帝时,官职虽无变化,爵位先由逯乡侯进封为杨侯,后因镇守阳平,又由杨侯迁封为阳平侯。

在曹丕执政七载内,徐晃虽鲜有亲自带兵冲锋陷阵,但也功成名就,官职及爵位反大踏步提升,原因有三。

其一,惯例。

自古以来的惯例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曹丕也不例外。曹丕即魏王位及登基为帝后,重用钟繇陈群、夏侯尚等平时私交好的人以及贾诩华歆司马懿等争位帮助大的人。徐晃等将领虽忠心耿耿地跟随曹操四处征战且战功赫赫,但与曹丕若影若离又不结党营私,自然被曹丕边缘化。因此,在曹丕时代,徐晃虽出战的机会不多,却能官职由杂号将军提升为重号将军,爵位由亭侯进封为县侯,都是帝王之术,笼络人心,确保曹魏王朝平稳过渡。

其二,前例。

俗话说:有样学样,无样看世上。五子良将之一于禁,在襄樊战役中被水淹七军后,战败被俘投降关羽,给曹丕敲响了警钟。特别是曹操评价于禁那句话“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更是让曹丕铭记于心。于禁归顺曹操三十年,在生死关头,毅然决然选择背叛。更何况,徐晃等其他跟随曹操数十年的旧将,又跟曹丕才几年,在关系身家性命时,照样会背叛曹丕。为此,在曹丕执政期间,徐晃等曹操旧部,特别是外姓将领,鲜有被曹丕信任及重用。

其三,先例。

酌古斟今,是每个人都爱采用的学习方式,曹丕也是如此。对有功之臣不管是授官拜将,还是进封爵位,都是皇帝采用一种褒奖的手段,目的是收买人心,继续为皇家卖命。再者,曹丕设立定爵制,将曹魏的爵位分制定为九等,从高到低分别是:王、公、侯、伯、子、男、县侯、乡侯、关内侯。前六等都有国号、封地,其中王为皇室宗亲独有,而公、侯、伯、子、男五等为宗室、功臣皆有;后三等只有租税却无封地,为功臣及名门子弟起家封爵。另外,曹丕还同时规定:皇子封王,王之庶子封乡公,嗣王(非始封王者)之庶子封乡侯,公之庶子封亭伯;王国大者郡、小者县。所以,在魏文帝黄初年间,徐晃等曹操时期的功臣,虽极少带兵出战,但因有战功而被封乡侯、县侯,死后才被谥为壮侯(上三等)。

在曹操时期,徐晃拥有一等战功;可在曹丕时代,徐晃反沦落为二等爵位,即有曹魏内部的体制因素,也有曹丕个人的帝王之术,更有外姓将领的个别问题,让曹魏统治者不放心而造成。

笔者按:无奈,表示没有办法了,无计可施。徐晃,本是曹操时期的五子良将之一,在曹丕时代仅存的两位良将之一,虽战功赫赫,但爵位平平,根本无法使战功与爵位对等起来。为此,在曹丕时代,造成徐晃如此尴尬地位,都是缘于徐晃是外姓将领而非诸夏侯曹。正所谓:亲疏有别。

标签: 于禁

更多文章

  • 三国很多投降的人都没事,为什么于禁投降关羽却被曹丕鄙视呢?

    历史人物编辑:杨雷说历史标签:于禁

    于禁投降后被人鄙视,主要是因为虞翻故作清高,以及曹丕的性格过于狭隘。笔者认为于禁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作为曹操最早的武将之一,于禁为曹操征战了三十多年。史书记载于禁为人坚毅稳重,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于禁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的一位功臣武将,却在晚年因为战败被

  • 关羽攻打樊城,水淹七军,降于禁,杀庞德,为何就能威震华夏?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听雷标签:于禁

    樊城之战,是关羽的巅峰时刻,也是蜀汉的极盛期。关羽之所以能够威震华夏,降于禁,斩庞德,当然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但并非全部。关羽能够“威震华夏”是由很多因素一起促成的。一、汉中之战,曹军士气大挫。刘备与曹操之间的战斗,多数都以刘备的失败告终,即使取胜也是微不足道。而赤壁之战,孙吴才是主力,刘备纯属打酱

  • 于禁和乐进是曹操的关羽张飞 最后却都不得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于禁

    刘备早年织席贩履,偏偏找了两个万人敌为左膀右臂,终得帝王之业。曹操三分天下有其二,自然也少不了左膀右臂,许褚、典韦虽勇但“护卫”是第一要职,带兵战绩不多,充其量算得上曹操的哼哈二将。曹操的关羽、张飞则另有其人,只不过他们一没有《演义》润色使之神勇扬名;二则不得善终而泯然众人。故而后人并没有觉得他们有

  •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

    历史人物编辑:洞悉娱乐圈标签:于禁

    此人初生牛犊不怕虎,差点取下关羽首级,最后却被于禁暗算!三国是个猛将如云的时代,武将们带兵冲杀,个个都有万人敌的本事。其实,三国有很多胆子大的猛将,大家却认为这些猛将都很水。其实,三国有一个猛将,差点取下关羽的首级,最后却被自己人于禁暗算,导致功败垂成。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聊,这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

  • 于禁返回魏国之后,没有受到高规格的礼遇,反而是遭到嘲讽和凌辱

    历史人物编辑:董于嫣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刘备麾下大将关羽利用地势,将汉水积蓄起来,自上而下将于禁七军淹没,战后,关羽兵不血刃地俘获了曹军统帅于禁和大将庞德,庞德大骂:你这竖子,说什么屁话!魏王雄兵百万,威震天下,所向无敌,刘备算什么东西?不过一个庸才罢了,哪里是我们魏王的对手!关羽则微微一笑:你旧主马超现今在汉中,为什么不快

  • 三国时降将不计其数,为何唯独于禁遭到千年骂名?原因其实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于禁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在古代诸侯阀割据的时代,人才争夺都是交战双方的重点。于是,一个新的群体出现了,降将。与现在公司员工跳槽一样,古代将领投降也是为了找到一个更好的平台。三国时期,魏蜀吴在争夺天下时,降将更是无数。可以有一位降将,他在投降后却遭到了千年骂名,这个人就是于禁。晚节不保,这是于禁身上最

  • 于禁投降关羽,为什么让曹操父子失望透顶?因为他投降的不是时候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于禁

    公元219年,在关羽水淹七军后,于禁投降,庞德战死。曹操得知后长叹:“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曹操为什么是这种态度?因为在那个时候,他需要于禁为自己而死。襄樊之战,对曹操意义非常水淹七军,是关于发动的襄樊之战中的标志性事件。史书中称,这一事件发生后,“羽威震华夏,魏王操议徙许都以

  • 三国曹魏的五子良将最后结局,于禁被吓破了胆,其余人都亡于乱箭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小明星标签:于禁

    介绍:三国是当今历史上被提及最多的朝代,只要别人提起它可以聊一些热门话题,同时京剧、戏曲继续演绎里面的人物。,东汉末年三国之乱的时代,曹魏、蜀汉、东吴,各个霸主都有自己的一批无敌将领,像刘备有五虎将,这五个人个个都是名将,一个值一百。魏国曹操有五将,张郃、张辽、乐进、于禁、徐晃。这五人都是曹魏手下的

  • 曹操的大将于禁战败投降关羽之后,接下来的人生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于禁

    谈论于禁战败之后的命运,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逐步的分析一下,剖析一下于禁跌宕起伏的人生。 于禁是如何败于关羽之手? 首先,于禁奉命救援曹仁。公元219年,关羽起兵北伐,率军进至荆州北部的襄阳郡,击败了曹仁派至的先头部队,进而围攻吕常于襄阳,攻打曹仁于樊城。为了缓解樊城的压力,趁樊城没有完全被围困之际

  • 关羽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却败于一句话,害死刘备,坑惨孔明

    历史人物编辑:古往今来V标签:于禁

    所谓的“三国争霸”,其实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魏、蜀、吴三个诸侯国。曹操自黄巾起兵,一路南征北讨打下了北方千里江山,说他是一方“诸侯国”实至名归;而“东吴”孙权是继承了其哥哥孙策的遗产,也占据着不小的一块地盘,他称为“诸侯国”也算说得过去。严格的说起来,“刘备”在赤壁之战前其实连一方诸侯也算不上,那就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