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瞻遗言“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不制姜维是什么道理?

诸葛瞻遗言“吾内不除黄皓,外不制姜维”,不制姜维是什么道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周志庆 访问量:1920 更新时间:2023/12/10 4:16:13

诸葛亮死后,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便成为众人眼中兴复汉室的希望。在诸葛瞻34岁时,与他的父亲诸葛亮一样成为蜀汉的军师大将军,掌握蜀汉的朝政大权。但是诸葛瞻无论是能力还是威望上却远远不及诸葛亮,这便造成了诸葛瞻试图改变蜀国军政方向时却无能为力的状况。

我们说到蜀国在诸葛亮死后大致分为了两派,一派是以诸葛亮的学生姜维为首的少数北伐派,另一派便是有大多数人的休战派,其中主要人物便是诸葛瞻。

虽然说在早期,姜维受制于费祎等休战派的制约,难以控制蜀国大量的军权,同理难以调动大量的军队。但是到了后期费祎等人身亡以后,诸葛瞻失去了强有力的帮手,再也难以限制姜维的行动。于是执掌蜀国军权的姜维数次发动北伐,除去几次胜利外,其余的战争皆没有战果,只是徒伤蜀国国力。

虽然诸葛瞻试图劝阻姜维的北伐行动,但是由于权力不够,根本无力限制姜维的挥霍之举。原本蜀国便是三国之中国力较弱的那位,虽然经过诸葛亮的数年调整,蜀国国力得以恢复发展。但是经过姜维这些年的北伐,蜀国经济已经非常脆弱,就像再次回到了刚成立蜀国的那会儿。

诸葛瞻清楚明白地知道蜀国的现状,也深深的知道不间断的战争对蜀国将会带来何种打击。只是苦于能力有限,权力不够,既没有能力限制姜维的行动,也没有能力在北伐时促进蜀国的经济增长。

于是诸葛瞻才会在遗言中留下不制姜维的这句话,以表示自己的遗憾。

虽然说诸葛瞻能力的确不及诸葛亮,但是其忠于蜀国的心依旧值得称赞。虽说没有什么伟大的建树,但对于维持蜀国的政治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诸葛瞻死前怒喊11个字,姜维听了悲痛万分,刘禅听了想挖地洞!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死前怒喊11个字,姜维听了悲痛万分,刘婵听了想挖地洞!文|乐乐说历史在中国从古至今就有一句老话叫做“虎父无犬子”,这个意思其实非常的明显,在字面上的意思可能看的是一个老虎不管怎么样也不可能生出一个狗来!可这句话也是经常用来夸奖别人的后代子孙能干!但是可以得到这样的夸奖,肯定也都是有真本事的!是

  • 绵竹之战中,诸葛瞻真的是七万士兵,还打不过邓艾两千士兵么?

    历史人物编辑:韩铮铮标签:诸葛瞻

    公元263年,司马昭基本荡平魏国国内反对势力,政局稳定,加上姜维多次北伐失败,蜀汉国力日渐衰微,因此决定发起对蜀汉的全面战争,以给自己增加政治资本。司马昭对此次伐蜀之战投入了无数精力,他命邓艾率军三万余南下,同时令雍州刺史诸葛绪率军三万进攻街桥头,断绝姜维退路。钟会则率军十万直取汉中,魏国灭蜀之战总

  • 邓艾率领偷渡阴平的部队仅数千人,为什么能击败诸葛瞻的精锐呢?

    历史人物编辑:刘申伟标签:诸葛瞻

    邓艾率领的偷渡阴平部队人数并不多,仅数千人,却是魏军精锐中的精锐,邓艾用兵有方,出奇制胜。而诸葛瞻没有听从黄崇坚守不战的建议,贸然出战,结果绵竹丢失,诸葛瞻父子俱战死,魏军长驱直入兵进成都。蜀汉在经历了诸葛亮的北伐之后,执掌朝政的蒋琬、费祎采取休养生息、保境安民的国策使蜀汉有过一段难得的太平时期。而

  •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6个字,道出了他一生的悲哀和蜀汉灭亡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夫子道历史标签:诸葛瞻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生在罗马,是不是生在罗马的人就一定会很幸福呢,别人不知道,但对于诸葛瞻这个超级二代来说,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什么你不知道诸葛瞻是谁,他爹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流芳百世流传千古的诸葛亮,以前有种文章的讨论,叫做不转不是中古人。但是关于诸葛亮,没有任何讨论,你

  • 诸葛瞻死前大喊8个字,刘禅听后悔恨交加,姜维听后心如刀割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死前大喊8个字,刘禅听后悔恨交加,姜维听后心如刀割中国历史上,有着大量的厉害的历史名人,我就不一一说了,也说不过来。那么,他们非常厉害,那么他们的儿子又如何呢,是否得到了父亲的能力与性格呢?大家一定都说过一句俗语,叫做“虎父无犬子”。意思很简单,很好理解,通常用来夸赞一个强人的儿子也不会弱。

  • 诸葛瞻死前,怒喊6个字,无意间道出蜀国亡国的根本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死前,怒喊6个字,无意间道出蜀国亡国的根本原因!文|乐乐说历史对于三国里面蜀国的丞相孔明的故事,相信了解三国的朋友也都比较清楚,孔明一辈子也是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为了将国贼打败拼尽了自己最后的一口气!他有神机妙算的智慧,用兵也是非常的出神入化,这些事情也是早就烙在了后人的心中!

  • 导致蜀汉灭亡不是刘备,也不是诸葛瞻,而是刘禅身边的“大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诸葛瞻

    提及三国“蜀汉”政权,可谓刘备奋斗一生的励志史;但“蜀汉”的覆灭,大多声音归罪于“刘备”伐吴、“刘禅”无能、“姜维”屡次北伐,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滥竽充数等等。当然,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成了“蜀汉”政权最终覆灭的原因,但并非“罪魁祸首”;尤其是“蜀汉”最后一战,数十万蜀军竟然毁在一个“太监”手

  • 邓艾率领的偷渡阴平部队人数很少,为什么能击败诸葛瞻精锐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诸葛瞻

    “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一一《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一个七十岁的老军人,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和征战,仍能以两万多精兵长途奔袭蜀国,与统领中央国事的军师将军诸葛瞻在绵竹大战,歼灭绵竹蜀军,阵斩诸葛瞻,出其不意打下成都,一举攻灭蜀汉政权,以一己之力,立下泼天大功!邓艾无愧于仅次于司马懿的统帅型

  •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诸葛瞻

    陈寿是一个著名的史家,他所作的《三国志》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是现在研究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权威的史籍。不过关于陈寿这个人,尤其是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颇有微词的。认为陈寿由于与诸葛亮父子存在私怨,所以疯狂地贬低二人,给他们头上甩锅。那么陈寿与诸葛亮父子之间究竟存在不存在私怨

  • 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诸葛瞻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只是大智若愚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诸葛瞻

    说起三国时期,可以说是诸雄争霸,战火纷飞。此后刘备去世,诸葛亮更是不得不辅佐他的儿子,刘禅。而在古代,更是有很多的词语典故,被人们流传至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和“乐不思蜀”,可以说很是典型了。而乐不思蜀,这一典故,或许很多人都并不清楚。根据不少史书上的记载,皆说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刘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