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后被人鄙视,主要是因为虞翻故作清高,以及曹丕的性格过于狭隘。笔者认为于禁是一个非常可怜的人,作为曹操最早的武将之一,于禁为曹操征战了三十多年。史书记载于禁为人坚毅稳重,曹操早期创业的时候经常遇到困难,于禁多次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为曹魏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这样的一位功臣武将,却在晚年因为战败被俘,遭到了天下人的耻笑,最后还被曹丕羞辱而死。以于禁对曹魏的功劳,曹丕将于禁羞辱致死,实在是过于刻薄了。
于禁的功劳
于禁是曹操创业早期最重要的武将之一,曹操平定兖州的时候,于禁多次统帅军队作战,为曹操平定黄巾军和安定兖州的局势立下了极大的功劳。曹操进攻陶谦的时候,于禁又带兵攻占了广威,因为战功被曹操封为都尉。
曹操和吕布、张超作战的时候,于禁带领军队多次攻克敌寨,曹操早期能够创业成功,于禁的功劳十分巨大。曹操讨伐张绣失败后,曹操手下的军队大多溃散,只有于禁的军队军容整齐。这时候曹操手下的青州兵趁机四处劫掠,于禁一面带领军队平定青州兵,一面带领军队击退张绣,事后曹操封于禁为益寿亭侯。
于禁兵败被俘虏
官渡之战时期,于禁自愿作为前锋作战,率领两千人渡河作战,曹操对于禁的勇气非常赞叹。后来曹操对将领朱灵不满意,想要派人夺取朱灵的兵权,又害怕朱灵趁机叛乱。因为于禁一直坚毅稳重,曹操派遣于禁去朱灵的军营,朱灵果然交出了兵权。
关羽进攻襄樊的时候,曹操因为于禁一直领兵有方,派遣于禁前去支援曹仁。于禁的军队到达襄阳后,襄阳地区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雨,洪水淹没了于禁的军队,于禁被迫向关羽投降,关羽将于禁关押到了南郡。曹操听说于禁投降后非常的沮丧,他感慨的说:于禁跟随我多年,为什么遇到大事的表现,反而还不如庞德。
于禁晚节不保
三国时期武将投降非常的正常,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将,大部分都是投降过来的。关羽也曾经被曹操俘虏,赵云曾经是公孙瓒手下的将领,这些人都没有被人嫌弃。然而于禁投降之后,却遭到了东吴虞翻的冷嘲热讽。
于禁投降关羽后不久,东吴就攻占了荆州,于禁也被送到了东吴。当时孙权已经向曹丕称臣,因此孙权对于于禁十分的尊敬。孙权手下的大臣虞翻非常延误于禁投降的行为,虞翻多次在公共场所羞辱于禁,甚至劝说孙权杀死于禁,
于禁遭到了极大的精神打击,等到他回到曹魏的时候,须发都已经变白了。
于禁之死
实际上在孙策横扫江东的时候,虞翻也曾经劝说王朗投降,虞翻自己就是一个投降派,却来羞辱投降的于禁,笔者在这里只想说一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后来孙权将于禁送到了魏国,于禁看到曹丕后泪流满面,曹丕让于禁改天去参拜曹操的陵墓。
于禁到达曹操的陵墓后,发现陵墓内画着于禁跪地求饶,庞德宁死不屈的连环画。于禁受到了极大地羞辱,最终在不久后病死。
于禁为曹魏立下汗马功劳,兵败不得已投降关羽,晚年却落得这样的下场,曹丕的行为确实有些刻薄。
总结
三国前期投降的将领数以百计,却都没有受到羞辱,反而能够得到重用。这主要是因为三国前期诸侯们都在创业时期,需要人才的辅佐帮助,因此这些人才不管是不是背主求荣之人,只要有能力仍然能够得到重用。而于禁投降的时候,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经形成,三国的统治者们不再需要招揽人才,而是需要为手下的官员树立忠君爱国的典范。于禁作为一个投降的将领,自然被这些君主们拿来抓典型,最终成为了曹丕稳固君权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