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后诸葛亮时代3:为何费祎死后,蜀汉再无名相?因为世间再无诸葛

后诸葛亮时代3:为何费祎死后,蜀汉再无名相?因为世间再无诸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事如烟 访问量:1341 更新时间:2024/1/11 9:45:53

公元253年岁首,蜀汉朝廷正在举行一场大型的新年宴会。

酒过三巡,主持宴会的费祎有些微醺,大家也都沉醉在一片欢乐祥和之中,丝毫没有人注意到,有一位官员正面露凶光,朝着费祎走去。

随着一声闷响,蜀汉的官员们发现,费祎已经倒在血泊中不省人事。数日后,费祎伤重不治而死。

此时,费祎的职务是大将军、录尚书事,蜀汉政权的实际执政者。而费祎之死,成为蜀汉政局仅次于刘备之死的一个巨大分水岭。

01从诸葛亮到费祎

费祎,蜀汉四相中最后一个逝世的执政者。

但比起同为蜀汉四相的诸葛亮留下的巨大光环,蒋琬、费祎等人的炳烛之光显然难以争辉。

那么,为何不是诸葛亮之死成为蜀汉政局变化的分水岭,而是费祎之死呢?

这就必须要说到,蜀汉的政治制度。

220年-222年,魏蜀吴三国相继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架构。为了表示自己是大汉帝国的正统继承人,蜀汉政权几乎完全延续了东汉的政治制度。

而随着刘备逝世、皇帝刘禅暗弱,诸葛亮以丞相、录尚书事之尊,强化了东汉以来的台阁制度。至此,一个士大夫心中理想的制度模型,基本建设成型。

这套政治与两汉以来的大将军执政有着很相似的地方:皇帝虽高高在上,但基本上属于垂拱而治;而录尚书事开府执政,总揽军政要务,才是蜀汉政权真正的当家人。

由于刘禅一直都不具备掌控蜀汉政权的能力,也或许是这套政体限制了刘禅的权力,从诸葛亮到蒋琬、再到费祎,这套类似于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一直在蜀汉政权中得以延续。

那么,为什么他们能够稳定地掌握蜀汉的政权呢?因为诸葛亮、蒋琬、费祎,都属于同一个阶层,以儒学为根基的世家大族,或者叫士大夫阶层。

熟悉历史的都知道,这个阶层从东汉以来一直就掌控着华夏社会的发言权,连皇帝都奈何不得。

换句话说,从诸葛亮到费祎,蜀汉政权延续了东汉以来的士大夫执政模式。

经过数百年的证明,这套模式稳定性还是比较好的,更重要的是,这套制度能很好的限制皇帝的权力,而让士大夫们施展抱负。

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制度,这套模式有一个致命缺陷-官宦干政。

而之所以是费祎之死,而不是别的什么事件,成为蜀汉政局的分水岭,正是因为,点燃士大夫执政模式这个缺陷的,正是费祎。

02悄然崛起的内宫

士大夫执政模式的缺点,作为过来人的诸葛亮,心中十分清楚。

因此,在诸葛亮决心以北伐作为毕生任务的时候,在成都做了这样的安排:以董允为侍中、虎贲中郎将,掌宫廷宿卫亲兵;以向宠为中领军,掌都城成都的禁卫军。

而董允、向宠,都是迁入蜀中的士大夫二代翘楚,因此,这一手明显是为了防止刘禅不明导致大权旁落,确保士大夫执政模式的稳定性。

事实也的确不出诸葛亮等人所料。刘禅渐渐长大,虽然不似汉和帝般刚强,却也有着同龄人的叛逆。

对于董允们的循循善诱、正色劝谏,每每下不来台的刘禅表示十分厌烦,却由于士大夫执政的稳定性,手中无权的刘禅只能望洋兴叹。

这套权力结构中,皇帝要想夺回权力,所能依靠的只能是宦官,刘禅也不例外。于是,一个叫做黄皓的宦官,渐渐走进了刘禅的视野。

然而,董允向宠等人很好地完成了诸葛亮交给他们的任何-遏制黄皓权力的扩张。

董允去世前,黄皓都只做到黄门丞,难以有所作为(皓畏允,不敢有为。终允之世,皓位不过黄门丞)。

在我们的印象中,士大夫和宦官一直都是正义和奸佞的代名词,董允和黄皓也是一样。

但事实上,政治斗争中,没有一方是完全正义的,也没有一方是纯粹的奸佞。

在士大夫心中,宦官是奸佞的代表。但在刘禅以及东汉历代幼帝心中,过分限制君权的士大夫们是欺负孤儿寡母的权臣乃至跋扈的叛臣,而黄皓等宦官,却是帮助自己取得君权的好帮手。

因此,董允能限制黄皓,士大夫却不能彻底铲除宦官势力。董允即使杀了黄皓,刘禅还会选出另一个宦官作为自己恢复君权的帮手。

246年,侍中、尚书令董允病逝,吕乂继任为尚书令,而陈祗继任为侍中。然而,与董允不同,陈祗却与黄皓“互相表里”,让黄皓得以开始干预朝政。

陈祗,汝南人,许婧的侄外孙,是根正苗红的士大夫出身。

那么,作为士大夫三代的杰出代表,他为什么不像董允一样,与执政当权的士大夫保持统一战线,却与士大夫们不齿的宦官势力合作呢?

这或许正是因为,陈祗的出身。许靖因为政治站队问题为刘备不屑,只因其是中原士大夫的杰出代表而被用,是蜀汉用来装点门面的人物。

因此,陈祗与董允、费祎等人早在诸葛亮时代就受到执政者青眼有加,不太需要看其他人的脸色不同,他要想出头,必须得看尽各方脸色,学会八面玲珑。

于是,本着技多不压身的原则,陈祗将自己的能力和情商发挥到了极致。在蜀汉二代韧带凋敝的费祎时代,陈祗终于得到了青睐和重用,继董允出任侍中。

换句话说,董允选择强势,是整个蜀汉执政士大夫们的共识;而陈祗选择合作,是因为他必须得到包括皇帝、执政大臣、宦官等各方的支持。

而不知是没有发现这一点,还是因为来自皇帝的压力,251年,费祎提拔陈祗继任尚书令,正式成为蜀汉朝廷上的三号人物。

而费祎死后,陈祗更是凭借皇帝刘禅的信任和宠爱,成为实际上的蜀汉执政者。

随着陈祗地位的水涨船高,皇帝刘禅的代言人,黄皓为首的宦官势力,也已经悄然崛起于内宫,与陈祗的权势不相上下。

因此,随着费祎之死,蜀汉的士大夫政治时代,正式结束了。

03九伐中原

然而,费祎之死背后藏着的秘密,或许还远不止于此。

回到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刺杀费祎的是一个叫做郭循的人。

而这个郭循,数年前还是魏将。250年,姜维北伐,俘降了郭循。而入蜀数年间,郭循就做到了左将军的高位,这才得以有机会参加这次宴会,并成功刺杀了费祎。

但如果仅仅如此,郭循的刺杀或许是别的什么机缘,但结合以下的事实,这件事或许就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了。

在《诸葛亮时代2》(见文末拓展阅读)中,我们说到,姜维则是诸葛亮北伐国策的坚定继承者,而费祎是北伐国策的反对者,因此,费祎屡屡掣肘姜维的北伐行动。

姜维在成为卫将军、录尚书事之后,先后进行了大约9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史称九伐中原。

而这其中,有5次,也是规模较大的5次,都发生在费祎死后的陈祗时代。

换句话说,费祎之死的受益者,并不单单是陈祗和黄皓,还有姜维。

更有意思的是,继任执政的陈祗,也是姜维北伐的坚定支持者。

257年,蜀汉本土势力代表,谯周上书刘禅,姜维几乎年年北伐,国力虚耗,国贫民弱,应该中止。

而陈祗表示反对,并在朝堂上与谯周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并成功压制了北伐的反对之声。就在当年,姜维又率领大军在芒水与魏军对峙了近一年的时间。

此时的姜维,身居大将军、录尚书事的高位,是名义上蜀汉唯一执政,又在曾深得诸葛亮赏识,诸葛亮死后统军多年。

因此,费祎死后,姜维的威望在蜀汉几乎是无人可比。

而陈祗作为尚书令,姜维名义上的副手,对姜维的支持或许也是其八面玲珑的一种表现而已,并不能说明什么。

当然,我们无法证明,费祎之死究竟是不是陈祗和姜维策划的一场阴谋,但陈祗与黄皓的交情、刘禅的成长、费祎对姜维的掣肘、陈祗对姜维的坚定支持,至少说明,这件事并不像我们看见的那么简单。

而费祎死后,蜀汉政局风起云涌,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04世间再无诸葛亮

事实上,陈祗时代的蜀汉,并不像很多人想象的那么糟糕,反而有些像诸葛亮时代的翻版。

首先,大将军、录尚书事姜维总领蜀汉军事,常年屯驻汉中,在费祎去世的当年就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行动。

此后,姜维更是几乎年年北伐,出兵规模也大多上升至数万人,也有洮西之战、迁三县之民这样的捷报出现在刘禅的办公桌上。

其次,朝中尚书令陈祗处理朝中政务。面对朝中一浪高过一浪的反对声音,陈祗却对北伐表示了坚定的支持,要人有人要粮有粮。

仿佛一夜之间,蜀汉又回到了20年前的那个,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北伐曹魏、克复中原的激荡岁月。

当然,实际情况并没有表面上看到的那么乐观。

首先,黄皓权势日重,陈祗虽是与之合作,深得刘禅信任,但靠皇帝和宦官上位的陈祗,显然难以抗衡宦官势力的侵蚀。

当然,刚刚提到政治斗争并没有哪一方是白雪公主,但衡量正义与奸佞的标准是,究竟谁为国谋强,为民谋富?

从这一点来看,刘禅信任的黄皓和陈祗,不管是能力还是品格,显然比不上之前的诸葛亮、蒋琬、费祎。

其次,失去了执政地位的士大夫正在逐渐分化,诸葛亮时代的君臣一心、军民团结的现象早已不复存在。

费祎是最后一个能够相对团结皇帝、士大夫、蜀汉本土势力、蜀汉民众的执政者,陈祗的出身和上位方式决定了他不可能得到士大夫的全力拥戴。

而继承士大夫们地位的二代们,又没有经历过那段争锋中原的金戈铁马时代,难以理解和认同蜀汉以弱扛强,为何还要倾国北伐,以致于久战无功而国库空虚。因此朝中和军中,反对北伐的声音都越来越大。

同时,没有了诸葛亮时代的严刑峻法,蜀汉国内经济日渐凋敝,民生堪忧,难以供养北伐所需的人员和物资消耗,长期接触底层民众的蜀汉本土派势力,意识到北伐对于国民经济的伤害,也要求停止北伐,休养生息。

然而,作为蜀汉的执政者,陈祗和姜维,没有有力的措施解决好这些问题,就开始了执着的北伐,这更加重了蜀汉国内士大夫之间、朝廷与百姓间的矛盾。

这就是为什么费祎死后,蜀汉再无名相。

子彧说

对于蜀汉来说,诸葛亮时代是唯一的。

这不仅仅是诸葛亮的个人能力和才华,而是时代和诸葛亮共同的最佳选择。

国内的士大夫大多来自中原,他们共同提供了北伐的动力;而诸葛亮严法治蜀、国民经济运行良好,为北伐提供了有力保障,让大家的北伐理想有了现实的支撑。

诸葛亮死后,蒋琬费祎继承了蜀汉的现实,而姜维继承了北伐的理想,但却再也没有人能够把北伐的理想和蜀汉的现实牢牢地结合在一起。

世间再无诸葛丞相。

而在大家对诸葛亮的怀念中,在姜维的九伐中原和反对声中,蜀汉政局逐渐滑向了深渊。

文/子彧

标签: 费祎

更多文章

  • 费祎身居要职,却被郭循杀害,实在是蜀汉的一大耻辱

    历史人物编辑:倚梧杉标签:费祎

    刘备在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之后,就先离开诸葛亮以及刘禅一步了,在刘备去世之后,诸葛亮尽心尽力辅佐刘禅,称得上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整个古代历史上,诸葛亮的忠心都是少见的,因此后人对其十分敬佩。可惜一个人的精力和生命毕竟是有限的,诸葛亮在繁忙的事务中还是累倒了,为了蜀汉的未来,诸葛亮在活着的时候就培养了一

  • 费祎透露出拯救蜀汉的办法,姜维没有听,否则蜀汉不至于灭亡

    历史人物编辑:颜小四煮娱标签:费祎

    蜀汉无疑是三国时期实力最弱的,只不过蜀汉出现了很多人才。比如说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等等,可是随着这些人的去世,蜀汉的国力走向了衰弱。没有了这些顶级人才的辅佐,蜀汉走向了灭亡。可是,在蜀汉的后期,出现了很多问题。不可否认的是,蜀汉后期出现的问题都间接地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仍然存活了

  • 费祎VS姜维:同样是诸葛亮的继承者,谁比谁更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九公读史V标签:费祎

    蒋琬、姜维,以及诸葛亮和费祎,并称为“蜀汉四英”。他们四人,按诸葛-蒋-费-姜的顺序依次接管了蜀汉的最高军事指挥权。应该说,他们都是蜀汉政权的中流砥柱。当然,蒋琬和姜维之间的侧重点和能力值,自然也会有一些差异。先说蒋琬。蒋琬是诸葛亮死前指定的继承人(《蒋琬传》里记载:“(诸葛亮)密表后主曰:「臣若不

  • 诸葛亮的三大弟子,蒋琬、费祎、姜维,执掌国政29年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费祎

    诸葛亮死后,蜀汉还有29年的命运,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总统国事的是蒋琬;中七年是费祎;后十年是姜维。《三国志·蜀书·卷十四》把蒋琬、费祎、姜维合为一传,蒋琬、费祎、姜维实际上诸葛亮的三大弟子。所谓弟子、门徒,是诸葛亮倾心栽培,把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以继承自己的衣钵。从这三个人的人生经历中,可见

  • 费祎身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为何会突然遇刺?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费祎

    费祎是三国时期的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合称“四相”,一度执掌蜀国朝政。而费祎之死,却是蜀国中期一件惊天的刺杀案,其对蜀国影响深远。它标志着蜀国一个贤相时代结束的,从此蜀国內治无人,后主刘禅开始宠信宦官,朝政腐败,加上姜维数次北伐,空耗国力,最终导致了蜀汉的灭亡。说到费祎其人,他是江夏鄳[mé

  • 诸葛亮所推举重臣费祎被刺杀身亡,这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漫过今生标签:费祎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然而最后却是形成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形式。在这三个国家中毫无疑问魏国的实力是最强的,蜀国更是多次和魏国进行战争,以完成恢复汉室的愿望。在经历过夷陵之战的失败后,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年少的刘禅扛起了蜀国的大旗,不过他这个君主就有些不合格了,为了使国家能够正常运转,刘备特地在临终时交代

  • 历史钩沉:费祎之死与五胡乱华

    历史人物编辑:迟传龙标签:费祎

    在中华文明漫长的历史中,如果要评选出“最黑暗的时代”,那么魏晋南北朝这360年一定能进入前三。篡位成功的司马家建立的晋朝,名义上是结束了三国纷争的大一统王朝。但是弱的一比。国祚不长,又充斥着八王之乱、五胡乱华这样的黑天鹅事件。门阀贵族衣冠南渡,依旧歌舞升平。苦的是沦为两脚羊的草民百姓。这样的沉沉黑夜

  • 改变蜀汉政治走向的郭脩刺杀费祎事件

    历史人物编辑:余泳宏标签:费祎

    魏国降将郭脩刺杀费祎是个人行为,临时起意。偶发事件无任何人幕后指使。费祎遇刺以后对蜀汉的影响是巨大的,自此以后蜀汉再无贤相在朝,蜀汉的对外战略从守内改为进攻。这场三国时期最大的政治暗杀事件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应该说明的是,费祎遇刺之离奇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和比较公认的说法。也就是说,无主谋,无结果,无

  • “费祎不死,蜀汉不灭”?三国时期的费祎,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费祎

    费祎,蜀汉四相(四英)之一,是继诸葛亮,以及蒋琬之后,蜀汉的顶梁柱。在费祎主政期间,蜀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都有一定程度的增长。而且,因为费祎为人谦恭真诚,虽居高位,且不自傲,深得同僚和蜀汉百姓的拥戴。在延熙十六年,蜀汉举行岁首大会之时,费祎被刺身亡。对于“费祎不死,蜀汉不灭”的观念,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

  • 有人说费祎不死,蜀汉不灭,费祎究竟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孤舟独钓夜相思标签:费祎

    众所周知,蜀汉作为三国势力之一,其实力在三国当中可以说一向是比较弱的。相对于雄踞长江天险的东吴,以及兵多将广占据北方的曹魏来说,当时仅仅占据西南一隅的蜀汉可以说是实力孱弱。但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之下,蜀汉进行了数次北伐战争,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生存空间。而在诸葛亮死后费祎便从他手中接下了蜀汉,而在费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