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杀了魏延?杨仪的这句话暴露了谁是真正的凶手

诸葛亮杀了魏延?杨仪的这句话暴露了谁是真正的凶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的小前沿 访问量:239 更新时间:2023/12/13 9:39:17

魏延在三国中算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不管是三国演义中还是正史三国志中,他的身上好像反应了太多的问题,有人说他是百年难得一遇的良将,也有人说他是导致蜀国最先灭亡的罪魁祸首。

在三国演义中个,魏延被诸葛亮死后用计斩掉,也成就了诸葛亮神一般军师的威名。诸葛亮之所以斩魏延,是因为他看到了魏延骨子里的背叛。他在襄阳之时,为迎刘备入城,第一次叛主;在长沙之时,为救黄忠,第二次叛主。这样的背景让诸葛亮很不信任他,所以他在投降刘备的一开始,就想把他杀了,但是被刘备保了下来。后来证明果然他脑后生有反骨,在诸葛亮死后背叛蜀国。

但只是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中的情节,历史上到底怎么回事呢?提到魏延,那我们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他就是杨仪。因为导致魏延被杀,真正的原因是在杨仪,而不是诸葛亮的预测。

熟悉三国正史的朋友应该对这段很熟悉,诸葛亮死后,蜀军马上出现了混乱,军心涣散,无心在北伐。这个时候杨仪和姜维也都打算退兵。但魏延反对,他说:丞相虽亡,吾自见在。府亲官司属便可将丧还葬,吾自当率诸军击贼,云何以一人死废天下之事邪?

从这里可以看出,魏延是很有责任心,同时很有自信的一位将军吗,但是他的想法却受到了杨仪的疯狂反对。要知道,魏延和杨仪同是荆州派,为何杨仪要攻击自己人?

这就涉及到军功和政治问题了,其中也有诸葛亮用人的方法问题。魏延和杨仪同在诸葛亮手下做事,两人都很有能力,且功绩突出。也正是因为这样,诸葛亮让两人相互较劲,暗中攀比,这样就发挥出了两人最大得能力。

但是,这却让杨仪心里很是不平,因为他自认为自己各方面比魏延好,而且出身将军世家,不像魏延是野路子出身。更可恶的是当时魏延显然比杨仪更受重用。所以杨仪要千方百计的打压魏延。

果然诸葛亮死之死,这个是个机会,他利用了魏延的性格,让军中上下都排斥魏延。而且马岱在杀了魏延,把头颅给杨仪看时,杨仪还说了这样一句话:“庸奴!复能作恶不?”

这句话包含得愤恨之心可谓十分明显了,如果诸葛亮听到杨仪说的这话,没准能气的活过来,因为在诸葛亮眼里,杨仪最大的问题就是嫉贤妒能且看不起平民出身的魏延。

而且大家可以想想,虽然诸葛亮早就有防着魏延的私信,但是刘备却是百分百信任和器重魏延得。如今杨仪这么说魏延,那不就等于否定了刘备吗?

标签: 杨仪

更多文章

  • 杨仪奉命除掉魏延后,为何落得自杀身亡的悲惨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孙悦说历史标签:杨仪

    我们按照《三国志》来分析这件事,而不是《三国演义》。首先这里要说明的就是,杨仪和魏延的关系一直就不咋地,诸葛亮临死的时候,魏延的职务是丞相府司马、前军师,南郑侯。但没有明确职权。也没有实际军权。杨仪虽然是长史,没有实际军权,但诸葛亮死后全军却是最高职务。魏延自然要夺权。二人还彼此不对付,一个性矜高,

  • 杀魏延的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杨仪

    杀魏延的杨仪,被后世称为小人,其实他也是被冤枉的!文|少年带你读历史在三国的后期,有这样一件事情,那就是魏延被杀,而杀他的杨仪也是被后世称为了小人,而这其中,大多数人都觉得魏延是冤枉了,而杨仪就是一个乱臣贼子。但实际上,杨仪和是被冤枉的一个人。众所周知魏延这一个案件是一件冤案,很多人都觉得是杨仪陷害

  • 魏延的死,是因为“反骨“,还是他跟杨仪的个人恩怨?

    历史人物编辑:与宠物相伴的日子标签:杨仪

    魏延为什么会死?不仅仅是他与政敌杨仪有冲突。同时也不仅是因为它有反骨,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官场上的人,不懂得变通,非常的死脑筋。在这种情况之下得罪了非常非常多的人。同时他的性格也非常的直爽,这种性格在喜欢他的人和欣赏他的人眼里是一件非常优良的品德,但如果这种性格放在讨厌他的人眼中,就是一个非常鲁莽形象

  • 诸葛亮刚一去世就都上表称对方谋反,盘点魏延、杨仪恩怨始末

    历史人物编辑:邓海春标签:杨仪

    建兴十二年(234),一代贤相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在他去世后,蜀汉军队很快便因为撤军问题爆发了内讧。当时,长史杨仪奉诸葛亮遗命率领大军撤退,而原本应当负责断后的征西大将军魏延却坚决反对撤军,甚至还率领自己的部队抢先烧毁栈道以阻止杨仪返回成都。随后,魏延与杨仪都上书后主刘禅指控对方谋反,而这场闹剧最终

  • 杨仪魏延二人相争,魏延失败被杀,获胜的杨仪为何最后也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杨仪

    杨仪此人在三国这段历史中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是诸葛亮死后,他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他和姜维的密切配合,才让诸葛亮第五次带出去的蜀汉精锐主力平安的撤回到国内。不仅如此他还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成功的斩杀了魏延,防止蜀军因此的内斗,避免国家实力进一步损耗。魏延是不是真的如小说里所说的那样并不忠心

  • “庸奴,复能作恶不?”杨仪指着魏延的头颅,狞笑着说了这7字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杨仪

    三国,毋庸置疑,绝对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在这个群雄荟萃、济济一堂的时代,你只要有本事,就能够创造出属于你的一片天地,不怕没机会,就怕没本事,毕竟在那个时候,有太多平时不起眼的人,忽然得到机会,从而一鸣惊人、扬名天下。关羽斩华雄,酒能尚温,卧龙算八卦,天下三分。有了本事,是能够成名的第一步,但要想成

  • 杨仪为何如此讨厌魏延?诸葛亮去世后,杨仪狠毒设计灭了魏延全族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历史标签:杨仪

    导语:魏延的死,一直以来都是存在争议的。所谓争议的焦点,无非就在于他是否死有余辜。他的死是诸葛亮生前安排好的,还是杨仪策划的一场阴谋呢?我认为魏延之死,跟诸葛亮无关,主要是杨仪的阴谋所致。因为诸葛亮没有任何理由杀掉魏延,魏延在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也没有表现出任何谋反的迹象。01魏延是季汉王朝最后的大将,

  • 诸葛瑾屡战屡败,为何孙权却任命他为大将军?好好先生,牵制陆逊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诸葛瑾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领荆州牧;封诸葛瑾为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陆逊是东吴的国之柱石,任上大将军没问题,但诸葛瑾被任命为大将军就非常有意思了,因为纵观诸葛瑾领兵作战的经历,几乎没打过一场胜仗!屡战屡败的诸葛瑾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同胞兄长,然而他的能力却不如自己的

  • 孙权称帝,东吴军中地位最高的十个人,大将军诸葛瑾只能排第二

    历史人物编辑:憨豆侃影标签:诸葛瑾

    228年陆逊在石亭之战中大败曹休,229年挟此大胜之威孙权在武昌正式称帝,建国号为吴,孙吴王朝正式建立,当时东吴军中一大批宿将都已经去世,四大都督只剩陆逊一人,十二虎臣也只有潘璋和丁奉在世,今天来说一说此时东吴东吴军中地位最高的十个人,大将军诸葛瑾只能排第二。上大将军陆逊大骠车卫,四方四征四镇四安四

  • 孙权曾派诸葛瑾作为使者,向刘备求和,刘备为何没有答应呢?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文史真相标签:诸葛瑾

    三国时期,天下之所以能形成三国鼎立的态势,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吴国和蜀国之间的联盟,只有两个国家联合起来,他们才有希望对抗强大的魏国。可夷陵之战的出现让这一切都成为泡影。那吴国和蜀国为什么会反目成仇呢?夷陵之战夷陵之战是一场吴国和蜀国之间的战斗。这场战斗的起因,是吴国的背刺。当时关羽正和曹丕打得不亦乐