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瞻临死前大喊6个字,道出了他一生的悲哀和蜀汉灭亡的原因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6个字,道出了他一生的悲哀和蜀汉灭亡的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夫子道历史 访问量:739 更新时间:2024/1/30 18:22:37

我们常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就生在罗马,是不是生在罗马的人就一定会很幸福呢,别人不知道,但对于诸葛瞻这个超级二代来说,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美好。

什么你不知道诸葛瞻是谁,他爹你肯定知道,那就是大名鼎鼎,流芳百世流传千古的诸葛亮,以前有种文章的讨论,叫做不转不是中古人。

但是关于诸葛亮,没有任何讨论,你如果不知道诸葛亮,我真的怀疑你是不是中国人,诸葛亮的知名度,就是到了这种程度,超过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数名人。

这是诸葛亮的荣耀,但同时也是诸葛瞻的悲哀,这种悲哀不仅是后世的,更是当时诸葛瞻的困境,因为诸葛亮在蜀汉已经是很出名了,而诸葛瞻在蜀汉,生下来就是一个备受瞩目的人。

在父亲如太阳般耀眼的光辉下,诸葛瞻的一生充满了奇幻色彩,因为他一出生就注定了成为万众瞩目的对象,因为他生得实在是太晚了。

诸葛亮46岁那一年,才有了诸葛瞻,这也是他唯一的儿子,已经是蜀汉丞相的诸葛亮自然不会像一个普通父亲那样有时间照顾诸葛瞻。

而诸葛亮去世那一年,诸葛瞻虚岁才8岁,这期间诸葛亮一直都在忙于各种事情,最后累死在五丈原。

也就是在诸葛亮死的这一年,他曾经写信给自己的哥哥诸葛瑾,夸耀说自己的孩子8岁了,非常的聪明可爱,但是有担心他成熟过早,难成大事。

诸葛一生唯谨慎,在向自己哥哥夸孩子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孩子前途的担忧,事实上诸葛亮的担忧并无道理。

作为诸葛亮的孩子,他受到的赞誉和优待实在是太多了,这些当然是蜜糖,但对于要成伟业的人来说,过早的蜜糖无疑就是砒霜。

果不其然,刘禅和蜀汉人民,对诸葛瞻实在是太好了,17岁,诸葛瞻迎娶了刘禅的女儿,被授为骑都尉。

相父的儿子成了女婿,真不知道这辈分应该怎么算,古时候这种事很多,政治上升到一定高度之后,人伦自然是要往后排的。

18岁,诸葛瞻出任左羽林中郎将,掌管禁军,挂侍中头衔,相当于蜀汉政府秘书长。因为蜀汉官民都怀念诸葛亮,诸葛瞻又精通书法、绘画,记忆力强,才思敏捷,因而很受欢迎。

每当朝廷颁布一项好的政令,尽管不是诸葛瞻所建议倡导的,百姓们都会互相转告说:“这都是诸葛武乡侯的主意!”

诸葛瞻的美名受到了过分的渲染,有些名过其实,但当时的蜀汉已经完全笼罩在诸葛亮思想的鼓舞之下,不自觉地就会把这种感情转给诸葛瞻。

但诸葛瞻有个巨大的缺陷,那就是他虽然是诸葛亮唯一的儿子,但他却不是诸葛亮事业的传人,不是诸葛亮觉得他儿子不行,而是诸葛亮死的时候,他才之后8岁,完全无法接受诸葛亮的教导。

诸葛亮公认的传人是姜维,这是诸葛瞻的悲剧,也是姜维的悲剧,诸葛瞻恨姜维,夺走了他的父爱,这是人性深处最为复杂的东西。

很多人都会说,既然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那为什么诸葛瞻会恨姜维呀,你设身处地想一想就明白了。

如果你是诸葛亮的部下,你当然很乐意跟着姜维干,你对丞相那是无比的忠诚,而姜维就是丞相的化身,但是如果你是诸葛亮的儿子呢?

这一切原本应该是你的,不管是不是对方夺走的,也不管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总之你盯着武侯的官爵,就会天然地以为你才是武侯的传人。

不仅仅诸葛瞻会这么想,其他人也是这么想的,诸葛瞻和姜维不和,已经是蜀汉尽人皆知的事情,姜维的故事我们后来会说道,蜀汉后期的内斗,非常大的削弱了蜀汉自身的实力,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矛盾的焦点就在要不要北伐上面。

诸葛瞻是个文艺青年,在没有任何作为的情况下步步高升,官至尚书左仆射、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副总理兼总参谋长。

诸葛瞻的死很奇怪,预料之外但情理之中,当邓艾率领大军从山地翻滚而下,原本不是武将的诸葛瞻却率领一帮名将的后代,出战迎敌。

很奇怪的决定,但从后面刘禅和谯周的做法来看,这应该是蜀汉里,愿意打仗最后的血脉了,说他贻误战机,可以这么说,但就算是占了先机又如何。

你以为邓艾是吃素的,一个从没领过兵打过仗的人,对他的要求也不能太高了,战前,诸葛瞻悲愤地说道:“我于内不能除去黄皓,于外不能制衡姜维,进军又不能守护国土,我有三罪,还有什么面目回去呢?!”于是坚守阵地准备决战。

诸葛瞻宁可战死,也没有投降,他的儿子诸葛尚闻听兵败后,也冲出阵地力战而死,他们死了,蜀国再也没有主战派了,在谯周的鼓动下,成都开门投降了。

诸葛瞻临死前,依然认为姜维不是控制,是蜀国灭亡的原因,其实他们不和,才是蜀汉失败的最大原因。

一个是诸葛亮的儿子,一个是诸葛亮的传人,他们不和最终导致了蜀国的覆灭,而姜维也长期被排斥在外,也造成了巨大的内耗,不得不说诸葛亮死后,蜀汉真是泛善可陈,内耗不但让将相不和,也最终耗尽了蜀汉最后的希望与精气神。

这就是诸葛瞻的一生,永远在父亲的光辉下活着,但幸好没有辱没父亲的名声,诸葛家祖父三代,为蜀汉尽忠而亡,也算对得起刘备当年三顾茅庐了的知遇之恩了。

标签: 诸葛瞻

更多文章

  • 诸葛瞻死前大喊8个字,刘禅听后悔恨交加,姜维听后心如刀割

    历史人物编辑:树人谈史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死前大喊8个字,刘禅听后悔恨交加,姜维听后心如刀割中国历史上,有着大量的厉害的历史名人,我就不一一说了,也说不过来。那么,他们非常厉害,那么他们的儿子又如何呢,是否得到了父亲的能力与性格呢?大家一定都说过一句俗语,叫做“虎父无犬子”。意思很简单,很好理解,通常用来夸赞一个强人的儿子也不会弱。

  • 诸葛瞻死前,怒喊6个字,无意间道出蜀国亡国的根本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西瓜唠车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死前,怒喊6个字,无意间道出蜀国亡国的根本原因!文|乐乐说历史对于三国里面蜀国的丞相孔明的故事,相信了解三国的朋友也都比较清楚,孔明一辈子也是为了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是为了将国贼打败拼尽了自己最后的一口气!他有神机妙算的智慧,用兵也是非常的出神入化,这些事情也是早就烙在了后人的心中!

  • 导致蜀汉灭亡不是刘备,也不是诸葛瞻,而是刘禅身边的“大太监”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半仙儿标签:诸葛瞻

    提及三国“蜀汉”政权,可谓刘备奋斗一生的励志史;但“蜀汉”的覆灭,大多声音归罪于“刘备”伐吴、“刘禅”无能、“姜维”屡次北伐,还有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的滥竽充数等等。当然,这些原因或多或少都成了“蜀汉”政权最终覆灭的原因,但并非“罪魁祸首”;尤其是“蜀汉”最后一战,数十万蜀军竟然毁在一个“太监”手

  • 邓艾率领的偷渡阴平部队人数很少,为什么能击败诸葛瞻精锐部队?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诸葛瞻

    “艾遂至绵竹,大战,斩诸葛瞻。”一一《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一个七十岁的老军人,经过艰苦卓绝的长途跋涉和征战,仍能以两万多精兵长途奔袭蜀国,与统领中央国事的军师将军诸葛瞻在绵竹大战,歼灭绵竹蜀军,阵斩诸葛瞻,出其不意打下成都,一举攻灭蜀汉政权,以一己之力,立下泼天大功!邓艾无愧于仅次于司马懿的统帅型

  •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历史人物编辑:陶云标签:诸葛瞻

    陈寿是一个著名的史家,他所作的《三国志》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是现在研究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权威的史籍。不过关于陈寿这个人,尤其是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颇有微词的。认为陈寿由于与诸葛亮父子存在私怨,所以疯狂地贬低二人,给他们头上甩锅。那么陈寿与诸葛亮父子之间究竟存在不存在私怨

  • 刘禅真的是昏君吗?诸葛瞻临死前说出了真相,原来他只是大智若愚

    历史人物编辑:沐雨说史标签:诸葛瞻

    说起三国时期,可以说是诸雄争霸,战火纷飞。此后刘备去世,诸葛亮更是不得不辅佐他的儿子,刘禅。而在古代,更是有很多的词语典故,被人们流传至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和“乐不思蜀”,可以说很是典型了。而乐不思蜀,这一典故,或许很多人都并不清楚。根据不少史书上的记载,皆说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那么刘禅

  • 诸葛瞻约三万蜀军以逸待劳,为什么不敌邓艾长途跋涉的“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卜彩霞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是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魏国三路大军伐蜀,诸葛瞻以三万人之兵防御绵竹,抵御偷渡阴平成功的魏征西将军邓艾,结果轻敌冒战,诸葛瞻及子诸葛尚全部战死,绵竹失守,邓艾率军长驱直入,很快便兵临成都城下。蜀汉景耀五年(262年),姜维北伐败归,遭诸葛瞻与董厥弹劾,以连连北伐,劳而无功,国内兵疲民乏为由,上表

  • 诸葛瞻拥有七万人的雄兵,为什么会败于邓艾两千残兵呢?

    历史人物编辑:宋赞标签:诸葛瞻

    说实在的,诸葛瞻要是真的有七万雄兵,即使拿木棍也能击败邓艾的两千残兵。实际情况是,诸葛瞻的兵力远远低于7万之众,而且士卒并不精锐,谈不上是雄兵,而邓艾的兵力也远远高于两千,因此在历史上,诸葛瞻确实败得非常惨,这个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至于他为何会败得如此之惨,我们就从以下两个角度来分析一下: 站在诸葛瞻

  •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

    历史人物编辑:微历史之中山古国标签:诸葛瞻

    诸葛瞻临死前大喊24个字,姜维听后心如刀割,刘禅听了后悔莫及作为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也是一位尽职尽忠的将领,诸葛亮由于常年北伐,教育诸葛瞻的事都落在了妻子黄月英身上,黄月英虽然相貌丑陋,但是却及有才华,正是在她的教育下,诸葛瞻才一步步成长起来,诸葛亮去世之时,诸葛瞻才年仅八岁,在诸葛亮临死之际,特意

  • 诸葛瞻拥有七万雄兵是否真实?为什么他们会败于邓艾手下的残兵?

    历史人物编辑:孙成说历史标签:诸葛瞻

    首先诸葛瞻手下没有七万雄兵,其次邓艾手下也不只有两千残兵。 知道那个年代,七万大军意味着什么吗?刘备称帝之后,为了夺回荆州,号称是倾全国之兵进攻东吴。这种情况下刘备能够调动的军队也只有四万多人,向境内少数民族借兵一万,凑成了五万大军。 东吴要没有陆逊,刘备的五万大军都差点把东吴灭了,这说明那个年代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